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1:17:45 AM
1938年,一場激烈的抗日戰役在平度市正北方嚮的大青楊打響,這個組建不到三個月,裝備落後的八路軍支隊,以謀略誘敵深入,贏得瞭重大勝利,自此開啓瞭
大澤山抗日根據地
的序幕。
在戰前,鬼子指揮官麵對行蹤捉摸不定的八路軍公然暴露在視野前的狀況,一時竟不敢置信地說道:“八路軍詭計多端,必有埋伏。”
一、組建不到三個月的八路軍
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五支隊,俗稱“五支隊”,在1938年六月中旬以前,山東地區的抗日武裝極為不統一,抗日力量分散,使用的番號各異,有的甚至還使用著國民黨第五戰區的番號。
為瞭集中抗日力量,便於指揮管理,毛主席在1938年的6月要求,山東的抗日武裝應當組成支隊,且恢復使用八路軍遊擊支隊的番號,而本文的主要抗日力量“五支隊”就在其中。
1938年的5月,高錦純接受命令前往膠東指導當地的武裝遊擊鬥爭,建立起山東的抗日根據地。
高錦純
彼時,山東地方的抗日武裝包括膠東抗日遊擊第三支隊、魯東遊擊第七、八支隊等等,其中幾個支隊的指揮都在戰鬥中犧牲,處在群龍無首的情況。
高錦純一行六人加上一台電台來到膠東後,很快聯係上瞭這些隊伍。
共産黨領導的隊伍與舊軍閥的隊伍是有著明確差彆的,共産黨的軍隊紀律性、服從性都是一等一的,高錦純一行隻有六人,但是當這些隊伍看到山東省委的指令以後,很快就服從高錦純的指揮安排。
高錦純將部隊進行整頓改編,加強瞭思想政治的教育,在不久後正式建立起瞭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的第五支隊。
這是第一支有正式番號的山東地區武裝遊擊力量,由高錦純擔任司令員,宋澄擔任政委,標誌著山東地區的抗日隊伍由革命嚮統一邁進。
在隊伍番號確定以後,隊伍目標也是極為明確的:以大澤山為中心,建立山東革命根據地。
然而,在這支統一正式的武裝力量組建不到三個月,日僞軍便找上瞭門來。
二、送上門來的日僞軍
由於膠東一帶,此前長期沒有統一的地方武裝,因此許多的村莊麵對日僞軍的搜颳錢糧的行徑隻能就範。
但是自從山東抗日武裝支隊的組建以來,當地村民有瞭軍隊撐腰,便不再畏懼日僞軍,日僞軍的錢糧徵收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知曉這一情況的
日僞軍頭領漢奸趙保原和張步雲等
將這一情況告知瞭日軍,日軍自然不肯自己的管轄區域內齣現這樣一個抗日武裝力量,謀劃之下,便暗中集閤部隊準備進攻大澤山區的抗日根據地。
1938年10月,剛整編不到三個月的第五支隊,就收到可靠情報:漢奸趙保原、張步雲等人帶著日本特務張宗援攜帶五百多名僞軍前來偷襲革命根據地。
三、謀略製敵
第五支隊剛組建不久,隊伍士兵也尚未能夠充分磨閤,而日僞軍在膠東地區盤踞已久,軍械精良,眼下,擺在第五支隊麵前的選擇是:這場仗是打還是不打?
開戰之前不少指揮員都認為敵我差距過於懸殊,應當進行部隊的轉移。
可司令員高錦純當即就作齣決定,這場仗要打!
盡管第五支隊組建不到三個月,這場仗也必須要打。
如果這第一仗就商量著轉移,又怎麼能讓老百姓看到我們抗日的決心呢?
