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編者按】和節日節氣相關的民俗 傳承瞭上韆年 二十四節氣·春分|硃應:“應時而食”是我們的信仰和價值觀 - 趣味新聞網


【編者按】和節日節氣相關的民俗 傳承瞭上韆年 二十四節氣·春分|硃應:“應時而食”是我們的信仰和價值觀


發表日期 3/20/2022, 10:58:00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編者按】和節日節氣相關的民俗,傳承瞭上韆年,蘊藏瞭祖先的智慧和文化。在現代社會,我們與傳統民俗漸行漸遠,但在某一個時刻,我們仍會被清明、榖雨等二十四節氣的名字驚艷,會被元宵的“花市燈如晝”打動,會在 .....


    

【編者按】

和節日節氣相關的民俗,傳承瞭上韆年,蘊藏瞭祖先的智慧和文化。在現代社會,我們與傳統民俗漸行漸遠,但在某一個時刻,我們仍會被清明、榖雨等二十四節氣的名字驚艷,會被元宵的“花市燈如晝”打動,會在春節和中鞦從遙遠的他鄉奔赴故鄉。民俗是流淌在血脈中的屬於中國人的記憶。

澎湃新聞與華東師範大學民俗研究所閤作,推齣傳統民俗節日欄目,介紹那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節慶以及與之相關的民俗,這些民俗並未消失,依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雖然“倒春寒”的天氣帶來大降溫和暴雨,受疫情影響不能齣門,但硃應傢裏還是有春天。餐桌上擺上瞭“春菜”,細細嫩嫩的口感和滋味,就是春天的味道。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是中國古人總結齣的集天象、物候、時令、自然變化規律為一體的復雜係統,是指導古人耕作、生活的“時間錶”,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但對於硃應來說,這個答案要簡單得多。從小在上海江南古鎮硃傢角長大,硃應記憶裏的二十四節氣,是一張“美食時間錶”。

硃應

時間點滴流逝,隨著氣候的變化,自然也生發齣不同的收獲。與自然聯係緊密的人們,過的是一種“應時而食”的生活。

春天萬物生長,青團嫩綠可愛的顔色,就來自新鮮的南瓜葉;到瞭夏天,梅子成熟,小滿時分就有瞭清甜的梅子酒;鞦天是收獲的季節,可吃的東西就更多瞭,金豆和酥餅都讓人滿足;到瞭鼕天,用芝麻炒成的芝閤糖,會帶來寒冷天氣裏溫暖的甜蜜。

後來,雖然離開小鎮,節氣小食裏蘊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哲學,卻深深印在瞭硃應心裏。兒子上幼兒園時,她終於下定決心,帶兒子一起去尋訪這些小食,尋找那種順應自然、應時而食的生活美學和智慧。

“節氣是什麼?是盼頭,是希望。”在尋訪小食手藝人的路上,硃應越來越感受到節氣深植在他們的心中,成為一種與生俱來的生活方式,這也是她一直在追尋的生活美學,平凡質樸、“手忙心閑”,“我覺得每個節氣就像鬧鍾一樣,到瞭這個時候就會提醒我們,吃一點應季的食物,與自然和四季,多呆一點時間。

硃應把自己對節氣小食的尋訪寫成瞭一本書《小食裏的光陰》

【對話】

每個節氣,都有應季的小食

澎湃新聞: 馬上就要到春分瞭,春分該吃什麼應季的食物?

硃應: 這些天天氣暖和瞭,但是因為疫情大傢都不能齣門,小朋友和傢人都留在傢裏,所以我早上也起來的更早一些。起來看到窗外的柳條開始萌新芽,鵝黃的、綠綠的,好多樹也開瞭一身粉紅色的花,空氣裏有一股春泥的味道。

今天是春分,春天走到今天,好像已經過去一半瞭。所以古人管這一天叫“日夜分”,有一句話叫“晝夜均而寒暑平”:這一天白晝和黑夜是等長的,均為12小時。

太陽直射到地球赤道的那一刻是“春分點”,接下來的日子,太陽往北走,天氣也會越來越暖和。在這個晝夜平分的日子裏,我們在飲食上也講究“均衡”二字:膳食均衡,因季而食。我們古人有句話叫“春分吃春菜”,就是吃那些剛冒齣頭的、嫩嫩的、細細的新菜,比如說薺菜,還有我們上海人很愛吃的馬蘭頭、香椿芽、春筍、蘆蒿……再過一段日子,河裏的螺螄也要長好瞭。

雖然這些日子我們不能像往常一樣放飛自己,去插柳、放風箏、拔河、踢球、蕩鞦韆,但我們還有很多好吃的,這些都是春天的好味。有句蘇東坡的話叫“人間有味是清歡”,說的就是此時。

澎湃新聞: 你在江南古鎮硃傢角長大,你也提到小時候和外婆一起生活的經曆,什麼季節就吃什麼食物。這是你最初對“應時而食”的記憶。小時候會最期待哪個季節,哪種食物?

硃應: 我是古鎮裏的孩子,齣生和整個童年都在古鎮,這點我相當自豪。江南古鎮的人能感知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和滋味,他們會把節氣本身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平日裏我們吃的一餐飯、一壺茶一樣。節氣裏小食都帶著它特有的溫度和情感,這點也非常溫暖著我。

我非常期待每一個節氣,如同期待過節一樣。對我來講,這些節氣都是非常特殊的日子。

梅子酒

當地的手作人,那些阿婆們非常擅長把當季的食材轉化為小食。在硃傢角幾乎每一個節氣都有小食,立春有名糕和八寶飯,清明有春團,小滿有梅子酒,鞦分有金豆,還有酥餅,立鼕之後還有芝閤糖,這些都是我小時候時常吃的東西。

在每個節氣到來前,我會對這些好吃的東西有所期待、有所念想,想要去嘗嘗它們的味道,想要去看阿婆們是怎麼做齣這些小食的。現在想來,這些期待都是一份很甜的滋味。

小時候我也最愛穿梭在鄰裏的弄堂間,拉著外婆的衣角,去嘗各傢的味道。古鎮上做小食的手作人手上像有魔法一般:一把米、一片葉、一勺油鹽……就可以把那些普通單調而不起眼的食材變成非常好看好吃的小食。天呐,我覺得太震撼瞭。

他們還會告訴我,石榴是長在立鞦後,柿子也是,但是地瓜、西瓜卻在大暑和小暑之間成熟的。所以在適當的時候,他們就會把地瓜醬成玉瓜條,把鼕日的芝麻炒成芝閤糖,把鞦天的豆子熏成金豆。這些東西都是在正好的節氣中相遇,一切都剛剛好。這些美非常的質樸,裏麵有著他們對生活的智慧與底色。

澎湃新聞: 為什麼會想到把二十四節氣和小食結閤起來?二十四節氣,在江南小食裏都能找到對應的食物嗎?

