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2:53:40 PM
【前言】
2月15日,我們發布瞭《2021年成都經典創新年鑒》電子版,業內有朋友對年鑒中大平層篇隻收錄萬科・星耀天府一個項目提齣瞭疑問:
2021年,成都5+2區域有超過50個項目有供應200�O以上大平層産品,全年新增2545套,新增供應麵積630511.23�O,銷售套數2716套,成交麵積642992�O,多項指標創齣曆史新高。但是,為什麼大平層篇選取的代錶項目隻有一個?我們通過梳理2016-2022年1月5+2區域、200�O以上大平層産品的供銷數據,以及對2021年“雙限地”亮相項目的剖析,去發現市場格局齣現的新變化。
PART 1 彆墅 vs 疊拼 vs 大平層 深改置業麵臨選擇“尷尬” 在解答原因之前,先說一個真實案例。
一個朋友的朋友,剛剛賣掉瞭他在金融城的房子,手握800W,準備置換一套更舒適的居所,讓我們推薦一下。
800W,按理說在成都任何一個區域都可以下手,我們卻難住瞭。
為什麼?
深改置業,無外三個選項:彆墅、大平層、疊拼。
單純從居住舒適度來講,彆墅 > 大平層 > 疊拼。
“限墅令”下,彆墅産品供應稀缺,存量一般在近遠郊,比如天府西的牧馬山闆塊。
雖然近年城市交通改善明顯,但通勤距離、生活配套、資産配置等因素,仍是近遠郊高端項目無法忽略的短闆。
再說類彆墅的疊拼,隨著産品的不斷創新,疊拼近兩年呈井噴之勢,特彆2021年,成都有近60個疊墅項目入市,新增供應約164萬方,成交首次突破百萬方,達約113萬方,總貨值約250億。
2021年疊拼備案成交套數為5445套,套均麵積207.5�O,套均總價約450萬。
近年供應的疊拼項目絕大多數是高低配,改善+疊拼,對於注重私密、圈層的深改客群而言,還是會相當的糾結。
那麼大平層呢?2021年的確有超過50個項目供應瞭200�O以上的産品,但某些項目僅僅是某棟某層有幾套這樣的産品,而主力戶型都是剛改、改善為主。
剔除這樣的項目,2021年新增供應超過50套的項目隻有14個,供應套數1790套,占新增供應總量的70.33%。
而這其中,符閤2021年 全新亮相 且 有銷量 的大平層項目隻有2個,萬科・星耀天府,龍湖・昱湖1號(售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大平層篇隻選取瞭一個項目的原因。
再從銷售數據看, 2021年5+2區域200�O大平層銷量前10成交總和為2034套,占2021年總成交套數的74.89%,其中銷量前三就占瞭1190套, 顯示深改置業的可選擇麵極“窄”。
銷量前三甲的萬科公園五號、天府公園未來城、麓湖生態城,前兩個沒有高新區、天府新區的剛一資格,基本免談;至於“探花”麓湖生態城,前麵早排瞭上韆號,與中彩票無異。
所以,對於深改置業來說,彆墅?大平層?還是疊拼?真的很“難”。
PART 2 近6年大平層供銷數據梳理 今年可能“斷供” 那麼,大平層到底怎麼瞭?2022年的大平層又會呈現怎樣的情況?首先,我們來看2016-2022年(截止到1月底)成都5+2區域200�O以上大平層産品的供銷數據。
從數據上看,從2018年開始,200�O以上的大平層産品供銷數據呈連年上漲的趨勢,而且成交量更在2021年首次超過瞭供應量,顯示齣強勁的市場需求!但潛藏在數據背後的,是2019到2021年供應端漲幅的明顯下滑,2019年66.95%,2020年13.30%,到2021年,同比漲幅縮減到瞭5.60%。而在銷售端,在成交均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銷售仍然保持瞭高增長,2019年21.30%,2020年50.46%,2021年為39.07%。 可見,供銷矛盾早兩年已經埋下,並且將在2022年達到頂峰,四川中原地産甚至在其2021年的年報中使用瞭“絕跡”一詞。 事實上,從2019年開始,受市場調控和融資環境收緊影響,成都土地齣讓要求愈發嚴格,如要求現房銷售、限地價、限房價、競無償移交、配建人纔公寓、學校、公園等,導緻拿地成本和開發難度增加,拿地房企多為國企央企。特彆2021年,“三供兩集中”的成都共成交瞭125宗土宗,9244畝土地,絕大部分是“限地價、限房價”的“雙限”地塊,而拿地榜地榜十中,七傢是國企、央企。顯然,為瞭加快周轉,房企必須嚮市場妥協,開發客群基數更大的剛需、剛改産品,而放棄開發高品質、高溢價,但去化慢的大平層産品。
上周,四川知道發布的“乾貨 | 33個“兩集中”項目新動態!看成都2022樓市新發展”一文,全新亮相的“雙限地”項目中,5+2區域平層産品麵積段鮮有高於160�O的項目,大於200�O的産品更隻有兩個形態: 疊拼,底躍 。所以四川中原地産年報給齣瞭2022年産品趨勢預測: 首置、剛改産品剛改為市場絕對主流,140-160�O品改産品稀缺,160�O以上産品或將均為疊拼形態,大平層産品絕跡。
麵粉決定麵包。
即便Q2、Q3纔是“兩集中”地塊供應的高潮,但大平層産品“斷供”已是大概率的事實。
PART 3 2022年大平層 還有哪些機會?
大平層,是替代彆墅的城市豪宅,它必須具備都市核心地段、頂級配套、豪華裝修、高品質物業等要素,缺一不可。
國內大平層豪宅興起的時間並不算長,2006年“限墅令”的頒布,纔有瞭上海的湯臣一品,然後是北京的星河灣。成都第一個大平層豪宅是2008年亮相的紫檀,這個項目在當年主城房價纔6500元/�O的時代,就敢開齣2W+售價,“403萬每套起,我不是彆墅”的廣告詞更轟動瞭樓市。但讓成都市場真正接受大平層的,是2009年的譽峰,360�O、一層一戶一泳池、3W+的精裝均價,開啓瞭成都豪宅的大平層時代。此後,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標杆性大平層産品推齣,而且價格不斷走高。
十餘年的發展,成都大平層産品水準已嚮一綫城市看齊,從早期單純追求麵積大、裝潢的顯然的“豪”,轉而注重內在,強調圈層、精神共鳴、社群、美學、服務,以及IP。那麼2022年的大平層市場會怎樣?
我們的判斷如下,雖然受政策和供地的影響,房企跟風做疊拼,大平層産品供應可能齣現大幅下滑,但不代錶市場就沒有可選擇的産品。首先,市場還有部分已呈現的大平層項目,如麓湖生態城最新組團觀瀾,一環內的西派少城,以及新希望錦麟壹品、中海城東一號、華潤未來湖畔等。另外,在經曆由熱到冷後,我們看到2021年三次集中供地中齣現的一些可喜變化,如逐漸降低的配建要求和適當放寬的房地價差,這讓房企在成本相對可控的前提下,給齣瞭更高的盈利空間,為大平層産品提供瞭生長的可能。最後,暫時的蟄伏是為瞭更有力的崛起。因為需求始終存在,隨著“穩增長”的逆周期寬鬆導嚮明確,降息、降準、鬆綁力度或超預期,2022年的睏難隻會是暫時的。但是,對於2022年深改置業,就隻有且買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