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怎樣寫文章 這個題目很難講。文無定法 國務院研究室大筆杆子王夢奎:公文寫作十二講 - 趣味新聞網


怎樣寫文章 這個題目很難講。文無定法 國務院研究室大筆杆子王夢奎:公文寫作十二講


發表日期 2/24/2022, 8:31:30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怎樣寫文章,這個題目很難講。文無定法,文章之道,有許多是可體會而難以言傳的。何況,寫文章的人各有各的偏好和路數,“文章是自傢的好”。因為是同行同業,同甘共苦,我講些個人的零星體會,共十二個題目,長短… .....


    

怎樣寫文章,這個題目很難講。文無定法,文章之道,有許多是可體會而難以言傳的。何況,寫文章的人各有各的偏好和路數,“文章是自傢的好”。因為是同行同業,同甘共苦,我講些個人的零星體會,共十二個題目,長短不一,有些意見,是感想式的,隻能叫做漫談。

一、文章怎樣纔算好

對寫文章,曆來有不同看法。有說是雕蟲小技的,有說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曹丕《典論 論文》)。不管怎麼說,文章總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反映著現實,也記載著曆史。

寫文章不是少數人的事,凡是知書識字的人,幾乎都要寫文章。決議和決定,報告和講話,論文和專著,調研報告和政策建議,乃至書信、公告、通知、閤同、廣告、便條,以及手機短信之類,都是文章,隻是體裁和載體不同。

研究室是參謀和助手班子,是以調查研究和文章寫作為職業的。我在國務院研究室工作期間,聽河北省政府研究室的同誌說,有一個順口溜: “研究室,體改辦,拎個破包到處轉,厚著臉皮蹭頓飯,寫成文章沒人看。” 我說,這是錶揚研究室和體改辦。 “拎個破包到處轉”,說明艱苦樸素,工作勤奮;“厚著臉皮”纔能“蹭頓飯”,說明沒有特權;“寫成文章沒人看”,可能是彆人不愛學習,也可能是文章寫得不好, 隻有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文章怎樣纔算好,也是見仁見智,不容易一兩句話說清楚。甲認為好,乙可能不以為然;乙認為好,甲可能不以為然。這和個人欣賞偏好有關。

不同體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把會議通知或者工作報告寫成抒情散文和學術論文。

雖然這麼說,對於什麼是好文章,還是有共識的。文章的好壞,讀者還是能分辨的。經過韆百年篩選淘汰而保留下來的優秀作品,是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産,像《古文觀止》中的許多文章,《唐詩三百首》中的不少詩,《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等四大名著,長久流行而不衰,為廣大讀者所喜愛。

古人講義理、考據、辭章 義理就是講道理,有見解;考據就是材料要準確;辭章就是要有好的錶現形式,這涉及文章的語言、章法和風格等許多方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文筆要好。

在《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說:“文章和文件都應當具有這樣三種性質: 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 準確性屬於概念、判斷和推理問題,這些都是邏輯問題。鮮明性和生動性,除瞭邏輯問題以外,還有詞章問題。 現在許多文件的缺點是:第一,概念不明確;第二,判斷不恰當;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斷進行推理的時候又缺乏邏輯性;第四,不講究詞章。 看這種文件是一場大災難,耗費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變這種不良的風氣。作經濟工作的同誌在起草文件的時候,不但要注意準確性,還要注意鮮明性和生動性。不要以為這隻是語文教師的事情,大老爺用不著去管。”還說: 概念的形成過程,判斷的形成過程,推理的過程,就是調查和研究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 。” 這裏所講的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以及邏輯和辭章問題,都是寫好文章和文件的根本要求,是從認識論的高度闡明調查研究和思維過程的很經典的觀點。這裏所批評的現象,現在也還普遍存在。

可以說, 好文章的要求,是正確的健康的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錶現形式的統一,二者缺一不可 。所以, 文章不僅要有內容方麵的追求,也應該有形式方麵的追求

文章的風格與流變,和文章內容、時代精神息息相關。 文章內容是否正確取決於立場、見解和知識,首先是對實際情況的瞭解和對中央精神的把握。 思想僵化,沒有見識,內容貧乏,是寫不齣好文章的。 這裏我著重講的,是錶達形式和文風方麵的問題,而不是內容方麵的問題。

二、寫作是技巧也是藝術

文章首先內容要好, 這是毫無疑問的。形式也很重要,好的內容需要有好的錶現形式。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不 能片麵追求形式而不講究內容,但不講究形式也不行。 文章的起碼要求是達意,孔子說:“辭達而已矣。”如果不能準確遣詞造句,連達意也做不到。文章寫作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藝術,有相對獨立的意義。 要像重視文章內容一樣重視文章的形式。

中國有重視文章寫作技巧的傳統,名篇佳作代有流傳,各種體裁的文章都有。 能夠長久流傳的,都是好的內容和完美的錶現形式相統一的文章。 賦和駢體文是極其講究寫作技巧的,雖然後來浮華靡麗走到極端,內容空洞而徒具形式,不再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而衰落瞭,但講究寫作技巧的精華之處還是應該肯定和繼承的。舊體詩能夠長久流傳不衰,和完善的錶現形式有關。新體詩至今沒有被多數人所喜愛,沒有找到完美的錶現形式是重要原因。

中央一貫重視文章寫作。1951年2月,主持起草《中央關於糾正電報、報告、指示、決定中等文字缺點的指示》。1951年6月6日《人民日報》開始連載呂叔湘、硃德熙的《語法修辭講話》,當天發錶經修改的社論:《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為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鬥爭》。1958年1月的《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大多數條目是所寫,個彆條目是劉少奇所寫),其中有好幾條是專講文章和文件寫作的。第四十七條說: “中央各部,省、專區、縣三級,都要培養‘秀纔’。沒有知識分子不行,無産階級一定要有自己的‘秀纔’。這些人要較多地懂得馬剋思主義,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學知識、詞章修養。” 1996年5月,經中央批準,中央辦公廳印發瞭《機關公文處理條例》。2000年8月,國務院發布《國傢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 公文是文章的一種,對工作正常運轉有重要意義,比其他文體的寫作相對容易,但有些人還是不大注意

寫作不是少數舞文弄墨者的事,許多工作都離不開寫作。 不僅文學作品要重視寫作技巧,理論文章、調查研究報告、會議文件和講話,各種體裁的文章也都要講究寫作技巧。講究不講究,技巧的高下,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現在由於對中國文化的基礎訓練重視不夠,不少人文理不通, “寫手”更成瞭稀缺人纔 不少高中甚至大學畢業生,寫不齣通順的文字,甚至連封信也寫不好。有些做研究工作的青年人,學問和見解不錯,但因為文章寫得不好,不善於錶達,不能盡展其纔,是很可惜的。 好幾個部長嚮我反映,現在最缺的,是懂業務、文筆又好,能寫點東西的人

社會是不斷發展進步的,觀察和認識沒有止境,文章內容沒有止境,對於寫作技巧的追求也沒有止境。文章從題材、體裁到語言,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要經常琢磨各類文章的寫法,把寫好文章作為一種事業來追求。

我舉個新的大變化的例子。電腦和網絡是20世紀的偉大發明,對人類的生産和生活方式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單就寫作來說,在采集信息、整理資料、提高效率方麵提供瞭過去難以想象的便利,可以給人們騰齣更多的時間去調查研究,對寫文章是非常有利的。同時也給一些偷懶的人提供瞭方便,例如 不分析情況和研究問題,整段下載材料,東拼西湊,敷衍成文,很容易造成重復和雷同 。現在寫文章似乎也進入瞭工業化生産的時代, 如何保持“手工縫製”的個性化特色,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三、小題大做

小題大做是說文章選題。選題很重要,選好題目,文章成功一半。

初學寫作者寫大題目往往不容易成功,因為大題目涉及內容廣泛,不大容易把握。比較好的辦法是小題大做。

小題大做不是抓住雞毛蒜皮無限誇大上綱,而是 把題目範圍定得小一些 。這樣做,分析容易細緻深入。

大題小做也有成功的,這要求具備很廣博的知識和很高的概括能力,一般人很難做到。我舉兩個例子:

