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0/2022, 11:02:43 PM
嶺南文化,灣區精彩。
――廣州――
眼中的風景――淩少艾風景作品展
時間:3月6日-5月10日
地點:墨閣畫廊
主辦方希望通過淩少艾的風景作品,喚醒觀眾的感官和神經,讓大傢慢下腳步,靜下心來,重新看看眼中的美麗風景。淩少艾對藝術進行瞭不懈的探索,他跨媒介探索各種題材,從水彩、油畫到傳統水墨。正如他所說,“利用的是工具,創作的是藝術。藝術不應受工具所限”。淩少艾走遍瞭祖國的大江南北,在與自然的一次次對話中淬煉。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似山”,最終到“看山是山”的迴歸,韆錘百煉,最終呈現瞭這批精彩作品。
中國故事――全國架上連環畫精選作品展
時間:3月8日-5月4日
地點:廣州東方藝術博物館
本次展覽的作品反映瞭“光輝曆程紅色經典”這一主題,取材廣泛,手法多樣,不但充分發揮瞭連環畫在敘事上的優勢,也展現瞭當代連環畫在藝術語言上的開放性。以圖文並茂的藝術形式講述中華兒女的忘我奉獻,把握民族奮進脈搏,弘揚時代精神。
鴉片戰爭――文物陳列暨展示迴顧展
時間:3月8日-5月8日
地點:廣州東方藝術博物館
1840年,英國對華發動旨在搶占市場、傾銷鴉片的侵略戰爭,史稱“鴉片戰爭”。以林則徐、關天培等為代錶的愛國軍民不畏強敵、奮勇抵禦,譜寫下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軟弱無能的清政府屈從於英軍艦炮淫威,簽訂瞭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本次展覽分為“戰前中英關係”“從英軍封鎖珠江口到強占香港島”“從清廷宣戰到《廣州停戰協定》”“從英軍擴大侵華到《南京條約》”和“戰敗的原因及影響”五個部分,共計展齣文物117件(套)。
比利時當代漫畫展
時間:3月17日-4月17日
地點:廣州圖書館
20世紀90年代,新一代比利時漫畫傢開始為大眾所知。他們在題材和風格上大膽革新,企圖從傳統漫畫的標準格式中解放齣來,努力給大眾呈現不同的漫畫形式。這些漫畫從經典的敘事形式著手,結閤主流流行文化,從科幻到魔幻,再到黑色戲劇,題材豐富,風格獨特。從作品角色來看,他們更喜歡角色之間的互動而不是突齣一個英雄,他們通過精準地描繪微妙的動作來展示他們的世界觀。此次比利時當代漫畫展,由廣州圖書館聯閤比利時駐廣州總領事館、比利時瓦隆-布魯塞爾駐華代錶團、廣州法語聯盟共同舉辦,將通過22幅展闆為大傢呈現4部優秀的比利時當代漫畫作品。
讀懂廣州,溫暖童年 ――“天真的能力”藝術圖片展
時間:3月20日-4月10日
地點:廣州圖書館南二樓 親子繪本閱讀館
廣東省是全國流動兒童最多的省份,其中80%的流動兒童聚集在珠三角地區。流動兒童普遍麵臨著傢庭陪伴不足、難以融入社區等睏境。ta們在城市的角落默默成長。廣州圖書館緻力於麵嚮未成年人群體內部差異和未成年人特殊群體閱讀需求,提供係列化、多樣化和針對性服務,深入推廣重點讀者活動品牌,此次攜手韆禾社區基金會及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流動兒童教育議題,為流動兒童成長帶去支持。
淙淙流水――黃文鳳九十歲後書法作品展
時間:3月12日-4月10日
地點:汕頭市博物館
王璜鑫在《高懷見物理,和氣得天真――讀母親的書法》一文中寫道,“近年來媽媽喜歡寫有所謂『大字之祖』的《瘞鶴銘》,沉穩大氣,舉體宏逸,非常適閤老年人書寫練習。媽媽的書法曆程:初學歐陽詢的真楷,到文徵明、王羲之、黃庭堅的行書,以至《石門頌》的草隸,懷素的狂草,終又迴歸筆法宏大,楷隸相參的《瘞鶴銘》。正如懷素自敘帖所言:『初疑輕煙淡古鬆。又似山開萬仞峰』。各種風格,各種筆法,自然而然連成一體。”
肖全:鏡頭中的她們
時間:3月20日-4月3日
地點:方所廣州店
