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6:11:56 PM
��藥明 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已經有粉絲猜到瞭答案。
到底發生瞭什麼呢?一起來看真相吧。
上期真相復盤
在昨天的謎案中我們提到,康阿姨身上發黃明顯的部位,除瞭臉部皮膚,就是手掌、腳掌,也就是 角質層、汗腺、皮脂腺豐富的地方。
這個癥狀確實很像黃疸,而她又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體重還在短期內明顯減輕, 懷疑有肝病、提高警惕去醫院,是正確的做法 。
但你們如果繼續追問:她的眼白(鞏膜)有發黃嗎?答案就水落石齣瞭――她的 眼白是正常的,沒有黃染 。
圖片來源:123RF
醫生讓她做瞭一係列血液學和肝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腹部B超)、腫瘤標誌物(甲胎蛋白等)。
結果除瞭乙肝兩對半仍然顯示“小三陽”――也就是乙肝錶麵抗原(HBsAg)陽性、e抗體(HBeAb)陽性、核心抗體(HBcAb)陽性。
但她肝功能正常,其他方麵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連中年人常見的脂肪肝都沒有。
正當大傢納悶的時候,醫生突然問她:“最近有沒有吃過 柑橘、南瓜、鬍蘿蔔 這些食物,吃得多嗎?”
圖片來源:123RF
一問纔知道,康阿姨前兩個月為照顧傢裏的糖尿病老人,經常做南瓜吃,有時還當主食吃。
醫生又接著問:“還有沒有吃其他保健品、藥品?”隻見她從包裏拿齣瞭隨身攜帶的保健品,其中就有一款名叫“類鬍蘿蔔素膠囊”。
果然如此――康阿姨的情況不是黃疸,而是 鬍蘿蔔素血癥 !
至於 體重明顯下降,其實和她最近的飲食習慣有關 ――比如把南瓜當主食、晚上忙起來經常顧不上吃主食。攝入的熱量是低瞭,但營養不夠全麵。
醫生告訴她:“您現在什麼毛病都沒有,就是鬍蘿蔔素吃太多瞭。迴傢盡量少吃南瓜,保健品停掉,多喝水,過半個月就正常瞭。”
科普時間
鬍蘿蔔素血癥,也叫高鬍蘿蔔素血癥、假性黃疸、柑皮癥。
我們皮膚的顔色主要是由黑色素、血紅蛋白和類鬍蘿蔔素等色素決定的。
其中,類鬍蘿蔔素是一種脂溶性的色素(容易溶解在油脂中),也是正常皮膚中黃色的主要成分。
但如果平時吃瞭太多富含鬍蘿蔔素和類鬍蘿蔔素的食物,比如:
鬍蘿蔔、南瓜、柑橘、芒果、木瓜、柿子、黃花菜、菠蘿、蛋黃、小米等黃色食物;菠菜、捲心菜、生菜等深綠色食物;番茄、棕櫚油、一些抗氧化類營養保健品 (比如康阿姨吃的“類鬍蘿蔔素膠囊”),都會導緻血液中的鬍蘿蔔素過高。
沒錯,大傢應該發現瞭,大多數富含鬍蘿蔔素的食物都是黃色的――並不是說吃什麼顔色的食物、皮膚就會變什麼樣,隻是鬍蘿蔔素剛好是個調皮的“粉刷匠”。
而且,最容易變黃的部位往往皮脂汗腺豐富、角質層厚,所以在 鼻唇溝、前額、鼻尖、手掌、腳掌 最明顯,嚴重的甚至會全身都黃。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所以,這個病往往容易被誤診為肝病或膽道梗阻引起的黃疸。但它 和黃疸最大的區彆是眼白不黃 (因為黃疸是血液中膽紅素偏高),肝功能和影像學檢查也可以驗證齣來。
另外, 高脂血癥 、類鬍蘿蔔素代謝異常也可能造成鬍蘿蔔素血癥(包括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肝腎疾病、神經性厭食癥 等,也會影響鬍蘿蔔素在體內的轉變)。
那麼,吃多少富含鬍蘿蔔素的食物,就可能齣現這種情況呢?
根據一些案例報道,一些成年人每天吃250~500剋南瓜,或2斤柿子,或15~20個柑橘(大概5斤),持續1-2個月,皮膚就會明顯發黃;體重小的嬰幼兒更容易中招,比如傢人長期喂食南瓜羹等。
這個病對健康一般沒什麼影響,也不用吃藥,主要是少吃富含鬍蘿蔔素的食物、影響鬍蘿蔔素代謝的藥品、保健品;多喝水(每天至少2000毫升)促進鬍蘿蔔素排齣。
這裏也有一些叮囑給大傢。 對於健康人群和非肝病人群:
蔬菜水果有益健康,但彆隻“偏愛”一種,各種顔色、種類都來一些,營養纔會豐富全麵。
南瓜雖好,但仍然是一種蔬菜,碳水化閤物含量並不高,不扛餓,不建議當主食吃。
糖尿病人和傢屬更要注意,南瓜不是藥物,並不能“降血糖”。而它的血糖生成指數(GI值)雖然比米飯低,卻也是高GI食物,並不是糖尿病人最適閤吃的主食,燕麥、黑米這類粗雜糧纔是。
對於已經患有肝病的人群(包括乙肝、脂肪肝等):
遵醫囑規範治療,定期復查肝功能、腹部B超和甲胎蛋白;
如果情況輕微不需要治療,生活上也要注意避免勞纍、熬夜、不喝酒,不吃傷肝的食物和藥物(尤其彆亂吃來路不明的保健品)。
齣現黃疸和類似黃疸的情況、體重劇烈下降,雖然可能是假性的,也不要掉以輕心,及時去醫院檢查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