日僞軍欺負百姓早就欺負慣瞭,正是需要一場戰役來威懾這些作威作福的傢夥。
但是打仗並非隻是勇武便能夠取得勝利,時間緊迫,如何搶得這場仗的先機是至關重要的。
在情報分析上,高錦純得知前來進攻的日僞軍盡管人數不多,五百餘眾,但是卻有4門迫擊炮和十多挺重機槍。
這與第五支隊寒酸的裝備形成瞭鮮明的對比,第五支隊雖然人數有數韆人,但是唯一拿得齣手的就隻有一門重機槍,大多數士兵甚至都沒有槍,大刀、長矛都是他們的武器。
在熱兵器占據主導的戰爭時代,使用這些冷兵器就算是人數再多,都無法戰勝這些有著強大火力的敵人,一旦開戰,勢必要傷亡慘重。
這場戰鬥隻能以謀略來取勝。
第五支隊分彆駐守在大青楊、北盛傢村、棘子嶂村等村莊中,司令員高錦純看著地圖,思量瞭良久後,說道:
“日僞軍要進攻第五支隊,必先進攻棘子嶂村,戰鬥要從棘子嶂村開始。“
作戰會議上,高錦純冷靜地嚮在座的指揮作戰人員講述著他的計劃:
“我軍軍械裝備都與日僞軍相差甚大,這一戰需要我們提前設伏,以逸待勞,和他們打疲勞戰、消耗戰。”
說罷,高錦純就詳細地將各個隊伍的設伏地點交代下來,任務布置完畢,高錦純再次強調:
各部隊不許戀戰,完成任務就迅速撤離,讓下個隊伍去消耗他們。
這場戰役必將是一場智慧與勇氣並存的較量,日僞軍們也尚未意識到他們此次的偷襲目標正在想著法子伏擊他們,他們正渾然不覺地走進遊擊隊的鴻門宴之中。
四、伏擊
大青楊位於棘子嶂村的北邊,是這場戰役的前沿戰場。
10月15日晚上,高錦純悄悄帶領著六十一團的士兵來到瞭大青楊一帶提前設伏。
高錦純將司令部設在瞭大青楊村的小學裏,將棘子嶂村作為前沿的陣地,並且隻安排瞭一個連的兵力。
此外,他將部隊裏
唯一的一挺土黃色的馬剋沁重機槍
架在瞭大青楊村外的一條小路上。
馬剋沁機槍可是五支隊唯一的寶貝,將馬剋沁機槍提前架設在大青楊為的就是等到日軍在棘子嶂村發起進攻以後,讓自以為偷襲得手的日僞軍當頭一棒。
16日早6時左右,日僞軍一行約五百餘人齣現在瞭棘子嶂村外。
當到達棘子嶂村口時,日僞軍頭目趙保原竟發現村子東邊大場院子內竟然有著幾十個八路軍正絲毫不覺危險地操練著步伐。
趙保原一看頓時欣喜異常,八路軍不曾警覺正中瞭他的下懷,作為一個漢奸自然是將他自己的性命看得最為金貴,八路軍毫無警惕,就意味著這場偷襲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沒來得及細細思考,漢奸趙保原便催促著日本軍官張宗援下達進攻的命令。
但是,張宗援卻在這時陷入瞭思考,他皺瞭皺眉有點擔心地說道:“八路詭計多端,必定是有埋伏的。”
張宗援彆看是個中國的名字,實際上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日本人,原名叫做
“榖倉次太郎”
,早年來到中國東北結識瞭軍閥
張宗昌
,而後被取瞭個中國名字張宗援。
張宗昌
榖倉次太郎此前也和八路軍打過多次的交道,可他卻第一次遇到這種毫無防備的情況,為此,他猶豫瞭半天不敢下達作戰命令,唯恐跳進八路的火坑中。
要麼怎麼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呢。
正當榖倉次太郎猶豫不決的時候,一旁的漢奸趙保原卻煽風點火瞭起來。
他不以為意地安慰榖倉次太郎道:
“太君,八路又不是神,他們不會知道我們的偷襲計劃的,再說瞭,就算他們發現瞭,我們皇軍這麼猛的火力還會怕他們?”
聽完,榖倉次太郎又想瞭想也是,自己這麼精良的裝備怎麼可能打不過土八路的土槍、土炮呢?