硃應: 二十四節氣是曆法,是生活的印記,也安排著我們的生活與勞作。這些物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珍貴禮物。我的美學之道,是殷實的生活美學。所以,在美學之前就是生活,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而“食”又是第一位的。所以不同的時節,不同的地域,人們對食物有著不同的轉化方式。幾韆年來,我們的祖輩們遵循的都是這樣的規律,這是自然的一種轉化之道。

將二十四節氣與小食對應,其實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我甚至覺得,每一個節氣,都對應不止一種小食。我們先來說一下春天吧。

春天的團子

立春時節我們就吃春捲,雨水就吃草頭塌餅,驚蟄要吃茯苓膏,現在春分就是要吃馬蘭頭,清明吃南瓜葉團子,榖雨要喝榖雨茶,到瞭立夏,我們喝櫻桃酒,小滿吃梅子酒,芒種有五行粽、粽子糖,夏至喝酸梅湯,小暑我們可以喝點西瓜汁,大暑時我們就可以吃玉瓜條,立鞦時雞頭米下市瞭,處暑我們可以吃甜藕,白露可以吃糖水,鞦分要吃酥餅,然後中鞦節要到瞭,月餅是少不瞭的,寒露我們可以吃桂花糕,霜降炒栗子,立鼕烤紅薯,小雪吃薑絲小餅,大雪吃羊肉,鼕至少不瞭湯團餃子,小寒吃芝閤糖,大寒吃臘八粥……還有狀元糕、橘皮糖等等,都是節氣小食。其實你聽它們的名字,都有很多的寓意在裏麵,狀元糕就是祈福考子們可以個個考狀元。

我覺得每一年每個節氣都是很有意思的,它就像一個鬧鍾一樣,到瞭這個時候就會提醒我們,吃一點應季的食物,與自然與四季多呆一點時間。

尋訪小食,也是尋找生活方式

澎湃新聞: 什麼時候,什麼樣的契機,讓你開始想到要去復原小時候那些“古法小食”?

硃應: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位從事藝術的工作者,所以一直很希望能夠在傢庭的教育中融入美學,融入愛,還有那份傳承和力量。美育是伴隨一生的事情,而我更希望讓傳統的文化與美好的生活方式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

現在的孩子在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生活得太多瞭,我真希望他們能夠腳踏實地去接觸接觸大自然,腳丫子踏進肥沃的泥土當中,同時也看看天空、聞聞花朵。

2016年,我的小兒子上幼兒園瞭。他馬上要開學瞭,我就有一種很強烈的強緊迫感,想帶著孩子去看看媽媽童年成長的地方,嘗嘗那時的味道。所以那幾年我就帶著孩子去走瞭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去尋這些傳統的小吃,也去瞭解當地傳統文化。

這段旅程對他對美的認識,對我們的親子關係,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大影響。我們都在其中都有很多反省與成長。我和他之間也多瞭很多親密感。

尋訪的過程,我們會去翻一些古書,也翻一些關於節氣的書。很慚愧,到現在,我都不太會做正統的傳統的小食,所以我們隻能傳承手作藝人的精神和他們對食物的態度。我們也會做一些創新,每次尋訪迴來我都會和小朋友一起用書畫的方式去錶達,去再創造。最後,我們會把帶迴的小食分享給朋友們,把這些收獲和喜悅分享齣去。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懂得,這份小食不僅是擺在桌上的那一份“結果”,他也會找到那個“因”,通過探尋,他知道小食是通過怎樣的過程,通過怎樣的努力和態度纔能擺在他的麵前,所以他會尊重食物、尊重文化,對生活也會有更多極緻的那份用心。

我會帶著孩子一起來設計包裝、繪製好玩的字畫,很多我們送齣的小食,包裝上那些很有童趣的豆啊、糖啊,都是小朋友自己寫的。整個過程我們都是滿懷感恩地去做,心裏有甜,所以內心也是。我想小朋友的內心也是燦爛光明的吧。

整個尋訪是一個瑣碎的過程,並不是那麼順利,需要很多的耐心和時間。但是在我看來,孩子還是很享受這個過程的,畢竟是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東西。還原這些節氣小食,然後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去體會、去延展、再去創造,這件事情本身是美好的。這些年我們一步步地走,一步步地看,一點點的成長,一點點的收獲,這讓我們滿懷喜悅。

硃應畫下的《春團》

馬上要到清明瞭。春天裏,我們肯定要去做春團的。在古鎮,春團裏麵的豆沙是手作人自己用小赤豆一點點熬製的。當孩子看到這些的時候,他也會低著頭看著一顆顆小赤豆,然後去摸摸它,拍拍它,跟它說說話。我感覺,他懵懂的和食物對話的場景非常感人。

我們也學做南瓜葉團子。孩子會有模有樣地學著洗南瓜葉子,揉米粉團,然後把南瓜葉子和米粉揉在一起,有綠色有白色,混閤在一起又變成綠色,他那種驚訝的錶情非常可愛。當幾片葉子和一碗米粉變成瞭一個個圓圓的、綠綠的、胖胖的團子的時候,我想這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食物的味道,還是他對生活最鮮明的記憶,這是孩子一生都不會忘記的。

到傢以後,我們就會一起再創造。去寫一句話,畫一幅畫,在裏麵融入他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對傳統節日重新有瞭憧憬。我們現在好像天天又在過節日,好像天天又不在過節日一樣,感覺節日時可有可無的,失去瞭那份純真的憧憬,但孩子會有。

所以通過尋訪傳統節氣小食,孩子懂得瞭過程和結果是一樣重要的,而且過程要更美一點,這種過程很生活,又很普通。這些都是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美育實踐,會給孩子希望,給孩子在心裏種下一顆真善美的種子。

澎湃新聞: 在你的尋找中,哪些古法小食是我們現在很難吃到的?哪些工藝是和現在不同的?能介紹幾例嗎?

硃應: 其實,最不同的不是工藝。而是這份耐心與時間。花上一天做一隻春團,花上一周時間做一碟玉瓜條……我們現在還做得到嗎?

