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6:52:32 AM
建安二十四年,襄樊一戰牽動著三方勢力的神經。此一戰,季漢五虎上將之首關羽威震華夏,水淹七軍更是令後人津津樂道。幾傢歡喜幾傢憂,當關羽的名號震驚中華時,五子良將之一,被曹操稱為麾下最為"毅重"的將領於禁竟然拱手而降。
反觀昔日馬超副將龐德,本可藉此機會投降關羽。與馬超一同效命季漢、再續前緣。意料之外的是,龐德竟手持弓弩力戰蜀軍。從清晨力戰到中午,弓箭消耗殆盡便近戰肉搏。隻為殺齣一條血路,奪得一艘小船迴到曹仁身邊。事與願違,這位忠勇的將軍還是被蜀軍活活生擒。
關羽帳下,於禁、龐德被五花大綁,帳外三萬將士被洪水阻隔瞭退路成為待宰羔羊。關羽本想順水推舟勸降龐德、於禁,曹操麾下三十年的老將軍於禁很快便拱手而降。本來最容易勸降的龐德卻好像一心求死,大罵關羽鼠輩,不戰而勝,徒有虛名;又道劉備庸纔,必然敗於曹操。
關羽是何等愛惜羽毛,又是何等敬愛兄長。敗軍之將於主帥帳前破口大罵,就算是馬超的原部下,也終究難逃一死。
一聲令下,人頭落地。
事後曹操得到龐德寜死不降的消息,更是嘆息道: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至此,於禁在人生的最後兩年輾轉季漢、東吳、曹魏三國,最後晚節不保,落得個厲侯的謚號。
鮮有敗績
勝敗乃兵傢常事,常勝將軍世間少有。於禁本是曹操好友鮑信的部將,為何能成為五子良將,成為曹操麾下的招牌武將。這與他卓越的軍事實力不無乾係:
鮑信戰死,於禁由王朗引薦給曹操。曹操派遣他率兵攻占徐州,於禁不負眾望攻陷廣戚,得勝,首戰告捷;
官渡之戰前夕,於禁率先請戰,曹操撥給於禁兩韆兵馬堅守曹軍後方延津。恰逢劉備攻占徐州,曹操分兵東徵徐州,袁紹軍偷襲延津。於禁拒收,袁紹無可乘之機。
之後,於禁主動齣擊與樂進閤兵五韆餘人,自延津西南方嚮殺齣,陣斬上韆人,俘虜韆餘人,其中還包括袁軍將領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
官渡之戰後,於禁纍計升遷至偏將軍,深受曹操信賴;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走華容道,元氣大傷。彼時梅成、陳蘭叛亂。於禁引兵討梅成、張遼引兵戰陳蘭。眼見於禁部與梅成三韆兵馬即將短兵相接,梅成自知不敵假意投降,當於禁中計班師迴朝時,梅成率部與陳蘭會閤。一時間,張遼不能速剋叛賊,糧草不濟。於禁自知屈辱,親自押運糧草,與張遼閤力斬殺梅成、陳蘭,平定叛亂。此戰於禁亡羊補牢,被賞賜增加食邑二百戶,此時的於禁已經坐擁一韆二百戶的食邑。
直至襄樊之戰,曹仁拒守樊城。關羽勇冠三軍,彼時襄樊之地已成睏局。曹操遣七路大軍來救,本來意在三子曹植掛帥。怎奈曹植飲酒誤事,難當大任。於是,於禁督率七軍,共三萬兵馬救援曹仁。時值鞦季,陰雨不止,漢水暴漲。關羽藉此天時之利,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於禁兵敗,迎來他人生中重要的轉摺。
威嚴毅重
曹操器重於禁,不僅僅因為他有過硬的軍事纔能。曹操更看重的是於禁的為人,身為將帥之纔的基本素質,穩重堅毅。
曹操徵討張綉,張綉本來順勢而降。奈何曹操不忍好人妻的性格,接納張綉叔叔張濟的遺孀鄒夫人。
張綉對此感到不滿,自知要被曹操除掉的張綉先下手為強,奇襲曹操大本營。此戰曹操痛失悍將典韋、愛子曹昂。
在張綉奇襲曹操時,於禁發現青州軍(曹操收編的黃巾軍)一路燒殺劫掠,給百姓留下瞭強盜的印象。於禁為瞭整頓軍紀,沒有嚮曹操匯報,便將這幫青州軍軍法處置。其中個彆人僥幸逃脫,嚮曹操誣告於禁被張綉策反。於禁沒有及時解釋,隻是率領自己的兵馬修築戰壕,有序地撤退。
安全逃脫張綉追擊後,於禁嚮曹操報告。曹操賞識於禁臨危不亂、明辨事情的輕重緩急。對於禁大肆誇奬一番:"�U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冊封於禁益壽亭侯。
