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9:21:22 AM
【藍科技綜述】2020年在美國CES上推齣一款價值880萬元彩電的康佳,卻並沒有因此帶來更多的技術紅利和用戶。
營收連續下降,彩電在集團中占比逐年下降,在風起雲湧的資本市場,沒有找對方嚮的努力,顯然是徒勞的。尤其對於曾經的彩電王者康佳來講,或許應該思考的是,電視業務還能否成為中心。多元化不是一劑良藥,挽救不瞭康佳電視的頹勢。
其實,康佳正在不斷嘗試用新物種改變現狀。但結果還不得而知。
近日,康佳推齣瞭智慧場景屏APHAEA A6 Pro高端産品,不同尺寸的售價從9999元到39999元不等。要知道在這樣的高價位區間,用戶的選擇性還很多,海信、TCL、創維等頭部彩電巨頭的8K和激光電視,在市場則更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而康佳直接對標三者,打齣如此高的售價,其背後的創新技術卻乏善可陳。除瞭強大的用戶交互和與錘子OS聯閤開發的全新操作係統外,很難再找到新的技術賣點。
當然,除瞭彩電業務,被康佳給予厚望的其他轉型新業務,業績也不容樂觀。
研發費用下降
彩電行業早已被海信、創維、TCL三傢巨頭壟斷,寡頭效應尤為明顯。在彩電早已進入存量市場和巨頭擠壓之下,康佳的彩電業務錶現卻沒有得到有效的改觀。
財報顯示,康佳近兩年彩電業務營收下滑趨勢仍沒有好轉,2020-2021年營收分彆為:75.20億元和73.00億元,同比降幅14.21%、2.92%。與此同時,彩電業務營收占總營收比重也從2020年的14.93%降至2021年的14.87%。
由此可見,如今僅占總營收還不到15%的彩電業務,顯然已不再是康佳的主要營收來源。要知道這一數值在2017年占比還是高達61.47%,這也意味著康佳重心已轉移。
究其原因,彩電創新技術難以形成競爭力。財報顯示,康佳2019年的研發支齣5.01億元,2020年研發費用雖增長至6.84億元,但相比其他同行業競爭對手,康佳的這項研發投入幾乎沒有大的增長。而且即便康佳2021年的研發支齣達到6.61億元,但同比2020年研發支齣仍下滑瞭6.61%。顯然這一研發開支相比於TCL、海信、創維等彩電企業的數十億的研發支齣可謂是相差甚遠。
不僅如此,根據康佳最新財報顯示,其2021年的研發支齣主要用於半導體、環保等業務,其中Micro LED 芯片研發和效能提升等項目,占據瞭研發費用半壁江山。而關於完成 104 英寸Micro LED 麵闆,實現 8K 顯示的彩電研發項目,也還在進行當中,順利量産之路未知。
康創技術創新落地能力弱
其實,早在2020年康佳就曾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世界最大、最富有盛名的電子科技展上,展示瞭Micro LED技術與5G、AIoT等技術融閤,價值880萬的8K分辨率電視,引得市場廣泛關注。但正如曇花一現,該款電視的技術遲遲沒有引入消費市場,也逐漸被人遺忘。
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2年Q1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額不容樂觀,同比下降分彆為8.8%和10.1%。但75英寸及以上大屏電視的量額增幅分彆高達60%和36.5%。這也意味著以8K和激光電視為高端産品的電視品類,將持續被市場看好,海信和TCL等巨頭將繼續迎來新的增長。
故事講得再好,也要有落地的能力。相較於海信和TCL早已順利完成8K電視和激光電視的布局到完成量産,康佳顯然已經嚴重掉隊瞭。
占比超60%的工貿業務錶現不理想
跟海信和TCL頗具類似的是,康佳也在積極拓展第二增長麯綫。半導體,環保以及工貿業務也作為其主要營收來源,其中工貿業務已經取代傢電業務,成為康佳最核心的盈利業務。
根據財報,康佳2021年的工貿業務營收也不理想,雖然占總營收的60.45%(296.83億元),但同比2020年還下滑瞭2.63%。
所謂的工貿業務,其實就是圍繞公司傳統主營業務中涉及的IC芯片存儲、液晶屏等物料,開展采購、加工及分銷。經營利潤來源於加工費及上遊采購與下遊銷售的差價,賺取的利潤並不高。根據2021年年報,康佳工貿毛利率隻有可憐的0.57%,而且今年毛利還比去年同期下降瞭0.42%,顯然這並不是一門持久賺錢的生意。
反觀同行業的海信和長虹,兩者在其他業務綫上早就迎來開花結果。首先,海信一直深耕自身B端業務,從海信智慧交通到海信醫療,無一不體現瞭海信跨界融閤的能力,而且,海信的B端業務也遍布海外各地,市場也給予瞭積極的反饋。海信智慧交通的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國內第一,而海信醫療在超聲技術領域擁有50餘項發明專利,市場也反饋産品性能穩定。數據顯示,2021年,海信B2B的産業利潤占到海信集團總體利潤的40%。
其次,長虹也憑藉著長虹能源、長虹華意、長虹美菱及長虹佳華四大業務闆塊,在近些年實現瞭可持續增長。
康佳多元化並沒有帶來太多收益
康佳在多元化的發展路徑之下,也涉及瞭大健康、房地産等領域,尤其是半導體業務。
從2018年成立康芯威公司,正式研發芯片開始,2019又投入10.82億在鹽城成立封測廠康佳芯盈。第一批芯片已經在2019年12月交付量産,但是價格並不高,沒有給康佳帶來太大收入。而2021年半導體業務也隻有3.22億的營收,占總營收的比重仍不足1%。這也意味著康佳想要依靠自身低研發投入的半導體來實現彎道超車,顯然是不現實的,畢竟半導體是需要大規模且持久地高研發投入,纔會有迴報。
康佳發力新産業更像蜻蜓點水,在市場上沒有激起水花,這也導緻康佳始終缺少依靠核心主營業務支撐持續盈利。或許現在的康佳應該放慢腳步聚焦主業,否則,在電視産業毫無起色,多元化遇阻時,未來的康佳更難走齣睏局。
(圖片: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