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8:40:13 AM
文|百年人物轉
編輯|百年人物轉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齣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在“四川王”劉湘臨終之前,麵對身邊親信之人留下這句遺言。
而這句話,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都是川軍齣徵誓師詞,前綫川軍每日升起更是要喊一遍,以此來錶達川軍的抗日的決心。
然而川軍也確實是這樣做的,自抗日戰爭以來,四川共齣動340萬將士,平均每五個抗日戰士中便有一位川軍,犧牲之慘烈位於全國之最。
即便如此,川軍也從來沒有想過退縮,這也是“無川不成軍”的由來。
“四川王”劉湘病逝之後,舉國哀悼,當局為其舉行國葬。
偉人更是親自發來唁電:國傢失一棟梁。
劉湘齣生於1888年,為客傢劉氏後人,是四川當地有名的大傢族。
祖上劉廣傳曾是南宋端平年間的進士,官至瑞金知縣。
膝下十五子,各個步入仕途為官,上至九門大都督,下至各地縣令,說一句官宦世傢並不為過。
隻是隨著時代變遷,再加上清末廢除科舉,設立文武學堂,導緻客傢劉氏漸漸沒有瞭過往威望。
到瞭劉湘父親這一輩,更是如此,隻能靠著四十餘畝水田過活。
但即便如此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的望族,至少確保劉湘自小便可以在私塾學習。
然而劉湘打小便不是能夠安靜下來的主,在1904年的時候,劉湘考上縣立高等學堂。
劉湘利用縣立高等學堂距離傢鄉較遠的特點,偷偷跑到雅安,報考瞭四川武備學堂。
本來劉湘也隻是想要試一試,不行就繼續迴去上學。
然而誰能想到還真的讓他考上瞭。
畢業後的劉湘順利成為新軍教習,之後又赴四川講武堂深造,迴到部隊後擔任川軍第一師第二營營長。
劉湘的前半生,可謂是荒唐,他自己在晚年迴憶的時候,也曾言年輕時乾過不少錯事。
1913年,袁世凱為瞭給稱帝掃清障礙,已經準備藉著藉款的名義準備發動內戰。
孫中山先生發現瞭袁世凱的陰謀,連夜迴國,號召各地共同反袁。
川軍第五師師長熊剋武攻占重慶宣布獨立,以響應孫中山先生的二次革命。
熊剋武甚至派人來策反劉湘,然而劉湘似乎是鐵瞭心一路錯到底,並沒有答復。
結果劉湘轉頭就攻占瞭濾州,遏製住熊剋武齣川的道路。
惱羞成怒的熊剋武幾次派兵來攻打濾州,結果都敗兵而迴,直到二次革命失敗後,劉湘因為戰功晉升為團長,駐守重慶。
到瞭1915年,袁世凱自認已經掃除障礙,決心在北京稱帝。
這件事情讓愛國將領蔡鍔氣憤不已,當即宣布雲南獨立,揮軍北上護國討袁。
此時蔡鍔的護國軍兵分三路,分彆從四川、貴州、廣西朝北京進發。
其他兩路都還算順利,但到瞭四川這一路,便有些不對勁瞭。
當時在四川響應護國運動的將領是劉存厚,準備迎接蔡鍔大部隊共同進攻濾州。
然而誰曾想劉湘更快一步,搶險占領濾州,將劉存厚的部下盡數抓捕。
這下可把李存厚氣壞瞭,當即組織兵馬,聯閤護國軍圍攻濾州。
相比兵力,劉湘是遠遠不及李存厚,時日一久濾州必然失守。
不過劉湘也沒有死守濾州的打算,反而藉著地利,率軍跨過長江,奇襲蘭田壩,一舉切斷李存厚等護國軍的後路。
李存厚也沒有辦法隻能暫時退兵。
而劉湘則是一戰成名,尤其是在這個全國討袁的時候,對於袁世凱來說這場勝利更是彌足珍貴。
袁世凱當即下令授劉湘為陸軍少將。
然而大勢不可逆,隨著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尤其是位於四川北部的陝西省宣布獨立之後,四川徹底陷入各省的包圍之中。
劉湘所在的旅部,旅長因為膽小怕事私自逃跑,劉湘順理成章接任旅長職務。
隨著蔡鍔徹底入川,逐步在四川站穩腳跟,為瞭安撫川軍,劉湘被封為四川第一師第一旅旅長。
然而好景不長,蔡鍔將軍於1917年病逝,四川實際的掌控者變成瞭蔡鍔的參謀長羅佩金。
羅佩金齣生在雲南,相較於先前同護國軍作戰的川軍各部,自然更加信任同為雲南的將領。
若隻是如此也就罷瞭,畢竟誰都有私心,肯定會重用親信之人。
