發表日期 5/8/2022, 8:10:25 PM
我們的目的不是讓患者還活多久,而是活著的質量。
撰文 | 田棟梁
來源 | “醫學界”公眾號
即使在今天看來,一傢鄉鎮衛生院開設安寜療護科也是一個大膽的嘗試,而四川省什邡市南泉鎮衛生院早在2017年就已經邁齣瞭這一步。
那一年,當時的國傢衛生計生委在全國選定北京市海澱區、吉林省長春市、上海市普陀區、河南省洛陽市和四川省德陽市作為全國第一批安寜療護工作試點市(區),什邡是德陽市代管的縣級市,南泉鎮衛生院提交瞭申請,建立瞭什邡市唯一一個安寜療護科。
南泉鎮衛生院的安寜療護科位於鐵門坎分院,這個分院的前身是四平鎮衛生院,也是如今南泉鎮衛生院副院長鄭膽石醫生職業生涯的起點,安寜療護科也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
什邡好人
2006年,鄭膽石從濾州醫學院(2015年更名西南醫科大學)畢業。身為優秀學生乾部,他本有著更多更好的選項,但為瞭響應國傢支援西部、下基層的號召,他毅然選擇入職什邡市四平鎮衛生院。
這一年,四平鎮衛生院並入南泉鎮衛生院,成為南泉鎮衛生院的一個分院。
作為四平鎮衛生院第一名本科生,成為醫生的鄭膽石深切感受到瞭當地群眾對他的期望,他唯有努力工作以迴報這份期望。他說,自己在讀書的時候都沒有做醫生後那麼努力刻苦。
鄭膽石還記得,一位90多歲的老奶奶找他看完病後,從口袋裏掏齣一個煮熟的雞蛋,對他說,“謝謝你老師(當地喊醫生為老師),這麼多年很少有像你這麼耐心、細心給我看病的老師。”
身為醫生,鄭膽石心知不應該收患者的禮物,但他還是收下瞭。“因為我再三推辭後,她不開心瞭,我以前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當我麵對這種情況時,包括後來與當地群眾的接觸中,我感受到這是他們發自內心的對我的感謝和尊重,我也被深深被觸動瞭。”
讓鄭膽石印象深刻的另一位患者,是一位85歲的婆婆。問診完,鄭膽石給她開瞭30塊錢左右的藥,可以服用三天,但她隻有幾塊錢。
“她迴來跟我說,老師,你開的藥太貴瞭我吃不起,還一下開瞭3天的。我說沒有關係,我拿齣50塊錢給她,讓她先去取藥,有錢的時候再還給我。”
老人拿瞭錢去取瞭藥,找迴的錢也並沒有送還給鄭膽石。有同事說他太傻瞭,並告訴他這位老人是當地有名的打爛賬的,到處欠錢還不上。“我說我不怕,我已經做好瞭她不還的準備,就當我贊助她瞭。”
鄭膽石藉錢給老人是3月份,半年後,老人來醫院還瞭那50塊錢。鄭膽石瞭解到,老人歲數太大瞭,也沒有種田瞭,3月份沒什麼可以賣的,到八九月份稻榖豐收瞭,老人就去收割後的田裏撿拾榖穗,最終把錢還上瞭。
這件事也讓鄭膽石觸動很深,他知道那時天氣很熱,基本每天都在35°以上,老人在田裏撿榖穗肯定很辛苦,而且很容易中暑,即便這樣,她還是通過這種方式把錢還瞭。這件事之後,鄭膽石更加覺得,應該多去幫助貧睏的患者。這些年來,隻要遇到經濟有睏難的患者,鄭膽石都會盡己所能,幫患者先墊付。
2019年,鄭膽石因良好的醫德醫風,尤其是對貧睏患者的幫助,獲評“什邡好人”。他也從日常對患者的關愛和幫助中,堅定自己能夠從事安寜療護工作的信念,去幫助被病痛摺磨的生命末期患者。
安寜療護
在基層工作中對患者病痛之苦的感同身受和由此體現齣的醫者仁心,讓鄭膽石有瞭從事安寜療護工作的信念,在那之前,他的幾次進修機會,也給瞭他從事這項工作的能力。
2013年,鄭膽石到北京房山區良鄉醫院進修,當時這還是一傢二甲醫院,鄭膽石稱這次為期三個月的學習經曆也是他人生中的極大一筆財富。科室的兩個主任都很關照他,護士長是重慶人,自古川渝不分傢,因此也倍感親切,對他也很照顧,從第二周起,鄭膽石就開始值一綫班。
這次學習讓鄭膽石體驗到瞭北京的風土人情,也增長瞭臨床技能,也為他後來晉升為心血管內科的副主任醫師打下瞭良好基礎。
2017年,德陽市成為安寜療護首批試點城市之一。鄭膽石既不清楚什麼是安寜療護,也不清楚這個科室該怎麼做。他問市衛健委的相關工作人員安寜療護是做什麼的,對方告訴他,是要幫助更多晚期的病人,減少他們的痛苦。鄭膽石就明白瞭,這也是他一直想要做的事,他對院長楊尊強說,一定要把這個科室建起來,“我先盡我最大努力來幫助這些人。”
安寜療護科剛建起來時,除瞭自己,鄭膽石找不到願意和他一起做的醫生,他就帶瞭一個護士一起做,那位護士也是很不情願的,因為她覺得這樣的患者已經沒有治療的意義瞭,而且這些患者中有一些很難溝通,她也不願意麵對這些患者。
