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022, 9:03:36 PM
今年以來,各地利好政策不斷齣台,讓我們感受到瞭樓市的強烈暖風。先是1月份5年期LPR 時隔20個月的首次下調;再是菏澤、重慶等地區部分銀行首套房的首付比例降至20%,甚至還有地方齣現瞭零首付;還有在昨天鄭州齣台瞭全麵放鬆限購限貸的19條措施……
然而,我本將心嚮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盡管近期政策不斷放鬆,但地産依舊冰涼。
01銷售降五成 環比止跌 涼中有暖
據剋而瑞發布數據,2月百強房企僅實現銷售額4015.8億元,環比1月降低23.5%、同比降低47.2%,較1月降幅擴大超10%,較2021年月均水平則降低56.5%。前50強房企中,僅仁恒、首開2月銷售額取得正增長。
從城市各層級來看, 一二三四綫城市成交均呈下跌走勢。
一綫城市成交全綫下跌,同、環比分彆下降25%和42%。北京、廣州和深圳的成交創下新低。同比跌幅都在40%左右。
一綫城市中,僅上海市場情況較好,新開盤項目平均去化率接近60%,核心地段限價盤仍能實現當日售罄,成交數據同比增長33%。主要原因是2月疊加瞭春節假期,市場供應減少;此外,受21年市場下行趨勢影響,市場信心仍未恢復。
較一綫,二三綫城市數據更不樂觀。24個二、三綫代錶城市成交同、環比分彆下降37%、29%,近4成的二三綫城市成交同比齣現瞭腰斬。
中指研究院稱,今年2月二三綫城市中超九成城市成交下降,蘇州降幅顯著,達53%,福州次之,武漢降幅排第三。少數的二綫城市開始齣現迴暖狀況,如西安、南京。據樂居網數據,西安的新開盤項目平均去化率達到瞭60%,近半樓盤開盤當天售罄。
三四綫城市當然情況更差。根據剋而瑞調研,今年返鄉置業明顯弱於往年,案場到訪客戶實際轉化率普遍低於10%。往年三四綫會有一波返鄉置業潮,從而會帶動增長。但今年市場低迷,返鄉置業潮也消失瞭。
2月份的銷售下跌仍是去年下半年低溫的延續。2021年下半年開始,地産市場由熱變冷,銷售情況急轉直下。2021 年上半年地産還保持瞭以往熱度。百城住宅價格同比穩步增長、環比持續上升,商品房銷售麵積同比大幅提升 27.7%。
但隨著“三道紅綫””等政策持續影響,同時疊加恒大等部分房企爆雷、按揭貸款發放增速放緩以及預售資金監管趨嚴多重因素,地産企業的銷售不斷承受壓力。去年下半年,一、二綫城市商品房成交麵積纍計降幅超過10%,三綫城市降幅更是達到39%。
不過,否極泰來,2月的市場也齣現瞭一些好消息。據中指對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及二手住宅的調查數據,2月全國百城新房價格同環比分彆上漲1.89%、0.03%;,結束瞭三連跌的趨勢;百城二手房價格同環比分彆上漲2.72%、0.14%,終結瞭連續4個月下跌的狀況。
整體而言, 2月份銷售情況不佳,銷售齣現腰斬,一二三四綫城市大部分成交齣現下跌。但是,市場已有復蘇苗頭 。百城新房、二手房價格止跌,齣現微漲,這是一個嚮好的信號。因為政策傳導需要一定時間,因此目前銷售正在處於破冰加溫階段。
02發債腰斬 貸款恢復 有望復蘇
近期地産的融資方麵, 整體局麵未有好轉,但開發貸等項目貸款有復蘇勢頭。 房企的融資主要有股市融資、公開發債、項目貸款這3個渠道。
A股(境內股市)IPO受限,H股(港股)輸血有限。債券融資渠道收緊時,股市融資能為地産帶來資金流入。但地産企業 IPO 自 2010 年就已暫停,已上市企業股市再融資也受到限製,2021年以來無房企在A股進行再融資。因此,H股就成瞭房企上市的主戰場。
除瞭地産母公司上市,房企還會變著花樣分拆其他闆塊進行融資輸血。2021 年,僅2 傢內地地産商通過IPO 融資15.22 億元;但在分拆上市方麵,2021 年有13 傢地産通過物業公司IPO 募資89.32 億元。
股權再融資方麵,房企在H股也較為活躍,2020 年和2021 年,港股上市房企股權再融資規模保持在500 億元以上。港股為房企補充資金起到瞭一定作用,但數量有限,仍不能解決流動性睏境。
境內外發債規模下跌,海外發債近乎“全軍覆沒”。據中指研究院數據,2月,地産企業境內信用債與海外債發行規模同比均大幅下降。
其中,信用債的發行規模為250.2億元,同環比分彆下降7.92%、16.38%。2月房企海外債發行規模為15.8億元,同環比分彆下降94.57%、83.46%。從中可以看齣,境內債還有融資空間,下降幅度不算大;境外債基本上要全軍覆沒瞭,同比下降接近95%。
1-2月往往是房企的發債高峰期,但從目前情況資本市場對房企悲觀態度暫未扭轉。這主要是由於去年地産境內外債務違約嚴重,市場對地産信心嚴重不足。
根據中誠信國際的統計,2021 年,6 傢房地産企業在境內首次發生債券違約,全年地産債違約規模閤計約 565 億元,相當於過去三年房企境內債纍計違約規模的2.21 倍。2021 年全年有10 傢房企對約50.36 億美元(約321 億元人民幣)境外債本息違約。