但羅佩金竟然要推行所謂的“大雲南主義”,這下底下眾多將領便不樂意瞭。
要知道此時各省的地域觀念還極強,像是川軍內部雖然打得熱火朝天,但是對外還是一心統稱為川軍。
像羅佩金這樣要在四川搞所謂的“大雲南主義”,顯然是不將四川男兒放在眼裏。
劉湘率先發難,聯閤川軍各將領共同上書北京,要求北京當局處事公正。
雖然川軍各部一句威脅的話也沒說,但是其威脅之意不言而喻。
為瞭安撫各部,隻能將劉湘任命為陸軍中將。
到瞭1918年,因為戰亂以及各地軍閥自立等問題,導緻北京當局對地方的控製權越來越弱。
尤其是因為戰亂,導緻北京與四川的聯係中斷,川軍各部將領突然發現,自己現在有兵有地,為什麼要聽彆人的話。
頓時,四川各軍、各師紛紛獨立,連帶著以前兵敗的熊剋武、李存厚也紛紛加入戰場。
這段時間也是四川最亂的時間,各地軍閥橫立,往往幾百兵馬占住一個縣城便敢稱軍閥。
在此期間,劉湘曾經崛起,帶兵齣川打瞭幾場勝仗。
也曾因為拒絕北伐遭人排擠,黯然退迴老傢種田。
曾經聯閤楊森平叛,也曾易幟支持北伐。
曾經牢牢站在當局身側,也曾與我黨戰士交戰過。
到瞭1933年的時候,劉湘與敵人攜手,共同通電“結束四川內戰”。
至此,四川長達15年的內亂終於結束,劉湘也因為這些年的資曆而被稱為名副其實的“四川王”。
然而四川能夠在長達十五年的戰亂中不為外人所占領,一是憑藉著川人一緻對外的決心,任何人想要占領四川所付齣的代價與收獲都不成正比。
第二個原因就是軍閥橫立的四川,對於外界來說根本沒有威脅,沒必要浪費兵力來占領這個地方。
但是統一之後的四川,那便有些不一樣瞭,誰知道你們這麼多人馬下一個目標會是誰。
當局顯然也有這個顧慮,於是在1933年10月,劉湘突然被任命為四川“剿匪”總指揮,命令劉湘率眾與我黨交火。
劉湘一看到這個頓時明白過來,這不就是想要削弱川軍的力量嗎。
想明白一切的劉湘頓時不願意再用命,下令部下“六路圍剿”。
看上去陣勢很嚇人,但實際上壓根不是,各部之間互相拆台,留下很大的空隙。
此事氣得蔣介石直罵川軍是最弱的軍隊。
但是劉湘可不管這些,他對四川以外的地方不關心,愛怎麼打就怎麼打,隻要不危及四川就行。
到瞭1936年,當局已經完全不信任劉湘瞭,準備將劉湘調往南京。
劉湘知道自己此刻與蔣的矛盾不可化解,開始尋找其他齣路。
而也恰在此時,劉湘成功與我黨同誌取得聯係。
當時我黨代錶馮雪峰來到重慶,嘗試性地問瞭劉湘一句,能不能支援點在上海建一部電台。
本來隻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沒想到劉湘大手一揮,當場拿齣60000塊大洋,讓馮雪峰帶往上海。
有瞭這些錢的支援,我黨成功在上海建立起第一座無綫電台。
當時遠在延安的偉人得知此事之後,也曾給劉湘寫下一封信,希望劉湘能夠捐獻一些圖書,在延安建造一個圖書館。
劉湘當即同意下來,命人四處收集資料,籌備建造經費。
當時劉湘手底下的團隊在經過計算之後,得齣需要大約10000塊大洋的價格。
劉湘聽後,覺得怎麼這麼小傢子氣,當場大手一揮,改為50000塊大洋。
此時的劉湘還沒有想那麼多,隻是想著聯閤各勢力穩坐自己的“四川王”。
然而之後發生的事情,卻讓劉湘改變瞭主意。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在此事發生後僅僅過去三天,聽聞此事的劉湘緻電當局,請纓抗日!
要知道這可是蔣幾次想方設法都沒有騙齣來的劉湘,這次竟然主動齣來瞭。
然而僅僅過去一個月的8月7日,曾經發誓絕不離川的劉湘飛往南京,就是為瞭參加抗日戰爭動員會。
劉湘在會議上做齣承諾,四川所有人力物力全部貢獻給國傢,隻要需要,四川三十萬將士第一時間就可以奔赴前綫。
劉湘要嚮所有人證明,川軍不是弱,而是不想將力氣浪費在內鬥之上。
可惜,劉湘無福看到這一幕瞭。
1938年1月20日,劉湘因為胃病而去世。
臨終前,留下“敵軍一日不退齣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的遺言,來激勵前綫作戰的將士們。
劉湘死後為其舉行國葬,郭沫若曾評價其“功高德懋,細謹不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