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正麵是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背麵是撰文、周恩來手書的碑文,碑文總共114個字,分三段,每段隻有一句話: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韆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瞭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曆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這裏三個一句話的排比句式,很準確地概括瞭中國近代史幾個大的階段,三句話的結尾都是“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很切閤碑文的要求,是一篇好文章。

魯迅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的關係》,是1927年在廣州的一次演講。這樣大的論文題目,魯迅沒有擺開架勢,時代背景,一、二、三、四,而是根據史書和《世說新語》之類著作的記載,講許多故事,通過對一些重要人物的評價,說明魏晉時代的政治和社會風氣,以及政治、社會風氣和文學流派的關係,具體生動,比看抽象的論文印象深刻得多。在這篇演講裏,魯迅把漢末魏初的文章風格,概括為“清峻”――簡約嚴明和“通脫”――隨意或隨便。這個時期的文風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文章寫作者知道的,應該比寫進文章的東西更多,這樣寫起來會輕鬆自如,綽有餘裕。如果自己不懂得那麼多,硬著頭皮寫大題目,會感到吃力,甚至給人以聲嘶力竭的印象。

我一嚮主張初學寫作者,特彆是從事研究工作的青年人,要小題大做。這樣有助於找準聚焦點,對某個具體問題作深入研究,把道理說透徹。沒有對於所討論問題的深刻認識,沒有對於全局的把握,寫大的題目容易陷入空泛,大而無當,你說的彆人都知道,彆人不知道的你沒有說。

四、粗枝大葉

粗枝大葉隻是個比喻,古時用來形容漢代文章的粗獷大氣,與六朝文的華麗細膩相區彆。

粗枝大葉,當然絕不是說,寫文章可以粗心大意,文章可以有疏忽和漏洞;而是說, 要注重大的輪廓和脈絡 要先把文章大的結構和布局搞清楚,把文章大的框架立住 。就像一座房子,四梁八柱立住瞭,纔堅固而牢靠。或像一個人坐在一個很結實的四條腿大椅子上,就顯得大氣而穩當。文章有不同的風格,不論是清峻還是通脫,是豪放還是婉約,框架都要立得穩,纔能站得住。當然,這種框架構思,不一定形諸文字,也可以隻是個腹稿。 框架定好瞭,纔能夠提綱挈領,觀點和材料的組織纔會有中心,寫起來纔不緻“節外生枝”。 框架立不住,觀點和材料的取捨就會無所依據,就不會有邏輯和條理,甚至撿瞭芝麻,丟瞭西瓜。 綱舉目張的說法,用在文章寫作上是閤適的。

文章框架設計的過程,也是初步分析歸納和理順思路的過程。文章主題從幾個方麵展開分析,每個方麵有哪些內容,按照內在的邏輯關係,粗綫條地擺布停當,文章大的輪廓和脈絡也就有瞭;什麼地方是需要彌補和加強的薄弱環節,也就大體清楚瞭。最初確定的框架,隻能是粗綫條的,寫作過程中修改補充和局部改變是難免的,但事先的縝密思慮可以防止中途全盤推倒重來。

粗枝大葉,注重大的輪廓和脈絡,不是不注意細節和交代事實。該說明的事實還是要交代清楚,不要省那幾個字。有的文章,講瞭一大篇道理,讀完瞭不知道是怎麼迴事。不要以為自己知道的讀者都知道,中國人知道的外國人一定知道。用簡明的語言把事情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並不容易,有時候比發議論還難,說得多又容易��唆。敘事是寫文章的基本訓練,中學生寫作文都是從記敘文開始的。中國古代小說很注重交代事情和人物的來龍去脈,三言兩語,清清楚楚。理論文章和調研報告,可以從古典小說藉鑒簡要交代事情經過的做法。有的大塊文章,開始頭緒比較多,有的綫索在講述過程中莫名其妙地消失瞭,像《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其實是可以用“花開兩朵,各錶一枝”的敘事方法交代清楚的,隻要細心,並不睏難。

五、標新立異

文貴創新。 “意匠如神變化生,筆端有力任縱橫。須教自我胸中齣,切忌隨人腳後行。” (戴復古)創新就是標新立異。隨人腳後,人雲亦雲,不可能創新。

談判要有妥協,與人相處要尋求共同點,都是求同而存異。與此相反,搞研究,寫文章,要存同而求異,研究性的文章尤其如此。如果講一樣的話,復印散發就可以瞭,何必再寫。網絡上有各類文章的標準版本,滿足官樣文章的需要,一個程式,八股腔調,套話連篇,不可能有新鮮創造。曹雪芹所批評的“韆部一腔,韆人�D麵”,是文章大忌。古人說: “立身之道,與文章異。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 (歐陽詢《藝文類聚》二十五引梁簡文帝蕭綱語) 所謂“放蕩”,就是要放得開,標新立異

標新立異是文章內容和形式的創新,要有新鮮的見解,也要追求不同於彆人的更好的錶達方式,形成自己的文章風格 即使同樣的主題,同樣的題材和體裁,在錶現形式和語言上也要追求“新”和“異”。 的文章,魯迅的文章,即使不署名,細心的讀者也能辨認齣是誰寫的。同樣的題目,不論是論文、散文還是詩歌,不同的作者可以寫齣不同的文章,而且各具特色。

標新立異的根據,是基於現實生活的生動活潑的創造,是對中外優秀思想文化遺産的繼承,而不是無根據地說些驚世駭俗的大話,用片麵性、絕對化的言詞嘩眾取寵。鄭闆橋題書齋聯:“刪繁就簡三鞦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是他的藝術追求,也是文章之道。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是說 錘煉語言要下功夫,不是追求怪誕

六、深入淺齣

文章有四種境界: 深入淺齣,深入深齣,淺入淺齣,淺入深齣。 深入淺齣是最高境界,也最難 沒有對所論事物的深刻認識做不到“深入”,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不可能“淺齣”。 深入深齣的“深齣”固不可取,但“深入”還是好的。實際上,在某些專業領域,也很不容易做到深入淺齣。淺入淺齣在某些場閤,例如文化普及和通俗宣傳,也是需要的。 唯有淺入深齣,賣弄博學,故作高深,用人人都難懂的語言講述人人都知道的意思,變成小圈子人的“自産自銷”甚至是自言自語,對社會沒有多大用處,是文章大忌

深入淺齣一嚮是文章大傢所追求的。的文章,老一輩學者梁啓超、鬍適、馮友蘭、吳晗、費孝通的文章,鬍喬木、鬍繩的文章,都是深入淺齣的模範。有些科學傢,例如華羅庚和錢學森,文章也寫得深入淺齣,為讀者所喜愛。高手們的文章寫得好,不僅是因為有獨到的見解,也因為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寫作技巧,能夠用明白曉暢的語言錶達深刻的道理,所謂平白如話。

古往今來,能夠流傳的好文章,都是深入淺齣的,沒有哪一篇是裝腔作勢、佶屈聱牙的。讀唐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韆裏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完全是本色語言,最普通的字和詞,沒有任何生僻的地方,但意蘊深遠,成為韆古絕唱。

做到深入淺齣有文字技巧的問題,也有寫作態度問題。 寫文章、作報告,是和受眾交流,把自己的意見告訴彆人,和彆人共享信息,或者希望引起彆人的贊同和共鳴,態度一定要誠懇,就像和親朋談話一樣。和親朋談話有誰是矯揉造作,虛情假意,故弄玄虛的?1957年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說: 我們現在有些文章,神氣十足,但是沒有貨色,不會分析問題,講不齣道理,沒有說服力。這種文章應該逐漸減少。當著自己寫文章的時候,不要老是想著‘我多麼高明’,而要采取和讀者處於完全平等地位的態度。” 有瞭這種態度,文風問題纔能解決。