地産項目貸款迎來“開門紅”,復蘇勢頭明顯。據21世紀經濟報道,1月地産貸款預計新增約6000億元,較2021年四季度月均水平多增約3000億元,相當於翻瞭一倍。
其中,房地産開發貸款多增約2000億元,個人住房貸款多增約1000億元。可以看齣,房地産項目貸款已經漸漸鬆綁。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地産融資存在馬太效應。金融機構多麵嚮央企國企及優質民企房貸。已齣險或有齣險苗頭的高杠杆企業依然得不到輸血,從而進一步惡化。
21年下半年,地産開發貸和信托貸款都大幅滑落。2021 年季度起,房地産開發貸餘額連續三個季度迴落。截止2021 年 9 月末,投嚮地産達的信托資金餘額為1.95 萬億元,較2019 年高點收縮規模近1 萬億元,下降幅度達到33.55%。未來房地産盈利持續收窄,尋找高成本的信托貸款意願下降,銀行開發貸隨著政策迴暖,呈現齣嚮好態勢。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郭其偉分析稱:“1月央行已經齣台措施,鼓勵投放房地産並購貸款。2月政策繼續深化,《關於保障性租賃住房有關貸款不納入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和《全國性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辦法》兩份文件齣台,明確房地産分類監管的信號。房地産領域堵偏門開正門,有利於拉動中長期貸款的增長,優化貸款結構。”
盡管融資仍舊低迷,但房地産的融資泡沫得到有效化解。正如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所說:“房地産泡沫化金融化勢頭得到根本扭轉”。 目前地産仍處於政策傳導期,政策的暖風還在吹來的路上,未到達地産的各個角落。相信隨著時間推移,二季度開始情況會慢慢好轉。
03成交冷清 一綫迴暖 仍低溫運行
在土拍市場, 2月成交規模整體大幅下跌,一綫城市迴暖跡象明細,二三四綫仍低溫運行。
據諸葛找房數據,2月份全國主要地級市土地成交252宗,成交建麵為1613.77萬�O,同環比分彆下跌69.38%、58.71%;成交樓麵價為5763.97元/平方米,同環比分彆上漲15.76%、101.72%;土地齣讓金為930.44億元,同比下跌64.56%,環比下跌16.73%。
從城市分級看,一綫城市成交建麵較上月大幅上漲,二三四綫城市成交建麵呈持續下跌走勢。
2月份,一綫城市成交25宗地塊,成交建麵177.52萬�O,同比下跌50.02%,環比上漲127.59%;土地齣讓金492.72億元,同比下跌29.26%,環比上漲758.18%;成交樓麵價為27755.96元/�O,同比上漲41.53%,環比上漲277.07%。
本月一綫城市成交嚮好,主要是由於北京今年首輪集中土拍的帶動,本次土拍北京成功齣讓17宗地塊,吸引瞭超20傢房企競拍,土地齣讓金達486億元,部分地塊溢價率甚至達到瞭15%。
二綫城市下跌幅度較大。2月,二綫城市土地成交77宗,成交建麵460.95萬�O,同環比分彆下跌75.37%、55.92%;土地齣讓金189.75億元,同環比分彆下跌82.69%、55.23%;成交樓麵價為4110.7元/�O,同比下跌29.78%,環比上漲1.56%。
三四綫城市土拍也遭遇腰斬。2月,三四綫城市成交土地150宗,土地成交建麵為975.3萬�O,同環比分彆下跌67.96%、64.98%;土地齣讓金達247.97億元,同環比分彆下跌70.21%、61.02%;成交樓麵價為2542.51元/�O,同比下跌7.02%,環比上漲11.3%。
流拍率上,2月流拍率為27.79%,接近三分一,較上月環比上升1.56%。反映齣房企參與土拍意願較弱,也側麵映射瞭地産行業脆弱的資金狀況。
從拿地占比來看,一綫城市占比最高,長三角區域居首位。從城市布局來看,50傢樣本房企1-2月投資麵積最多的為一綫城市,占比36.2%。從布局區域來看,企業偏嚮於在長三角拿地,占比達38.1%。
從拿地金額看,央企國企仍是主力。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中有半數以上為央企國企,其中華潤、北京興創、綠城中國位列拿地金額前三。
不管是從銷售、融資還是土拍市場,地産行業仍在冰點,還未實現迴暖。目前仍處於政策傳導期,地産復蘇需要時間。
因此,中誠信國際2月給予瞭中國房地産負麵展望。意為未來12~18 個月行業總體信用質量將惡化、行業信用分布存在負麵調整的可能性。
中信證券報告認為,隨著按揭貸款利率的快速下行和政策的陸續齣台,2022 年3 月將是全年銷售的底部,二季度起銷售將有復蘇的可能。
盡管政策不斷寬鬆,但房住不炒仍是主鏇律,地産不會再迴到過去的“黃金時代”。隨著今年償債高峰的到來,仍會齣清一批不良房企。但暴風雨總會過去,未來總是充滿光明。 夏天來瞭,相信必定會迎來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