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6:33:34 AM
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五日,禦駕親徵的明英宗硃祁鎮在土木堡慘敗於濛古瓦剌部,英宗本人也成為瞭濛古太師也先的俘虜。不過英宗又是“幸運”的,他並沒有像他的“前輩” -- 北宋徽欽二帝,那樣受盡屈辱並客死異鄉。
景泰元年,隻做瞭一年俘虜並且在濛古“頗受禮遇”的明英宗,在也先的主動要求下被明朝接迴瞭北京。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種說法是明英宗硃祁鎮雖然做皇帝能力不行,但是為人卻有著強大的“人格魅力”。硃祁鎮被俘後很快就憑藉他的親和力讓敵人們摺服、傾倒,並且和他成為瞭知心朋友。正是這些友誼讓硃祁鎮被善待,最終得以被釋放。
至野狐口,上令銘勞謝伯顔帖木兒曰:“我去矣。”帖木兒聞知,大哭曰:“皇帝去矣,何時得復相見!”帖木兒既去,行數裏,聞人馬聲。上驚問為誰,乃帖木兒歸逐得野獸,使人來獻也。
《正統北狩事跡》
真摯的友誼幾乎從文字中溢齣,但是這並不符閤邏輯。如果硃祁鎮真的和伯顔帖木兒(也先的弟弟)等濛古貴族關係如此融洽的話,他們不會讓硃祁鎮迴去,硃祁鎮自己大概率也不會迴去。
硃祁鎮被俘後不到半年,也先就主動派遣使者嚮明朝錶示希望朝廷派遣使臣接迴“太上皇”硃祁鎮。但是朝廷並不接話茬,先是以各種理由來搪塞這個事情。後來雖然兩次派遣使臣(李實和楊善)前往瓦剌,但他們所攜帶的敕書裏根本就沒有迎接硃祁鎮還朝的意思。
使臣覲見硃祁鎮時彆說拿齣符閤禮儀規製的貢物,根本就是沒有準備。非但如此,李實還當麵把太上皇給數落瞭一番:
實奏曰:“昔陛下錦衣玉食,今服食惡陋不堪,臣有大米數鬥,欲進。”上曰:“飲食之類,小節也。你則與我整理大事。”實奏曰:“王振一宦官耳,因何寵之太過?終被傾危國傢,以緻今日濛塵之禍。”上曰:“王振無事之時,人皆不說。今日有事,罪卻歸於我。我亦知此人壞大事,不能去之,今悔莫及。”
《北使錄》李實
注:從這段記載中也可以看齣硃祁鎮在瓦剌的日子過得並不算好。
這是什麼意思,相信硃祁鎮和他的濛古朋友們都非常地清楚 �C 朝廷根本就不想讓他迴去 。如果硃祁鎮隻是個普通人倒也罷瞭,這麼迴去無非是不會有好的待遇。但是硃祁鎮是曾經的皇帝、現在的太上皇,朝廷如果不待見,迴去成為傀儡被圈禁都是輕的
硃祁鎮返迴明朝後即被圈禁在南宮,現北京普渡寺
硃祁鎮雖然治國能力一般,但對於“ 是留在濛古逍遙自在,還是迴去給朝廷添堵 ”這個問題應該還是能看得很明白的。即便是真的想迴到故鄉和親人團聚,也應該等一段時間朝廷鬆口之後再說。這既是保全自己,實際也是保全自己在意的親人。
實際的曆史中,硃祁鎮返迴明朝後,兒子硃見深被廢太子位,如果不是因為還是小孩隻怕性命都不保。他本人和他的皇後錢氏,也數次被構陷入所謂的“謀逆”案而差點殞命。所以說如果硃祁鎮真的在瓦剌有眾多真誠待他的好友,他大概率是不會這麼早選擇迴去的。
這些硃祁鎮自己明白,他的那些“朋友們”更明白。因為他們原本就在做類似的事情,他們的大汗脫脫不花不就是他們立起來的傀儡麼?脫脫不花好歹還有些自保的實力,而光杆硃祁鎮迴到明朝第二天就“暴疾而亡”,相信他們也不會覺得稀奇。
注:也先的父親脫歡當年欲自立為大汗但遭到瞭濛古諸部的反對,他隻好立黃金傢族的脫脫不花為汗,自立為太師把持大權。但是脫脫不花一直在找機會擺脫控製。
真要是重視友誼,就不應該把自己的朋友放於險境之中,何況明朝的敕書裏本就沒有說要接迴硃祁鎮。這種情況下讓硃祁鎮返迴明朝,就不能用友誼來解釋,隻能說濛古人為瞭某種利益需要他迴去(後文詳說)。
另一種說法是土木堡之戰後,於謙重新激發瞭大明皇朝的血性,在北京保衛戰中打痛、打服瞭濛古,並摧毀瞭濛古人的心理防綫,讓他們重新畏懼大明,所以選擇放迴明英宗以示好。
就像前文所說的,朝廷已經明白無誤地錶明瞭態度,不希望太上皇硃祁鎮迴來。濛古人如果真的畏懼大明,那應該順應大明的意思扣住硃祁鎮而不是反復要求送迴太上皇。
於謙組織的北京保衛戰確實擊敗瞭也先,但是真的摧毀濛古人心理防綫讓他們重新畏懼大明瞭麼?彆的不說瞭,光景泰一朝濛古人又有哪一年沒有南下掠搶?實際上明濛之間的敵對關係直到一百多年後的隆慶朝,通過“俺答封貢”纔真正開始緩和。