“文章四境界說”,是我1998年在為中國發展齣版社齣版的“博士短論文叢”寫的序言裏最先明確概括齣來的。這是多年讀書和寫作的體驗,也是形式邏輯的推演:深和淺、入和齣,隻有這四種組閤。這說明,從形式邏輯也可以得到新的認識。

七、簡單明瞭

文章要簡明清爽,不能拖泥帶水。簡單,纔能明瞭。簡單明瞭,纔能眉清目秀。古代文字刻在龜甲上,後來刻在或者寫在竹闆上,很費力氣,所以文章都很簡短。《論語》隻有 1萬多字,《道德經》隻有5000多字。司馬遷的《史記》寫50多萬字,在當時非常不容易,用一輩子精力。古人說某人學富五車,那是指竹簡和馬車,如果是今日的紙質印刷品,再裝滿五大汽車,恐怕誰也讀不瞭那麼多。如果是電子版圖書,甚至十個光盤也讀不完。發明瞭紙和印刷術,書寫方便省力,文章也越寫越長。據說海明威為瞭把文章寫得簡明,站著寫,寫得太長就纍得寫不下去瞭。

有人說,白話文不可能寫得簡短。事實並不是這樣。有人和鬍適辯論,說隻有文言文纔能簡短,並舉推辭不就某職為例,復電用文言文就是“纔疏學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隻有 12個字。鬍適說,白話文可以隻用5個字:“乾不瞭,謝謝。”打電報因為按字數計費,都很簡短,這是經濟規律起作用。世界性的高峰會議因為嚴格限定時間,發言都不長。

要言不煩。過去有“惜墨如金”的說法,有的評論甚至把“簡”稱為文章“盡境”,也就是最高標準。清人劉大��《論文偶記》中說:“凡文,筆老則簡,意真則簡,辭切則簡,理當則簡,味淡則簡,氣蘊則簡,品貴則簡,神遠而含藏不盡則簡,故簡為文章盡境。”簡約是文章之道,不能“瘠義肥辭”(《文心雕龍龍風骨》),內容稀薄而空話連篇。

寫文章的本領,在於把復雜的事情說得簡單明瞭,不在於把簡單的問題說得復雜。

寫文章的經曆,往往是“短――長――短”:開初沒有東西可寫,文章長不瞭,小學生的作文都很短;學問有瞭長進,知識多瞭,文章也越寫越長;能再由長到短,就成熟瞭。 這裏是兩個飛躍。藉用“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古話,文章之道可以說是“由簡入繁易,由繁入簡難”。簡,不是簡陋和寒磣,不是隻有平鋪直敘而沒有麯摺多姿,也不是隻要直白而不要含蓄,更不是要把文章寫得乾癟枯槁;而是用簡約的語言,準確錶達思想,這是要高水平纔能做到的。實現由長到短,比由短到長要難得多。可以說, 由短到長,是多數人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再實現由長到短,隻有少數悟得文章之道的人纔能做到 寫短文章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有一次蕭伯納給朋友寫信,說對不起,我因為沒有時間,不能把信寫得短些。當然, 文章簡約不僅是文字功夫,也和世事洞察有關。

文章寫得太長,有的是因為不得要領,不知道什麼是重點。 這是認識深度的問題。

寫得太長也是文風問題,是思想和工作作風的反映。 在延安批評過,黨八股文章像懶婆娘的裹腳布,又長又臭。1942年延安反對黨八股的乾部大會原來就叫“壓縮大會”,他在這次會議上的著名報告《反對黨八股》,列舉黨八股的錶現,分析黨八股的社會根源、思想根源及其危害,今天讀來對我們寫好文章和文件還很有啓發。現在的套話,也是一種黨八股。

國際交流中更要注意簡單、明快、響亮,還要盡可能做到中性和通用,因為中外文化差異很大,我們習以為常的,外國人不一定瞭解。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口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都是好例。當然也不是越簡越好,例如有些簡稱和縮略語,時過境遷,不僅外國人不懂,中國人也不大清楚,比如“五講四美三熱愛”,恐怕很多人都很難準確說齣是指什麼,這就需要把話說全。每年國務院嚮全國人大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雖然在這方麵比較注意,負責翻譯的人還是經常提齣某些概念如何正確理解和錶達的問題。有鑒於此,我曾經設想,可以編一本《中國政治經濟詞匯中的數字》,以幫助人們閱讀以往的文獻。

林語堂說,演講要像迷你裙,越短越好。文章也是這樣。不是長文章都不好,不少世界名著是鴻篇巨製。《莊子》說:“鳬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還是要根據內容需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可以換個說法:同樣的內容,要用最簡約的文字錶達;同樣數量的文字,要錶達更豐富的內容。這也是投入産齣關係的效益原則。

八、剪裁得體

作者一般都會掌握比較多的資料, 這是文章的原料。動起筆來有許多話要說,但 隻能圍繞主題,講最必要的話,援引最必須的事例和數據 什麼話說,什麼話不說;什麼話多說,什麼話少說,要認真剪裁,有所取捨。就像裁縫,拿到一塊布,還隻是原料,做成閤體的衣裳需要剪裁和縫製。初學寫作者,往往不懂得這個道理,總想把自己知道的東西都寫到一篇文章裏去,鬍子眉毛一把抓,結果枝蔓橫生,雜亂無章。

鄭闆橋詩:“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題竹石畫》)剪裁,就是把冗繁的無用的東西去掉,讓文章“得體”。人的言行要得體,文章也要得體。

文章要勻稱,正像人體肥瘦勻稱纔好看。要有骨有肉。隻有骨頭沒有肉,那隻是文章提綱。肉太多就臃腫瞭,也不好看。頭重腳輕,頭輕腳重,大肚子,乾骨頭架子,都是要避免的。文章重點要突齣,突齣重點也要勻稱,重點和非重點的擺布要恰當。“紅花也得綠葉扶”。

要善於藏拙。比如一個問題包括同樣層次的三個方麵,你對其中兩個方麵瞭解得多些,另外一方麵瞭解得很少,不能深一腳淺一腳,知道的講得很詳盡,不大清楚的就一筆帶過,這很容易暴露弱點。與其如此,不如都講得簡略些,把同樣層次的問題放在大體相同的位置上講,講到大體相同的詳略程度。這就像經濟學上講的“短闆理論”,經濟計劃工作中的“短綫平衡”。也可以采取另外一種辦法,就是把題目改得小一些,隻寫自己知道得比較多、理解得比較深的問題。

大的文章或文件,往往要先經多番討論,確定大綱,然後多人分頭執筆寫作。這樣做的好處是集思廣益,優勢互補,因為很大的問題是一個人所難於完全把握的。這種辦法也有缺點,就是初稿往往自成體係,疊床架屋。這需要通盤籌劃,加以剪裁,使之渾然成為一體,不能留有拼湊痕跡。中央許多重要文件都是這樣做的。

九、掐頭去尾

文章開頭和結尾很重要。開頭要開門見山,引人入勝,不要彎彎繞。結尾要戛然而止,留有餘響,不要畫蛇添足。有的文章冗長落套,和開頭結尾有關。

“開拳便打”,直入主題,是文章簡短和避免套話的重要方法。 章迴小說常說“閑話休提,隻說正話”,寫文章也應該如此。傳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原稿開頭講滁州東邊是什麼山,西邊是什麼山,南邊是什麼山,北邊是什麼山,後來改為一句話:“環滁皆山也。”這是剪頭而顯精彩的好例。的《改造我們的學習》,引言很簡短:“我主張將我們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製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也是一語開篇的好例。《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句話:“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閤,閤久必分。”很有氣勢和曆史感,又直入全書主題。《古文觀止》裏的許多文章,開頭和結尾都很精彩。比如韓愈的《師說》開頭:“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言簡意賅,對師的職責作瞭準確的界定。托爾斯泰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的開頭:“幸福的傢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傢庭各有各的不幸”,切閤小說主題,又很有哲理,是作者的感慨和總結。這些精彩的開篇讓人過目難忘。

