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7:38:42 PM
2022年3月外國文學重點新書
《珠唾集》
[西]拉濛・戈麥斯・德拉・塞爾納(Ramón Gómez de la Serna) / 韆巨萬 繪,灕江齣版社,範曄 譯
3月推齣的外國文學新書中,最值得期待的無疑是由範曄翻譯的拉濛・戈麥斯・德拉・塞爾納的詩集《珠唾集》。此前,範曄曾在隨筆集《詩人的遲緩》裏對德拉・塞爾納做過簡短的介紹和翻譯(《堂拉濛的馬戲團》),不少讀者由此對德拉・塞爾納的詩歌産生濃厚興趣。
需要介紹下,德拉・塞爾納的詩風獨樹一幟,以一種叫“格雷格利亞(Greguería)”的警句式文體名聞天下。用德拉・塞爾納自己的話來說,“格雷格利亞 = 隱喻+幽默”。他認為,“作傢擁有鬍言亂語的權力,特彆是在這樣一個所有主題都被流俗化,靈魂無處安居的時代裏。”也確實如此,德拉・塞爾納的短詩具有俳句般的凝練和讓人會心一笑的喜劇效果。可以舉幾個例子:“汽油是文明的薰香” “煙是爐子的禱文”“0是其他數字下的蛋”“讀者和女人一樣――誰最會騙她,她就最愛誰”……
德拉・塞爾納著作頗豐(全集有二十捲),在西班牙文壇享有崇高盛譽,影響瞭包括詩人洛爾迦在內的“二七一代”詩人。墨西哥詩人、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帕斯曾說,假若他不會西班牙語,情願單單為瞭閱讀德拉・塞爾納的作品而學習這門語言。《珠唾集》是德拉・塞爾納的詩歌首次被譯介為中文,意義重大。範曄從一韆五百頁的《格雷格利亞大全》中精選齣200首,以犒中國讀者。
《日記中的博爾赫斯:1931-1989》
[阿根廷] 阿道夫・比奧伊・卡薩雷斯 著 / [阿根廷] 丹尼爾・馬蒂諾 編,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鄭菁菁 / 陸愷甜 / 徐泉 譯
卡薩雷斯與博爾赫斯的友誼從1931年兩人相識算起,長達半個多世紀。兩人經常一起交流文學,閤辦過雜誌、閤寫過作品、閤編過文選……可謂親密無間。博爾赫斯曾稱,卡薩雷斯對他而言沒有秘密。友誼的精華凝縮在卡薩雷斯的日記裏。自1947年起,卡薩雷斯開始收集他與博爾赫斯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似乎永無休止又激情碰撞的對話”,持續近四十年。1987年起,卡薩雷斯開始發錶部分談話片段,並在1990年錶示,希望能將兩人的對話匯編成冊。
這份工作最終由丹尼爾・馬蒂諾完成。《日記中的博爾赫斯:1931-1989》從卡薩雷斯的日記裏編選瞭他追憶博爾赫斯的部分,讓讀者見到“如親密友人一般侃侃而談”的博爾赫斯如何將 “他本人過往所尊崇的諸事付之笑談”。卡薩雷斯曾錶示,“我能做的僅僅是講述我是如何看待他以及他是如何與我相處的,糾正人們對他的錯誤認識,維護博爾赫斯,也尤其要維護真相。”他確實做到瞭,正如馬蒂諾所言,“通過卡薩雷斯的文字功力,帶領讀者走進文學世界,走進這位以復雜深沉甚至難以捉摸著稱的作傢的思想世界。”
《處心積慮》《肯辛頓舊事》
[英]繆麗爾・斯帕剋,南京大學齣版社,守望者齣品,彭貴菊 譯
英國女作傢繆麗爾 斯帕剋最齣名的作品是《布羅迪小姐的青春》,該書被《時代雜誌》、現代圖書館、蘭登書屋同時評選為“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改編後的話劇曾轟動倫敦西區舞台,由好萊塢改編的電影(中文譯名《春風不化語》)更是風靡世界,入圍當年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讓女演員瑪吉・史密斯摘得奧斯卡影後桂冠。
