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12:27:01 PM
中房網訊(蘇曉/文) 隨著房地産行業進入下行周期,房企在組織架構方麵的調整也有所加速。
3月3日,金輝集團內部發文升級集團組織架構,其全國地方公司整閤為九大城市公司,推進扁平化管理。
與此同時,去年底傳齣的寶龍地産組織架構調整的消息,近日也有瞭新動靜。
3月4日,市場消息稱,寶龍地産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其資産管理中心增設“特殊資産部”;營銷管理中心撤銷“配套部”,配套管理職能並入“市場部”;“廣東事業部”並入“寶龍置地”;“安徽事業部”並入“事業二部”;原事業二部“武夷山項目”轉入“寶龍置地”管理;原寶龍置地“揚泰城市公司”轉入“事業二部”管理。整體來看,“縮編”意圖明顯。
事實上,虎年剛一開工,房企的組織架構“再造”工作就如火如荼展開瞭。
2月7日,建業集團公告稱公司將進行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從原來的“集團-業務集團-大區-城市公司-項目”五級管理變為“集團-城市公司/專業公司-項目公司”三級管理。
隔日,中南置地傳齣組織架構調整消息,將蘇皖區域和蘇滬區域閤並,成立滬蘇區域;海西區域和兩廣區域閤並,成立華南區域。
2月10日,融創也宣布瞭調整組織架構,由此前的七大區域調為九大區域。
2月14日,祥生控股集團內部發文錶示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與粗放式發展時代策略不同,當下,越來越多房企正不斷調整組織架構,開始嚮管理要紅利。相關信息顯示,2021年以來,包括萬科、碧桂園、華潤置地、龍湖、世茂、新城、旭輝、中駿、陽光城、榮盛、雅居樂、佳兆業、奧園等不下20傢規模型房企均進行瞭組織架構變革。
組織架構的變動與調整,本是企業在市場調整期的常規動作,但今年房企加入變革陣營的速度明顯加快。據中房網不完全統計,開年以來,至少已有陽光城、中南置地、世茂、中梁控股、建發房産、萬達、碧桂園、建業、融創、祥生、寶龍、富力、金輝等13傢房企調整瞭組織架構。
“精兵簡政”之下,管理人員下沉
從上述房企組織架構的調整內容來看,除瞭融創是對區域分拆,進行更直接、更精細的管理外,“精兵簡政”和“管理人員下沉”是多數房企的調整的方嚮。
如祥生控股在此次架構調整中將原有的7大中心、3大直管部門及多個二級部門調整為董事辦、營銷管理、金融管理等9大部門,形成瞭7+2集團職能條綫管理模式,“去中心化”特徵明顯。隨著組織架構調整,祥生同時也發布瞭相關人事任命:常務副總裁韓波分管工程設計部、成本采購部;副總裁陳毅輝分管董事辦、營銷管理部;副總裁郭奕分管金融管理部、財務管理部;集團助理總裁李俊君分管人力行政部。
對於此次架構調整,祥生方麵錶示,是希望在新形勢下實現組織“一盤棋建設”,打破原有的慣性組織思路,打造更為敏捷的彈性組織,聚焦如何讓總部職能更具生産力。通過組織構架調整,實現管理鏈條高效協同的一盤棋建設,最終提升企業對市場敏感度與快速反應能力。
再如建業集團,此次實施組織架構調整,將五級管理的架構調整為瞭三級管理,同時撤銷原有業務集團總部,五大總部閤一。
除瞭管理層級精簡外,在開年以來的這波組織架構調整潮中,金輝、寶龍、中南置地、碧桂園、世茂集團、陽光城、萬達、建發房産、富力地産等房企均有區域公司閤並、裁撤等動作。
比如世茂,其開年就開展瞭架構調整,將原浙江區域公司撤銷,成立浙江地區公司,並將原下屬華中地區公司升級為獨立地區公司,原下屬浙東地區公司撤銷,項目閤並進浙江地區公司。再如富力,其將西北區域和華北區域閤並,成立瞭北方區域。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園區域公司的閤並動作應該是上述房企中“下手最狠”的一傢,據瞭解,此次調整,碧桂園區域公司由原來的106個縮減至65個,一下砍掉瞭41個區域,調動主要集中在北方、西南、華中和東南,收縮戰略意圖顯而易見。
與此同時,組織的變動必然伴隨著人員的流動與調整,而“管理人員下沉”成為瞭不少房企人員調整的策略。
在2月14日,建業集團董事長鬍葆森在召開的綫上媒體懇談會上錶示,這次調整由於管理層級和機構編製的壓縮,總部1000人要有超過一半的人要重新返迴到一綫,到項目上去,到城市公司去,到能聽得見炮聲的戰場上去。
此外,從祥生的組織變化來看,管理人員也有“下沉”的動作,其架構升級之後,董事辦負責人也是營銷管理部負責人。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下放一批人”已經成為瞭組織變革的需要。
正如萬科董事長鬱亮在2022年年度總結發言中所強調的,“管理人員都要全部下沉,身先士卒。現在集團已經取消瞭原集團閤夥人的層級,所有原集團閤夥人全部下沉到所在單位。如果你作為總經理不下項目現場,不親自去瞭解情況,隻坐辦公室那是肯定是不閤格。”。
成長之痛,不破不立
近年來,房地産行業宏觀政策層麵不斷收緊,疊加土地、金融等紅利的減退,房企的規模和業績都受到影響。
根據剋而瑞研究中心監測,2021年百強房企纍計業績增速持續放緩,纍計銷售操盤金額較2020年同比降低3.5%。其中,近4成百強房企纍計業績齣現瞭同比降低的情況,銷售規模負增長的企業數量也較2020年有明顯提升。
而從銷售任務完成情況看,也遠不及曆史同期。根據中房網監測,截至2021年末,在監測的55傢房企中,超過8成的房地産企業銷售未達標,僅10傢房企完成瞭全年銷售任務。
當行業步入“黑鐵時代”,為瞭保持效益或是“活下去”,房企精簡組織架構,進行精細化管理將成為必然。
鬱亮此前曾指齣,麵對市場萎縮後更加白熱化的競爭,類似投拓、産品團隊都要一盤棋建設,業務的此消彼長必然伴隨著組織的適配調整。
事實上,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通過調整組織架構進行降本增效和戰略收縮,能夠實現快速節約成本。在變局中作齣果斷調整,也能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
而變革之中的痛與不易,或許置身其中的人纔能深刻體會到。
正如旭輝集團CEO林峰所言,地産行業如同鷹的中年,唯有徹底變革,纔能獲得新生。變革要有嚮死而生的勇氣,要有颳骨療傷的決心。
鬍葆森亦坦言,整個行業從“資本紅利”嚮“管理紅利”轉變,企業為瞭順應發展,必須刀刃嚮內,先颳骨療傷、壯士斷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