讀者不喜歡文章“穿靴戴帽”,因為這是纍贅,沒有實際內容 掐頭去尾,就是“脫帽去靴”,剪除纍贅。有的作者喜歡在文章頭尾講兩段套話,可能是為瞭配閤某種形勢。但中央文件已經講清楚瞭,讀者都明白,不用你再費口舌,掐頭去尾剩下的“乾貨”纔是你需要說的。有時候生硬地去配閤形勢,效果甚至適得其反,引起讀者對文章意圖的誤解。

在不少情況下,確實需要在文件或文章中,特彆是在正式會議的文件和報告中,申明某些重要的政治原則,那就要在最顯眼的地方,用最準確簡明的文字加以錶達。在文章或者文件寫成後,還要認真檢查一遍,仔細想想,看在大的原則問題上有沒有重要的疏忽和遺漏。這種周到和細心是必須的。話不在多,要說得正是地方,說得準確,說得恰到好處,不必嘮嘮叨叨地反復說些不痛不癢的話。政治立場是通過整篇文章體現的,要相信讀者的理解能力。

十、勤標點,多分段

短句子,短段落,文章會顯得乾淨利落。

多分段有助於條理。段落太長,不同的內容放在一段裏糾纏不清,文章會顯得沉悶,邏輯也不容易清楚。

標點有助於閱讀。句子太長,兩行一個逗號,好幾行一個句號,讀起來很吃力。 古代沒有標點,由老師教學生“句讀”,即斷句。魯迅文章沒有頓號,都是以逗號代之,顯得乾淨緊湊,讀起來有節奏感。

凡是能用短句子的,不要用長句子;凡是能分段的,不要閤成一段。各就各位,疏密有緻,不要擠成一團。這樣讀起來清爽。

如果文章所論內容太多,不容易用分段的辦法加以歸納條理,可以采用分幾大部分,並貫穿以一、二、三、四、五……寫若乾條的辦法。的《論持久戰》等著作,現在中央全會的許多決定,就是采取這種辦法。 這樣做有助於把復雜的問題條理化,減少起承轉閤,節約篇幅。

減少起承轉閤,還可以藉鑒文學上意識流的寫法,有某些跳躍,省略某些過渡性的意思和段落,讀者也能夠理解。這也有助於文字的精減。

十一、反復修改

文章是改齣來的。 即使做不到韆錘百煉,反復琢磨修改總是不可少的。當然也有一氣嗬成的文章,古人所謂文不加點,倚馬可待。看魯迅有些文章的手稿,沒有修改的痕跡,但他是反復思考後,有成竹在胸纔動筆的。馬剋思有些手稿,改得連恩格斯也很難辨認。列寜十月革命後在一個代錶證上,在“職業”一欄裏登記是“著作傢”。列寜隻活瞭五十幾歲,而且公務繁忙,竟寫齣幾十捲著作,有一篇短文,是開會早到瞭,倚坐在台階上一氣嗬成的,但他的大量文章也是經過修改的。我們的文章不能和這些大傢相比,更要反復琢磨修改。黨代錶大會的報告和中央全會的決議,都是經過多次討論,反復修改纔定稿的。

文章寫成後,要多看幾遍,把多餘的字、詞和段落刪去,把引文和資料核實,把必須補充的內容補充進來。要特彆留心有沒有硬傷。 高手的文章老到天成,看似沒有雕琢,實際上往往是雕琢得不留痕跡,即所謂無斧鑿痕

文章修改,包括內容的補充完善和字句的斟酌推敲。 用字、用詞,最要緊的是恰當,恰如其分,不是話說得越滿,評價拔得越高越好。適度、有分寸,纔能準確錶達思想,也纔能有說服力。真理是樸素的

最好看名傢的手稿。從名傢的手稿中,可以體會應該怎麼寫,不應該怎麼寫。《建國以來文稿》提供瞭許多改稿的範例,也提供瞭怎樣寫各種體裁文章的範例。有不少文章,經名傢修改而生色,有畫龍點睛之妙。

文章修改要聽聽彆人的意見,旁觀者清。 彆人徵求對文稿的意見,我通常是提一些具體的建議,哪一段可以刪去,哪個觀點可以再斟酌,或者加一點什麼意思,加一句什麼話,一般是寫在稿子上 。我提的意見不一定對,但大多比較具體,可供作者參考。徵求意見的人,最怕聽到“再深刻一些”,“再概括一些”之類意見。誰不想深刻和概括?問題是怎麼纔能深刻和概括。

十二、文無定法

魯迅說過,不相信“小說作法”之類的話。文章寫作既然是一種技巧或藝術,不是告訴一種方法就可以如法炮製的。這是科學和技巧或藝術的不同。

陸遊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寫文章,功夫也多在文字技巧之外,就是研究的深入,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和對世 事的洞察 。厚積,纔能薄發。

單就提高文章寫作技巧而言,唯有多讀和多寫。把寫文章當作一種事業追求,不懈努力,總會有收獲。 “上天不負苦心人”。

寫文章要取法乎上。要多讀名傢的文章,不是一傢而是各傢,不是一種體裁而是各類體裁,不僅從內容品味而且從文章形式品味。讀多瞭,就可能逐漸悟其奧妙。

讀書對於寫作的好處是用不著多說的。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杜甫)對於讀書,我有兩點體會: 一是閱讀麵要廣,不要僅限於專業領域;二是要會讀書,獨立思考,不存成見 有的要精讀,大量的是瀏覽。對於名著,不限於體會其觀點,也要細心揣摩其思路和方法。

要多寫,寫各類體裁的文章,熟能生巧,會越寫越順手。駕馭文字的能力提高瞭,就能夠得心應手,比較準確地錶達自己的思想,不會發生想得清說不明、說得好寫不齣的問題。

寫文章要早起步 。“初生牛犢不怕虎”,容易放得開。起步晚瞭,容易發生眼高手低的問題。30歲時可以拿60分的文章去投稿,40歲就不會有這種勇氣瞭。普通乾部有這種勇氣,當瞭官就可能沒有這種勇氣瞭。

十多年前我在國務院研究室工作的時候,為青年人編瞭一本《怎樣寫文章》的小冊子,內容是輯錄、魯迅、郭沫若等文章大傢關於怎樣寫文章的論述,以及中央關於文件寫作的有關文件,想不到齣版後受到歡迎,能夠一再重印。這說明,寫文章的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中辦、國辦、全國人大、國傢機關工委,前幾年幾乎人手一冊。前不久新聞齣版總署舉辦讀書沙龍活動,第一本書讀的就是 《怎樣寫文章》 。這都是我沒有想到的。我也因此常被問起關於怎樣寫文章的問題,甚至要我就這個題目作報告。我始終不敢應命,因為文無定法;雖然數十年來孜孜以求,但並沒有寫齣什麼好文章,很難說齣對彆人有幫助的意見。這裏所講的,隻是多年來讀書和寫作的一些零星體會,拉雜散漫,不成係統,也不完全,例如關於文章邏輯和語法修辭問題,基本上沒有涉及。所講的這些,也隻是自己的追求,心嚮往之,並不是都做到瞭。讀者朋友們不少都是寫文章的,我很可能是貽笑大方。如果由於這裏所講的內容,能引起大傢對於寫文章的更大興趣和注意,我就很滿意瞭。

更多閱讀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秒光!爆款舞劇《隻此青綠》迴歸,上海大劇院也有甜蜜煩惱

秒光!爆款舞劇《隻此青綠》迴歸,上海大劇院也有甜蜜煩惱

    “我人間蒸發算瞭!”爆款舞劇《隻此青綠》4月迴歸上海大劇院,開票前,總經理張笑丁發瞭這樣一條朋友圈。求票電話絡繹不絕,麵對這份甜蜜的煩惱,張笑丁直喊“搪不牢”,“可能熬到4月演齣結束,日子纔能好過一點。” 2月24日下午,4場《隻此青綠》開票,瞬間被秒光,“大傢對‘青綠’的熱情很像當年‘電波’剛齣來,‘電波’終於有競品瞭。‘青綠’的後勁很足,大傢的熱情還會持續很長時間。”張笑丁嚮澎湃新聞記者透露,上海大劇院已經在聯係和商談《隻此青綠》5月的加演,目前5月1日的2場演齣基本可以確定。 .......


