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11:48:42 PM
來源:深藍財經
林文欽事件後不到一年,自動輔助駕駛又齣事瞭!這次是小鵬汽車。
不過幸運的是,這次沒有齣現人命。
1
林文欽事件不到一年
自動輔助駕駛又齣事瞭!
今天,#小鵬汽車自動輔助駕駛失靈#的話題突然登上瞭微博熱搜。據點時新聞報道,近日一名小鵬汽車車主在國道上開啓主動輔助駕駛,結果突遇一輛側翻在道路上的汽車,但汽車的自主輔助駕駛係統卻沒有任何報警、減速或刹車,徑直撞瞭上去。車主錶示,自己在發現異常後有踩刹車,但並沒有任何反映,後續交警事故調查也錶示現在沒有任何刹車的痕跡,但自己確實是踩瞭刹車。
不過幸運的是,該車輛上並沒有其他乘客,車主也隻是受瞭輕傷。
據小鵬汽車售後體驗專員錶示,自動輔助駕駛對靜止物體的識彆有較大識彆失敗的概率,這個在車輛說明書上也有寫到。
小鵬汽車方麵也迴應稱,初步判斷車主在使用ACC+LCC(自適應定速巡航&;車道局長保持功能)過程中,沒有保持對車輛前方環境的觀察並及時接管車輛所緻。並提醒用戶,在使用輔助駕駛係統過程中,需要保持對車輛周圍環境的觀察,遵循用戶手冊中相關的功能使用指引。
這並非小鵬汽車首次因自動輔助駕駛係統導緻的事故。2021年7月,有汽車博主稱,有客戶在試駕小鵬汽車時,銷售人員給客戶展示ACC功能時發生意外,沒有對前方的車輛進行任何反映,直接撞瞭上去,導緻車輛追尾。
與小鵬此次事故更相似的,是去年8月企業傢林文欽車禍死亡的事件,事故的原因同樣是自動輔助駕駛功能。當時,林文欽駕駛的蔚來ES8在NOP自動領航係統(蔚來的自動輔助駕駛係統)開啓下,未能識彆到車道內前方緩慢行駛作業的高速公路養護車,與之相撞。
而在該事件前半個月,還有一個蔚來EC6車主在自動輔助駕駛係統下,於上海浦東新區臨港大道撞上隔離石墩後起火自燃,不幸遇難。
不僅是小鵬和蔚來,特斯拉也曾因自動輔助駕駛,屢屢齣現事故。
中國首例因自動駕駛導緻的車禍死亡事件就是特斯拉,同時,也是全球首例。2016年初,一輛特斯拉轎車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鄲段直接撞上瞭正在高速上作業的道路清掃車,車主當場死亡。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林文欽事件之前,眾多智能汽車廠商普遍以“自動駕駛係統”來進行宣傳。但實際上,目前市場上普遍都是L2~L3級彆的自動駕駛,並非真正的完全自動駕駛,在很多方麵還是需要駕駛員進行觀察和管控。
而在林文欽事件後,理想、蔚來、小鵬、特斯拉等品牌均將其網站上的“自動駕駛”修改為“輔助駕駛”,去掉瞭“自動”、“高級”等修飾詞。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小鵬汽車的事故中,車主宣稱自己當時踩瞭刹車,但車輛卻並沒有反應。在快速行駛的過程中,車主在開啓輔助駕駛係統下,即便對駕駛環境保持瞭觀察,也很難快速做齣反應接管駕駛任務,即便人反應過來瞭,車能不能反應,也是一個問題。
2
投入巨資研發
被視為核心競爭力
小鵬汽車常年死磕自動駕駛技術,每年在輔助駕駛係統研發上投入不少金錢。可以說,自動駕駛技術就是小鵬的核心競爭力。2021年,小鵬共投入瞭41.1億元在研發上麵,其輔助駕駛係統XPILOT是其研發的重點之一。每年不斷砸進去,效果也終於齣來瞭。2021年,小鵬超越蔚來,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的銷量冠軍。
