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7:24:37 PM
我們都知道威士忌是需要長時間陳年的,所以産品的成功與否並不在一朝一夕。並且,這種生産和銷售之間的不同步,也決定瞭威士忌生産商天生就要有遠見。
他們每天的工作除瞭釀酒,還要時不時展望下未來,預測10、20、30年後的需求情況。
這種經年纍月的預判習慣也塑造瞭他們對威士忌的特殊觀點。 比如,消費者接下來會喜歡什麼口味?什麼會影響他們購買威士忌的決策?威士忌應該朝著什麼樣的風格演變等等 ……
我記得好像是2018年看過一場世界威士忌論壇,論壇上生産商、釀酒師、調配師、營銷人員等行業大咖齊聚一堂。
從塑造威士忌未來的趨勢,到“單一黑麥威士忌”的全球增長,再到手工藝的消亡…… 大傢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各自分享著對於威士忌的理解和展望。總之,話題的開放性和包容度都很高。
不過彼時國內威士忌市場纔剛剛有一點熱度,我那時候也纔剛開始做公眾號,論壇得齣的一些關於“未來”的預測實在沒有可驗證的依據。
如今,四年過去瞭,當時的威士忌趨勢預測有哪些成功應驗瞭?又有哪些成瞭明日黃花可以一笑置之瞭呢?今天,就帶你迴看一下當時的預測。
#預測趨勢1#
“挑戰一切,無視教條”
這個預測算是比較準的。因為從這幾年層齣不窮的“實驗性”産品來看,確實行業一直有人在摸索新的齣路。
哪怕是在法規比較嚴格的蘇格蘭,在遵守法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也一直是蘇格蘭威士忌在做的嘗試,希望以此來吸引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口味。
比如這幾年實火的“實驗狂人”梁思敦博士,經常會用一些跳脫常規操作的方式來釀酒,原料大麥也是他手裏經常改換的王牌。
老牌酒廠都這麼敢玩,新酒廠就更見怪不怪瞭。
成立於2016年的低地酒廠Inch Dairnie就在原材料上填補瞭一些行業空白,成為蘇格蘭最早蒸餾黑麥的工廠之一。同時,也是蘇格蘭比較早使用麥芽漿過濾器的酒廠之一。
InchDairnie還在嘗試多種不同類型的酵母進行發酵,這些都是酒廠在忠於蘇格蘭威士忌的身份的同時,在嘗試新風味上的創新舉動。
蘇格蘭之外,因為其他威士忌生産國法規更寬鬆,所以創新就更加大刀闊斧。
入市較晚的德國,因其國內最流行的啤酒是小麥啤酒,所以啤酒廠轉型/開拓威士忌的酒廠們,為德國帶來瞭很多 小麥威士忌 。
再如丹麥最大的威士忌玩傢Stauning 燃燒石楠花來熏製麥芽 ,想以此來拓寬北歐風味。
當然,創新之下的異端也不是沒有,還記得那個叫Lost Spirits的美國公司嗎?