“也許我們可以不被世界改變”,送給大女孩的成長書

“也許我們可以不被世界改變”,送給大女孩的成長書

    每一個女孩都是學著成為女性的,如果我們給予女孩更大的思考空間,她們或許在探索中可以掌握更多的選擇權。 徐州豐縣的“小花梅”打碎瞭許多女性的抖音、小紅書世界。正在走嚮獨立的大女孩們,你當瞭解女性的生存狀態,認同女性相互扶持的力量,並肩負責任去改變世界。 《女性的時刻》 世界變得更好,從第一個說“不”的人開始。作者梅琳達分享瞭她所目睹的無數底層女性的睏境及抗爭、對男女不平等根源的深度思考,以及女性們為改變世界付齣的努力。 作者認為,女人如果在另一個女人的故事中聽到自己的聲音,她就會變得勇敢,單.......


神奇的“鄂君啓金節”,齣自兩韆年前的中國最早免稅“護照”!

神奇的“鄂君啓金節”,齣自兩韆年前的中國最早免稅“護照”!

    1957年4月,安徽壽縣農民李義文在城東取土築堤壩,泥巴裏突然齣現瞭一截閃著金光的銅片片! 此時他不知道,自己發現瞭我國最早的春鞦戰國通行免稅“護照”! 01、奇怪的“銅片” 李義文取土的地方,位於壽縣的九裏鄉。因為要修建復堤工程,他被安排在這裏進行取土作業。 隨著鋤頭突然發齣的一聲脆響,李義文發現瞭露齣泥巴來的半截金屬銅片。他拿起銅片片仔細打量,發現上麵似乎有金色的文字,不過自己也看不懂。 挖齣瞭這麼個古怪東西,李義文好奇心大增,又賣力地挖瞭一會,果然在同一地點又挖齣瞭一把小鐵錘和幾個金.......


杜甫草堂博物館有個特殊的工種,目前已是後繼乏人,處於瀕危狀態

杜甫草堂博物館有個特殊的工種,目前已是後繼乏人,處於瀕危狀態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新的事物層齣不窮,舊的事物紛紛退場,但是有些舊事物我們卻不能沒有,尤其對杜甫草堂博物館來說更是如此。該博物館十分特殊,它離不開一個特殊的工種,但可惜現在這個工種已經後繼無人瞭,讓專傢們都十分堪憂……這究竟是怎麼迴事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麵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係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四川成都,即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一處居所,在1952年批準成立博物館。史料記載,唐朝乾元二.......


上話推首部駐演作品 中文版百老匯音樂劇3月起入駐

上話推首部駐演作品 中文版百老匯音樂劇3月起入駐

    2006年,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首次製作演齣瞭百老匯經典愛情音樂劇《I LOVE YOU...》中文版, 16年裏久演不衰。今天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宣布, 該劇將於3月10號起在話劇藝術中心・D6空間開啓駐演。原有的多功能演齣交流場所D6空間已進行全麵改裝,首次嘗試演藝新空間概念及駐演模式,因地製宜地創作"鎮館之寶"。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瀅 鄔治峰 實習編輯:倪君儀) .......


梁山之外有三大高手,林衝武鬆打不過,盧俊義靠偷襲隻打贏瞭一位

梁山之外有三大高手,林衝武鬆打不過,盧俊義靠偷襲隻打贏瞭一位

    一、水滸 “假象” 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水滸江湖並非隻有梁山好漢。就說宋江,他是水滸第一大佬,好漢得知眼前人是宋江後,幾乎無不“納頭就拜”。但跟宋江平級的方臘、田虎、王慶呢? 其中尤其是方臘,在《水滸傳》中,方臘雖最終被梁山剿滅瞭,不過宋江所帶領的梁山團隊,若失去瞭朝廷的支持會怎樣?也就是說,若沒有朝廷供給糧草軍械等,梁山好漢還能打得過江南方臘否?顯然是不可能的! 須知方臘建立起瞭一套,如朝廷一般的體係,遠比宋江依靠“江湖威望”和“天降石碣”手段維持江湖大哥地位,要先進和有效得多。在領頭.......


文藝復興時的“石上繪畫”,看石材如何融入繪畫

文藝復興時的“石上繪畫”,看石材如何融入繪畫

    如何在大理石、瑪瑙、雪花石膏、天青石、紫水晶、黑曜石等礦石上繪製齣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剋時期的傑作? 澎湃新聞獲悉,美國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正在舉辦的“石上繪畫:科學與神聖 (1530―1800)”引起瞭藝術史學者的興趣。展覽聚焦一批文藝復興和巴洛剋時期繪製於礦石上的肖像、神話和宗教題材作品,展示瞭藝術傢們如何將拋光的礦石的獨特性能融入到他們的繪畫中。 《天使報喜》1594 年 繪於瑪瑙上的油畫 直到現在,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剋時期在拋光的石質上的繪畫實踐,人們仍知之甚少,藝術史學者們也甚少關注.......


建團百年 熱心人士嚮惠州團市委捐贈360餘件團隊史料

建團百年 熱心人士嚮惠州團市委捐贈360餘件團隊史料

    2022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2月22日下午,一場簡短而有意義的團隊史料捐贈儀式在共青團惠州市委會議室舉行。仲愷高新區宣教文衛辦宣傳科科長白瑞強嚮團市委一次性捐贈360餘件團隊史料文獻。團市委副書記張子明代錶團市委接受捐贈並嚮白瑞強先生頒發證書,以感謝其對豐富惠州市團隊史料的大力支持。 據瞭解,本次捐贈的文獻史料共計365件(份),其中絕大多數都是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原始資料和文獻,基本上涵蓋瞭曆史上各個時期的團章、團徽、團員證、入團誌願書、少先隊徽、紀念郵票、團隊書籍等方.......


敦煌研究院獲批創辦期刊《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

敦煌研究院獲批創辦期刊《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

    為推進石窟與土遺址等文化遺産的保護研究,刊載科技考古、文物數字化等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敦煌研究院申請創辦學術期刊《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於2021年底獲得國傢新聞齣版署批復,擬於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創刊。 《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國內統一連續齣版物號為CN62―1222/K,中文,季刊。主管單位為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單位為敦煌研究院,齣版單位為《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編輯部。 敬請關注支持! 敦煌研究院 2022年2月24日 .......


北京挖齣康熙7歲小姨子墓,墓中齣土一對瓷器,其中一個賣齣2.8億

北京挖齣康熙7歲小姨子墓,墓中齣土一對瓷器,其中一個賣齣2.8億

    盜墓賊真的是太可恨瞭,他們這群人無孔不入,而且似乎每一次行動都要比考古隊要快一步,還記得早些年有一夥盜墓賊盜墓之後,還在墓中留下瞭“燕趙人氏,在此一遊”的挑釁話語,的確是可惡至極!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件古墓同樣也是被盜墓賊給洗劫一空,一度也是將我們的考古隊給氣得發狂,還狠踹瞭牆壁一腳,但是得虧於這一腳猛踹,不然的話怎麼會發現瞭墓中真正遺留下的55件極品文物呢? 事情發生在1962年的時候,地點位於北京師範大學,當時北京師範大學要開始修建新的校區,為此來瞭大批的工人在這裏施工建設,可是就在工人.......


中華第一長文觚——你見過這樣的簡牘嗎

中華第一長文觚——你見過這樣的簡牘嗎

    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戎鈺 “曆史已逝,考古學使她復活。”一年一度的考古界盛事、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於本月啓動,湖北雲夢鄭傢湖墓地等32個項目進入初選名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湖北雲夢鄭傢湖墓地考古項目負責人羅運兵2月24日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錶示,該考古項目能入選初評,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華第一長文觚”的驚艷問世。 700字的傳奇故事 鄭傢湖墓地位於湖北省雲夢縣城關鎮,分布於楚王城遺址的東南郊,距龍崗墓地約1000米、睡虎地墓地約3000米。據羅運兵介紹,202.......


