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9:44:43 AM
羅日新
●1963年生,中國作協會員,青年時代在大冶鋼廠工作,寫作並發錶小說多篇,2008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鋼的城》,第一部、第二部分彆發錶於《十月・長篇小說》2019年第5期,2022年第1期。獲湖北省第十一屆屈原文藝奬。
遇見更好的自己
羅日新
2008年8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繼爆雷,金融海嘯席捲而來。當時,我正在休斯敦,在那個悶熱的夏天,我每天晚上都睡不著,一方麵是對中國鋼鐵行業的前景擔憂,另一方麵,迴望來路,腦子裏都是年輕時在大冶鋼廠工作時的情景。我的冶鋼,我冶鋼的工友,那些過往歲月,從鋼鐵企業火紅的年代,到接踵而來的下崗,艱難與歡樂一下子湧上心頭,久久不能平靜。沉睡多年的寫作欲望悄然復蘇,我想,我該為我們這代人,為鋼廠子弟們寫一本書。
我是典型的鋼城人。
我的父親,曾任《冶鋼報》總編輯;我的母親,是冶鋼子弟學校的教師;而我,則在大冶鋼廠齣生,從幼兒園到初中,都在冶鋼子弟學校就讀,大學學的冶金機械專業,畢業後又迴到大冶鋼廠。但當時我的夢想是當作傢。我每天都寫筆記,記下生活中的點滴,一有空閑就寫小說。從事文字工作的父親,卻堅決反對我寫作。他是過來人,深知寫作不易,不僅要有天賦,還要有闆凳一坐十年冷的定力。
父親更希望我從基層做起,將來成為冶鋼的領導。
我成為一名基層乾部,工作中最難的事,是分房子、加工資、評先進、分煤氣罐,連療養指標在分配的時候,都是基層乾部最棘手的問題,我也因此和基層工人打成一片。許多年後,當我在休斯敦迴首往事時,我的腦子裏湧上來的,都是他們曾經的樣子,舉手投足,就在我的眼前。但在我的記憶中,對我們這代人,或者說對鋼廠工人影響最大的,則是1994年開始的國企改革,總經理負責製下的減員增效。
我在電腦上敲下瞭小說名《下崗》。
寫瞭幾萬字後,又更名為《大浪淘沙》。
我打電話告訴父親我的想法,沒想到父親很支持,“你年輕時寫作,我是堅決反對。那時你沒有生活經曆,空想亂編寫不齣好小說。現在爸爸支持你寫小說,你不僅要寫你自己這麼多年的經曆,還要把我和你母親也寫進去,寫平爐上的工友們,寫國企改革的睏境,殺齣一條血路的艱難,你應該寫!”
我開始將工作重心,從做企業轉到寫作上來。隻要一有空,我就在寫作。越寫思路越開闊,越寫想說的話越多,我筆下的人物,他們的命運,開始有瞭自己的發展軌跡。我想寫的,不再隻是“下崗”,也不隻是“大浪淘沙”,我的寫作野心越來越大,我想為生我的鋼城作傳,為共和國的鋼鐵工業作傳。從大冶鋼廠的創建前身,總督張子洞創辦的漢冶萍公司,到1913年盛宣懷發行的大冶新廠股票 到現在的産品齣口到國外。為瞭寫作,我迴到國內,迴到黃石,迴到大冶鋼廠,迴到這一切的源頭。一天,當我寫作纍瞭,倚在窗口看著窗外的夜色,“鋼的城”三個字,一下子撞上心頭。
鋼的城!
有瞭這三個字,我的寫作思路更加清晰。
我大約是這世界上最笨的寫作者。40年來,我經曆過許多鋼廠的事情,我把它們寫成故事,故事多瞭,反而不知道怎麼串聯起來纔更好。於是我采用瞭一個原始的寫作方法,用各種方式寫,反復修改比較。僅僅開頭,我寫瞭不下五個版本。這樣的寫作方式,就是,僅二十多萬字的上部,我實際寫下的,可能不下六七十萬字。反復寫,反復刪。就這樣,從2008年動筆,到2018年,我用瞭整整十年,寫完瞭《鋼的城》第一部,第二部草稿也寫瞭一半。
湖北省作協主席李修文聽說我在寫一部大書,鼓勵我,"你的故事非常好,把你親身經曆過的事情寫下來,就是一部以小見大的長篇小說。" 2019年10月,長篇小說《鋼的城》(第一部)在《十月》雜誌發錶。10月17日,湖北省作協和《十月》雜誌社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聯閤舉辦《鋼的城》(第一部)研討會。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中國小說學會會長白燁,《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等20餘位評論傢、作傢參加研討會。他們肯定瞭我豐富的生活積纍,肯定瞭這樣一部書在當下的特彆價值,也給我提齣瞭寶貴的意見。
感謝這些老師們,這些意見很重要。我當時就想,完成第二部後,我要耐心打磨,將他們所提到的問題一一解決。
我堅信,好文章是改齣來的。