介紹一款南瓜葉春團吧。也許你是第一次聽到。春天裏,那個可愛的綠胖團子是一定要吃的,對的――是青團。大傢一定吃過艾草青團,之前,青團還有什麼模樣呢?南瓜葉青團。南瓜葉青團很久沒有被提起,估計很多人也是第一次聽到。

南瓜葉團子早於艾草葉團子,綠色是用南瓜葉染成的,餡料是小赤豆

南瓜葉青團的主要食材就是南瓜葉。是南瓜沒有成熟時,南瓜藤上麵的綠葉。采摘時間是去年的十月,它含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很高。它還有個秘密是防腐,易儲藏,古人沒有冰箱冰櫃的。

這些都是在古鎮裏,一位傳統手藝阿婆告訴我的,她已經80多歲瞭,做瞭一輩子的團子。

還有粉,也是很講究的。粉不能用現成的,得用整個臘月裏的太陽來曬,臘月就是新年的一月,這樣的口感最糯,保持乾燥,做齣的團子,不軟塌,立的住,好吃,樣子也好看。

紅豆不能用市場上的大紅豆,得用自傢種的小赤豆,個頭雖小,味道和營養都好得多。

我跟著老奶奶,慢慢地做一個青團,可以用上一天的時間。相信我們做的團子,有時間的味道,也有敬畏之心,而就是這“慢慢做”,對於生活在都市的我來說,已經是最奢侈的“工藝”瞭。

怎麼做呢?南瓜葉,洗淨後,直接搓碎,連同葉片揉進曬粉裏。赤豆,去殼後,浸泡整夜,蒸熟後,加色拉油,小火慢炒。豆沙清香,是調好味的餡兒,就等著穿上新綠衣後,齊整排在竹匾裏,靜待齣籠。

剛剛齣爐的“綠胖子”,冒著熱氣,下麵墊著粽葉,我喜歡趁熱吃,唇齒留香。一口下去,牙齒先嘗到,外皮厚實有嚼勁,有股子青草的味道。接著是唇舌,團子發齣悶悶“吱咕”一聲,綿綿的豆沙,溢流欲齣,是很享受的甜,不�J。鼻,也浸潤芬芳,淡淡葉香和豆沙甘香,一個前味一個後味,搭配巧妙。吃著吃著,最後是大閤奏,碧綠鬆軟的外皮很糯,南瓜葉的香氣很清新,入胃溫熱,相當滿足非常地道。春天是要吃些甜的。我們的肝氣在春天生發,吃些甜的,有益於它的舒展,少酸增甘,多些留意。

我給這個可愛的綠胖團子取瞭個好聽的名字――春團。是四月專屬的味道。倘若哪年清明時節吃不上一隻春團,耿耿於懷好久。

快節奏生活的我們,不再有耐心,存下一份南瓜葉過鼕,不會,為瞭做一隻春團,費時費事。於是慢慢的,省下瞭力氣,卻也可惜失去瞭那份恬然。雖說團子的個子小,但有著祖輩們的傳承,還有對親人們的祝福。

如果把市售團子,比作隨性簡食的便當麵包,那傳統春團就是入口粗糲,而質感豐富的,古製粗糧烘焙品,原汁原味。

天人閤一,食物裏有對生活的態度

澎湃新聞: 你找尋瞭很多做手工小食的手藝人,也和他們學習。印象最深的一次尋訪是怎樣的?

硃應: 的確啊,這些年我和那些手藝人在一起,我發現他們都好美。我覺得最美的就是他們對生活的這份態度,他們中有很多都是很年邁的,甚至不會說普通話,但他們生活極其質樸,踏踏實實又實實在在。

在他們的語言中,念叨著最多的也是“天人閤一”、“中和之美”、“天地相交”、“風調雨順”、“萬物生長”,這些就是他們嚮往的那種生命之美。所以,一把米、一片葉子、一堆小豆子,在他們手裏,就能變得好看又好吃。這裏麵不僅是一份食物,而且還傳遞著他們的那份快樂和祝福,也生長著他們對生活的希望。

可見懂得這份美與有多少知識真的沒有多大關係,他們對待手中的衣物,對待生活的態度,他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隨遇而安的這種生活哲學,還有他們特彆可貴的那一份心境,特彆值得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去瞭解,去學習。

芒種是田間地頭最忙的時候,他們又要收獲,又要播種,但同時很快又是端午節瞭。所以我去探訪的時候,他們一邊在包五行粽,一邊會還會跟我講,田間有好多的事情要去完成。但芒種這個節氣不意味著埋頭苦乾,在“忙”裏麵還要去看很多變化,像雲的變幻。這些都蘊含在“芒種”這個節氣裏麵,有一份對生活的盼頭和希望。當時我就很感慨,迴來寫下瞭“手忙心閑”這幅作品。

我們現在很多人說生活很忙,節奏很快,鋪天蓋地的信息也可以隨機可得,但反而産生瞭焦慮還有迷茫。其實這就是一份心境的問題,是不是有一顆靜下來的心,可以一起慢慢品讀一些東西,有一份閑心,一份閑情,可以從容地應對,然後美就自然而然地在這裏發生瞭。所以我每一次去不同的手作人那裏,看著他們做東西,每一次都會很有收獲,而且心裏麵油生敬意。

澎湃新聞: 距離這些尋訪已經過去瞭很久,你現在還會製作這些食物嗎?在日常生活中,會在哪些節氣裏想起製作或者是吃有特殊意義的食物?

硃應: 我到現在學瞭那麼多小食,去瞭那麼多次,說實在話,我是真的還沒有學會怎麼做。因為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但是每個節氣在每年中也就發生一次,所以就算從2016年到現在也有6個年頭瞭,但每種節氣也就輪迴瞭幾次。我很慚愧,很多小食還沒有學會。

當然,我現在自己在傢還是會帶著小朋友做小食的,做得地不地道是另外一迴事,但我還是願意去做,我也不排斥用現代一些工具的輔助。我們有那個目標,但不是目的。一旦目的性很強,有瞭功利心,就會影響那份心情和情緒,變得功利,那麼就少瞭一份滋味和甜蜜,還有那份愜意瞭。

所以現在我和小朋友們去做這些東西,也會在這些日子裏麵找一些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就有點像給生活的一種奬勵,或者是說是一種小小的嗜好,很小很小的儀式感。比如說一個酥餅、一塊糕點、一個小粽子啊、一碗一碗的甜粥,裏麵也含著我對他們的一種祝福,也希望孩子們獲得屬於他的那份自由和快樂。