實力呈現|3月5日全國首演

實力呈現|3月5日全國首演

    《榜樣》 芭蕾舞蹈組詩 2月23日上午,芭蕾舞蹈組詩《榜樣》新聞發布會在遼寜芭蕾舞團舉辦,芭蕾舞蹈組詩《榜樣》將在2022年2月底進入預演期,2022年3月5日全國首演。以源於青春的唯美和感動,紀念雷鋒同誌逝世60周年和毛澤東題寫“嚮雷鋒同誌學習”59周年。 首部以“雷鋒精神”為主旨的 原創舞蹈作品 充分展現遼寜文化風采 “雷鋒精神”作為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偉大精神,是曆久彌新、永不褪色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新時代文化創作的最優選材之一。其精神中“嚮上”“嚮善”的時代內.......


春日漸至,花已開在美人麵

春日漸至,花已開在美人麵

    淡白梨花麵 唐詩宋詞描寫女子時,常常提到粉汗,也就是美人齣汗時,粉和著汗水的樣子。如唐詩有權德輿《玉颱體十二首》:“粉汗宜斜日,衣香逐上風。”元稹《寄吳士矩端公五十韻》:“箏弦玉指調,粉汗紅綃拭。”元稹《生春二十首》:“柳誤啼珠密,梅驚粉汗融。”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硃唇素指勻,粉汗紅綿撲。”孟郊有句:“鬥草擷璣��,粉汗澤廣額。”再如宋詞有賀鑄《木蘭花》:“羅襟粉汗和香�牛�縴指留痕紅一撚。”周紫芝《菩薩蠻》:“翠蛾懶畫妝痕淺,香肌得酒花柔軟。粉汗濕吳綾,玉釵敲枕棱。”吳文英《醉蓬萊.......


品讀經典丨紀錄片《曹雪芹與紅樓夢》02 斜陽寒草帶重門

品讀經典丨紀錄片《曹雪芹與紅樓夢》02 斜陽寒草帶重門

    本片通過講述曹雪芹跌宕起伏的一生和他創作《紅樓夢》的艱辛過程,從文學、美學、史學等方麵剖析《紅樓夢》的內容,努力迴答好“曹雪芹是什麼人”“為什麼《紅樓夢》是中華傳統文化集大成的作品”“怎樣欣賞《紅樓夢》”這三個主要問題。 第2集 斜陽寒草帶重門 本集主要內容:晴雯是曹雪芹非常喜愛的一個人物,她齣眾的容貌和鮮明的性格也為後世眾多讀者所喜愛。賈寶玉為晴雯撰寫瞭長詩《芙蓉女兒誄》,成為中國曆史上罕有的對一位女奴的頌歌。晴雯的故事對於曹雪芹和他的傢族來說,一定會有切身之感,因為曹傢在明末清初也齣身.......


精選詩歌|月下聽風

精選詩歌|月下聽風

    每日好詩 月下聽風 文/瀋章寶 獨坐長亭 嗑著從畢加索嚮日葵裏取齣的瓜子 打發流動的時間 月光已經衰老 緩慢而蹣跚地爬上樹梢 喘著粗氣 夜色下的山林 鳥兒早已經睡瞭 隻有樹縫間透漏的燈光睜著眼睛 鼕夜,像今晚這樣月光明亮 又溫暖如春天的時光真的很少見 誰又會在意這長亭下的我呢 一陣�O�@的足音 踏碎瞭那片竹子的夢囈 讓我驚喜 是你來瞭嗎 真的是你在這個夜晚來瞭嗎 今夜的月光是否讓你和我一樣無眠 縴細的手指 柔軟地梳理我的發梢 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你的溫暖 麵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


臨清農商銀行助力非遺傳承,在皇窯貢磚上雕刻農金文章

臨清農商銀行助力非遺傳承,在皇窯貢磚上雕刻農金文章

    “臨清的磚,北京的城,相隔八百裏,漕運六百年,紫禁城上有臨清……”走進京杭運河畔的臨清市魏灣鎮趙迴村,一位即將收工的老者慢慢悠悠地吟誦著民謠。民謠傳誦的是這樣的故事:臨清燒製的貢磚,經過大運河,源源不斷地輸往北京城…… 臨清市貢磚文化産業園是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臨清貢磚燒造技藝的傳承基地之一,位於魏灣鎮趙迴村,是山東省文化産業示範基地。“我在這裏燒磚燒瞭一輩子瞭,以前乾一天就幾毛錢,現在一天能賺三四百,再也沒有人瞧不上我們燒磚搬磚的瞭,真是感謝國傢的好政策。”正在忙碌著的燒磚工由衷地說.......


1980年徐州兩農民:魚塘中挖齣佛像,供奉傢中,沒想到價值上億

1980年徐州兩農民:魚塘中挖齣佛像,供奉傢中,沒想到價值上億

    1981年鞦天的一個下午,兩位農民模樣的男青年一同來到瞭徐州博物館。他們一人帶來瞭一件“寶物”,想找博物館裏的專傢給鑒定一下。 這種事情對於考古專傢王教授來說,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早就習以為常瞭,他也不寒暄,直接讓兩個年輕人把東西拿齣來看看。 兩位年輕人從身上取下帆布挎包,分彆從裏麵取齣瞭一個用報紙層層包裹的物件兒。他們把報紙一層一層地揭開,兩尊金屬佛像露瞭齣來。 王教授戴上手套兒拿起佛像,上下左右查看瞭一番,突然很激動地詢問兩位年輕人:這是哪兒來的?還有嗎? 兩位年輕人在王教授的再三追問下.......


四川挖齣龍鳳閤葬墓,埋葬的卻是兩個太監,閤葬背後有什麼故事?

四川挖齣龍鳳閤葬墓,埋葬的卻是兩個太監,閤葬背後有什麼故事?

    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龍與鳳通常會被寄托美好、盛大的意境,龍與鳳兩大神獸同時齣現,也寓意好事成雙。正因如此,古人將一男一女的夫妻閤葬時,常常會用龍鳳閤葬的形式。 圖1 在近年來的一次考古發掘中,考古專傢們卻發現瞭一個“與眾不同”的龍鳳閤葬墓,這座龍鳳閤葬墓位於四川成都的一處明代墓群遺址中,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大部分龍鳳閤葬墓是埋葬瞭一男一女,而考古專傢們對遺體進行化驗後卻發現這座墓中埋葬的是兩個五十多歲的大男人! 如果放在文化包容、思維開放的今天,兩個大男人在一起倒也不是非常稀奇的事情.......


威尼斯運河驚現巨型小提琴,上麵站著赤腳音樂傢…

威尼斯運河驚現巨型小提琴,上麵站著赤腳音樂傢…

    關於小提琴的起源,曆來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一說追溯到2000多年前尼羅河畔的“烏龜殼琴”,認為是由埃及樂器“裏拉”變種而來。 漫漫長路不得而知,到瞭15世紀,意大利人對其進行瞭改革,並啓用馬尾製成弓子拉奏,定名為Violino(意為“小維奧爾琴”)。 我們在學習意大利語中知道,意大利語最大的特色是除外來詞外單詞都以元音結尾。 英語國傢的人根據習慣,逐漸丟掉瞭這個詞最後的元音“O”而創造瞭Violin,意即小提琴。 在意大利威尼斯,齣現過這樣一艘“巨型小提琴木船”,它完整地復刻瞭小提琴的模樣,長.......


夜讀|真正的高情商不過是良好的人品

夜讀|真正的高情商不過是良好的人品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 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情商高的人 更懂得尊重和體諒他人 總是能夠巧妙地避開鋒芒 而真正的高情商 其實也是好人品 做人溫暖有愛 真心實意 時間長瞭 周圍的人終究能夠 被品行的魅力所感染 在這裏 小編和大傢分享 9個提升情商的細節 共勉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楊淑芳 往期夜讀推薦 喜歡就戳一下 .......


設計師,是個什麼職業?

設計師,是個什麼職業?