被譽為“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的肖全,曾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三毛、楊麗萍、王安憶、易知難等女性文化先鋒留下令人過目難忘的肖像作品。而在過去的十年,他帶著敏銳的洞察力,把視綫轉嚮瞭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從雨林裏的姐妹林妲與宛妲,到金川的藏族女性。讓我們跟隨肖全的鏡頭,與多元的女性形象對話,並激發新的思考。
諾魯孜節暨波斯藝術展
時間:3月21日-4月2日
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
諾魯孜節(伊朗新年)是彰顯著友誼、和解與和諧精神的節日。值此佳節之際,諾魯孜節暨波斯藝術展於3月21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開幕。本次展覽將展齣珍貴且精美的波斯地毯和手工藝品共90件。獨特的手工藝品,是伊朗的標誌之一,伊朗民間工匠,創造齣令人驚嘆的手工産品,這些民間藝術中的每一種,都是波斯曆史和文化的産物。 伊朗,是世界上最好的波斯地毯的發源地,作為波斯帝國的繼承者,濃鬱的地毯文化是伊朗的文化命脈所在。
變像――薛鬆藝術展
時間:3月26日-4月20日
地點:廣東美術館
藝術傢薛鬆的創作讓我們看到一係列由拼貼構成的多元且碎片化的世界,它們形成瞭多維度的圖像嵌套:現代化的都市風景、西方古典油畫、宋元山水、老上海商業月份牌、社會主義宣傳畫、當代時尚廣告、古典西方樂譜、書法字帖、民間刺綉、木闆年畫……它們既被整閤在一起,同時又分裂著,每一個局部的拼貼都帶著燒灼的痕跡,仿佛一切先在的秩序都將被揚棄,在灰燼和焦痕中“浴火重生” ,以一種當代的方式展現齣我們時代的巨大變遷。
――佛山――
漆墨春鞦一一喬十光漆畫藝術五十年全國巡展(佛山站)
時間:1月1日-3月31日
地點:佛山白坭文創展廳
展覽集中展現瞭著名漆畫藝術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喬十光先生五十年來的漆畫、素描、彩墨、書法等作品80餘幅,這些作品以時間為綫索,分為四個部分,對應著喬十光先生的四個藝術階段:求索探新(1961年-1987年)、拓展厚積(1988年-2002年)、多元交融(2002年-2010年)和混沌迴歸(2011年至今),完整地涵蓋瞭喬十光先生的藝術曆程,全麵展示瞭他的藝術成就。
相機掉進瞭枯山水
時間:3月3日-4月20日
地點:華僑城盒子美術館
“相機掉進瞭枯山水”是藝術傢顔磊曾經在日本駐留展覽的一組作品的題目。這組作品以詞句作為創作主體,將那些富有層次的、性感的日文字句以活版印刷的凹版方式印在黑紙、黃信封以及從中古店隨機購買的裝框照片上。詞句為藝術傢日常印象所感,極富畫麵感。
記住鄉愁――新時代嶺南水鄉主題繪畫邀請展
時間:3月17日至2022年4月12日
地點:佛山市文化館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佛山順德齣現瞭一群以“南(海)番(禺)順(德)”水鄉為主題,描繪河湧生活情趣、桑基魚塘、水網交融景貌的畫傢群體,將嶺南水鄉主題繪畫推嚮美術界的視綫,一時成為廣東畫壇的關注焦點,他們至今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著水鄉畫的藝術邊界。本次展覽的作品,圍繞“記住鄉愁”的主題,既有對珠三角青山綠水、美麗城鄉的贊美,也有對水鄉人傢特有的風俗習俗、幸福生活、鄉村振興的描繪,充分反映瞭畫傢們“以人民為中心”,用藝術記錄偉大實踐的時代風貌和謳歌美好生活的創作追求,展現瞭畫傢們緊跟時代、肩負使命、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和創作成果。
院風新象・當代嶺南中青年學術邀請展
時間:3月17日-4月7日
地點:順德北�蛭幕�中心展覽廳
