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2:16:12 AM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曆史、感悟思辨。
吳國是在春鞦中後期纔開始崛起的。
公元前584年,楚國大夫申公巫臣,叛楚投晉,再由晉至吳,教吳人車戰之法。
到這個時候,吳國纔算登上春鞦舞台,與中原諸侯建立聯係。
那麼,在此之前的吳國做什麼去瞭?
跟蠻夷一樣,就是在史書上記個名字而已。
公元前12世紀立國,自吳太伯開始傳,傳到吳王壽夢,總共傳瞭19代,吳國就一直偏居東南。
沒有武功、沒有文采、沒有故事,釋放不齣信息、也留不下痕跡,吳國從來都是寂寂無聞。
公元前584年之後,吳王壽夢二年,吳國開始勢不可擋地崛起,而且這種崛起極為彪悍。
彪悍到什麼程度?
春鞦第一超級大國――楚國,把中原諸侯欺負瞭個遍,卻差點兒被吳國滅國,郢都被占、朝堂逃跑,已死的楚平王被伍子胥從陵墓中挖齣來,抽瞭三百鞭子。
春鞦第二超級大國――晉國,在黃池會盟的時候,硬是被吳國逼著交齣諸侯盟主的位子,東南吳國成為中原霸主,周敬王都要尊吳王一聲伯父:伯父秉德已侈大哉。
春鞦老霸主、曾經九閤諸侯的齊國,在艾陵之戰被吳國圍殲瞭十萬大軍,主帥以下七名大將被俘。此戰,吳國還繳獲瞭齊國八百乘兵車。但吳王夫差根本看不上這將近韆乘的兵車,直接全給瞭盟友魯國。
而成就如此武功,吳國僅用瞭100多年的時間。
吳國崛起的同時,同樣偏居東南的近鄰――越國,也在崛起。
而且,越國更彪悍。
公元前482年,吳國在黃池會盟成為諸侯霸主,吳國算是登峰造極瞭。
但是,不到十年的時間,後起之秀的越國,就把吳國給滅瞭,越王勾踐破吳歸,繼吳成為又一崛起的諸侯。
吳國和越國,這兩個東南小國,在百年時間所釋放的信息量,超越瞭過去的幾百年的總和。
本是蠻夷之國,一直被中原諸侯輕視、甚至忽視,卻突然間爆發齣“篡改”曆史的力量。
吳越,是怎麼做到的?
1.吳國崛起
吳國在越國之前先崛起。
而其崛起當原因,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首先是天時。
春鞦戰爭先是以齊楚爭霸為主綫,但齊桓公之後,齊國就沒落瞭,其後就是以晉楚爭霸為主綫。
一直打,打瞭上百年,然後都打纍瞭,就休戰不打瞭。
晉楚兩國內部也齣現瞭各種矛盾,需要好好整治一番。
晉楚大國衰落、中原諸侯衰落,這為吳國迅速崛起,提供瞭機遇。
其次是地利。
吳國的核心在蘇南一帶,有長江這條大河、有太湖這片大湖,國內河流交織,當真是要地有地、要水有水。
加之中原地區先進農耕技術的逐漸傳入,吳國一旦土地得到開發,那立即就是魚米之鄉、富庶之地。
中原諸侯徵戰殺伐的時候,吳國就在這裏悶聲發大財,原因就是這地方實在太好。
第三是人和。
有好的地理位置,有好的外部形勢,就能長齣文明、生齣強國嗎?
曆史和現實,都能把這個命題證否。
關鍵是人纔。
沒有人纔,再好的地方、再好的形勢,也生不齣強國。
就是到瞭這時候,吳國開始人纔濟濟瞭。同時,吳國的近鄰越國,也開始人纔濟濟。
但這些人纔,都不是吳越的本土産物,他們主要來自楚國。
原因就是楚國的內部鬥爭太激烈,所以楚國人纔外流瞭。
第一個來到吳國的就是楚國大夫申公巫臣,他帶瞭一支晉國的戰車小隊,教習吳國車戰之法。
遠在韆裏之外的晉國,哪來的大愛?竟然都愛穿韆裏、到瞭吳國。
愛,是肯定到瞭韆裏之外瞭,但恨卻可以。
晉楚爭霸,戰場上不消停、外交上也不消停。
楚國大夫申公巫臣因為美女夏姬,叛楚投晉,然後立即獻上一條戰略層麵的大計策。
這個計策就是“聯吳抗楚”:在楚國側翼或背後下傢夥,把吳國培植起來以對抗楚國。
2.吳楚爭雄
楚國是春鞦第一超級大國,這個必須得承認。
先跟齊國爭霸、後跟晉國爭霸,到瞭戰國還跟秦國爭霸,楚國就一直沒慫過。
而且,打敗楚國的,從來都不是外國人,他們全是楚國人。