    以前我們沒有條件,眼巴巴地看人傢玩,現在慢慢具備條件瞭,當然也要來參與。。 記者 | 應 琛 在剛剛圓滿落幕的北京鼕奧會上,中國設計師通過設計作品展現齣中國的浪漫。 設計師到底是一群什麼人?通過采訪記者發現,如今的設計師已經早已不是人們腦中固有的形象。 打開計算機自主設計的“魔盒” 上海市嘉定區南翔印象城,途經者絕不會錯過一隻振翅躍起、俯瞰城市的巨型“銀鶴”。這隻巨大的不銹鋼“飛行鶴”,其實是名為《翼》的大型機械互動雕塑作品。它翼展長達13米,自身重達1.5噸,是世界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飛行.......


夜讀丨餘鞦雨:唐詩如玉杵叩扉,讓我們看到美好的自己

夜讀丨餘鞦雨:唐詩如玉杵叩扉,讓我們看到美好的自己

    文字丨餘鞦雨 主播丨瀋 文 生為中國人,一輩子要承受數不盡的苦惱、憤怒和無聊。但是,有幾個因素使我不忍離開,甚至願意下輩子還投生中國。 其中一個,就是唐詩。 這種說法可能得不到太多認同。不少朋友會說:“到瞭國外仍然可以讀唐詩啊,而且,彆的國傢也有很多好詩!” 因此,我必須對這件事情多說幾句。 我心中的唐詩,是一種整體存在。存在於羌笛孤城裏,存在於黃河白雲間,存在於空山新雨後,存在於潯陽鞦瑟中。 隻要粗通文墨的中國人一見相關的環境,就會立即釋放齣潛藏在心中的意象,把眼前的一切捲入詩境。 心.......


“福”文化舞蹈創作采風活動舉辦

“福”文化舞蹈創作采風活動舉辦

    本報訊 (記者 樹紅霞 通訊員 鍾鞦香 文/圖) 由福建省舞協主辦的“福”文化舞蹈創作采風走基層係列活動日前在南平舉行。 本次活動圍繞“福”文化主題,開展瞭創作采風、舞蹈公益課堂、教學研習等活動。采風團走進建陽建盞文化街、考亭書院、武夷新區廖俊波先進事跡紀念館、書坊鄉太陽山革命曆史紀念園、康寜古街等地創作采風,挖掘“福”文化舞蹈作品素材,推動相關文化資源轉化利用。福建師範大學副教授馬俊強在南平市文化藝術館作瞭題為《“福”舞蹈創作形式和內容》的公益講座,號召文藝工作者積極講述福建本土故事,用.......


紀錄片《大上海》將落地阿聯酋,上海城市主題推介亮相迪拜世博會

紀錄片《大上海》將落地阿聯酋,上海城市主題推介亮相迪拜世博會

    實習記者|鄭正 為期半年的迪拜世博會將進入會期最後一個月。2022年2月26日至3月31日,《大上海》主題推廣將在迪拜舉辦。屆時阿聯酋主要視頻網站Alraddar將播齣大型曆史人文紀錄片《大上海》阿拉伯語版,位於迪拜世博園區內的世博會博物館展館也將作同步推介。 這是上海創製的城市主題紀錄片首次翻譯成阿拉伯語版本在海外播齣。在此期間,迪拜世博會的觀眾和阿拉伯海灣地區的民眾將通過城市形象片瞭解上海城市精彩和一江一河的綠色生態,瞭解上海開埠以來城市演進過程,感受這座城市的厚重曆史和創新發展,感受人人.......


今日分享|用水墨拼貼鋪開淡然悠遠的禪意

今日分享|用水墨拼貼鋪開淡然悠遠的禪意

    今日分享 梁銓,1948年齣生於上海,祖籍廣東中山,中國抽象繪畫最具代錶性藝術傢之一。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附中,後又赴美國求學,曾任教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版畫係,及工作於深圳畫院。現退休生活於深圳。梁銓的作品在全球廣泛展齣和收藏,曾參加由“威尼斯雙年展”總策展人阿基萊・伯尼托・奧利瓦(Achille Bonito Oliva)於中國美術館策劃的“偉大的天上的抽象――21世紀的中國藝術” “悉尼雙年展”等重大國際展覽,並在美國聖地亞哥大學、德國包豪斯檔案博物館、紐倫堡藝術之傢等機構.......


早春梅花盛開美詩六首:初春錦綉鋪韆樹,梅花為夢草為茵

早春梅花盛開美詩六首:初春錦綉鋪韆樹,梅花為夢草為茵

    明麗春梅盛放古詩六首:開遍早春三百樹,一院梅花間白楊 早春時節正是江南梅花盛放的時候,東湖梅園,西湖梅花,都是著名的賞花景點。人們看梅賞梅,在繽紛如霞的梅花下玩耍,照相,留住早春絢爛清新的美。 梅花詩很讓人奇怪,曆代的梅花詩,以梅花並非盛花期的鼕天梅花為主,流傳下來的梅花詩何止萬首,但是真正到瞭梅花盛開的時候,關於春梅的詩反而銳減,是什麼原因呢? 難道是梅花不美嗎?當然不是。那是因為長久期待之後的開放,已經和梅花如同親人一樣的親密,反而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放鬆,仿佛是無言的巨大的擁抱的情感,你,終.......


【青未瞭】呂萍專欄|奶奶的杏園

【青未瞭】呂萍專欄|奶奶的杏園

    文 | 呂萍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記憶裏,奶奶的小腳顫顫巍巍,走起路來一步三搖。她的粗布大襟老藍�O子盤著精緻的紐扣,連同綉著花邊的袖口都是她一針一綫縫製的。 夕陽下的麥田裏,奶奶的滿頭白發像是風中的金菊,我跟在她的屁股後麵拾麥穗,放到小小的挎籃裏。奶奶說,乖,拾瞭麥子換杏。不遠處的杏行裏飄來香甜的風,我抹瞭一把汗,小小的臉蛋成瞭畫眉。奶奶從布兜裏掏齣兩顆黃橙橙的杏遞給我,酸酸甜甜的杏吃得美滋滋的,那是童年裏最幸福的時光。奶奶說,傢前的杏園,傢後的杏行都是我和你爺爺親手栽.......


室有奇書不問世,心無雜念即成仙:國畫藝術作品賞鑒

室有奇書不問世,心無雜念即成仙:國畫藝術作品賞鑒

    硃子鶴國畫山水藝術作品:《雲山嘉木》 孫其峰國畫花鳥藝術作品 黃繼葵國畫藝術作品:《荷塘清趣》 張守成國畫山水藝術作品:《雙瀑圖》 陳傢泠國畫山水藝術作品:《雨意》 蒲鬆窗國畫藝術作品:《竹》 .......


“翰墨頌兩會·藝術鑄豐碑”——重點推薦書畫傢苑文光

“翰墨頌兩會·藝術鑄豐碑”——重點推薦書畫傢苑文光

    苑文光,男,齣生年月1948年2月,原籍:山東掖縣,天津生人。1969年以前天津在學.1969年下鄉內濛古土右旗插隊,1971年選調包頭五七師範,大專學曆。1974年調入包頭市第九中學,中教高級,主教曆史科,兼任書法教師。自學成纔各體書法均有涉獵,主攻草書在曆次大賽中屢獲金奬。北京市林都書畫研究院 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書畫藝術研究院 客座教授。 .......


《百年孤獨》經典10句話

《百年孤獨》經典10句話

    文學評論傢楊照在他的《馬爾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中,提齣瞭解讀《百年孤獨》的新視角。 楊照認為,要想讀懂馬爾剋斯,最直觀的一種方法就是把他的魔術時間迴歸到物理時間的順序,重新用整理錶格的方式梳理書中的人物和事件。 楊照提齣瞭另一種閱讀方法:睡前閱讀,讀到睏就睡。 老顧我用的就是第二種方法,事實證明,這個方法非常有效,因為醒來的第二天,你可以根據模糊的印象接著讀,這樣一遍遍迴憶,便能加深印象。 《百年孤獨》最讓我震撼的,還是那一句句經典語錄,其實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孤獨,人們以各種方式與孤.......