比如說在芒種的時候,端午節也到瞭,少不瞭要做五行粽和粽子糖。五行粽是有五個口味的,鹹的甜的,肉的素的都有,手掌這般大,裏麵的餡料都不一樣,用五種顔色的絲綫各自包裹著,所以叫五行粽。五個粽子一串兒,提起來沉甸甸的。

粽子糖也叫鬆子糖,其實是用麥芽糖做的。我會和小朋友自己在傢種麥芽糖的種子,從幾顆種子開始看著它們發芽、成熟,然後取之、熬之,就變成麥芽糖,然後再和鬆子和在一起,現在想來還是蠻甜的。

蘇式月餅的製作過程

鞦分時節就是中鞦節瞭,我們會做一款蘇式月餅。不是港式的,港式月餅是有模具的,蘇式月餅是一層一層的,咬起來滿口會掉碎渣子的那一種。進烤箱之前,我會讓小朋友們用毛筆蘸上果醬,在月餅上麵寫一個小字,擺在一起就是“團團圓圓,中鞦快樂”。而且還可以知道這個酥餅是誰做的,整個過程都是香噴噴的,每天都過得很熱鬧。

澎湃新聞: 我的感受裏,江南一帶特彆蘇州一帶,是保留“應時而食”習俗最多的地方,比如清明的青團,鼕天的鼕釀酒等等。為什麼這裏會更多産生和保留此類習俗?是節氣文化更濃鬱?生活更富足?還是有更深層次原因?

硃應: 其實我覺得每一個地方都有當地的文化,隻是說我們有沒有看見,有沒有去發現。所以也就帶給我們一個問題,就是生活中的美到底是什麼?是我們史學上的美,還是說我們美術學上的美?其實這些都不是生活上的美,生活中的美不那麼虛無縹緲,而是落實在生活最平凡最細微的部分上,而且有著更多可能性。我也在想,到底美是什麼?它可能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你我他之間的關係,也是天地人的一種對話,讓我們意識到自己與環境的結閤,與文化的結閤,在生活中生發,在進行中成長。也包括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關注的美不僅僅是每天乾乾淨淨,漂漂亮亮,還需帶著一種關照的態度去對待,認真對待每一天,投入更多的情感,以及錶達更多的愛,這是我想錶達的。

“應時而食”是信仰和價值觀

澎湃新聞: “應時而食”最初應該是農耕社會一種必然選擇,什麼時候收獲什麼作物,就吃什麼。現在很多作物可以反季種植,很多原材料唾手可得,很多節氣美食也許什麼時間都可以吃到瞭。那麼如今跟著節氣的變化去吃東西,去生活,在你看來意義是什麼呢?

硃應: 我想用四個字來說吧,那就是“返璞歸真”。“應時而食”,其實我們應該意識到這是一種生活的狀態,是我們的福氣,是我們的生活,精神信仰,價值觀,所以我纔會去做這件事情。

當我的手去接阿婆遞給我最樸實的那一把米粉的時候,我覺得裏麵就存著那種曆史的記憶和現實的連接。它連接瞭兩個空間,兩代人,連接瞭過去和現在,連接瞭他們的生活的背景,成長的傢庭的環境等等,這些東西都蘊含著很多的生活的哲學,也帶來很多的思考。

最後呢,我們現在受疫情影響,這樣很特彆的日子裏麵,其實也是有很多的風物,很多的情緒,我們也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當然也可以發生很多的故事。

像現在,很多人在傢忙著帶孩子,也有很多人談著戀愛,春天的日子裏,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街邊沒有瞭遊人和路人,但是我們也多瞭很多在傢裏團聚歡樂。所以這樣的日子也是繽紛的,也讓我們覺得況味悠長。所以最後,我想我還是祝我們大傢都歡喜有逍遙。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宋念申:資本時代的東亞畫像——尼德蘭製圖學派中的中國與亞洲

宋念申:資本時代的東亞畫像——尼德蘭製圖學派中的中國與亞洲

    2022年3月2日晚,“廈門大學曆史學研究生論文寫作暨強基班學術訓練係列講座”第二期在廈門大學莊漢水樓403教室與綫上平颱同步舉行,主題為“資本時代的東亞畫像――尼德蘭製圖學派中的中國與亞洲”。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教授宋念申主講,廈門大學曆史係副教授陳博翼主持。廈門大學曆史係教授張達誌、2021級曆史係博士班學生、部分2021級曆史係碩士班學生、2020與2021級曆史係強基班學生參加講座。 宋念申,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教授,博士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曆史係。近期研究興趣.......


燕飛霞功夫造詣如何?16歲全國大賽奪冠,曾是5大派最年輕掌門

燕飛霞功夫造詣如何?16歲全國大賽奪冠,曾是5大派最年輕掌門

    說起我國傳統武術曆史的傳承和發展,其中許多武術流派的起源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興起於全國各地的名山峻嶺之中。就拿崆峒山是這一華夏武術發祥地為例,此處流傳至今的崆峒派武術便是跟少林、武當、峨嵋和昆侖並駕齊驅的華夏5大武術流源之一。 燕飛霞 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傢聊的這位燕飛霞先生,他便是我國傳統武術流派崆峒一脈的第10代掌門人。那麼關於孫霽虹先生的功夫造詣究竟如何?換句話說他的功夫造詣到底有多高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傢仔細地剖析一下。 首先,從燕飛霞的學武履曆來看。 燕飛霞先生於1940.......


鼕奧會紀念鈔發現藍雪花,4種高價新版彆值得尋找,要小心上當

鼕奧會紀念鈔發現藍雪花,4種高價新版彆值得尋找,要小心上當

    在紀念鈔中,人們總是熱衷於尋找各種奇怪的版彆,尤其是麵值鈔,更是會催生更多玩法。 在鼕奧會紀念鈔中,此前已經找到瞭3種新版彆,小天也給大傢做過詳細的介紹。近期,又有藏友找到瞭一種新版彆,和以前3種不同的是,本次的特徵非常顯眼,一眼就能看到! 這個新版彆叫做藍雪花,目前幣商報價達到800,較麵值漲瞭40倍,收藏價值相當不錯。值得一提的是,4種新版彆,存在一定的爭議,有部分可能是人為造假的,所以趁著發現新版彆的時機,小天再和大傢係統介紹一下。 新版彆――藍雪花 3月19日,有人在雪上運動紀念鈔.......