晉國君臣,可能真得沒本事下一盤幅員韆裏的大棋,也想不到楚國側後還有一個吳國。
但是,楚國人最瞭解楚國的軟肋,所以楚國大夫申公巫臣就幫著晉國布下瞭這盤大棋。
而且,這盤大棋下得非常成功。
吳國跟楚國,前後打瞭八十多年,從公元前年584年到公元前506年,吳楚之間就一直在打仗。
申公巫臣,這個楚國人幫著晉國布完瞭這個大棋盤,也就完成瞭曆史使命。
而幫著吳國在這個大棋盤上成就風采的,卻是另外兩個楚國人,他倆纔是主角。
第一個是伍子胥,他的父親伍奢是太子太傅,後楚平王誅殺太子一黨,伍子胥的父親伍奢、兄長伍尚被殺,伍子胥幾經波摺逃到瞭吳國,並受到吳王僚和吳王夫差的重用,成為吳國重臣。
第二個是伯�海�他是的祖父伯州犁是楚國名臣,父親伯郤宛官拜左尹,相當於副宰相。也是因為朝堂鬥爭,伯氏一門被楚國令尹囊瓦滅門,於是伯�禾擁攪宋夤�,官至宰輔。
伍子胥和伯�菏淺�國貴族,祖輩均官居要職,他們都是楚國的上層精英。
但是,因為楚國權力鬥爭太激烈,所以流落吳國,然後化仇恨為力量,拼盡蓋世纔華幫著吳國對付母國,史書稱“日夜以謀楚”。
在這兩個楚國精英的策劃下,吳楚爭雄,以吳國完勝、楚國完敗收場,吳國大軍攻入楚國郢都,伍子胥挖齣楚平王、鞭屍三百。
楚國遭遇瞭奇恥大辱。
後來雖然復國,但楚國被吳國打怕瞭。
公元前504年,吳楚再次交戰,見戰事不利,楚國朝堂震恐,怕重蹈吳軍入郢的覆轍,於是趕緊遷都�e城、避其鋒芒。
春鞦第一超級大國,要猥瑣好多年,纔敢齣來爭雄列國。
3.吳越較量
吳楚爭雄的時候,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得說。這個人就是大軍事傢孫武,齊國人。
他在吳國的崛起過程中,也發揮瞭大作用。
但吳楚爭雄,伍子胥和伯�旱淖饔酶�大,原因就是他倆對楚有恨,而且恨之入骨,所以拼盡瞭全力。
更關鍵的就是:伍子胥在吳王夫差時期官拜行人,主管吳國外交;伯�涸蚋�厲害,當到瞭宰輔。
所以,吳國國政基本上就把持在這兩個楚國人的手中,能力重要,但能發揮到什麼程度,得看你有多大的權力。
為什麼兩個楚國流亡之臣,到瞭吳國就如此位高權重?
原因很簡單,就是吳國沒有治國的人纔。
楚國的文化底蘊深厚,隨便流齣個人纔,到瞭吳國都能位極人臣。
楚國和吳國,就如大漢與匈奴的關係:匈奴百姓想要大漢的財物,而匈奴單於想要的,卻是大漢的人纔。
非獨吳國,越國也是如此。
越國免於滅國、並崛起滅吳,也是因為兩個楚國人。
公元前511年,博學多纔的名士範蠡和宛令文種,因不滿楚國政局黑暗,相約入越。
兩個楚國人纔,到瞭越國便受重用,他們也對得起越王勾踐的器重。
範蠡,幫越王勾踐策劃瞭乞降吳國的戰略決策。
正在郢都鬍作非為的吳國君臣,得知越國抄瞭他們老傢,於是趕緊迴兵。
此時的吳國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越國敢挑戰,確實有點不自量力。
夫椒之戰,吳國一齣手就把越王勾踐打得就剩五韆殘兵、跑上瞭會稽山。
國難顯忠臣,範蠡當機立斷,沒啥可說的:舉國投降,隻要不滅國,怎麼辦都成。
文種,曾經的楚國宛令,具體操作瞭這個戰略抉擇,他先去求伍子胥,都是楚國人,應該好說話。
但是,伍子胥不同意,他就是非要滅瞭越國。
越王見此形勢,已經準備殺妻毀寶、拼死一戰瞭。
但是,文種勸阻瞭他,伍子胥太死闆,那就去遊說伯�海�也是楚國人,也好說話。
伯�海�不僅是吳國太宰,而且是吳王的寵臣,可以說是個奸臣,他害死瞭伍子胥、也害死瞭吳國。
但這並不錶明他沒有能力,吳國內政就是由他打理的,內政勤修,纔能要兵有兵、要糧有糧,也纔能西伐楚國、北威中原。
但是,凡人都有弱點。
伍子胥的弱點就是仇恨,為瞭報仇、啥也不管,滅楚國還得鞭屍平王。
而伯�旱娜醯憔褪前�錢,為瞭錢財、也是啥也不顧,見到錢、一切都好說。
就這樣,越國得到瞭難得的喘息之機,而這機會是足夠的長,有瞭20年的時間來休養生息。
而吳國呢?
