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4/2022, 1:21:29 PM
5月10日,市圖書館,書香彌漫,窗明幾淨。市民吳婭莉穿梭在書架間,挑選心儀的圖書。
“這裏圖書種類豐富,很多書我都看過。”37歲的吳婭莉是位書迷,在市圖書館看書已有近10年,見證瞭圖書館的變遷。
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全民閱讀的重要陣地,近年來,公共圖書館在服務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中扮演瞭不可替代的角色。
“環境好,離傢近,一個真正讓人靜下來的地方。”談起傢門口的圖書館,吳婭莉幸福感滿滿。
如今,市圖書館通過總分館創設模式,不斷嚮社區、鄉村延伸,讓老百姓在傢門口享受“詩與遠方”。
自助藉閱圖書,方便又快捷
吳婭莉是宜都中筆社區居民,她至今記得第一次走進圖書館的情景。
2013年夏天,她的兒子即將上幼兒園,為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她帶著兒子走進圖書館。
“當時的圖書館在清江大道上,隻有一層,水泥地,頭頂的大風扇還吱呀作響,隻有10架左右的圖書,供市民臨時藉閱。”吳婭莉清楚地記得,圖書管理員是手工辦證,藉書還書。
“讀書,可以靜心,可以明誌。”圖書館雖小,卻深深吸引瞭熱愛讀書的吳婭莉,“那時圖書館書的數量和種類都很少,我帶著兒子有什麼書就看什麼書。”
自那以後,每到周末,吳婭莉隻要有時間就帶著兒子去圖書館看書。一直到4年後,圖書館迎來瞭第一次變遷。
2017年,市圖書館進行改造,館捨增加到2層,還開闢瞭少兒閱覽室,書籍種類大幅增加,閱讀環境有瞭很大的改善。
“在圖書館,我和兒子一看就是一整天,享受令人沉醉的書香和安靜,尋找我們想看的書,看我們喜歡的書。”吳婭莉說,正是那時的堅持,纔讓她和兒子一直保持著閱讀的習慣。
去年6月18日,宜都市圖書館新館“開門迎客”。新館建築麵積8841平方米,館藏圖書20萬冊,閱覽座椅1200餘個,每天開放12小時,是一座集館藏、藉閱、數字閱讀、智慧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公共圖書館。
走進圖書館新館,自助辦證、自助藉還、人臉識彆、語音檢索等現代化設備隨處可見,為讀者帶來更智能、便捷的閱讀體驗。
吳婭莉說,紙質藉書證已更換成電子藉書卡,通過手機微信小程序,就可申請一張電子藉書卡,輕點手機,就可查找、續藉圖書,既方便又快捷。
新館的悅讀沙龍、親子閱讀區、少兒閱讀區、報刊閱覽區等9個區域,免費嚮讀者開放。少兒閱覽區是圖書館最受歡迎的地方之一。
現在,吳婭莉的兒子已上小學,每周末她依然會帶著兒子一起來圖書館看書,她說:“和孩子一起讀書,既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增進親子感情。”
舒適的閱讀環境、便捷的服務設施、種類齊全的圖書……圖書館新館,成為宜都市民文化休閑的“網紅打卡地”。
截至目前,該圖書館已纍計接待讀者19.51萬人次,圖書藉還17.23萬冊次。
讓書香飄蕩城鄉每一個角落
“讀書這件事,是會被影響的。”如今,吳婭莉經常與鄰居好友分享好書,許多朋友也漸漸喜歡上閱讀。兒子是學校的閱讀之星,常常帶領同學們一起讀書。
吳婭莉說,在宜都,越來越多的人,像她一樣,提升文化獲得感,享受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
市圖書館新館將全市127傢農傢書屋、10傢鄉鎮中心書屋納入總分館製管理,在全市形成“一卡在手,讀遍宜都”的圖書通藉通還網絡,讓書香飄蕩城鄉每一個角落。
“從傢到圖書館分館更近,步行5分鍾,方便大傢就近閱讀,圖書還能通藉通還。”吳婭莉對圖書館實行總分館管理模式,贊不絕口。
吳婭莉說,每年,圖書館還收集讀者閱讀需求,讀者想看什麼書,圖書館按需采購什麼書,訂單式服務更好地滿足讀者多元化、個性化的閱讀需求。
“群眾文化獲得感,深入城市社區,也滲透進鄉村村組。”吳婭莉說,宜都連續16年舉辦的農民讀書節,已成為當地傢喻戶曉的活動。
農民讀書節,通過徵文、演講、詩詞朗誦、知識競賽、藝術展演等形式,讓農民朋友享受讀書的樂趣,引導農民朋友從“要我讀”轉變為“我要讀”。
同時,挖掘和推廣閱讀典型人物,打造“讀書之星”,讓更多群眾參與閱讀。
依托全市16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讓全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享受便捷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漸成我們生活的日常。”吳婭莉說,惠,是惠利,更是普惠。城鄉一體、更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務,讓宜都這座城市“情意滿滿、暖意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