【二十四節氣主播說】春分

【二十四節氣主播說】春分

    今天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春分的“分”字,顧名思義是一分為二,晝夜平分、寒暑平衡。春分這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幾乎相等。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三候 一候玄鳥至 二候雷乃發聲 三候始電 惠風和暢 紙鳶翻飛 歲時春已半,人間正芬芳。陽春三月,萬物復蘇,花紅柳綠,鶯歌燕語,大地一片勃勃生機。這一天也是孩子們的節日,民間把春分視作踏青活動的正式開始,其中放風箏就是孩子們主要的娛樂活動。 “春分到,蛋兒俏” 在春分這一天,民間還有個.......


一周觀展指南|“最好人像攝影師”肖全鏡頭下多元的女性形象

一周觀展指南|“最好人像攝影師”肖全鏡頭下多元的女性形象

    嶺南文化,灣區精彩。 ――廣州―― 眼中的風景――淩少艾風景作品展 時間:3月6日-5月10日 地點:墨閣畫廊 主辦方希望通過淩少艾的風景作品,喚醒觀眾的感官和神經,讓大傢慢下腳步,靜下心來,重新看看眼中的美麗風景。淩少艾對藝術進行瞭不懈的探索,他跨媒介探索各種題材,從水彩、油畫到傳統水墨。正如他所說,“利用的是工具,創作的是藝術。藝術不應受工具所限”。淩少艾走遍瞭祖國的大江南北,在與自然的一次次對話中淬煉。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似山”,最終到“看山是山”的迴歸,韆錘百煉,最終呈現瞭這批.......


馮少協再畫《鍾南山》被國博收藏:將那份感動永遠定格在藝術史

馮少協再畫《鍾南山》被國博收藏:將那份感動永遠定格在藝術史

    “武漢,本來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兩年前的春天,鍾南山院士接受采訪時提及麵臨封城的武漢,眼中含淚。 太多人記得當看到這一幕時的感動。廣東畫院副院長馮少協則用畫筆,將那份感動永遠定格在藝術史。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獲悉,油畫《中國共産黨黨員――鍾南山》繼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之後,馮少協接受邀請再次創作的同題作品,近日已由中國國傢博物館永久收藏。同一主題的作品同時由中國兩個最頂尖的專業美術館收藏,這在中國美術史上實屬罕見。 被中國國傢博物館收藏的油畫《中國共産黨黨員――鍾南山》。 近日,紮實推進.......


中高考高分素材:諸子百傢精華56句

中高考高分素材:諸子百傢精華56句

    儒傢 1.市之無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 雜事篇》 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僞,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 2.富貴不足以益,貧賤不足以損。 ――《孔子傢語 五儀解》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為瞭理想的實現,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貧。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新序 雜事篇》 任何人都各有長處,也各有缺點。我們要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4.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孔子傢語 緻思》 孝順父母不是哪天心血來潮就去做的事情,而應該在平日裏時時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讀《菜根譚》 學人生智慧

讀《菜根譚》 學人生智慧

    【原文】 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廢興;若以權力得者,如�J鉢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譯文】 一個人的榮華富貴和名譽,如果是依靠道德修為修來的,那就像山林中的花朵一樣,自由生長,最終遍布整座山。如果是從建功立業中奮鬥而來,那就像花園或花盆中的花一樣,因移植挪動而興廢。如果是依靠自己手中的權力強取而來,那就像插進花瓶中的花一樣,由於其根沒有紮根在泥土裏,用不瞭多久就會枯萎凋謝。 【人生感悟】 我們每一個人都嚮往榮華富貴和.......


孫悟空被壓五百年,為何卻沒遭遇三災利害?看不老術的口訣是什麼

孫悟空被壓五百年,為何卻沒遭遇三災利害?看不老術的口訣是什麼

    在西遊世界中,所有修仙者都渴望長生不老,但長生不老很難實現,即使練成長生不老術,也未必能長生不老。 當年,孫悟空為瞭學習長生不老術,跨越東勝神州和南贍部洲兩大部洲,曆盡艱辛來到西牛賀洲,拜菩提祖師為師。然而,學會長生不老術後,菩提祖師卻告訴他:”你既通法性,會得根源,已注神體,卻隻是防備著‘三災利害’。“ 何謂三災利害?乃上天為考驗長生不老者降下的三種天災,分彆是―― 雷災:天降猛烈的雷電。 陰火:比三昧真火和六丁神火還強,自本身湧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髒成灰,四肢皆朽, �P風:吹入六腑.......


春分|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春分|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3月20日 春 分 春飛桃杏開 蝶舞蜜蜂來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第四個節氣。春分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春分這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自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嚮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晝開始長於黑夜,南半球與之相反。 《春鞦繁露》中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均進入瞭明媚的春天。 春天的跡象早已悄悄露齣瞭端倪,在草地上在樹叢中在枝葉間,在微風裏在天空中在擁抱中。 校園裏的.......


300萬購買15米根雕雄獅,作者覺得太低果斷拒絕,現在隻能爛手裏

300萬購買15米根雕雄獅,作者覺得太低果斷拒絕,現在隻能爛手裏

    在我國,從古至今齣過無數的能工巧匠,而他們製作的工藝品,無不是曠世奇珍、巧奪天工之作。這些都離不開那些古人嚴謹、刻苦的精神和職業道德。每一件工藝品,都是他們通過一刀一刀的細心打磨而做,為我們留下瞭一件件的傳世佳作。這些能工巧匠,可以稱之為大師,也可以稱他們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人。那我們當下的社會中,還有這樣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麼?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很多古代稱之為手藝的能力逐漸都消失瞭,因為都被更有效率的機械所代替。可是一些藝術品,還是無法被取代,雖然機械製造得更加逼真,可.......


《論語》1.6—行有馀力,則以學文

《論語》1.6—行有馀力,則以學文

    1.6子曰:“弟子入則孝,齣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文。” 弟子入則孝, 弟子,一意為老師的學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強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二為傢族裏的子弟,也就是年青一代,後生。常言後生可畏,就是後生的成長不可限量。弟子,這樣的一個錶述,錶示其身份,為弟,為子。 齣則悌,齣則悌, 悌,侍奉兄長、師長。 齣,齣門在外。 謹而信。 謹慎,謹言慎行。信,能讓人信賴 親仁,見賢思齊,三人學則必有我師。 弟子之行有五事――入則孝,齣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


埃及新發現5座距今4000餘年的墓葬

埃及新發現5座距今4000餘年的墓葬

    新華社開羅3月20日電(記者吳丹妮 艾哈邁德・沙菲剋)埃及旅遊和文物部19日在首都開羅以南約30公裏的塞加拉古墓群發掘現場宣布,埃及考古隊在此地新發現5座距今4000餘年的墓葬,保存情況良好。 2018年11月10日,在埃及吉薩省塞加拉,考古學傢在挖掘現場工作。(新華社發)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穆斯塔法・瓦齊裏在發掘現場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新發現的墓葬及墓內文物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古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686年至2181年),5座墓葬均刻有銘文。 瓦齊裏介紹說,其中一座墓葬屬於一名高.......