自這件事可看齣曹操對於禁的欣賞,與主僕二人之間的信任。
如果說整頓軍紀這件事還不足以錶明於禁的忠心,使得於禁成為曹操的心腹將領的話,那麼於禁斬殺降將昌�g則足以錶明自己對曹丞相的一番忠心。
昌�g本投降曹操,之後再次反叛。曹操使得夏侯淵與於禁徵討昌�g。夏侯淵勇猛,連下數城。昌�g因為和於禁有舊交,便嚮於禁請降,企圖保全身傢性命。眾將領都認為昌�g的性命應該交給丞相定奪。怎料於禁愛惜羽毛,為證明自己清白將昌�g處死。曹操聞言:"�g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東海叛亂平定後,曹操藉獻帝之手,拜於禁為虎威將軍。
於禁從嚴軍紀,對曾經的老友不講絲毫的情麵,以驗證自己的忠肝義膽。這樣一來於禁在仕途上不斷升遷,但是在將士們和朝中大臣們卻沒有什麼好口碑。
雖然名聲不好,但是於禁極具威嚴,令三軍將士無不膽寒。
張魯部被曹操攻剋,硃靈在此戰中立下赫赫戰功,在軍中的威望不斷上漲。硃靈本是袁紹部將,後降於曹操。漢中之地曹操尚未完全掌控,昔日降將硃靈又威望大漲,屢立軍功。這使得曹操不得不對硃靈有所忌憚。
此時於禁已成為曹操心腹,曹操派遣於禁收迴硃靈兵權。硃靈剛立軍功,現在打壓硃靈可謂是名不正、言不順,可是於禁毫不畏懼深陷"敵營",率領十幾騎親兵直奔硃靈大帳。開門見山逼迫硃靈交齣兵權,礙於於禁的威嚴,硃靈大軍竟鴉雀無聲,無一人反抗。
不久後曹操加冕魏王,於禁深受器重,升遷為左將軍、假節鉞。此時的於禁可謂是風光無限,人生巔峰。
不久後襄樊之戰,於禁跌入人生低榖,從此便再也沒有爬起來。
猜測
諸多三國迷對於禁投降有種種猜測。
於禁剛投降曹操時,不懼青州軍的謠言,為什麼要在人生頂峰時放下一生的榮譽做瞭厚顔無恥的降將。
其中一種說法便是於禁放不下三萬士卒,正是因為他愛惜身後三萬名士卒纔放棄瞭一生的榮譽。不投降,武將死沙場是最高的榮譽,他的傢屬會受到錶彰,他自己也可名垂青史。可投降,他身居高位,深得多疑的曹操信任,如今多年建立起來的信任瞬間崩塌,難怪曹操說他不如龐德,留下的是羞辱和傢眷們一生的低頭度日。
更有一種陰謀論,於禁被曹丕給耍瞭。於禁投降關羽本來是事先跟曹操一起商定的預備方案。誰曉得愣頭青龐德寜死不降使得於禁背上罵名。
本來三萬士卒受降,關羽的糧草供給便是問題。關羽就真得私自動用瞭孫權在湘關的糧米,本來劉備的荊州就是孫劉兩傢的敏感地帶。之前關羽自傲的迴絕孫權的主動求親,還用"虎女焉能配犬子"來侮辱孫權,就把兩傢的關係降到瞭冰點。現在為瞭三萬降卒開始私自動用孫權的糧米,這就引起瞭孫權的殺心。
關羽自傲,孫權一方豪強也是要麵子的。關羽雖然納降於禁和三萬人馬,但是一時間肯定不能消化,於是就要提防這股新編力量。需要更多的兵力,江陵防守自然削弱,呂濛就能率領大批部隊趁虛而入、白衣渡江,最後殺關羽一個措手不及。
關羽敗走麥城,季漢由盛轉衰。這一連串事件細細一品,導火索不應該算到於禁投降關羽,關羽私自調取糧草,激化孫劉兩傢矛盾,並且分散兵力,導緻後方空虛,自取滅亡嗎?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曹操真是下瞭一盤大棋。而於禁則是被曹丕耍瞭。於禁投降關羽,關羽兵敗後於禁又被押送江東。
於禁和孫權並駕齊驅,還險些被虞翻當場鞭撻。
最後孫權嚮曹丕稱藩,頭須花白的於禁被遣送迴國。在拜謁曹操的高陵時,被壁畫上自己受降的圖畫所侮辱,不久病逝。
如果真是曹操與於禁為鏟除季漢勢力的預謀,那麼於禁的下場不可謂不悲涼。
如果沒有這些陰謀論,也沒有於禁為三萬士兵生死著想的一片苦心,那麼他為什麼投降?
拋開種種因素,究其本源,應該就是人最本質的需求,活下去。生命大於一切,這是動物的本能,也是最基礎的選擇。但是除瞭生命外,還有什麼是我們更為珍重的、不惜一切代價想要保護的呢?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