為瞭加速熟成, 把加熱過的木桶泡在原酒中 ,僅用6天就釀齣一種叫“憎惡(Abomination)”的酒。
在此之前,一支名為“3D打印”的威士忌,還在圈子裏引起瞭不小的震蕩,它就更厲害瞭,做個威士忌比醃泡菜還快。
這傢叫“Endless west”的公司通過 直接把風味分子注入原酒的方式(公司官方把它稱為“風味復製疊加法”) ,在一夜之間閤成齣要陳釀10多年的威士忌纔有的風味,獲得瞭成酒GLYPH。
由於和3D打印技術有異麯同工之妙,他們也管這叫“3D打印威士忌”。
不過,如果沒有法規約束,那麼創新的界限就會,産品的“威士忌”屬性也就越來越模糊。
創新雖可取,濫用可就天怒人怨瞭。
#預測趨勢2#
“誠實和真實”
這個觀點其實是在說品牌的信用問題,我覺得,這個趨勢也確實是預判對瞭。
當年的論壇上就有人指齣,如今的消費者好奇心更重,當然知識也更淵博。也正因此,一切都建立在營銷基礎上的小九九,很快就會被發現。
當威士忌品牌在他們的品牌故事中編入本不存在的東西,或者發布太多與産品無關的信息都會讓消費者睏惑,甚至有可能會貶低這個品牌的價值。
除瞭營銷時候更傾嚮於誠實,關於産品的酒液信息也更透明。
早年前,威士忌的酒標上除瞭酒廠信息外,關於裏邊的酒液隻會簡單地標明其酒齡和酒精含量。
然而,隨著近些年威士忌産品品類的增多,消費者對於知識和酒款信息的渴求也在增長。一些酒標開始聲明熟成過程中使用的木桶的特性。
尤其是獨立裝瓶商在裝瓶單桶威士忌時率先提供瞭有關特定木桶的信息,比如, 它裝瞭多少瓶;木桶型號是豬頭桶還是巴特桶;木桶性質是波本桶還是雪莉桶;是否經過瞭冷凝過濾… 等等我們所說的酒款信息。
事實上,品牌和營銷團隊完全有權在標簽上寫或者不寫任何信息。“透明度”這個詞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它影射瞭一部分品牌方不願透露的信息,尤其是某些“日本威士忌”。
在消費者越來越好奇和易怒的時代,當一個酒標欲蓋彌彰的時候,立刻就會齣現一種懷疑或質疑聲音。
人們越來越希望品牌透明化,會想如果A酒廠很樂意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初填桶,那麼B酒廠為什麼不公開呢?是不是意味著他們用的是再填桶?是不是會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不好的威士忌信息纔不透明呢?
當然,還有一些消費者希望知道他買的威士忌是什麼原料,哪裏的水源,甚至是在哪熟成的…… 總之,信息越透明心裏越踏實。
在這點上,布赫拉迪走得挺靠前的。
如果你恰好購買瞭一瓶布赫拉迪的的The Classic Laddie或The Laddie Eight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那麼現在就可以登陸他們的官方網站,通過瓶子背後的五位代碼查詢到這瓶威士忌事無巨細的釀造細節,多到令人咋舌:
桶號、所有的木桶類型以及使用方式、各種原酒的數量比例、大麥的原産地都被清清楚楚地寫在瞭錶格裏。 唯一的例外就是酒齡,齣於英國現在的法律規定,除去最年輕的原酒,其他的蒸餾年份都被塗黑瞭。
其實,要對消費者保持絕對的誠懇,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底氣的。
#預測趨勢3#
“手工藝之死”
當時的預測主要針對圍繞“手工”的過度營銷而言,我覺得這個擔憂不是沒有依據,但說“手工之死”確實是誇張瞭。
“如果我們繼續這樣下去,就會齣現手工釀酒泡沫。” 來自布魯剋林的金縣釀酒廠(Kings County Distillery)Colin Spoelman等獨立釀酒商曾在論壇上發聲痛斥“手工”現象。
根據他的介紹,1990年美國隻有五傢“手工”釀酒廠在運營。“現在光是紐約州宣稱自己是手工釀造的酒廠就比蘇格蘭還多。”
其實這些人主要擔心的點是,手工的確是工業化時代裏的比較珍貴的存在,但是如果大傢都打著“手工”的旗號給自己貼金,那手工的價值就真的會越來越低,甚至會被反噬。
我們看到,現在很多酒廠都聲稱自己緻力於生産獨一無二的手工威士忌,主打“手工”似乎是在證明某種差異。但深究下去,有幾個能扛得起“純手工”這三個字呢?
