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7/2022, 10:46:43 AM
東海西海,心同理同――大橙子漫談中外名將係列(3)
主筆:大器晚橙
公元前6世紀,我要先從米底王國說起,這個和新巴比倫一起滅掉亞述帝國的國傢,位於伊朗高原,約公元前7世紀建國,在第四任國王基亞剋薩雷斯(又譯:奇阿剋薩)時期進行瞭軍事改革,並與新巴比倫結盟,瓜分瞭兩河流域。
公元前585年,哈呂斯河之戰,米底和呂底亞因為日食而罷兵,基亞剋薩雷斯於撤軍途中病逝,其子阿斯提阿格斯繼位,他就是米底的末代國王。
阿斯提阿格斯早年間為瞭拉攏伊朗高原的地頭蛇波斯貴族,曾把女兒嫁給瞭阿契美尼德傢族的岡比西斯一世,女兒肚皮很給力,給他生瞭一個外孫,取名居魯士 (注1) 。
在故事會大咖希羅多德的筆下,居魯士的身世極為傳奇,先是一齣生就差點被外公阿斯提阿格斯弄死,原因是阿斯提阿格斯夢見他將來要篡位,後來他被一個牧羊人養大,然後迴宮復仇,不過最後又大度地放過瞭外公。很像趙氏孤兒+哈姆雷特,很有點傳奇小說的味道。
成年後的居魯士先是統一瞭波斯各部落,以自己的阿契美尼德傢族為長,之後率軍反叛瞭他的外公,公元前550年,他攻陷瞭米底都城,建立瞭自己的波斯王朝。
在穩定瞭國內的形勢後,居魯士就開始瞭他的徵服之路,首先他盯上的是兩河上遊,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的呂底亞王國,當年他外曾祖父基亞剋薩雷斯因為日食而沒能滅掉的國傢。
公元前546年,锡姆伯拉戰役,他用駱駝兵大破呂底亞騎兵,一戰摧毀瞭呂底亞的精銳。緊接著不到半個月,呂底亞都城薩第斯(今土耳其馬尼薩省境內)被波斯攻陷,國王剋洛伊索斯被俘,呂底亞滅亡。
之後居魯士又將寶劍往南指,一路殺到瞭巴比倫城下,利用壕溝戰法破城,徵服瞭米底當年的好基友迦勒底巴比倫。
上一篇我提到,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耶路撒冷後,將大量猶太人帶到瞭巴比倫做奴隸,是為“巴比倫之囚”。此時,居魯士反其道而行,他釋放瞭所有的猶太人,並且自掏腰包送他們返鄉,還替他們重修瞭耶路撒冷,這簡直是義舉,這些猶太人將居魯士寫進瞭《聖經》大加歌頌贊美。――《聖經・舊約・以斯拉記》中的古列王就是居魯士。
不過在我看來,居魯士這麼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需要藉助這些猶太囚徒去統治迦南地區,用極少的成本獲得瞭一個長久的利益,這是一種非常高超的統治手腕。
在搞定瞭兩河流域之後,居魯士轉而嚮東,裏海的馬薩格泰人總在波斯帝國的東疆搗亂,居魯士決定一舉殲滅他們。
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戰是他此生最艱難的一戰,也是他的最後一戰,馬薩格泰女王托米麗司為瞭替兒子報仇(居魯士殺瞭他的兒子),戰前慷慨演講,激起瞭全族人的怒氣,同仇敵愾,波斯軍幾乎被打得全軍覆沒,居魯士戰死疆場。
驍勇一生的居魯士大帝,最後死在瞭一位喪子母親的手中。 (注2)
公元前6世紀,這是居魯士大帝的時代,整個兩河流域和伊朗高原都是他的舞台,並且在他的統治下,波斯帝國成為瞭一個非常開放包容的國傢,宗教信仰自由,這是前無古人的。
所以後來伊朗將其尊為“國父”,冠以“大帝”之名。
他在位期間,在中國,老實講,還真沒有哪位能和他媲美,比較接近的是南天神鳥楚莊王,但他和尼布甲尼撒二世同時代,早瞭居魯士差不多快半個世紀。
唯一在軍事上能比對一下的,就是晉國的魏獻子魏舒,公元前541年,魏舒於大原之戰毀車為行,擊敗戎狄,獨創魏舒步兵方陣,但和居魯士大帝比起來,差距還是很明顯。
不過沒關係,公元前6世紀末,我們也齣瞭一位自己獨特的名將,雖然地位和影響力不如居魯士,但是軍事纔華和個人魅力絕對不輸,人生經曆那遠比居魯士傳奇,這就是我最喜愛的先秦人物之一,白發魔男伍子胥。 (注3)
從白發過昭關,到專諸刺王僚,再到柏舉破楚、掘墓鞭屍、夫椒破越,最後自刎姑蘇,無一不透露著快意恩仇的俠風,伍子胥就是那個時代裏春鞦貴族的一個極端代錶,與其說他是位名將,不如說他是位俠客。
限於篇幅,伍子胥的故事我就不展開細說瞭,推薦大傢去看江湖閑樂生的《韆古名將英雄夢》第一捲《烈烈先秦》之伍子胥篇。
我隻補充兩點:
一、自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戰以來,一百多年的時間裏,中國舞台的主鏇律就是晉楚爭霸,基本上是晉國壓製楚國,隻有楚莊王時期楚國短暫地壓製晉國。楚國為瞭抗衡晉國,聯閤瞭關中的秦國,而晉國為瞭打擊楚國,扶植瞭江南的吳國。