“2020年廈門漆畫高級研修班作品展”開展

“2020年廈門漆畫高級研修班作品展”開展

    東南網2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 攝)22日,“2020年廈門漆畫高級研修班作品展”在廈門美術館開展,將持續到3月5日。 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傢協會漆畫藝委會作為學術指導、廈門市文旅局與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聯閤主辦。50多件參展作品齣自2020年廈門漆畫高級研修班的學員之手,涵蓋寫實、裝飾、意象等風格,創新運用瞭多種漆藝材料工藝與錶現技法。本屆學員有17件作品入選第二屆全國小幅漆畫展,有14件作品通過2021中國(廈門)漆畫展初評。 .......


閻立本尋壁畫真跡

閻立本尋壁畫真跡

    據劉悚《隋唐嘉話》記載,閻立本師從鄭法士,但是學成之後並不滿足,在遍臨瞭老師的和傢裏的書畫收藏後,還四處搜尋曆代名畫。 他打聽得荊州一座古廟裏存有張僧繇的壁畫真跡,便毅然隻身踏上瞭去荊州的路。在古代,從長安到荊州的路途十分遙遠,且道路崎嶇,閻立本可以說是吃盡瞭苦頭。但為瞭能觀賞到張僧繇的真跡,這些並不在他眼裏,隻是不停地嚮前趕路。 好不容易走到瞭荊州,閻立本稍事休息後便立即尋找那座古廟。古廟之所以能存世久遠,大抵都坐落於林泉幽勝之處。 閻立本找到那座古廟進香,然後央求方丈讓其觀看壁畫。方丈視其.......


當年中國的附屬國,現在為什麼會齣現大量我國的古錢幣?

當年中國的附屬國,現在為什麼會齣現大量我國的古錢幣?

    今天我們講一下一種現象,就是中國附屬國最近大量齣土中國古代的錢幣,這是一個什麼原因呢?主要總結一共有兩個方麵。 第一就是當時的官方貿易是中國古代的錢幣流入中國周邊的附屬國,例如日本,朝鮮,甚至是越南,通過官方貿易的形式當時的附屬國派使節來進行朝貢,中國賞賜給附屬國的錢幣,或者是賞賜物品要遠遠的大於朝貢的物品,無論是在質量還是在數量上都要遠遠的大於,這也就彰顯瞭當時中國作為泱泱大國,對於附屬國的一種恩賜。 第二種方式就是當時的民間貿易,從漢代以來就開始有瞭周邊附屬國,對中國的一個民間貿易.......


紀錄片——深入現實生活 記錄時代變化

紀錄片——深入現實生活 記錄時代變化

    圖:紀錄片《山河歲月》海報。 圖:紀錄片《青海・我們的國傢公園》海報。 圖:紀錄片《智慧中國Ⅲ:前沿科學》海報。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文藝工作者堅持“二為”方嚮、“雙百”方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近期的紀錄片創作描繪齣一幅真切的時代畫像:熱烈的紀念與曆史的沉思,現實的觀察與文化的追尋 打撈隱藏在時間裏的記憶,激活曆史,啓迪未來,是曆史紀錄片的文化使命,也是未來的期待 新生活也是紀實影像裏的主角,新職業、新科技、新可能與新趨勢彰顯我們時代的活力與希望。生活步履不停,紀錄片潛入社會深處.......


《人世間》催淚刷屏,梁曉聲:寫下人世間更多他者的命運

《人世間》催淚刷屏,梁曉聲:寫下人世間更多他者的命運

    文章轉載自 | 好書探 今年年初,由梁曉聲作品《人世間》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播齣。不少網友沉浸在這部年代劇中,“好想去鄭娟傢蹭飯”“我竟然磕到瞭雷佳音殷桃的CP”等話題頻頻登上微博熱搜。 這部劇確實扛起瞭“開年大劇”的旗幟。據發布數據顯示,中央廣播電視總颱單集最高收視率達1.73%,最高收視份額達7.4%。截至2月11日,索福瑞CSM全國網平均收視率1.4%,平均收視份額5.88%,《人世間》創下CCTV-1近三年來電視劇平均收視率和收視份額新高。 然而,熱鬧在梁曉聲的生活之外。采訪在工作間進.......


金奎剛:鄉村詩意的呈現或重構

金奎剛:鄉村詩意的呈現或重構

    金奎剛:鄉村詩意的呈現或重構 包貴韜(策展人/藝術評論傢) 在金奎剛的作品中,漫天綠草是永恒的物象。無論朝鮮半島北方的鄉村社會究竟如何。他的風景永遠以荒草結構視野,隱身或曝光的鄉村居所、河流與山路、寂靜或明亮的綠,以及準確的半島北方地貌,雖然無法確切這一路風景的所在地,卻恰是畫傢內心的風景,來自於童年鄉村時光的迴味和建構。事實上可以看齣他作品始終如一的童年視角,似乎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剛剛開始對自然的好奇,剛剛開始越過與他等高甚至高過他的青草,去看鄉村時光,去看遠處的山、近處的河以及迴傢的路。有.......


山西發現距今5000餘年仰韶文化時期遺存

山西發現距今5000餘年仰韶文化時期遺存

    彩陶盆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山西日報新媒體綜閤報道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3日對外發布考古新發現,考古人員在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小王遺址發現仰韶文化時期遺存,齣土大量陶器及少量石器、骨器等,這對研究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文化麵貌提供實物資料。 山西曆史文化悠久,仰韶時期的遺址幾乎遍布全省,纍計發現716處,經正式發掘的近50處,其中尤以晉南地區最多。 陶鉢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臨汾位於該省西南部,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2021年山西考古新發現12大項目中,臨汾市考古項目就占據三分之一。近.......


散文詩:你好呀,春天

散文詩:你好呀,春天

    ――地暖瞭,天朗瞭,不要站在春風裏,想著關於鼕天的故事瞭。你看,天地間已經有瞭不露聲色的新意,也有瞭悄無聲息的萌發。真的,朗朗乾坤,皆是生機…… ――題記 1)二月,午後時分的陽光最和暖。再過月餘,土地會更鬆軟,草芽兒會伸齣地麵,尖尖的,嫩嫩的,看著不經風雨,實則強韌得很,小草一萌芽,世界就不那麼寡淡瞭。 2)我喜歡在午後的暖陽裏隨意的走,或者小坐,不與誰,自己就好・・・・・・一米陽光,似有若無的心事,又或者隻一個寂聊的自寂聊當然,也順便想些契閤心境的句子。 3)二月春風似剪刀.......


書法傢必備“揮毫題字寶典”

書法傢必備“揮毫題字寶典”

    1 靜 題款參考: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寜靜無以緻遠 靜能生慧,定能生智 靜水流深 道心靜似山藏玉 書味清如水養魚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氣收自覺怒平,神斂自覺言簡,容人自覺味和,守靜自覺天寜。 2 淡 題款參考: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寜靜無以緻遠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節心虛是我師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 淡定從容,遊刃有餘 淡如水 誌要高華,趣則淡泊 人有一字不識,而多詩意;一偈不參,而多禪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曉,而多畫意;淡宕故也。 3 虛 題款參考: 虛懷若榖 虛而不屈,動.......


啓功題字牌匾欣賞

啓功題字牌匾欣賞

    啓功先生書法名聲鵲起、風靡全國後,到處都是他的題字,機關、學校、商店、風景名勝,隨處可見。有些很小的單位也找先生題名,以壯聲威,假冒的題字也隨之而來。然先生嘗言:“我最愛題的還是飯店、飯館,總可以藉機吃它一、兩頓。”又自嘆道:“就差公廁沒找我題字瞭。” 下麵我們就來欣賞啓功先生的那些題字作品: .......





前一篇新聞
抗戰時期戰功赫赫,而解放時期錶現平平的4大名將,是哪幾個
后一篇新聞
古代國傢為什麼一定要控製鹽?因為鹽利是一筆救命錢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