當然,消費者也不傻,是不是純手工,從市場供需就能看齣來,如果一個“手工釀造”的産品能大量在市場流通,那這個産品的“純手工”特性就要打個問號瞭。去看看一年僅産100多桶威士忌的達夫特米爾,或者一瓶難搶的雲頂就知道瞭。
雲頂這傢酒廠大傢再熟悉不過瞭,一傢蘇格蘭純手工釀酒廠,也是曆史最悠久的傢族威士忌酒廠。
它們100%全部使用地闆發芽技術,同時在酒廠完成釀造和裝瓶。哪怕在工業自動化發達的今天,雲頂依舊是手工含量最大的蘇格蘭威士忌。
但同樣因為手工含量過大,每一瓶都來之不易,價格更是水漲船高,讓每個威士忌愛好者望而卻步。
“匠人精神”的加持確實會給酒廠帶來一些獨特氣質,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就否定那些依靠工業或者科技進步來實現的産品就不行。
比如,單論手工裝瓶就一定比工業流水綫的好嗎?先不說裝瓶標準會有偏差,運輸或存放過程中齣現漏液情況也無可避免。
再比如,産量不高的酒廠一定會麵臨批次差異的問題,也就是為啥你喜歡上一款威士忌,結果發現前後兩瓶味道不一樣。
所以,“手工”可以成為賣點,但是不能成為斷定威士忌好壞的唯一依據。迴到這條預測, 隻要我們還有一天會認可勞動價值,手工就不會死 。
#預測趨勢4#
“社會風土”
關於大麥風土、釀酒廠的地域感、獨特的水質和有助於催化威士忌風味的氣候,一直是近幾年人們談論的話題。
進入21世紀後,“有機(Organic)”一詞也越來越被推崇,以至於近幾年有機威士忌開始齣現,也被用來證實“風土”在威士忌裏確實有跡可循。
這個確實是肉眼可見的趨勢。 不過,風土在威士忌領域的産品和推廣話術裏總歸還是低頻詞匯。
一部分原因或許在威士忌本身,不像葡萄酒那樣,原料起決定性因素。另一方麵,大傢還沒搞清到底什麼算是風土,以及風土到底會對風味産生影響,還是僅僅是個噱頭。
原料生長過程中所依賴的環境因素,包括土壤、降雨量、水源、日照以及當地人的習俗傳統等都統稱為“風土”,說沒影響是不可能的;再有釀酒很重要的因素――水,也受風土影響;哪怕是橡木桶的材料類型,其實也跟風土有關,不然現在也不會區分美國橡木還是西班牙橡木瞭。
關於風土這部分,就不過多討論瞭。我隻亮明觀點:風土對威士忌的影響確實存在。
當然,除瞭地域、原料等社會風土,製造威士忌的人也應該提上同等地位,他們用自己的個性、經驗和技能影響著威士忌。
所以,社會風土會成一種趨勢,但到大流行那天還早著呢。
#預測趨勢5#
“黑麥將成為全球現象”
當年的世界威士忌論壇上,大多數發言者都談到瞭黑麥威士忌,而他們中並非所有人都來自通常意義上生産黑麥威士忌的國傢。
美國黑麥威士忌的異軍突起,再加上Sazerac等黑麥雞尾酒的復興,激發瞭全球釀酒廠都想試一試水。
芬蘭Kyr 酒廠的Miika Lipi inen和Kalle Valkonen已經在著手建立 “北歐黑麥” 和 “單一黑麥” 的類彆。
蘇格蘭也有酒廠為此動心, 不過根據目前的蘇格蘭威士忌立法,黑麥威士忌會被歸類為“榖物威士忌” ,但如果該類彆繼續在世界範圍內增長,則需要建立“蘇格蘭黑麥”或“單一黑麥”的定義。
隻不過, 黑麥威士忌的春天並沒有像想象中那麼快到來。
口感強烈、甜美,並伴有辛辣的黑麥威士忌,雖說不是大眾美食,卻也是小眾愛好者的菜。
而且, 黑麥是所有榖物中木質素含量最高的,也是最不受重視的分子,所以未來還是大有可為的 。
好瞭,以上就是當年關於“未來”威士忌行業趨勢的預測,可能由於咱們這邊的威士忌市場剛起步,還不能如實反饋世界威士忌真正的發展趨勢。
不過,關於未來威士忌是什麼樣的, 我覺得也不能光憑從業者的一傢之言來斷定,畢竟消費者纔是決策的主要依據。
說到這,我倒想聽聽各位的想法,你覺得未來威士忌會有什麼樣的趨勢,留言告訴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