這期間無非是明朝自身如果實力強橫一些,濛古劫掠的次數和規模會小一些;如果明朝自身實力衰弱瞭,濛古劫掠的次數和規模就會迅速擴大。說濛古人心理防綫崩塌畏懼瞭,隻能是自我安慰罷瞭。
還有一種說法是,也先覺得扣著硃祁鎮撈不著好,還不如送迴明朝讓明朝自己內亂,自己好乘機謀利。
這種說法就是典型的用結果來解釋原因瞭。如果也先真的有這麼強的分析、判斷能力,那他為啥預測不齣自己的敗亡呢?(景泰五年也先在濛古的內鬥中被暗殺)
事實是也先根本就預料不到其後的奪門之變。在他看來硃祁鎮已經成瞭光杆,迴去之後重新糾集力量然後奪位,引發明朝內亂的可能性為零。反而是明代宗想要消除隱患的方法很簡單,讓硃祁鎮“暴疾而亡”即可。
這種情況下放硃祁鎮迴去纔是真正的什麼好處都撈不到,把硃祁鎮留在自己手上,起碼還能從明朝必須顧及的顔麵上撈著一些好處。
那麼也先為什麼要主動將硃祁鎮送迴明朝呢?
第一個原因實際也是硃祁鎮被俘虜的原因。也先進攻明朝的主要目的並不是他要推翻明朝恢復濛古在中原的統治,而是為瞭獲取資源。
濛古由於自己的地理位置、生産力水平等原因,導緻他們很多資源無法自給(例如鐵、茶、鹽等等)隻能從明朝獲取。方法無外乎就是朝貢互市和劫掠這兩種瞭。劫掠看似無成本,實際上濛古人自己也不太願意,首先得拿命齣來搶,其次不一定每次都能搶到和搶夠。
因此濛古人更傾嚮於朝貢互市,互市好在量足且供應穩定。朝貢則是真正的無本買賣,隻要派人去朝覲大皇帝就有賞賜好拿。所以濛古和明朝又戰又和的關係就這麼形成瞭。
明朝利用朝貢互市來分化和約束濛古各部族,不聽話就斷絕朝貢互市(也就是斷絕物資供給);濛古則是利用軍事優勢來威脅朝廷朝貢互市,戰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朝貢互市。
土木堡之前也先為瞭更多地獲取物資,把朝貢給玩齣瞭新花樣。不但把一年一朝給弄成瞭一年數朝,每次朝覲的人數也從最初的十幾人,飆升到上韆人,而且還謊報人數(最後一次朝覲實有2524人,謊報為3598人)。
明朝不堪被這麼訛詐,斷絕瞭與濛古的朝貢和互市,濛古開始擴大掠搶進而激發瞭更嚴重的衝突 �C 土木堡 。對於濛古而言,戰爭打勝並不是最終目的,他們的目的是解決物資供給的問題,也就是重新開放朝貢和互市。
所以優待硃祁鎮並主動提齣送其還朝,緩和與明廷之間的關係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瞭。既然是為瞭緩和與明廷的關係,那麼在朝廷明顯暗示不想硃祁鎮迴去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送迴硃祁鎮呢?
這就是濛古人自己的問題瞭 -- 也先的傀儡脫脫不花並不願意一直做傀儡。
土木堡之變後,也先所屬部族的實力和聲望在濛古達到瞭極大,作為大汗的脫脫不花自然對也先更為忌恨,也愈發地想要擺脫自己傀儡的身份。而明朝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點,主動聯係脫脫不花試圖分化濛古。
實際上土木堡之前明朝就已經和脫脫不花建立瞭密切的聯係,隻是沒能阻止土木堡的慘劇而已。也先在北京保衛戰中失敗後,原本打算召集脫脫不花和阿刺(濛古知院)的勢力再次進攻北京,但是濛古大汗卻公開與明朝議和瞭,也先也被迫放棄瞭繼續進攻北京的打算。
土木堡之後,明朝加緊瞭分化濛古的工作,派遣鬍�醮�錶明朝和濛古“大汗”脫脫不花議和並修復雙方關係,這樣太師也先就非常尷尬瞭。
雖然也先在軍事上、濛古內部的話語權上握有優勢,但是明朝給脫脫不花帶來瞭一大利器“ 朝貢和互市 ”。此時也先手裏的硃祁鎮就成瞭燙手山芋,因為在濛古諸部看來,也先俘獲瞭明朝的皇帝,明朝自然視也先為敵人不會跟他搞什麼“朝貢互市”,跟著也先顯然沒有跟著脫脫不花有前途。
所以也先急於將硃祁鎮送迴去擺脫不利的格局,不然自己在濛古內部爭取各部族的支持中會越來越被動,物資獲取上也會越來越被動。這纔是硃祁鎮得以返迴明朝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