當下,他便不再顧忌,下令部隊架起迫擊炮朝著八路軍方嚮進行炮擊。
一陣炮火轟鳴以後,日僞軍看到八路軍慌亂應對,緊急撤離的樣子更是放鬆瞭警惕。
隻見,幾十個八路軍倉促突圍以後,兵分兩路,朝著北方撤退,將日僞軍吸引到北邊的大青楊村和盛傢村之間的位置。
日僞軍見到一個連的隊伍這麼不堪一擊,更是洋洋得意,當即便完全放下瞭警惕,嘻嘻哈哈地朝著八路軍提前設伏的埋伏圈跑去。
由於是兵分兩路,日僞軍追擊時,其戰綫拉扯較長,為八路軍的突然襲擊創造瞭良好的條件。
待到日僞軍來到大青楊村和盛傢村的中段區域時,忽然聽到陣陣轟鳴,八路軍預先埋在該地區的地雷突然觸發炸響,幾個日僞軍當場被炸飛,原本還嘻嘻哈哈的日僞軍一行頓時大亂,抱頭鼠竄。
這便是我軍的誘敵深入戰術,原先設置在棘子嶂村的一個連士兵,其目的就是為瞭誘敵深入,將日僞軍吸引到指定的埋伏地點。
慌亂的日僞軍很快架起迫擊炮,企圖用火力優勢壓製住八路軍。
這時的高錦純在山上擺瞭擺手,示意準備迎戰的八路軍稍等片刻,待到日僞軍的炮擊結束。
很快,日僞軍慌亂的炮擊聲愈來愈小,高錦純意識到決戰的時機已至,迅速下達命令,全綫齣擊,迎敵。
幾番猛烈的炮擊後的日僞軍正處於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狀態,而相反,我軍的士氣正旺,拼殺的喊聲響徹瞭大青楊的上空。
第五支隊很多的將士都是首次進行作戰,沒有槍的士兵們拿著手榴彈、大刀、長矛,悍不畏死地朝著日軍發起瞭衝鋒,彷佛渾身都有著使不完的勁頭。
而有槍的士兵們,各個槍法都極為精準,由於子彈稀缺,這些士兵們都極為節省,他們不瞄準就不開槍,一旦瞄準幾乎槍槍中敵。
日僞軍的槍上都裝著刺刀,而我軍沒有刺刀,拼殺的將士們大多就拿著大砍刀和日僞軍貼身肉搏。
兩軍一旦開肉搏,日僞軍士兵就和八路軍的士兵混雜在瞭一起,這樣一來,他們的迫擊炮、重機槍就壓根無法發揮用場,加之我軍占有人數優勢,很快就讓日僞軍部隊損傷慘重。
日僞軍一看情況不對便紛紛後撤,便於施展其重武器。
正當一眾日僞軍後撤之際,早已提前架設好的,八路軍唯一的一挺重機槍發揮瞭大作用,高錦純見日僞軍想要撤退,當下下令重機槍手掃射逃竄的敵軍。
沉悶的機槍聲響起,咕咕作響的槍聲所過之處,無數的血花四射飛濺,日僞軍隊四處亂竄。
漢奸趙保原一看八路軍人數不但眾多,而且還有著如此凶猛的火力,恐怕是遇上瞭八路軍的主力,
著眼下,部隊已經死傷慘重,看著周圍四散的僞軍,惜命的趙保原也趕忙趁勢逃離……
這場戰鬥一直持續到瞭下午四點,據統計日僞軍共死傷二百三十多人,成為瞭八路軍五支隊成立以後的第一次勝利,大大打擊瞭日僞軍的囂張氣焰,也收獲瞭膠東地區的民心。
讓人苦笑不得的是,大青楊一中役唯一的一門馬剋沁機槍竟讓逃迴平度城的日僞軍産生瞭遇到八路軍主力的錯覺,從而很長時間不敢再度進犯大澤山區的抗日根據地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