書法日課|心經臨習

書法日課|心經臨習

    這個階段書法的臨習是感受各傢,然後對整個書法史有一點手感,我學習書法,在於這種古典讀書治學生活,書法的習練,和傳統多一些連接。並不打算一個書體練精熟。臨習下來,對顔真卿,褚遂良,黃庭堅,王羲之,蘇軾,何紹基等有更多的興趣。可能楷書以顔真卿為主,隸書主修張遷碑、曹全碑,行書主修王羲之的集聖教,其它的書體,也就是泛臨。每天臨習的,記錄下來,寫的不好的也記錄,這樣,可以認真地書寫,不然很容易被人罵的,為瞭少挨罵,還是認真點比較好。 一 臨八大山人《心經》 二 臨集王羲之心經 .......


南方”兵馬俑“雷州半島石狗文化

南方”兵馬俑“雷州半島石狗文化

    雷州是國傢曆史文化名城,雷州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雷州博物館新館於2009年落成並投入使用,位於雷州市雷城西湖大道南湖畔。新館總建築麵積10821.60平方米 博物館大廳一個大石缸,擺在正中央,這個圓形石缸是由一整塊大青石雕鑿而成,口徑1.90米、身高1.12米,其精湛的刻工彰顯古代雕刻風采――粗狂而樸素。巨大的石缸,由整塊火山岩石開鑿而成,重3.58噸。 整個博物館大概有五六百尊石狗雕塑,石狗的形態各異,大小不一,正可謂是韆姿百態,蔚為大觀! 博物館還收藏瞭一尊石狗王的雕塑,上麵題寫著王.......


王林軍:《圖畫書小史》與圖畫書齣版丨鳳凰書評

王林軍:《圖畫書小史》與圖畫書齣版丨鳳凰書評

    王林軍 童書閱讀推廣人阿甲先生的《圖畫書小史》(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2021年6月)齣版後頗受好評。此書是他緻力於童書閱讀、研究、推廣近二十年來的沉潛之作,書稿內容翔實,配圖豐富。作者以娓娓道來的方式將圖畫書一百多年的發展曆史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迴顧總結,既有對圖畫書百年的總括式趣談,又有專題式分論,還有作者與圖畫書名傢們親切交流的描摹。對於齣版工作者而言,書後所附的數百本圖畫書主題詞索引更是難得的文獻資料。 細讀下來,深感此書在童書編輯的進階學習、繪本讀者的導購服務以及齣版從業者的選題策劃方麵.......


消息寫作問題多,使消息強起來的主要對策!

消息寫作問題多,使消息強起來的主要對策!

    來源丨新傳播智庫公眾號 作者丨劉保全 在新聞傳媒上有多種體裁的新聞,消息是最常見的一種。它以短小簡潔、信息量大、迅速準確而見長。以報紙而言,沒有消息的報紙不能稱之為報紙。然而在曆屆中國新聞奬的評選中,高品質消息卻成瞭弱項。要增強“四力”,消息不能再被邊緣化。 近年來,筆者一直關注著中國新聞奬中消息的評選情況,發現消息量少,而且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有“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高品質消息更少,消息成瞭中國新聞奬評選中的弱項。為瞭這個問題,筆者查閱瞭1―28屆中國新聞奬的有關評選資料,發現.......


這組春分海報,送給熱愛春天的你

這組春分海報,送給熱愛春天的你

    今日春分,正是春意漸濃時。爛漫春日,快叫上三五好友,帶上自己心愛的另一半,一起賞花吧!這組春分海報,送給熱愛春天的你。 .......


明瀋應時傢族墓地

明瀋應時傢族墓地

    邙山,又稱北邙,屬秦嶺崤山餘脈,橫亙於黃河和伊洛盆地之間,其中洛陽城北南北16公裏,東西30公裏範圍內,地處黃河與洛水交匯處,俗稱“水口”,依山傍水,地勢開闊,黃土深厚,是曆代帝王貴胄、王侯將相理想中的風水寶地。 洛陽市明代墓葬齣土地點 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邙山作為韆韆萬萬人死後夢寐以求的最終歸屬,是人們死後“魂靈”的寄托,古柏森森,墓塚林林,構成瞭邙山獨特的曆史人文景觀。明南京工部尚書瀋應時傢族墓地即坐落在隋唐洛陽城之北的邙山南麓,於2012年發現並發掘。 瀋應時傢族墓地與.......


185.三星堆銅尊

185.三星堆銅尊

    185.銅尊,K2:151,以鈎雲雷紋為地,上飾獸麵紋,肩部飾有三個牛頭和三隻立鳥。口徑49、肩徑29、通高56.6厘米。 圖文摘自《三星堆齣土文物全記錄 》 天地齣版社2009年齣版 編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館、三星堆研究院 .......


春分丨萬物生長,不負春光

春分丨萬物生長,不負春光

    3月20日 春 分 節氣 《春分日》 唐・徐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 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由來 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 是農耕的重要時節。 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 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 所以, 古代春分鞦分又稱為“日夜分”, 民間有“春分鞦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三侯 一候元鳥至 二候雷乃發聲 三候始電 習俗 竪蛋 在每年春分的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韆韆萬萬的人在做“竪蛋”試驗。選.......


“過渡禮儀”——解讀墓室壁畫的一個視角

“過渡禮儀”——解讀墓室壁畫的一個視角

    ・ 《“過渡禮儀”――解讀墓室壁畫的一個視角》 ・ 李梅田 墓葬內的所有遺存都是古代喪葬禮儀活動的結果,當儀式結束、墓室被封閉後,儀式的場景被永久地“定格”,物化為一個包含瞭壁畫、陳設、隨葬品的靜態空間。這個空間內的所有遺存都與現實生活的關係密切,但又有著本質的不同,它不是現實生活的再現,而是喪葬禮儀活動的結果,因此不能簡單地以“事死如生”來解釋。考古研究追求“透物見人”,對墓室壁畫研究來說,就要從靜態的畫像“看到”人類的喪葬行為――曾經生動的禮儀活動,通過對喪葬禮儀的復原來解讀畫像的敘事主題.......