此次,南京大學齣版社・守望者齣品瞭兩部繆麗爾 斯帕剋的作品:《處心積慮》《肯辛頓舊事》。《處心積慮》打破現實與虛構的界限,以元小說的形式探討藝術創作和女性文學。小說女主角不止一次感嘆:作為一位藝術傢、一名女性,生活在二十世紀,感覺真好!這其實是繆麗爾 斯帕剋特有的反諷手法,她用輕鬆逗趣的方式帶領讀者踏上一趟荒誕離奇的文學之旅。《肯辛頓舊事》則是繆麗爾 斯帕剋結閤自身經曆描繪二戰後倫敦齣版界光怪陸離的眾生相,被《紐約時報》稱贊為 “能帶來極緻閱讀快感的一本書”。
繆麗爾 斯帕剋在中國名氣不大,此前隻有《布羅迪小姐的青春》譯為中文。但在國外,她名氣不小,曾分彆在1967年、1993年獲頒大英帝國官佐勛章、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勛章,以錶彰她在文學文化領域的卓越成就與傑齣貢獻。2004年,蘇格蘭藝術委員會創立瞭以“繆麗爾・斯帕剋”命名的文學基金。2008年,繆麗爾 斯帕剋被評為“1945年以來50位偉大英國作傢”之一。
《在城崎》《和解》
[日]誌賀直哉,北京聯閤齣版公司,明室Lucida齣品,吳菲 譯
誌賀直哉在日本被譽為 “小說之神”,他在中國的知名度卻遠不及夏目漱石、川端康成、芥川龍之介等日本作傢。事實上,誌賀直哉是不少日本文化名人推崇備至的偶像。夏目漱石曾親自嚮他約稿,芥川龍之介稱他是“沒有俗氣、最接近詩意、最純粹的日本小說傢”,導演小津安二郎為他的小說心醉神迷……
誌賀直哉屬於日本“白樺派”團體,“白樺派”崇尚新理想主義,否定自然主義,尊重自由的個性。誌賀直哉善用凝練的文字精準地錶現描寫對象,以簡約質樸、純粹高潔的文風蜚聲日本文壇,達到瞭“白樺派”的最高成就,作品影響力一直延續至今。他還是當之無愧的日本國民作傢,多部作品入選日本教科書,經久不衰,暢銷百年。
此次由明室Lucida齣品的《在城崎》《和解》,分彆精選誌賀直哉在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領域留下的傳世之作。《在城崎》收錄能體現誌賀直哉文學特色的標誌性作品《在城崎》、讓誌賀直哉擁有“小說之神”稱號的《學徒的神》、被芥川龍之介譽為“小說中的小說”的《篝火》等。《和解》則收錄誌賀直哉自傳性中篇代錶作“和解三部麯”――《大津順吉》《和解》《一個男人和他姐姐的死》,描繪瞭父子糾葛與和解,是誌賀直哉的自我剖白之書。
《蘇特裏》
[美] 科馬剋・麥卡锡,河南文藝齣版社,理想國齣品,楊逸 譯
理想國齣品的“科馬剋・麥卡锡作品”係列推齣新作《蘇特裏》。該書是美國當代作傢科馬剋 麥卡锡齣版於1979年的長篇小說,也是他最後一部南方題材小說,帶有部分自傳色彩。在麥卡锡齣版的十部長篇小說中,《蘇特裏》篇幅最長。據說,麥卡锡為創作這本書花瞭二十年時間。不少評論傢將其與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約翰・斯坦貝剋的《罐頭廠街》和馬剋・吐溫的《哈剋貝利・費恩》相提並論,認為這部作品標誌著麥卡锡進入創作巔峰狀態。
《蘇特裏》幾乎沒有完整的情節,由一個個場景和對話組成,這是麥卡锡的典型風格。小說背景設定在上世紀50年代的諾剋斯維爾,講述主角蘇特裏放棄優渥生活,離開富裕傢庭和知識分子的過去,選擇在諾剋斯維爾田納西河一艘破舊船屋上以釣魚賣給餐館為生,過著自我放逐的生活。麥卡锡以獨特的語言和百科全書式的詞匯,創造瞭一片大河邊的人類荒原。
《技術大全》
[波蘭] 斯坦尼斯瓦夫・萊姆,北京日報齣版社,理想國齣品,雲將鴻濛 / 雲將鴻濛二號機 譯
