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6:14:26 PM
在爾硃榮死後,高歡的生存環境,和三百多年前的魏武帝曹操所麵臨的生存環境非常相似。有五個共同點∶
一、他們都麵對著殘暴的權臣統治集團,曹操的對手是董卓,高歡的對手是一群爾硃。
二、當時的他們都是官場不太顯眼的二綫人物。
三、他們都是離開當時的權臣統治中心嚮東發展。
四、他們的龍興之地都在山東地區。
五、他們都在招攬精英人纔。
特彆是第五點,是他們最終成功的關鍵原因。難以想象,如果曹操不是在創業早期儲備瞭大量的高精尖人纔,如荀��、程昱、夏侯��、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曹操會取得什麼樣的成就。高歡也是如此,後來成為北齊名臣名將的許多人,都是在這個時候聚到高歡大旗下的。
南北朝後期的北齊、北周雙雄爭霸的這四十年,之所以能成為極為精彩的曆史片段之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歡和宇文泰身邊聚集瞭一批頂尖的文臣武將。這些人物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頂級的。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纔是高歡和宇文泰最終從亂戰群雄中脫穎而齣的關鍵因素。
高歡時代的一綫精英人纔大緻有如下這些人∶
文臣:孫騰、孫騫、高隆之、司馬子如、封隆之、封子繪、李元忠、盧文偉、魏蘭根、崔俊、陳元康等人。
武將∶ 段榮、段韶、師狄乾、韓軌、潘樂、斛律金、斛律光、慕容紹宗、堯雄、蔡俊、莫多婁貸文、薛孤延、張保洛、慕容儼、唐邕等人。
不文不武∶ 竇泰、尉景、侯景等人。
如果從與高歡的關係來看,又可以分為心腹派和事業派。心腹派是最早跟著高歡闖蕩江湖的那一批元老舊人,或者是和高歡私下有交情的,比如孫騰、竇泰、尉景、段榮、段韶、劉貴、斛律金、司馬子如、蔡俊、賀拔允、任延敬、高市貴等人。其他人,多是為瞭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纔投奔高歡的,可稱為事業派。
如果以民族成分來論,高歡手下的文臣多是漢人,武將則多是鮮卑人或丁零人。在亂世時代,武將的地位重於文臣,所以高歡的武將多不是漢人,這也是高歡身為漢人卻堅持鮮卑立場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高歡所代錶的,是一個以鮮卑武人為代錶的
軍政
集團,在這種情況下,高歡隻能以鮮卑人自居。
高歡手下人纔濟濟,甚至還有高級鮮卑語翻譯,比如高歡幕下頭號文膽孫騫。孫騫是孫騰的同宗,他文纔非常瞭得,深為高歡所器重。最讓高歡滿意的是,孫騫身為漢人,卻講一口極流利的鮮卑話。所以高歡讓孫騫當上瞭"宣傳部長",有史為證,《北齊書・孫騫傳》∶"又能通鮮卑語,兼宣傳號令。"
高歡對孫騫器重到瞭什麼程度
?
高歡賞給瞭孫騫一名極為美麗的仕女韋氏,有纔有貌,時人都非常羨慕。高歡是齣瞭名的好色之徒,他能捨如此絕色不享用,卻賞給部下,足見孫騫在高歡心中的地位。
從時間上來看,自高歡離開河東單飛之後,最早投在高歡懷抱中的頂尖人物,是龍驤將軍高乾。高乾在曆史上的知名度並不高,但他有一個著名的弟弟――北齊超級名將高敖曹。在相當程度上,高乾的精彩人生被弟弟的耀眼光芒給掩蓋住瞭。
《北齊書・高乾傳》記載:"性明悟,俊偉有知略,美音容,進止都雅。少時輕俠,數犯公法,長而修改,輕財重義,多所交結。"這樣的男人,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極品中的極品。
我們都知道北齊第一美男非蘭陵王高長恭莫屬,但高乾完全有資格和高長恭競爭北齊第一美男的稱號。高乾其實和高歡是同宗,都是渤海藤縣人,隻不過高歡鮮卑化瞭,而高乾則堅持自己是漢人的民族認同。
從政治派係來說,高乾等兄弟四人(高乾、高慎、高敖曹、高季式)是孝莊帝元子攸的人馬。當初元子攸被爾硃榮控製時,元子攸就將高乾兄弟攏在袖中。高乾接詔時,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高敖曹則在旁邊拔劍起舞,以死自效,場麵非常悲壯。
漢人的民族性格被儒化是在宋朝以後,唐朝安史之亂前的漢人奔放大氣、熱血澎湃。曆史早已經證明,隻有外嚮的民族性格,勇於開拓,甚至是鐵血擴張,纔是本民族在世界上強勢生存的最大保證。花錢是買不來和平的,隻圖一時苟安,最終戕害的,必然是民族的未來。
高乾和爾硃傢族公開對抗的導火索,是爾硃兆派監軍孫白鷂去冀州,準備強行徵收高乾所部的馬匹。在冷兵器時代,優良馬匹是極為稀缺的戰略資源,豈能平白讓人
?
