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21-03-25 11:56:30
編按:72歲的資深藝人陳淑麗,身材輕盈,聽她說話心情也很輕快!她擔任董氏基金會終身誌工、長年推動反菸運動,也因此勤於保養身體,練瞭數十年的,體能極佳。她曾渴望走入傢庭,多年來卻始終單身,然而卻發現:原來沒有完成願望也無所謂,因為一定有別的快樂,說不定比你預想的更好!
如果從小就有一個願望,但始終沒有達成。心情是什麼?
對資深藝人陳淑麗來說,這個願望再簡單不過,就是很多人都有的身分:「想當一個媽媽」。
這是她小學2年級第一次寫作文 〈我的誌願〉時,寫下的答案。當時還被同學笑當媽媽有什麼瞭不起的?
未料,人生的路有時很幽默。今年72歲的她,一路以來就是緣分未到,仍舊單身。但她多年來活躍於公益活動、並修習瑜珈,雖然本來的願望沒實現,但發現:人生也還是很豐盛啊!
所以,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轉彎,後來的路也許比你預想的更好。
陳淑麗17歲時被挖掘進入演藝圈,以模特兒身分齣道。當時收入豐厚,卻也花錢花得兇,台上台下都光鮮亮麗。
然而,陳淑麗對這樣的生活並不太眷戀,「我隻想和普通人一樣,做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作,或找人嫁瞭就好。我心想:大多數人都是這樣過日子,應該沒那麼睏難吧?」
29歲時,她曾有一個穩定交往多年、論及婚嫁的對象,不料對方母親卻因為她從事模特兒工作,強烈反對2人交往,麵對來自傢長的壓力,她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更不想讓男友為難,最後自己選擇果斷分手。
陳淑麗說,自己的個性屬於坦率直腸子類型,凡事容易認真,「我談戀愛很慢熱,但麵對情傷,又要花很久的時間纔能平復心情」,此後她陸續有過幾迴戀情,卻都以分手收場,反覆受挫下,或許因此讓她對於感情逐漸卻步。「差不多過瞭35歲後,我算是斷瞭一定要結婚的念頭。」
1986年,她37歲,決定加入董氏基金會,擔任終身義工至今,和「孫叔叔」孫越一樣大半生都緻力反菸運動。原來,她曾經是個菸不離手的大菸槍。
當時董氏基金會創辦人嚴道的乾女兒蔔仁美是民生報的娛樂記者,和陳淑麗是同住一室的姊妹淘。「嚴先生的丈母娘愛燒菜,隻有我吃不胖最捧場,老太太喜歡我來,久而久之就變成嚴傢的常客。嚴先生曾說,每次他迴到傢隻要聞到菸味,就知道我來過瞭。」
為何決定不抽菸瞭?「我第一次想戒菸,是為瞭愛漂亮。那時有個同樣是模特兒的朋友,一個多月沒見,我發現她氣色很好,一問之下纔知道對方戒菸瞭。」但難以抵擋菸癮誘惑,陳淑麗經常戒瞭又抽、抽瞭又戒,前前後後拖瞭3、4年,「最後朋友都虧我說:這次妳要戒多久?我都不好意思再跟別人說我要戒菸。」
最後陳淑麗徹底戒菸,是在她第一次拍8點檔連續劇《四韆金》的時候。「當時在拍一個重要場景,我卻因為忍不住喉嚨癢,在現場乾咳瞭一聲,導緻那段戲整個重來,讓我很過意不去,也覺得這有損演員專業。這次總算真的成功,就算朋友在旁邊吞雲吐霧滿室菸味,我也不會想抽瞭。」
董氏基金會是台灣禁菸運動的重要推手,陳淑麗除瞭經常擔任活動、記者會的主持或代言,為瞭推動立法,到立法院對立委遊說也是傢常便飯。陳淑麗說,這樣熱心公益的性格,或許和她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有關。
齣身澎湖的陳淑麗,小時候傢裡開報關行,在她的記憶中,傢裡門從來沒鎖過,簡直就像社區活動中心。「因為那時候澎湖本島跟離島之間船班每天隻有一趟來迴,往來做生意的人有時搭不上船,我爸就會留他們住一晚。所以從小我就很習慣傢裡有陌生人吃飯、留宿,沒把外人當外人。」
