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8:33:26 AM
前言
1950年,我們國傢曾經進行過裁軍,將原本的500萬軍隊裁至隻剩240萬人。很多人離開部隊投入瞭生産,這也是由戰爭年代嚮和平年代的一種順利過渡。
其中有一名軍人叫張文魁,他被裁掉之後轉業迴傢,沒有任何抱怨,將所有的能量都投入到傢鄉的建設當中。當他獲得“敬業奉獻好人”榮譽的時候,是對他這一生默默奉獻的最大肯定。
艱難的童年
張文魁生於1928年,在那個年代他的傢裏孩子多,生活十分睏難,他的兄弟曾經因為沒錢看病而早早離世,母親也因為身體原因,在生下他之後就撒手人寰。
張文魁有著一個悲慘的童年,但是他的性格卻非常堅強,從小就會幫傢裏乾活,幫助父親減輕負擔。
在日本侵華之後,他的傢鄉也失去瞭安寜,當時日本人強迫村民去挖煤,張文魁的父親由於不從,被日本人打成瞭殘疾。
看到父親的情況,又看到村民們被日軍殘害的事實,張文魁心裏埋下瞭仇恨的種子。在他17歲的時候決定去參軍,並且在兩年後加入瞭黨。
張文魁最大的心願就是打走日寇,解救國傢於危難之中。雖然他隻是一個普通的軍人,但是卻有著最為真摯的傢國情懷。
張文魁作戰特彆勇猛,在躍進大彆山的行動中,不顧安危俘獲很多敵人,還受到組織的嘉奬。
組織上十分看好他,於是便將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交給他,就是去學習使用大炮。
當時很多武器都是從敵人手裏繳獲的,如果這些武器使用不當的話,很可能會報廢,為瞭能夠更好地維護,組織上決定派專人去學習。
而張文魁膽大心細,最適閤這個任務。從此之後,張文魁就變成瞭一名炮兵。
在解放戰爭中,張文魁負責的就是往江上扔煙霧彈。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張文魁又跟隨部隊浩浩湯湯跨過鴨綠江來到瞭戰場,在那裏,中國軍人受到瞭最嚴峻的考驗,張文魁也經曆頗多走到瞭最後。
抗美援朝的英雄帶頭轉業
張文魁的戰友當中,有黃繼光和邱少雲,這些都是抗美援朝中赫赫有名的英雄。作為他們的戰友,張文魁的英勇無畏絲毫不差,在幾次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他都發揮齣視死如歸的精神。
後來由於錶現齣色,國傢決定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送他到軍校學習,並且授予他抗美援朝紀念奬章。這是對於一個軍人的最高榮譽,而這一切都是他死裏逃生換來的。
即使他曾經做齣這麼多貢獻,但是聽到國傢號召轉業的消息時,也毫不猶豫地站瞭齣來。
張文魁覺得,國傢號召轉業裁軍必然有自己的考慮。而作為曾經一名最優秀的士兵,應時刻以國傢利益為前提,這個時候自己應作為轉業的榜樣站齣來。所以他沒有要國傢任何照顧,就轉業迴傢瞭。
他把曾經的榮譽奬章都用布包起來,妥善的放好,沒有人知道身邊的這個普通人,曾經是個戰場上奮勇殺敵的英雄。
而張文魁也擺正心態,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老百姓,不管在什麼崗位上,都可以發光發熱。
紮根基層默默奉獻
越是艱苦的活越要有人乾,在國傢建設時期,就需要大傢貢獻齣一份力量。
1959年,張文魁所在的地區要修建一個水壩。由於工資低工時長,很多人都不願意去,但是張文魁卻馬上報名。
有一次施工的地方突然失火,張文魁想都沒想就去救火,卻不小心摔倒傷及瞭頭部。從那之後張文魁的行動變得遲緩,給他留下瞭很深的影響。為瞭不影響工作,他主動辭職。單位照顧他,還是為他安排瞭一個簡單的文職。
由於退伍已經很多年,大傢都忘瞭他曾經是一名老兵。而張文魁自己也不願提起曾經的功勞,他希望能夠低調一些。
張文魁的女婿是當地的作協召集人,他希望可以瞭解老人更多的過往。可是問瞭幾次,張文魁怎麼也不肯說,最後女婿沒辦法,便詐他說,現在組織上要對老兵進行統計,每個人都要把當兵的曆史交代一下。
91歲的張文魁信以為真,纔拿齣瞭曾經的證明,這一切妻女都不知曉。
其實傢人理解他,他是不希望以老兵的身份享受國傢的優惠,因為在他看來,為國效力是應該的。
在戰場上九死一生,又見到瞭那麼多離開的戰友,能夠活著迴來已經是萬幸,張文魁並不奢求可以有多少特殊的待遇。
如果不是女婿用這個方法,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說的。女婿看到老人拿齣瞭一個在抗美援朝上,繳獲的美軍降落傘布,裏麵就放著各種各樣的軍功章。
每一個軍功章是何時獲得的,張文魁都記憶猶新。即使老人很多事情都記不清楚瞭,但是對於曾經戰場上的一幕幕,他卻從未忘記。
結語
國傢不會忘記每一個曾經做過貢獻的人,無論是在戰場上捨生忘死,還是在每一個國傢需要的時刻挺身而齣,這份精神都令人感動。
像張文魁這樣的老兵,他們看似平凡,卻有著非常崇高的夢想,就是希望國傢可以強大起來,庇護每一個國民。
在離開部隊之後,張文魁沒有以功臣自居,反而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百姓,在最基層做著普通工作,這樣的境界令人佩服。正是因為有很多像張文魁這樣的人,國傢纔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