高乾當場乾掉孫白鷂,打著為孝莊皇帝復仇的旗號,和爾硃兆準備刀兵相見。正好此時劉靈助"造反",高乾就順勢掛在瞭劉靈助的名下。
此時的高乾和高歡還沒有什麼交集,但他對高歡的大名早有耳聞。或許高乾早已經有瞭跟著高歡闖蕩江湖的意思,當高歡率眾東下,進入冀州首府信都(今河北冀縣)時,冀州人士認為高歡此來不善,但高乾卻力挺高歡,並說服瞭大傢,決定奉高歡為主,聚義河北,共討國賊爾硃兆等人。
高歡對高乾集團的歸順,驚喜異常。
不過高歡有一點值得商榷,就是他對鮮卑強烈的民族認同,導緻他有些輕視,甚至是歧視漢人。論輩分,高乾兄弟是高歡的堂叔,但高歡依然對他們的能力有所懷疑,特彆是武將高敖曹。
高敖曹本名是高昂,敖曹是他的字,在兄弟中排行老三。
高敖曹的性格,以及他為人處世的風格,是那個時代的漢人習武者最典型的特徵。"幼稚時,便有壯氣。長而假儻,膽力過人,龍眉豹頸,姿體雄異。其父為求嚴師,令加捶撻。昂不遵師訓,專事馳騁,每言男兒當橫行天下,自取富貴,誰能端坐讀書作老博士也。"這是《北齊書》對高敖曹早期言行的記載。
好笑的是,高傢四兄弟曾經在山上做過劫道攔財的無本買賣。鄉親們對高傢兄弟非常反感,但敢怒不敢言。高敖曹的父親高翼拿這幾個兒子沒辦法,但他也看齣瞭這幾個兒子將來必非凡品,他對親戚們說∶"此兒不滅我族,當大吾門,不直為州豪也。"
高氏兄弟剛剛投奔高歡,還沒有太多錶現的機會,高歡輕視他們是在所難免的,高傢兄弟還在等待一鳴驚人的機會。
因為是亂世,所以高歡手下的武將,相比於文臣來說更加有名。但縱觀曆史數韆年,沒有一個亂世統治者隻依靠武力就能獲得成功的,沒有幕後謀士的籌劃,是不可能成功的。
高歡自然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也不遺餘力地拉攏文人,上麵講的孫騫就是一個典型。其實在北齊的高層人物中,有一個文士非常的另類,這位行事風格非常搞笑的人物,就是北齊重臣李元忠。
李元忠齣身於北魏頂級的漢人士族――趙郡李氏,傢世非常顯貴。他的曾祖父李靈曾經做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老師,祖父李恢任安西將軍,父親李顯甫任安州刺史。
李元忠是一個風流名士,他涉獵的範圍非常廣泛,他不僅飽讀史書,而且會陰陽八卦、會彈箏、善醫術。最難得的是,李元忠身上沒有其他名士所通有的孤傲,和底層百姓打成一片。李元忠為人非常善良,每次看到傢庭貧睏的患者,他免費為窮人治病。還有就是鄉裏鄉親欠瞭他傢的債,他從來不要人傢償還,還把債券燒瞭。李元忠的種種善行,深得鄉親們愛戴。
其實李元忠這些年在鄉間隱居,並不代錶他沒有入世的想法,隻是在亂。世中待價而沽。以李元忠的實力,對他有興趣的買傢並不在少數,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齣得起李元忠開的價碼。
李元忠嚮來就對爾硃傢族的統治非常不滿,他一直在苦苦尋找自己政治生命中的貴人。聽說高歡渡河東來,李元忠大喜。
名士到底是名士,即使是來求名利,也與眾不同。李元忠坐在一輛無蓋露車上,車上放著一個大酒壇子和一張箏,李元忠一邊彈著箏,一邊喝著酒,吟唱著喜愛的詩篇,搖搖晃晃地來到瞭高歡的大營前。李元忠把名刺(相當於現在的名片)遞給門衛,說趙郡李元忠來謁見高將軍。
其實高歡對李元忠早有耳聞,但在高歡的想象中,李元忠隻是一個不通經濟世務的酒鬼,見有何用,高歡就拒絕見他。李元忠並沒有生氣,而是抱著酒壇子下車,箕踞於地,從懷中掏齣一塊肉,從容吃喝。
喝得差不多瞭,李元忠醉醺醺地告訴門衛∶"我聽說高將軍招攬天下賢士,故來投奔。奈何國士臨門,卻不效周公吐哺,恭迎大纔,其待賢輕慢如此,豈是做大事之人!你進去,告訴賀六渾,把我的名刺還給我。"
李元忠不拿高歡當盤菜,反而引起瞭高歡的濃厚興趣,立刻引見。李元忠當名士當上瞭癮,在見高歡之前,他又跳到車上,撫琴高歌,歌聲悲愴感人。在隨後的會談中,李元忠展現瞭他對時局的精準把握,他要嚮高歡證明,他不僅是一個名士,更是一個謀士。
李元忠給高歡定的發展戰略是"殷州小,無糧仗,不足以濟大事。若嚮冀州,高乾兄弟必為明公主人"。李元忠的意思是勸高歡拉攏高乾兄弟,以冀州作為戰略根據地。其實高歡早就把高乾兄弟拉過來瞭,隻是當著李元忠的麵死不承認。高歡對李元忠的能力考察是非常滿意的,正如孫騰所說;"此君天遣來,不可違也。"
如果以時間來劃分的話,可以將在高歡齣道之初就聚集的那些人稱為第一代從龍元勛(六鎮派),比如竇泰、尉景、侯景、段榮、段韶、劉貴、孫騰、高隆之等人。而高歡齣滏口之後,招攬的這些精英人纔,可以稱為第二代從龍元勛(信都派),比如高乾兄弟、李元忠、封隆之、張保洛等人。
之後投奔高歡帳下的風雲精英,可以稱為第三代從龍元勛(以攻剋洛陽為界,即洛陽派),甚至是第四代。而第三代從龍精英中的司馬子如,其實是高歡的發小,二人私交極好。隻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直到高歡攻破洛陽後,司馬子如纔正式歸隊。屬於信都派的大將蔡俊也是這樣的情況,雖然蔡俊算是第二代元勛,但他也是高歡的發小,從小就和高歡穿一條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