我寫作時,經常是將要寫的內容不停頓地一口氣寫完,過段時間再拿齣來,反復看讀,讀齣聲來,一字一句地修改,過段時間,再拿齣來修改。如此反復多次,直到讀起來更加舒服。同時,我惡補閱讀,雖說年輕時熱愛文學,讀瞭不少書,但真要創作瞭,還是感覺到書讀得太少。我寫小說沒有竅門和捷徑,隻有不停地寫、修改,再寫、再修改。
上部結尾我也寫瞭五種,下部的結尾,我寫瞭四個版本。有時候,一個情節的改動,傷筋動骨,導緻幾個章節要推倒重寫。好在《鋼的城》第一部發錶之後,在黃石引起瞭轟動,特彆是過去工友的肯定,給瞭我極大的信心。從2019年到2021年,這三年,因為疫情,我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寫作《鋼的城》上,最長時間三十多天沒齣門,眼圈也熬成瞭烏黑。2021年中,我將《鋼的城》第二部交給瞭《十月》雜誌,將全書交給瞭人民文學齣版社,很榮幸的是,他們都接納瞭它。
2021年8月10日,人民文學齣版社在北京舉行《鋼的城》改稿會,我對我的責編付如初女士說,這是我用一生的經曆,和十三年心血熬成的一部書,我不想留下遺憾,隻想在我的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改稿會我不需要聽錶揚的話,隻想聽切實有用的修改意見。中國作協副主席吳義勤、茅盾文學奬獲得者周大新等十幾位專傢老師對《鋼的城》提齣瞭真誠的修改建議,我將這些修改建議一一記下來,反復看,反復琢磨領會。吳義勤副主席鼓勵我好好改,說這部書改好瞭,將是一部工業題材的史詩。我又用瞭半年時間,足不齣戶修改稿子,直到我實在改不動瞭,纔將書稿再次交給他們。
《鋼的城》寫的是人物群像,小說中,先後齣場的人物多達60餘個。鋼鐵工人有相同的共性,但每個人性格不同,說話語氣和手勢動作也不相同,各個年齡段的煉鋼工人經曆不一樣,為人處世的方法也不同。車間主任在煉鋼廠很重要,承上啓下,班長是工廠裏的兵頭將尾,他們考慮問題就比工人多一點,車間主任比起站在更高位置的廠長看待問題,還是有區彆。在寫作時,我盡可能讓各個階層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語言特色,讓人物在文字中鮮活地立起來。比如祝大昌的口頭禪是:"每天進步一點點",而俞鋼常說的一句話:"心動不如行動"。《鋼的城》讓我重新迴到大冶鋼廠,按照昔日記憶,進瞭西總門嚮右拐,沿著廠區馬路跨過鐵路走二三分鍾,就到瞭煙塵滾滾,車輛不息,鋼鐵聲激起一片喧囂的平爐分廠, 那是我再熟悉不過的情景。一煉鋼有三座90噸馬丁式平爐,每季度要更換保溫耐火磚和冷卻係統。每個月修一次爐,乾部帶班都是我值夜班。在爐前調度室,我和工人們一起看《冶鋼報》,上麵有父親羅寶山寫的文章。平爐廠房前的馬路盡頭,就是《鋼的城》裏的四門,冶鋼報社坐落在那裏。那裏有著父親的故事、鋼廠兄弟姐妹們的故事,這些故事匯集在一起,凝聚成一部跌宕起伏的工業史詩。
城市是由一個個小傢組成的。
《鋼的城》寫瞭祝大昌、俞鋼、吳迴芝、傅佳鋼、易國興等多個傢庭的命運,見證瞭城市的發展,更是中國鋼鐵行業的縮影。
我是一個偏理性的人,骨子裏,更多的是鋼的堅硬,是這部書,將我的內心,化成瞭繞指柔。
2022年元月,《鋼的城》(第一部)獲得湖北文學最高奬“屈原文學奬”,第二部也在《十月》雜誌發錶,單行本即將由人民文學齣版社齣版。如何評價這部書,就交給讀者和時間吧。但對於我來說,寫作《鋼的城》,是我靈魂的長途旅行。我挑戰自己的極限,遇見瞭更好的自己,其餘都是意外的奬賞。
2022年2月27日
目錄
2022-2《十月》
中篇小說
他人的房間/005 鍾求是
小豆包的江湖/027 古 宇
鳳舞/067 程 青
狩獵/128 孟小書
金雪花的塵世浮生/145 蘇蘭朵
短篇小說
婚 禮/059 李 晁
周年忌日/163 陶麗群
小說新乾綫
去海口(短篇)/196 丁小寜
月光(短篇)/206 丁小寜
臉與自我(創作談)/213 丁小寜
齣道便是希望(評介)/215 孟繁華
散 文
自呂梁而下/108 李敬澤
贅物記/173 葉淺韻
話語與長河/187 張羊羊
大地之事
荒漠生命的內斂之美(外三篇)/113 半 夏
荒野啓示錄/121 劉東黎
讀與被讀
《神麯》:神聖的喜劇/051 劉文飛
器官列傳
那丟不盡的臉啦/092 敬文東
詩 歌
野生動物園/217 江 離
晨鳥與葵花/220 田 禾
昆侖及其他/223 郭建強
人間十影/226 周慶榮
春天,現在輪到你來錶達/230 張洪波
桉樹與河流/232 百定安
新時代・黿頭渚小輯 /234 宗仁發 龐餘亮 張洪波 育邦 哨兵 成秀虎 盧文麗 中海 張曉雪 龔璿 任白 王明法 王學芯
藝 術
封 麵 燃燒 邱丹丹
封 二 親子遊戲 邱丹丹
封 三 上樓 邱丹丹
封麵設計 趙平宇
篇名題字 崔曼莉
��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