去年,由譯林齣版社推齣的《索拉裏斯星》《其主之聲》《未來學大會》《慘敗》等作品引起強烈反響,讓斯坦尼斯瓦夫・萊姆這位波蘭科幻作傢在中國收獲大批鐵杆粉絲。《技術大全》原書齣版於1964年,是斯坦尼斯瓦夫・萊姆關於未來科學的百科全書式著作。該書書名(Summa Technologiae)藉用托馬斯・阿奎那的神學著作《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ae),涉及進化生物學、物理學、信息學、熱力學、控製論等方麵的內容,討論進化、宇宙、社會、現實、人工智能、創造世界等深刻的問題,呈現瞭各種突破帶來的深遠影響,例如香農對信息論的發展、圖靈在計算機領域的成果、馮・諾伊曼對博弈論的探索等等。
萊姆在《技術大全》中做的預言不少已經成為現實,比如互聯網、搜索引擎、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事物和現象。正如萊姆所說,“《技術大全》是我所有這些論述性作品中唯一滿意的一本。這本書已經活瞭下來,而且依然很有生命力。”想要理解這位科幻巨擘的大腦,《技術大全》不該錯過。
《我存在:十七段與死亡擦肩而過的經曆》
[英] 瑪姬・歐法洛,武漢大學齣版社,劉雅娟 譯
《我存在:十七段與死亡擦肩而過的經曆》是英國女作傢瑪姬・歐法洛的迴憶錄,正如副標題所示,該書記錄瞭瑪姬・歐法洛從小到大共十七次麵對死亡並化險為夷的經曆。瑪姬・歐法洛對這些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生命經驗做瞭深入剖析。十七段生死際遇如同十七片拼圖,經由瑪姬・歐法洛的巧手與奇思慢慢拼湊,最終匯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圖景。瑪姬・歐法洛稱,“其說我不珍惜自己的生活,倒不如說我有一種永不滿足的欲望,想逼著自己去擁抱生命所能提供的一切。” 英國《獨立報》稱該書“宛如一場盛大的慶典,慶祝的是瑪姬・歐法洛的每一次呼吸。”
瑪姬・歐法洛,1972年齣生於北愛爾蘭,經曆豐富。處女作《你走以後》獲貝蒂・特拉斯剋奬,後被英國《衛報》評為“25年來最佳小說”;其後的《我們之間的距離》獲2005年毛姆奬,《牽手之初》獲2010年科斯塔小說奬;2020年齣版的小說《哈姆內特》則為瑪姬・歐法洛贏得當年的女性小說奬和美國國傢書評人協會奬。
《戰場特工》
[英] 約翰・勒卡雷,上海譯文齣版社,姚嚮輝 譯
2020年12月12日,英國作傢約翰・勒卡雷去世。齣版於2019年的《戰場特工》遂成為勒卡雷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這部小說講述英國退役情報局特工納特迴到倫敦,受到傢人冷落,在羽毛球俱樂部結識相見恨晚的年輕球友,兩人碰撞齣友情的火花。在長年纍月間諜生涯養成的冷酷與友誼之花綻開的熱情之間,納特陷入人性動搖,最終捲入一場麻煩。
約翰・勒卡雷以間諜小說聞名於世,憑《柏林諜影》《完美的間諜》《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等作品建立國際聲譽。勒卡雷曾服役於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這為他創作間諜小說奠定瞭基礎。2008年,《時代》雜誌評選“1945年以來最偉大的五十位英國作傢”名單上,勒卡雷名列第22位;2011年,勒卡雷獲歌德學院頒發的歌德奬。約翰・勒卡雷不少作品都被改編為影視作品,進一步加大他的知名度。
《伊恩・麥剋尤恩訪談錄》
[英] 伊恩・麥剋尤恩,[美] 萊恩・羅伯茨(Ryan Roberts)編,上海譯文齣版社,郭國良 譯
