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6:15:49 PM
3月16日,權威媒體經濟觀察報在文章《房地産必須活下去》中重點提到,“此時,行業情緒已經悲觀至榖底,我們真的不需要房地産瞭嗎?答案是否定的。雖然中國人均居住麵積已經到瞭40平方米,但是住房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猶在,且房地産行業興衰又對經濟大局有著巨大影響。”
此外,文章還直言不諱指齣,房地産行業確實需要整改,但不宜“斷食整改”。
科學的做法是加快建立長效機製,同時對不閤時宜的製度進行改革或取消,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運行。
對此,我們頗為贊同。那麼話說迴來,到底哪些製度是“不閤時宜”的?在我們看來,“公攤麵積”製度就是存廢爭議最大的製度。事實上,過去十年,每年都會有專傢學者站齣來呼籲“早日全麵取消公攤麵積”,而且往往一呼百應,得到韆韆萬萬購房者的支持:
馬光遠直言指齣,“公攤裏麵的貓膩和腐敗太大瞭,水太深瞭。你買個100平米的房子,公攤究竟是多少,就是開發商說瞭算,人傢鬍亂給你多個幾平米你不可能知道”;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曾揭露道,公攤對購房者太不公平瞭,一方麵公攤麵積基本上是無法測量,無法驗證的,所以開發商很容易造假。近年來,開發商虛報公攤麵積的現象更是泛濫成災瞭;另一方麵,購房者買房時,是按照建築麵積(包含瞭公攤麵積)計價,未來還要不停以繳納物業費、取暖費等形式為“無用”的公攤買單。此外,即將開徵的房地産稅,也會加劇這種不公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兩會期間,“取消公攤麵積”的提案也上瞭熱搜――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寜夏迴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洪洋發錶提案:取消公攤麵積,可以將實際的公攤麵積成本核算到實用麵積之中,讓老百姓明白付費,放心購房。此提案一經公布,就起瞭廣泛共鳴,更有數百萬人點贊支持。其中有一種觀點最能代錶廣大購房者的心聲:全麵取消公攤麵積,接軌國際,按照套內麵積計價,對購房者是最公平的,既能徹底杜絕開發商“偷公攤”,也能讓購房者明明白白消費。
此外,權威媒體更是隔三差五把公攤麵積拽齣來“批評”一番。今年2月12日,新華社主辦的《半月談》雜誌也發錶瞭《公攤麵積成糊塗賬?彆再讓買房像開盲盒》文章。文章毫不避諱地指齣,“公攤麵積背後利益空間巨大,容易滋生諸多弊病,比如被挪作商用、重復收費等。所以,為減少相關社會矛盾發生,當前亟須提高房地産市場透明度,將取消公攤麵積納入規劃中,長遠籌謀、穩步推進。”
更早之前,央媒新華社更發錶瞭《“公攤麵積傷民”矛盾亟待求解》文章,直接給齣瞭“公攤麵積長期存在並不一定意味著這種做法是閤理的”觀點。言外之意,取消公攤麵積,是大勢所趨。因為說白瞭,不斷增多的公攤麵積,實質上已經侵占瞭百姓的利益,也損傷瞭市場經濟的公平與公正。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也看到網絡上屢屢齣現“2022年公攤麵積將全麵取消”的說法。更離奇的是,有些媒體甚至聲稱,“公攤取消後,老業主將獲得一批數額不低的補償”。
2022年公攤麵積真的將全麵取消嗎?老業主真的有補償嗎?且聽我們細細說來。
首先,“取消公攤麵積”確實已經演變成瞭“一邊倒”的呼聲,這很能代錶民意――我們在去年底和今年3月初,做過的兩次網絡問捲調查的結果都顯示,超過99%的網民都投票贊成“全麵取消公攤麵積”。事實勝於雄辯,公攤麵積的存在,確實有違民意。尤其是近年來,無良開發商甚至把公攤麵積係數做到瞭50%,這已經嚴重侵占瞭購房者的切身利益;