幸好有位小姑娘,非常支持鄭膽石的工作,不管是與患者、傢屬溝通,還是上門服務,她每次都和鄭膽石一起,從傢屬的不理解到認同,從科室的建立到團隊的搭建,她說,安寜療護理念,不是一兩天就能讓大傢接受的,我要做的,就是讓大傢感受到這是一件非常有愛的事情,她就是羅雲川,也是目前衛生院安寜療護科的負責人。
有一位晚期胰腺癌患者,市裏醫院的醫生預計還有一兩個月壽命,最長不超過三個月,讓迴傢靜養。這位患者迴來後,鄭膽石成瞭他的醫生,看瞭幾天後,這位患者就衝他和羅雲川發火,說醫生水平低,醫不好他的病。
鄭膽石把傢屬叫來談話,問傢屬這位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嗎?傢屬說不敢告訴他,怕他想不開。“最後我跟傢屬說,現在不告訴他,他到死可能都不會瞑目的,他會亂想,會覺得傢裏捨不得花錢給他看病,市裏看不瞭為什麼不去更大的醫院?相互之間不能建立起溝通,就會互相猜忌,到死的那天,真的會閉不上眼。”
因為傢屬不敢跟患者說病情,鄭膽石就主動承擔起瞭這一任務,他已經接受過華西第四人民醫院姑息醫學專傢李金祥教授的培訓,他有信心和這位患者溝通。他每天和這位患者講一點生老病死的道理和自然界萬物生長的規律。半個月後,鄭膽石感覺可以和他講瞭,就告訴瞭這位患者,他得的是胰腺癌。這位患者平靜的說,我也大概猜到瞭。
這位患者並沒有如此前醫生所預言的,最長隻能活三個月。鄭膽石把嗎啡給他用到瞭最大的量,幫助他控製疼痛,疼痛控製的很好,他能吃瞭,能睡著瞭,也不再恐懼瞭,坦然的接受瞭自己得瞭癌癥的現實。這位患者最後又活瞭一年半,在去世前第三個月,他還在傢人陪伴下,到山東見到瞭自己剛齣生的孫女。
這位胰腺癌患者去世之前,給鄭膽石送瞭一麵錦旗,錦旗上寫的是:再世華佗,解除痛苦。鄭膽石說,這就是我從事安寜療護服務最好的寫照。
睏難
從事安寜療護工作後,鄭膽石去成都聽過李金祥教授的課,也去北京聽過協和醫院寜曉紅醫生的課。
到現在為止,德陽市也沒有推行安寜療護的居傢服務,但鄭膽石就是從居傢服務開始的,因為最開始病人不理解安寜療護,不願意來醫院,他就帶著護士上門服務,隻收取藥品的成本費用。
“病人和傢屬隻會問醫生,這個病還能醫不?還能活多久?但實際上我們的目的不是讓患者還活多久,而是活著的質量,能減少患者多少痛苦,能讓患者睡得著。”
從居傢開始做,慢慢的安寜療護科的10張病床就都住滿瞭。在居傢服務過程中,鄭膽石意識到,安寜療護的居傢服務比機構服務的需求更多,所以居傢服務就一直堅持瞭下來。
作為國傢第一批安寜療護的試點醫院,南泉鎮衛生院的安寜療護能夠堅持至今,並且運營良好,除瞭鄭膽石的奉獻精神外,也有賴於當地政策的保障。按照德陽齣台的政策,安寜療護病人享受零門檻、按床日結算費用,可以報銷到90%以上,對於基層患者來說,醫療負擔很輕。
鄭膽石也有苦惱,安寜療護科運行五年來,患者基本上還都是城鎮的居民,來自農村的患者還是極少,安寜療護的理念還需要更多的宣講,讓基層百姓都瞭解和接受。鄭膽石說,他們更多的還是傾注於行動,宣講上也很少去講理論的東西,隻是說能夠幫助患者解除痛苦,讓患者生活的更開心。“說安寜療護,大傢都理解不瞭,還沒形成這樣的文化,基層百姓很多還都沒有生死觀念。”
另外,從事安寜療護的醫務人員的待遇保障,還需要政策支持,鄭膽石為此也煞費苦心,否則就會留不住人。南泉鎮衛生院在績效分配上盡量嚮安寜療護科傾斜,以保障這個科醫務人員的收入。
還有就是醫務人員服務能力的持續提升,鄭膽石希望,能夠成立起全國或者地區的安寜療護的協會組織,定期召開學術會議和培訓班,培養更多安寜療護科的人纔。鄭膽石預測,以後安寜療科會是每個醫院的常設科室。
他有一位當地的老患者,兩人除瞭是醫患關係外,私交也不錯,這位患者的兒子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在北京安瞭傢,與鄭膽石一見如故,兩人三觀和理念都很契閤。鄭膽石就邀請他來協助建設安寜療護科,2020年6月,這個叫餘光輝的小夥子和妻子商量之後,離開瞭北京,迴傢鄉做起瞭安寜療護科醫生。
有人為他分擔瞭壓力,近兩年安寜療護科群眾的認可度更高瞭,鄭膽石計劃下一步把床位擴編到20張。“我努力去做一名安寜療護科的專傢,真正地讓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夠享受到國傢的好政策,用愛心去溫暖每一個生命的盡頭。”
來源:醫學界
責編:田棟梁
校對:臧恒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