伍子胥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成功復仇的,公元前506年,他率領吳軍攻入郢都,為這場持續瞭一百多年的晉楚爭霸畫上瞭句號。
二、吳楚柏舉之戰,楚國這邊有一位良將――左司馬瀋尹戌,他嚮令尹子常提齣瞭奇正搭配、迂迴突襲的戰術,如果子常真的照做的話,我看正負未可知,可惜子常沒有聽他的,柏舉一戰全軍覆沒,瀋尹戌為救子常而戰死。 (注4)
楚昭王光復楚國後,任命瀋尹戌的兒子瀋諸梁(字子高)到一個叫“葉邑”的地方任尹,世稱葉公。瀋諸梁在葉邑治水開田,並在自傢牆壁上畫溝繪渠,於地圖的每個齣水口都畫一龍頭為標識(“水龍頭”一詞的來源)。
但百姓們卻並不知其中的奧妙,紛紛猜測,以訛傳訛,故事也就越編越離奇,至西漢時期,劉嚮根據民間傳說,在他自己的讀書筆記《新序・雜事五》中,寫下瞭“葉公子高好龍”的故事,這就是成語典故“葉公好龍”。
剩下一點點篇幅,我打算聊一聊這個世紀的另外兩個人,與名將無關,但卻是所有波斯人和中國人都如雷貫耳的人物――瑣羅亞斯德和孔子。
圖:瑣羅亞斯德畫像
孔子不多說瞭,瑣羅亞斯德是波斯帝國的國教瑣羅亞斯德教(又譯:拜火教、祆教)的創始人,兩位都是各自國傢和民族裏的聖人,精神領袖,文化的代錶,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據傳說,瑣羅亞斯德去世的那一年,正好是孔子齣生的那一年,即公元前551年。
瑣羅亞斯德和孔子有許多共同點:
首先,他們生前都不受待見,四處碰壁,受人排擠。他們都一生坎坷,悲涼謝世,而他們的學說卻都是在他們死後纔被發揚光大。
其次,他們的學說都是藉助瞭一個大帝國而被確立成官方意識形態。祆教是藉助瞭波斯帝國,儒傢是藉助瞭漢帝國。
最後,他們的學說都深刻影響瞭另一個學說門派,可謂是那個學說門派的源頭。祆教影響瞭摩尼教(即明教),儒傢影響瞭理學,但是祆教和摩尼教並不是一迴事,甚至還有些衝突,儒傢和理學也一樣。
本係列裏我會有一番外篇專門給大傢聊一聊宗教,算是給之前我的《如是我聞,佛教那些事兒》打個補丁吧,敬請期待。
公元前6世紀其實是一個非常神聖的世紀,著名的“軸心時代”就是從這個世紀開始的,很多學說萌芽在往後的兩百年間大放異彩,可是大傢其實對這個世紀瞭解的並不多。
我們中國這邊,世紀初是楚莊王稱霸,世紀末是伍子胥復仇,中間幾十年發生瞭啥,我們很多人並不清楚。其實有許多大傢耳熟能詳的事件就發生在這個世紀,比如中學曆史教科書上提到的魯國初稅畝、作丘甲,鄭國的作丘賦、鑄刑鼎,還有趙氏孤兒、子産相鄭、晏子使楚、叔嚮賀貧、祁奚舉賢,以及晉齊鞍之戰、晉秦麻隧之戰、晉楚鄢陵之戰、晉國三�S之亂、晉悼公三駕疲楚、魏獻子毀車為行、申公巫臣通吳於晉等等。
不過這時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弭兵會盟”,一共有兩次,全部都發生在公元前6世紀,這是春鞦時代第一次各諸侯國之間的大規模停戰協定,研究先秦史的人絕對不會忽略這個事件,為什麼幾十年的時間裏中原沒有什麼大的戰爭,吳越為什麼能夠崛起,其實和弭兵會盟都息息相關,甚至這個事件還間接影響到瞭後來的戰國格局。
而國外,兩河與伊朗高原,居魯士的波斯帝國橫空齣世,霸占瞭幾乎整個世紀的頭條新聞,居魯士死後,帝國並沒有萎縮,相反,越發蓬勃,不僅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占據瞭中亞和埃及,還把觸手伸嚮瞭一個美麗迷人的海灣――愛琴海。
注1:其實應該叫居魯士二世,岡比西斯一世的父親是居魯士一世。西方的風俗和我們正好相反,我們是避諱祖先的名字,不敢和祖先同名,而西方是以和祖先同名為榮,他們為瞭紀念和緬懷祖先,經常會給自己的兒子取和祖先同樣的名字,以示傳承,所以我們在西方史書上就會經常看到“某某X世”這種叫法。
注2:關於居魯士到底是怎麼去世的,史書有很大爭議,有說他是戰死的,有說他是病死的,我這裏采用的是希羅多德的說法。
注3:當然,我們的兵聖孫武子也是活躍於這個世紀,但他的事跡在史書中記載的實在是太少瞭,《左傳》中就根本沒提到這個人,《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將他和孫臏閤為一傳,但隻重點提瞭他訓練吳宮美女的故事,其他的都是一筆帶過,總共字數不到五百,所以我也和閑樂生一樣,跳過孫武子不講。
注4:瀋尹戌死之前還擊敗瞭吳軍先鋒夫概,後者是吳王闔閭的弟弟,柏舉之戰衝鋒陷陣的關鍵人物,可見瀋尹戌的確是個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