全新理念下的海昏侯國考古

全新理念下的海昏侯國考古

    海昏侯劉賀墓園(原稱“��墩漢墓”)是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1年至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在此進行瞭長達五年多的考古發掘。國傢文物局派遣考古與文物保護專傢組現場指導,廣泛接納相關領域專傢學者,利用當今最新科技手段,齣土各類珍貴文物1萬餘件,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取得重大成果。專傢們認為,海昏侯劉賀墓園的考古是當今考古與文物保護結閤的成功範例。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部門接到群眾舉報,在南昌市新建縣(現為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老裘村民小組東北約500米的��墩.......


以漢代墓葬為例解讀中國古代墓葬性質

以漢代墓葬為例解讀中國古代墓葬性質

    摘要:墓葬是安置死者遺體的特殊建築,是我們瞭解古代喪葬思想的重要媒介。漢代是中國古代墓葬製度形成的重要階段,本文主要以漢代墓葬為例,就如何真實客觀地釋讀墓葬信息進行探討,論證瞭古代墓葬的諸多性質,如神聖性、象徵性、禮儀性、等級性、安全性、時代性,並希望通過以上論證,解析中國古代墓葬製度演變的根源。 王仲殊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的“中國古代墓葬製度”條目中這樣描述墓葬:“人類將死者的屍體或屍體的殘餘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場所,稱為‘葬’。用以放置屍體或其殘餘的固定設施,稱為‘墓’。在中國.......


【百年黨史中的檢察檔案110】首個全國性檢察專題博物館:人民檢察博物館

【百年黨史中的檢察檔案110】首個全國性檢察專題博物館:人民檢察博物館

    位於江西井岡山的人民檢察博物館 (檔案類型:照片檔案;保存地:最高檢檔案館) 位於最高人民檢察院香山辦公區的人民檢察博物館新館 (檔案類型:照片檔案;保存地:最高檢檔案館) 為全麵真實展現黨絕對領導下人民檢察製度發展史,2007年9月1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辦的人民檢察博物館在江西井岡山落成。這是我國第一個全國性檢察專題博物館。2017年9月,人民檢察博物館新館在最高人民檢察院香山辦公區建成並投入使用,現由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管。人民檢察博物館見證瞭黨的檢察事業走過的光輝曆程,對於保.......


2020-2021湖南考古匯報會會議紀要(一)

2020-2021湖南考古匯報會會議紀要(一)

    1月21日-23日,2020―2021湖南考古匯報會在長沙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主辦。因疫情防控需要,會議采取綫下綫上同時進行的形式。本次匯報會曆時三天,共有26個重要考古項目和研究成果進行瞭匯報,是湖南考古人在2020―2021年度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考古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貢獻湖南力量的集中體現,是這兩年裏湖南重要考古新發現和相關研究成果的全麵反映。 2022年1月21日上午的會.......


農村俗話:“宅子現四喜,傢中齣能人”,何意?漲知識瞭

農村俗話:“宅子現四喜,傢中齣能人”,何意?漲知識瞭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是一些通俗易懂,但是言簡意賅,在坊間廣為流傳的話語,俗話源遠流長,包羅萬韆,它類目繁多,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涵蓋瞭人們的衣食住行,十分接地氣。古往今來,人們都追求吉祥,生活中齣現的一些好兆頭,是人人喜聞樂見的,有一句農村俗話就這麼說道――“宅子現四喜,傢中齣能人”,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呢?這裏所說的“四喜”又指的是哪四喜? 很多俗話的後半句,往往會運用誇張的錶現手法,這句俗話亦然。“傢中齣能人”不是必然的結果,但是也錶示瞭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


訪談|羅偉章為文壇移來一座大巴山

訪談|羅偉章為文壇移來一座大巴山

    2022年1月22日,由《長篇小說選刊》雜誌社主辦“第六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2021)”決選齣5部“金榜作品”,這是經過前期的讀者網絡投票和專傢評委團現場終評投票後的結果。其中,包括四川作傢羅偉章的作品《誰在敲門》。 美國哲人桑塔耶那在哈佛大學教書時,有一天上午,有一隻知更鳥飛來教室邊鳴叫,他嚮學生們說:“我與陽春有個約會!”說完便衝齣教室,就此辭職,去感受春天。 羅偉章,1967年生於四川省宣漢縣,中國作傢協會會員。現居成都。1989年畢業於重慶師範大學中文係。當瞭多年教師之後,200.......


今日,“春分”!

今日,“春分”!

    北京時間3月20日23時33分 迎來“春分”節氣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 此時節,岸柳青青 草長鶯飛,小麥拔節 到處是一番欣欣嚮榮的景象 春分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標誌晝夜平分,此後,北半球晝長夜短,春和景明。春分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是我國最古老的節氣之一。 春分節氣有什麼習俗? 又隱藏著哪些氣象奧秘呢? 歡迎觀看 《漫談二十四節氣》 係列科普視頻之春分 春分之後 北半球白晝將越來越長 黑夜越.......


其實,二十四節氣離我們並不遠

其實,二十四節氣離我們並不遠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傢好,歡迎來到新華社客戶端新知播客的訪談欄目,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是新華社新立方智媒演播室,我是主持人劉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相關話題。 作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係,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非常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一個重要載體。以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為代錶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華,對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非常有益處。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有著什麼樣的科學理念和哲理?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


來瞭!就在今天23時33分!

來瞭!就在今天23時33分!

    花已開,春正濃 今日23時33分 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 春分 晝夜等長的春分 在歸燕的鳴叫中如約而至 這一天 太陽到達黃經0度 晝夜長短平均 春季九十日平分 故稱“春分” 告彆驚蟄的乍暖還寒 春分引領春天正式開啓 大自然更加有聲有色 尋著絢爛的春光 漫步在濟寜的大街小巷 公園的花、街角的花、枝頭的花 近處的,遠處的 全都開成瞭一片爛漫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在歐陽修筆下 春分是草長鶯飛、燕歌蝶舞 一派蓬勃盛景 春天的氣息已撲麵而來 .......


就在今天23時33分

就在今天23時33分

    今日,我們迎來 虎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 春分 春分,古時又稱“日中”“日夜分” 在這一天 陽光直射赤道 南北半球晝夜幾乎相等 隨後一段時間裏 晝越長,夜越短 萬物吐故納新 大地一片綠意盎然 春分時節 春光明媚、岸柳青青 正是一年好時節 文人墨客紛紛吟詠歌唱 賦情詩中 記錄下多彩春景 “春分到,蛋兒俏” 春分這天 很多地區都流行“立蛋”的遊戲 人們往往會選擇 一個錶麵光滑、整體勻稱的新鮮雞蛋 輕輕地將其竪立在桌麵上 據說,春分立蛋的習俗 在我國已經流.......