吳國有瞭更宏偉的目標,越國根本就不夾在眼裏,它要北威中原。
4.吳國爭霸
誰都沒想到,打敗頭號強國――楚國的,不是晉國、不是齊國,也不是秦國,竟然是東南小國吳國。
經此一戰,吳國立即不一樣瞭,楚國怕它,中原諸侯更要對他颳目相看。
西鄰楚國、南鄰越國、東邊是大海,而北邊就是中原諸侯齊魯,所以炙手可熱的吳國開始徵伐齊魯。
吳國人確實能乾,為瞭北上中原,專門在蘇北地區開鑿瞭一條300裏長的運河――邗溝,把長江跟淮河連瞭起來。
吳國人確實能打,艾陵之戰圍殲瞭中原老霸主齊國十萬大軍,繳獲兵車八百乘,鎧甲三韆副。
淮河邊上的一眾中原小諸侯,全都服瞭,魯國、衛國、宋國,紛紛與吳國會盟,爭著給吳王夫差當小弟。
但是,吳王夫差還有更大的抱負,現在的他也不把中原小諸侯放在眼裏瞭,而是要晉國參加由吳國主持的會盟。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傾舉國之兵、北上中原,這次不是去打仗,而是參加黃池會盟,夫差要在此次會議上逼著晉國交齣盟主之位。
吳國的目的實現瞭,晉國交齣瞭霸主地位,同意吳王夫差領頭歃血為盟,吳國登峰、吳王造極。
5.盛極而衰
但是,盛極而衰,黃池會盟之時,隱忍瞭20年的越國終於爆發瞭,偷襲吳國都城姑蘇,殺死吳國太子、焚毀吳國宮室、掠走吳國戰船。
吳國,就此不振。
次年,吳國遭遇天災大旱,越國再次舉兵,發動瞭笠澤之戰,再戰滅吳。
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可能都不懂得博弈之道,或者,他們都是心軟的人。
勾踐被睏會稽山,文種卑辭而至,夫差便心軟瞭,所以主政吳國的太宰伯�杭�錢眼開,越國不僅保國,而且有瞭20年的休養生息。
夫差被睏姑蘇城,吳使王孫雒一通哭泣,勾踐也心軟瞭,但是主政越國的大臣範蠡可不是見錢眼看的人,更不是心慈手軟之輩,他是伍子胥式的人物,一定要滅瞭吳國。
即便是這樣,越王勾踐還是心軟瞭,他通知吳王夫差放心投降,可以在甬東居住,“夫婦各三百人以奉之”、“以沒王年”。
比之後世國戰,越王勾踐算是極厚道瞭,這可能就是春鞦風度。
吳王隻要投降,不僅有封地供養,而且還有民力役使,甚至可以保留王號。
但是,吳王夫差也是春鞦雄丈夫,自覺愧對吳國父老,以死殉國。
臨死之前,他想起瞭諫阻北威中原而被殺掉的伍子胥。
到瞭亡國之時,他終於知道伍子胥這個楚國人,纔是忠臣。
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
祭拜完伍子胥後,吳王夫差自刎而死。
攻入姑蘇城的越王勾踐,對夫差可能心軟,但是對“吳國罪人、越國功臣”吳國太宰伯�海�卻毫不心軟,破城之後便立即殺死瞭這個楚國人。
6.荊楚英雄
吳王夫差,成也荊楚英雄,亡也荊楚英雄。
越王勾踐,存也荊楚英雄,勝也荊楚英雄。
這兩個東南小國在春鞦後期和戰國前期的一段時間,共領風騷百餘年。
後來,在齊楚兩大戰國的夾擊下,越國從曆史的舞台上暗淡瞭下來,直到漢武帝時期,越人完全內遷入漢。
吳越爭鋒,除瞭吳王和越王,真正博弈較量的,竟是四個楚國人。
吳國這邊是伍子胥和伯�海�越國這邊是範蠡和文種。
什麼是曆史?
曆史就是過去的人和國所製造的信息。
誰製造的信息多,誰的曆史就豐富,要麼本紀、要麼世傢、要麼列傳。
如果平淡無常,沒能製造信息,曆史這個舞台,便沒有你的角色。
製造信息,靠什麼?
靠文治、靠武功、靠故事,而這些都得靠英雄、靠人纔。
吳越寂寂無聞瞭成百上韆年,而其之所以百餘年間突然爆發,就是因為人纔,因為荊楚英雄。
楚國連續內亂,造成瞭大批人纔流亡。
這些人在吳越建立瞭武功、書寫瞭文采,製造瞭信息,所以吳越得以稱雄。
吳越是楚國的一麵鏡子,它照齣瞭楚國文化是多麼的深厚。
貧瘠的土地長不齣參天大樹,那些文治武功的人纔必須生長在底蘊渾厚的土壤之中。
楚國,就是這樣的國傢。
荊楚之地不是中原諸侯所謂的蠻夷之國,她自有一番氣派。
荊楚英雄們,一直在中國曆史這個舞台上上演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