年報電話會議上,小鵬透露其輔助駕駛係統XPILOT3.5核心功能城市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即“自動導航輔助係統”)的研發進展順利,在獲得相關主管部門的審批後,計劃在今年二季度末在首批城市推齣城市NGP。何小鵬還宣稱,從測試結果來看,城市級NGP效果會比特斯拉的FSD要好。而在小鵬即將推齣的XPILOT4.0係統中,小鵬進一步將傳感係統和計算平台硬件進行升級。
小鵬的車主們大多也是看上瞭它的輔助駕駛係統。據小鵬2021年10月24日的科技日上透露的數據:
2021 年交付的 56404 台車中,XPILOT 2.5 及以上版本的智能輔助駕駛係統滲透率達到 89.74% ,XPILOT 3.0 的激活率達 59.29% 以上;
智能輔助駕駛行駛裏程已經超過 1.09 億公裏 ,智能輔助泊車纍計使用次數 536 萬次 ,停車場記憶泊車纍計記憶路綫 20731 條 ;
高速 NGP 纍計行駛裏程 1198 萬公裏 ;2021 年第三季度,在高速路況下,NGP 在用戶高速行駛裏程占比達 60%。
可以看到,大多數小鵬車主都激活瞭XPILOT係統。而在智能駕駛係統使用率上,小鵬汽車的智能輔助駕駛裏程占比已遠超10%,這一數據超過瞭纍計賣車最多的蔚來。
此外,上述數據可以看到,在高速行駛中,有六成的用戶會使用NGP功能。但此次小鵬汽車的事故給小鵬汽車的用戶敲響瞭警鍾,即便死磕駕駛係統的小鵬,也存在和蔚來、特斯拉一樣的缺陷――對大部分靜態障礙物識彆睏難。
3
廠傢誇大宣傳,對缺陷避而不談
從上述血淋淋的案例中可以發現,目前智能汽車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還存在極大的缺陷:無法識彆靜態障礙物。
有人會問:行駛前方這麼大一個靜態障礙物,係統為什麼會沒辦法識彆?
這是因為,智能汽車的“眼睛”不是人眼,而是毫米波雷達。目前大多數L2級彆的輔助駕駛采用的是攝像頭+毫米波傳感器的技術路徑。在監測前方移動障礙物時,通過視頻成像與障礙物迴波結閤,做齣避讓反應。但是如果前方是一個靜止或者緩行的物體,那麼雷達會受製於角分辨率,難以識彆障礙物,無法做齣反應並錯誤地過濾掉前方的目標。
這是目前智能汽車自動輔助駕駛係統的普遍缺陷。在蔚來、小鵬等智能汽車的用戶手冊上,都提到瞭其自動輔助駕駛係統對大多數靜態障礙物的識彆存在睏難,需要用戶對周圍環境保持觀察,並及時接管車輛。 但這些注意事項隱藏在幾百頁的用戶手冊中,並且在購買過程中,銷售人員也並不會主動對客戶告知這些注意事項。 甚至在林文欽事件之前,絕大多數的智能汽車直接將其宣傳為“自動駕駛係統”,銷售人員也並不會告知如今智能汽車的駕駛係統技術並不完善,而是直接以“自動駕駛”告知。
其中,直接摒棄雷達傳感器,僅采用攝像頭的特斯拉輔助駕駛係統AutoPilot更是屢屢齣現交通事故。美國國傢運輸安全委員會(NHTSA)曾多次對特斯拉的輔助駕駛功能展開調查。在去年8月16日,NHTSA對特斯拉的輔助駕駛係統AutoPilot正式展開安全調查,涵蓋美國76.5萬輛特斯拉汽車、據NHTSA當時披露的相關調查文件,自2018年1月以來特斯拉電動車發生瞭11起重大交通事故,共17人受傷,1人死亡。所有涉事車輛均使用瞭輔助駕駛功能或交通感知巡航控製係統。
我國智能汽車因輔助駕駛係統齣現的事故相比特斯拉也不遑多讓,導緻車主死亡的案例甚至更多。在如今新能源汽車國內市場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安全問題也需要更多方麵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