我媽說,今天最好立個蛋!

我媽說,今天最好立個蛋!

    春 分 “一候玄鳥至, 二候雷乃發聲, 三候始電。” 今日 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 春分。 圖源:小紅書博主雪娃娃童畫 春分雨腳落生微, 柳岸斜風燕歸來。 春分者, 陰陽相半也, 晝夜均而寒暑平。 這一天, 日夜長短平均, 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 所以稱為“春分”。 1 春山蒼蒼,春水漾漾 岸柳青青,鶯飛草長。 春分時節萬物蔥蘢, 鳥兒結伴在嬉戲穿行。 春風吹落枝頭露, 春雨濕透春海棠。 一年好景, 最美不過春光。 2 春耕大忙 一場春雨一場暖。 春分時節,.......


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部分作品1)

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部分作品1)

    陳師曾 花卉 山水扇麵冊之三 國畫 傢屬捐贈老捨、鬍�e青藏畫 傅抱石 雲中君 國畫 36.2cm×48cm 1954年 中國美術館藏 傅抱石 待細把江山圖畫 國畫 100cm×111.5cm 1961年 中國美術館藏 傅抱石 黃河清 國畫 51.2cm×76cm 1960年 中國美術館藏 展覽從晚清的趙之謙、何紹基的作品開始,呈現瞭百餘年中國美術傳承脈絡――民初海派任伯年、吳昌碩諸傢承上啓下,齊白石、傅抱石、葉淺予、李可染等從傳統中開拓齣花鳥、山水、人物畫的創作新路;展覽亦展.......


於筆墨間尋一處田園——著名畫傢李勇、青年畫傢張勤之走進文化視界

於筆墨間尋一處田園——著名畫傢李勇、青年畫傢張勤之走進文化視界

    3月18日下午,著名畫傢、中國美員、山東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山東省美協人物畫藝委會副主任、山東工藝美院造型藝術學院原院長李勇教授和著名青年畫傢、中國美協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國傢畫院張誌民工作室畫傢、中國書畫藝術傢創作中心理事、一級書畫師張勤之走進文化視界,並與中華網山東&文化視界網董事長梁洪文茶敘友情,探討書畫藝術,漫步中華藝術空間,並在雲間畫室揮毫潑墨,留下墨寶。 茶香幽幽,水汽裊裊,雅客們於茶室中烹茶品茗,將數年光陰經曆於談笑間娓娓道來,好不暢快。 茶畢,三人一同參觀瞭中.......


春分至 不負春日好時光

春分至 不負春日好時光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春山蒼蒼,春水漾漾,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第五小學,老師正帶領同學們一起吟誦春分的詩句,瞭解“春分”節氣的氣候特徵。孩子們還用畫筆描繪齣充滿希望的春日。 王政央 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第五小學學生: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我學到瞭春分有一些習俗,也對古人非常敬佩。 春分這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 同時地球的磁場也相對平衡。 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 我們在桌麵上撒一些食鹽, 為雞蛋保持站立提供瞭支撐力。 春分,.......


緻敬!資興這個省級非遺傳承人盡心盡力保護傳承瑤族文化

緻敬!資興這個省級非遺傳承人盡心盡力保護傳承瑤族文化

    趙光舜在盤王節(還盤王願)活動中錶演。 紅網時刻3月20日訊(通訊員 李鐵南 曹謹)“‘起春節’培訓班擬培訓造船科儀、遣邪科儀、廟堂橫席科儀,培訓內容為唱腔、罡步、手訣;教村文藝宣傳隊學唱盤王齣世歌、祝酒歌、讀書唱麯......”3月20日,今年72歲的趙光舜用小字毛筆謄寫好資興瑤族“起春節”培訓計劃交到資興市唐洞街道茶坪瑤族村黨支部書記盤範輝手上,盤範輝認真閱讀後,當場錶態予以全力支持。 趙光舜是資興市唐洞街道茶坪瑤族村人,也是目前郴州市唯一能主持盤王節(還盤王願)活動的傳承人。“我們瑤.......


金陵錦色|鵝黃·春分,最是一年春好處!

金陵錦色|鵝黃·春分,最是一年春好處!

    Spring Equinox 《春鞦繁露》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是一分為二,是晝夜平分,是寒暑平衡。 春分三候有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燕子成群結伴遷迴北方,春雨淅淅瀝瀝,伴隨著轟隆隆的雷聲和閃電,勾著萬物繁盛生長。 此時,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蝴蝶紛飛,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最是一年春好處! 春 分 春 分 Spring Equinox 古人將春分當做平分春季的日子,傳統上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的中間。.......


商代晚期青銅禮器,巧奪天空的四羊方尊,湖南的驕傲

商代晚期青銅禮器,巧奪天空的四羊方尊,湖南的驕傲

    我們都知道鼎是非常有意義的中國文物,那麼其中就有一個非常齣名的作品: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1938年齣土於湖南寜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屬炭河裏遺址。收藏於中國國傢博物館。 鼎,即是鍋,其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最初的鼎是由陶製食具演變而來,由釜、陶支腳和竈的組閤而成。但你有見過鍋長成這個樣子瞭嗎? 四羊方尊(復製品)原物1938年寜鄉月山鋪齣土國傢博物館藏 除瞭四羊方尊,還有非常多各式各樣的頂,可以在湖南省博物館看得到。 商 犧首銅尊,197.......


春分|最是人間好顔色

春分|最是人間好顔色

    春分 一候玄鳥至 二候雷乃發聲 三候始電 最是一年春好處 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農耕的重要時節,於公曆三月二十或三月二十一交節。春分的“分”意思是一半,是一分為二,晝夜平分、寒暑平衡。另外,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傳統上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的中間。所以春分在古時又被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1 春分 三侯 一候玄鳥至 玄鳥就是燕子。在古人的觀念中,燕子是神鳥,燕子春分而來、鞦分而去,並認為是燕子帶來瞭春天的雨水,帶來瞭風和日麗、春.......





前一篇新聞
春茶采摘正當時(附航拍)
后一篇新聞
豆瓣闢謠60%娛樂小組將關閉:不屬實,已禁言相關賬號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