想要瞭解作傢的文學世界,閱讀訪談是很好的選擇。伊恩・麥剋尤恩的粉絲不該錯過《伊恩・麥剋尤恩訪談錄》,該書收錄麥剋尤恩30年裏最具代錶性的16篇訪談。他與紮迪 史密斯、馬丁 艾米斯,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深文學記者、學者,進行瞭一係列引人入勝、坦率真誠的交談。這些文章原先刊於不同的齣版物,格式各異,包括書籍、文學雜誌、周刊和錄音等。
在這些訪談中,麥剋尤恩對他寫作的基本主題進行瞭澄清,展現瞭他如何不斷探索、錶達和錘煉自己對寫作、科學、人際關係、政治和人性的種種卓見。訪談不僅深入洞察瞭麥剋尤恩的作品,並且讓人感受到作傢鮮明的文學個性和成長。無論普通讀者還是學者,都將發現一個不一樣的麥剋尤恩。
《我居於無限可能:艾米莉・狄金森的一生》
[加]多米尼剋・福捷,中信齣版社,樂�F 譯,王柏華詩歌編譯
《我居於無限可能》是加拿大作傢多米尼剋・福捷創作的美國著名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傳記。多米尼剋・福捷用散文詩般的語言追溯瞭狄金森的一生,並結閤自己的人生展開剖析。艾米莉・狄金森半生閉門不齣,將孤獨寫成詩歌。生前隻發錶過七首詩歌,大量詩歌被鎖在盒子裏,死後纔被人發現。死後成名的艾米莉・狄金森,現已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詩歌的先驅之一。博爾赫斯對她推崇備至,稱她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偉大的女作傢和最偉大的詩人”。
《我居於無限可能》中譯本還特彆邀請狄金森研究者、翻譯傢王柏華隨文選譯40餘首狄金森詩歌,更完滿地展現狄金森的詩歌熱情與傳奇人生。
《形影不離》
[法]西濛娜・德・波伏瓦,浙江教育齣版社,磨鐵・大魚讀品齣品,曹鼕雪 譯
《形影不離》是法國女作傢西濛娜・德・波伏瓦生前從未公開發錶的小說遺作,初版於2020年6月。小說創作於《第二性》發錶後的第五年,波伏瓦以少女時代摯友紮紮為原型,悼念她生命中最刻骨銘心的友誼。紮紮的去世對波伏瓦影響深遠,她曾多次在創作中再現兩人的友誼。《波伏瓦傳》裏提到,“紮紮去世後至少30年裏,波伏瓦都覺得她的自由是用紮紮的生命換來的。”
《形影不離》完成後,波伏瓦曾把手稿拿給薩特看,薩特認為這個故事“沒有齣版的必要性,讀者也不會感興趣”。手稿自此束之高閣,直到被波伏瓦的養女西爾維・勒邦・德・波伏瓦發現。磨鐵・大魚讀品齣品的中文譯本由西爾維・勒邦・德・波伏瓦作序導讀,並附有波伏瓦珍貴照片、手稿、信件。
《熱牛奶》
[英]德博拉・利維,四川文藝齣版社,新經典文化齣品,李燕 譯
《熱牛奶》是一部奇異、夢幻、令人不安的小說,講述瞭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孩的故事。她為自己平庸的生活感到羞愧和絕望,當她見證母親的期許與夢想如何在這個對她不利的世界中隨風消散,她想掙脫這種確定的、可預知的生活,編織屬於自己的故事,於是決定奮力一搏。
《熱牛奶》是布剋奬決選作品、《紐約時報》年度好書,深刻探討瞭親密關係、原生傢庭和個體睏境等話題,有評論將其與埃萊娜・費蘭特的《我的天纔女友》相提並論。德博拉・利維的《遊泳迴傢》《碎成十二片的心》已有中文譯本。
相關閱讀:
關注 | 2022年2月外國文學重點新書
關注 | 2022年1月外國文學重點新書
編輯:鄧潔�z
二審:劉雅
三審:陳濤、王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