其次,官方迴應瞭,答案清楚瞭:暫不取消建築麵積,即暫不取消公攤麵積――3月15日,住建部發布瞭關於《住宅項目規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這是第三次公開徵求意見。此次公示的版本中,“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麵積進行交易”的條款被刪除瞭。此外,2019年版本中齣現的“目前,我國住宅建築主要以建築麵積進行交易,這樣會齣現同一項目的建築麵積相同而套內使用麵積不同的問題,以此加劇“公攤麵積傷民”的矛盾”起草說明也一並被刪除瞭。
房産專傢劉博分析認為,這是官方直接迴應瞭“2022公攤麵積將全麵取消”,根據住建部新版《住宅項目規範》內容來看,2022公攤麵積不可能全麵取消。甚至於連新房銷售,都仍然是按照建築麵積計價;
再者,有不少專傢也直接指齣“2022公攤麵積不可能全麵取消”。
比如3月10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土地資源與房地産管理係係主任、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趙秀池就指齣,簡單取消公攤麵積沒有什麼實質意義,不管是套內麵積計價還是建築麵積計價,都隻是一個統計口徑或計量單位不同而已。在她看來,“公攤麵積也是為購房人服務的,肯定也是會收費的,取消公攤麵積,這些公攤麵積的收費就得通過漲房價、漲物業費和暖氣費等收取。”
此外,在閤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看來,公攤麵積也是沒有必要取消的。理由是,如果開發商能夠實現公開公示,並且真實用到購房者生活居住本身,沒有私自盈利,就是閤理的公攤。
很多業內人士也錶示,公攤麵積取消與否無關緊要,問題的關鍵是規範企業行為和完善相關製度。這些事情沒做好,即便取消公攤麵積,矛盾仍然會存在。直白點說,即便按照套內麵積計算,也會“羊毛齣在羊身上”,即購房者仍然要為取消公攤麵積後的房價買單,開發商提高房屋銷售單價,結果對於購房者來說並無差彆。
在房地産資深人士子木看來,過去這些年來,國傢執意不取消公攤麵積,其實還有更重要的考慮:一是,維護購房者的閤法權益――取消公攤麵積,開發商做公共配套就會增加巨額成本,如此一來,他們勢必會在公共區域麵積偷工減料縮減成本。對於購房者而言,花同樣的錢,購買的房子就嚴重減配瞭;二是為瞭“穩房價”,取消公攤麵積,房屋總價不變,但是單價就會大幅上漲,很可能會在現有的基礎上,整體上浮20-30%左右。所以這就嚴重背離瞭國傢這兩年屢屢提到的“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
看到這裏,答案已經很清楚瞭:2022年公攤麵積不可能全麵取消。既然這個事實已經確定,那麼網絡上很多媒體所謂的“公攤取消後,老業主將獲得一批數額不低的補償”也都是鬍說八道瞭。事實上,平心而論,即便未來有一天公攤麵積真的取消瞭,老業主也不要指望會有補償,原因有二:第一,法不溯及既往。不管是重慶還是公攤麵積的發源地香港,公攤麵積取消後,老業主都未獲得分文補償,所以未來其它城市取消公攤麵積,也不會有例外;第二,開發商沒有理由補償,國傢更沒責任補償。再者說瞭,在瞬息萬變的房地産行業,未來公攤麵積真的取消瞭,曾經負責開發建設我們的小區的開發商還存不存在都是未知數,我們又該嚮誰索要補償呢?所以,大傢也彆再幻想著“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瞭。
最後我們想說的是,現階段公攤麵積雖然不會取消,但是購房時,我們還是可以“避坑”的,隻要做到以下三點,就能最大程度減輕被“公攤麵積”的傷害:
第一,盡量不購買超高層住宅。一般而言,建築越低,公攤越小;第二,不要購買帶連廊的房子,占用公攤麵積太高;第三,盡量不買精裝房。精裝房公攤麵積也是算精裝修費用的,等於購房者的利益被侵占瞭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