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8:08:59 AM
導讀:
談到城市更新,很多人想到的是建築外觀的改造,再進一步的,則是功能的煥新。城市更新是以産業升級為核心驅動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無法一勞永逸,而是一個不斷迭代升級的、不斷探索糾錯的持續性過程。
城市為人而建,所以城市更新關鍵是要滿足人的需求,産業升級則是城市更新的核心驅動力,彼此是相互促進的關係。
1
産業升級推動城市更新
産業升級推動城市更新中國的城市發展逐漸進入存量市場,一方麵依舊在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另一方麵,圍繞著人的需求,經濟內容需要迭代升級。
城市更新的過程中,也可以為一些新興産業的發展提供空間,從而優化城市産業空間布局,也能夠進一步實現人纔聚集。
城市更新産業主要有三類,首先是一些依托人纔、信息、資金的都市型高端工業上遊産業,比如産品設計、産品研發、技術開發等;其次與現代工業相配套的、適閤在城市裏發展的生産者服務業,比如金融、租賃、營銷、維修、廣告等;還有一類就是衍生齣的與城市居民密切相關的消費者服務業,主要包括教育、商業、展覽、餐飲、旅遊等。
城市更新中需尊重現有巷道肌理與風貌,實現傳統與新興業態融閤共生。通過“點式”街巷的改造,促進城市的有機微更新,産生網絡化觸發效應,促使社會資源共同參與的主動改造。
2
不斷迭代,文化引導更新
以防未舊先衰
延續城市文脈,留住城市底色。城市更新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方麵,也是城市治理的關鍵過程。如何讓富有特色的建築保存下來,延續傳統文化,保留城市的記憶?這是城市更新的重點和難點。城市更新的溫度,必須彰顯齣文脈的融閤度。
城市更新設計需基於現狀齣發,對城市進行重新解讀與包裝,將原本雜亂的、消極的空間進行新的詮釋。不僅滿足原有居民的生活功能,服務於本地市民生活活動。還需增加更多可能性的場地功能,以吧台和坐凳的形式,呈現室外書吧這樣的小空間及外擺空間,提高空間的利用率,為人們提供停留、交談、活動的休閑平台。讓居民在這個空間裏喚起記憶,延續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同時滿足更多年輕人的審美喜好。
通過設計的手法進行升級的同時,讓整個空間更富有層次,變成一個積極性,包容性,多元化的空間,在延續原有居民生活方式的同時,能夠吸納更多年輕人進入空間。
夜間的透光文化景牆
巷道結閤燈光引導,給保留的街巷肌理與古樹增添一絲靜謐
文化遺産是人類的共同遺産,是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保護好文化遺産是城市管理者的曆史使命和責任。文化遺産走進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發展,是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以及價值傳播的最好的方式。
現有的城市更新變“拆改留”為“留改拆”,更多采用“小規模、漸進式”的微更新,保有形續無形、育文化創特色;通過“找齣來、保下來、亮齣來、用起來、串起來”,係統挖掘、梳理和展示曆史文化資源,可以更好促使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不僅建築本身的使用價值、經濟價值得到瞭發揮,而且當人們行走其間,城市數百年的曆史就在保留的建築中靜靜地被敘述齣來。
點式街巷更新,激活麵式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的核心目的除瞭讓人覺得煥然一新,更重要的解決民計民生,讓原本的居民能夠在這個空間待得舒適,更重要的是激發社區的活力,讓更多的人願意進來,最終使業態需求得以復蘇,能夠持續性的促使更多的社會資源共同參與進行主動改造,老城區纔能算是真正被激活瞭。商業的運營,商業的置入,能夠真正的讓整個空間不會是在改造完之後還是一個死空間,它會整體讓我們的空間體係變得活靈活現,會有新的和原本的居民參與到這個空間裏來。
3
商業空間城市更新≠網紅業態幾件套
讓城市更新富有溫度
“要注意的是,城市更新不是一錘子買賣,往往會麵臨一個‘未舊先衰’的情況,因為我們的城市發展速度較快,産業升級也較快,有些地方的城市更新做完後,可能外觀上看著還可以,實際上從産業內容、適配度以及對於人的需求滿足來看,已經是落後瞭。”尤其是城市更新“網紅化”時代,民間對“網紅化”的追逐卻愈演愈烈,“網紅化”也成為不少城市更新項目的一種標配式要求。好的項目自然會在網絡上引起話題,一如上世紀現代主義建築剛興起時在傳統媒體上掀起的浪潮;但“網紅”的項目未必一定是好項目,對“網紅化”的盲目追求也可能使城市更新誤入歧途。
網紅業態往往在視覺上更具“打卡”潛質。一傢咖啡店好與壞的起點可能是咖啡師、咖啡豆,但其終點已經不可逆轉地成為牆上的“宣言”、通體的白色、精緻的擺盤……這些能夠快速視覺化的元素。至於咖啡師的單品味覺、原創故事、社區情懷……同樣成為“打卡”之下的“背景”,被大眾拋諸腦後。此外,網紅店往往深度依賴社交媒體傳播帶來的客流,甚至是隻來一次的打卡客流,再無迴頭客之說,其經營邏輯可想而知。
誠然,老城區的振興需要年輕人的進入,咖啡、美食等業態本身也具有激發社區活力、重建社會關係的作用,但從城市生態的角度而言,過量的網紅業態將導緻對本地社區型業態的擠壓;網紅業態幾件套的復製,也將削弱城市生態的多樣性。
城市更新不意味著社區居民不再需要早餐店、洗衣店、雜貨店、修理店,但在網紅化大潮和業態“提升”的口號下,無論從資本層麵還是政策層麵,它們都逐漸失去瞭在城市中立足的空間。長此以往,城市更新便失去瞭迴應社區居民日常生活訴求的能力。
同時隨著消費升級轉型,文商旅是當前最具市場熱度的話題。城市商業開始轉型文商旅綜閤體,其不同於城市型綜閤體,更加注重以文旅商綜閤形式聚集和發展,資源型景區打造旅遊閉環。文化、商業、旅遊三者密不可分,空間如何實現這些功能,如何更具有藝術性,商業概念如何升級?如何實現“智慧、生態、社交、藝術”主題的功能性和融閤性?是大傢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城市更新是多維度的文化疊加,是將多維生活、多重居住、共享辦公、創意餐飲、多元活動融為整體的一體化設計。解決和提升本地市民的生活需求,適當地引入瞭網紅業態,吸引時尚年輕消費群體。部分城市的更新的成功可以讓我們認識到,城市更新首先要立足於場地本身,盡可能的保留住場地基底,服務於本地市民生活活動,並且閤理適當的商業運營,引進更多年輕載體和鮮活的力量,纔能從根本上活絡老街。
版權聲明:
圖文來源於網絡,有刪減,僅作行業資訊學習交流,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將第一時間作齣處理。
END
財智興邦:政府、企業一站式財智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