在東西方文化對立與交融的20世紀,中國畫有著怎樣的際遇?作為一種傳統的藝術樣式,中國畫如何完成由傳統價值形態嚮現代價值形態的轉變,這一課題至今耐人尋味。本次展覽以“院風新象”為題,邀請瞭當代嶺南二十多位中青年藝術傢參展。他們接受現代美術教育,反之又將新的圖式影響著當下的院體教育。他們的中國畫實踐植根於對古人的傳統、前人的經驗、當代的生活以及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將其圖像風格視為認知當代中國畫與“傳統”銜接的語言資源。這也將有助於人們更具體地描述齣中國畫現代轉型中的各種細節,對於思考中國畫的未來走嚮不無啓發意義。
――東莞――
集拓・藏珍――鄭州美術館館藏原拓掇英展 ( 東莞站 )
時間:2月26日-3月27日
地點:莞城美術館
該展是鄭州美術館在2022年度首度對外交流展齣,也是與莞城美術館的首次閤作。展覽共展齣三類拓本精品84件,分為“磚上春鞦――漢代畫像磚”“勒石為記――文字碑刻墓誌”和“造像傳神――古代高浮雕造像”三個版塊,嚮東莞公眾一展鄭州美術館多年來拓本收藏的研究成果。通過這些拓本,引領觀眾品讀中原地區獨特的人文藝術風貌以及華夏曆史積澱的厚重多彩,於墨紙拓痕之間體味傳拓工匠的精湛技藝與精神修養。同時,期望以此展覽加強南北文化的溝通與互鑒,為鄭州與東莞兩地的深度資源共享與長遠藝術交流揚鞭助力。
――深圳――
《山隱之人》陳永生個展
時間:2月26日-4月17日
地點:福田區深南大道1003號 宏藝空間
展覽題目取“山隱之人”,既暗示瞭藝術傢在山裏生活,也說齣瞭一種狀態――“在地”,指在原本的位置,唯有在地研究,你纔能發現研究對象如何在同一片土地世世代代地,與環境及附近物種産生互相依存的關係。從第一眼看見嵩山被她吸引,到住在山裏朝夕相處,嵩山的輪廓在陳永生的畫裏日漸清晰。作為一位麵對自然風光作畫的藝術傢,陳永生收獲的氣量與細膩則在作品中體現得淋灕盡緻。他畫布上用年輪般的肌理紋路描繪嵩山的神聖與靜謐,用色塊與綫條構築林間的意境與悅情,將自己的靈魂與人格在一幅幅嵩山即景裏以輕盈、強烈、恣意的筆觸錶現齣來。為什麼我們凝視植物,有彆於鳥獸的流動,植物的不遷恰似靜穆的永恒,而在永恒中尋找“真我”就是陳永生永遠的命題。
《對抗與消解――一個人的空間象徵學》彭立彪個展
時間:3月5日-4月23日
地點:木星美術館
對於藝術傢彭立彪而言,江西古鎮的老傢和年輕的大都市深圳構成瞭他生活空間的兩極,在過去和未來間、在傳統和現代間不斷互相對抗著、消解著。他選擇瞭木頭作為雕塑創作的材料,一方麵藉用瞭中國古建築中的木雕構件,用“局部性” 暗示著整個缺失的建築空間,指涉著在激進的現代化下斷裂的傳統。另一方麵,藝術傢又巧妙地將代錶著西方物質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波普藝術融入其中,特彆是受到德國藝術傢史蒂芬・巴爾肯霍爾(Stephan Balkenhol)的啓發。新和舊、中和外、傳統民俗和當代流行共聚一堂,在同一個造型下衝突著、消解著,在雙重意義係統的動態張力下,創造齣藝術傢個人獨特的空間象徵學。
《一次旅行》邊靜個展
時間:3月8日-4月7日
地點: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北區A4棟115-116
展覽展示瞭駐留藝術傢邊靜在三亞後海駐留期間創作作品。她將通過油畫及水彩視覺語言來錶現這次旅行的感受。對於邊靜來說,色彩與精神符閤,和音樂一樣由點點滴滴的小音符組成,她喜愛它的熱烈與奔放。紅色能錶現自己,因此邊靜熱愛於錶現紅色。三亞的沙灘給瞭她強烈的印象,這次展齣的彩色人體是沙灘上動態的美好身體,錶現瞭女性美感的多樣性。
化境――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
時間:3月12日-5月4日
地點: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
參加本次展覽的藝術傢大部分來自四川,雖然他們的作品風格各異,但不管是語言、敘事,還是涉獵的題材,都能從一個側麵反映當代繪畫的諸多特點。詩性與文學性的迴歸,特彆是對東方審美精神的挖掘是這批作品最大的特點。用“化境”作為本次展覽的主題,因為對於藝術傢來說,不管是藉助語言、題材、修辭等手段,最終還是要為作品構建一個闡述語境和人文境界。
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