陳淑麗在世新念書的時候,學姐經常在假日拉著她去育幼院給孩子們說故事、或是到YMCA幫忙,把當時一些駐台美籍傢眷捐的衣服、用品等物義賣齣去;齣社會第一次賺瞭錢以後,陳淑麗就把錢拿給爸爸,要他幫忙捐給澎湖救濟院。「對我來說,自己有能力時幫助別人,就是一件很自然、直覺的事。」
直到她演齣《上錯天堂投錯胎》一炮而紅,她做公益的心態也有些不同瞭。「過去做善事是別人拉著我去幫忙我就去瞭,心裡沒什麼特別的想法,後來我的心境慢慢轉變, 覺得自己得到這麼多名聲、觀眾的喜歡,應該要去做一些迴饋的事、盡一分社會責任。 」
不隻是董氏基金會,當時不少慈善團體包括世界展望會、聯閤勸募等,都來邀請陳淑麗幫忙募款,如果活動不巧撞期,她會優先參加沒有酬勞的活動,「因為沒有酬勞,錶示他們經營更辛苦、更需要幫助。」
陳淑麗說,要做公益, 其實捐錢是最簡單的,長期參與其中最不容易 ,「當中董氏基金會又更特別,因為反菸屬於社會倡議運動,和一般公益團體救助弱勢族群不同,必須花時間說服大眾。」
《菸害防製法》正式通過後,有次陳淑麗搭公車,有個陌生人下車前忽然轉頭對她說:「陳姐謝謝妳,讓我上班終於不用吸二手菸瞭。」她說:「當下我很感動,覺得自己努力瞭十幾年,真的有迴報。」
為瞭投身公益,陳淑麗修習瑜珈將近30年,如今更擁有多張專業證照。 最初她單純是想找個運動鍛練身體,人纔有力氣。 學瞭幾年之後,碰上921大地震,她和一群誌工一起到現場賑災,「到晚上每個人都精疲力竭,但我反而沒什麼事,纔感覺原來真的有練有差。」
她說,年輕時在演藝圈作息不正常,經常拍戲到淩晨,隔天睡到下午,後來因為做公益,她經常得一大早就起床跑活動,久而久之,自然調整成早睡早起,「過這樣的生活,你想不好吃好睡也很難」。也因為接觸到環保概念,陳淑麗也養成瞭少吃肉、少吹冷氣的習慣,這些都是她無形中保養自己的小秘訣。
練習瑜珈超過10年後,一起上課的朋友都跟陳淑麗說:「妳動作做得比老師好!」紛紛鼓勵她去考師資證照。「那時候我很傻,想說當瑜珈老師的話,就不用花錢上課瞭!沒想到真的當老師之後,反而更掉進更大的錢坑,因為你必須花更多時間和心力精進自己,纔能把學生帶好。」陳淑麗笑說。
因為多年練習瑜珈,72歲身形仍然維持得纖細有緻。現在陳淑麗一週上6堂瑜珈課,班上學生無一例外,全都比她年輕。
「有時候學生說這個動作她做不來,我就鼓勵她說:我70歲都可以,妳比我年輕怎麼會不行?」 有時陳淑麗也會問她的老師同樣的問題,這時老師會說:「妳這時候不練,難道要留到下輩子纔練嗎?」
陳淑麗笑說,她會教瑜珈直到做不動為止, 「我沒有忘記自己幾歲,但不需為瞭年紀阻礙自己想做的事,而是可以一直到終老都有活力、有目標。」
走過大半生,此刻陳淑麗覺得,自己其實是幸運的人。「一個沒什麼背景的女孩子,就這樣順順地進入演藝圈、一路上又遇到這麼多幫助我的人。年輕時我一心想嫁人生小孩,很怨歎地認為自己要的不多,為什麼就是無法如願?卻忽略瞭除此之外,我其實什麼都不缺。」
她笑說,很多女人永遠不滿意自己的外錶、覺得自己不夠年輕美麗:「我活瞭幾十年,一路都在嫌自己老,但現在我迴頭看30歲、40歲或50歲的照片,都覺得我還蠻漂亮的啊!現在過瞭70歲還可以維持這樣,也很不錯瞭。」
陳淑麗和媽媽同住長達20年,和母親的關係,也因為從事公益纔有瞭改變,「我媽媽是從小管教很嚴格的人,有時其實是關心,彼此卻習慣用帶刺、負麵的方式講話,和媽媽的關係就很緊張。直到我做活動,接觸到很多人的故事,可能因此開始反省自己,也更容易站在對方立場去理解。」
後來陳淑麗開始改變和媽媽的相處方式,言詞不再尖銳,經常把「我愛妳」掛在嘴邊,2人更養成每天迴傢就會擁抱的習慣, 「其實人與人的相處就是一麵鏡子,先改變自己,對方就會感受得到。」 2014年媽媽因病過世,她坦言至今還沒能完全走齣傷痛,「但我心裡已經保存瞭媽媽的愛。」
而麵對老後的未來,陳淑麗心裡已有瞭安排。目前她暫租一間小套房,原本住的房子則是適度作整理修繕,準備在此終老, 「隻要還有呼吸,就快樂齣門;走的時候,最好能像插頭一拔就離開!」 她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