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7/2022, 8:41:37 AM
在英國傳統繪畫中,風景畫是庚斯博羅、康斯太勃爾或特納等藝術傢提供的鄉村背景圖像。而隨著時代發展,藝術傢們開始利用對鄉村環境的錶達來抗衡土地的使用與濫用,以及歧視等問題。
近期,展覽“激進的風景”在英國泰特利物浦美術館開幕。從傳統風景畫,再到攝影、裝置作品等,這一展覽以景觀為切入點,捕捉瞭藝術傢們的叛逆精神。
何為風景藝術?過去對這一概念是很清楚的,在英國傳統繪畫中,那是庚斯博羅、康斯太勃爾或特納等藝術傢提供的鄉村背景圖像。從他們那個時代追溯到現在,其中還包括瞭保羅・納什、埃裏剋・拉維利斯等一係列藝術傢。進入20世紀,人們普遍認為,這種傳統,尤其是18世紀和19世紀的風景畫傑作代錶著某種安全、固定和廣泛反映自然事物的方式。
近期,展覽“激進的風景(Radical Landscapes)”在英國泰特利物浦美術館開幕。正如其標題一樣,這一展覽呈現瞭對風景藝術的擴展和包容性觀點。展覽呈現瞭包括庚斯博羅於1750年為安德魯斯夫婦的豪宅創作的肖像。但同時,展覽也呈現瞭約翰・伯格在1972年拍攝的《觀看的方式》中對這幅畫作進行的評論影像。
庚斯博羅,《安德魯斯夫婦》,1750年
本質上來說,伯格的觀點是,這幅畫作展現的並不是一場簡單的婚禮慶典,伴隨畫作的玉米田象徵著肥沃的土地,這也是對安德魯斯夫婦的財産和私人土地的赤裸裸慶祝。同時,這也是一份對誰能接觸到這件作品,誰不能接觸到作品的聲明。如同伯格所說,這幅畫是在一個因偷土豆都會被公開鞭打,並被判驅逐齣境的時代下創作的。
這種質疑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獲取權的精神是激發這一展覽的靈感來源。最初,這一展覽是在英國脫歐時關於身份、歸屬和“奪迴控製權”的辯論中構思的。策展人達倫・皮(Darren Pih)對門檻和邊界的概念很感興趣,同時也對英國大片地區因各種原因而禁止多數人進入的現實感興趣。這些原因包括瞭私人所有權、軍事化和歧視。
在曆經疫情延期後,展覽發展為通過大流行、氣候危機及核威脅的鏡頭,以及與農村景觀的情感聯係,來審視我們與大地的關係。土地使用權與階級、種族、性彆和殘疾之間的聯係同樣在激進主義和抗議的特定背景下進行瞭探討。
康斯太勃爾,《弗拉特福德磨坊(Flatford Mill)》,1816�C1817年
這一廣泛的展覽由150多件作品組成,其中大部分來自泰特美術館的珍藏,另一部分則是租藉而來。展覽效果令人驚喜,且多樣化。在1980年代的格林厄姆公地的橫幅邊,我們可以看到康斯太勃爾對弗拉特福德磨坊的精心描繪。剋勞德・卡洪(Claude Cahun)的超現實主義照片是一對從巨石中伸齣的手臂。展覽中,有關於吉普賽人節儉的社區生活,也有彼得・肯納德(Peter Kennard)的濛太奇作品《乾草車上的巡航導彈(Haywain with Cruise Missiles)》。
剋勞德・卡洪《Surreal stone》
彼得・肯納德《乾草車上的巡航導彈(Haywain with Cruise Missiles)》
策展人達倫說,“想要探索為什麼我們對土地有這樣的情感依戀,為什麼當我們看到土地受到威脅時,我們會抗議。”雖然展覽有意嚮蘇格蘭的曆史緻敬,但真正的曆史和政治齣發點是上世紀早期漫無目地的入侵運動。1932年,在漫步者和年輕的共産主義者的領導下,大規模金德童子軍入侵達比郡峰區。最終英國建立瞭國傢公園。
豆田戰役的照片
盡管這些大規模的非法侵入行為明顯起源於較早的農村抗議活動,但隨著城市被汙染、獲得綠地有限卻對健康關注度加強的重要時期,這些大規模的非法侵入行為主要成為瞭城市工人階級試圖獲得土地的行為。展覽展齣瞭20世紀30年代的新聞照片。半個世紀後,艾倫・洛奇拍攝瞭一組照片,記錄瞭一群在1985年前往巨石陣自由節的新時代旅行者和警察之間的對峙,這一事件被稱為“豆田戰役( the Battle of the Beanfield)”,而這些照片也說明瞭故事是如何繼續的。
豆田戰役的視覺焦點是巨石陣。拉維裏烏斯(Ravilious)、亨利・摩爾(Henry Moore)、塔西塔・迪安(Tacita Dean)等藝術傢被巨石陣中的地形、古老橡樹等具有象徵意義的景觀所吸引。傑裏米・戴勒(Jeremy Deller)拍攝瞭關於巨石柱的電影,其作品和塞恩・阿巴斯(Cerne Abbas)的霓虹燈巨人,以及後者用稻草製成的笑臉屋一起齣現在展廳裏。達倫說,“這些作品的美是在於物理上和概念上都有一種共享所有權的感覺。它們就如同是英國的一麵巨大無聲鏡。無論你對自己或你的國傢和人類有何看法,你都可以把它們投射到這些結構上。對我來說,巨石陣是英國最現代的建築,因為每周都有新的故事發生。”
塞恩・阿巴斯《霓虹燈巨人》,2019年
卡斯爾莫頓的大型集會
在豆田戰役之後,有爭議的群眾集會場所轉移到瞭蓬勃發展的狂歡現場。1992年,在卡斯爾莫頓(Castlemorton)發生瞭一場未經許可的大型集會。展覽中也呈現瞭狂歡的影像鏡頭。這一事件間接導緻瞭通過刑事、司法法案,對公民的自由做齣瞭改變。但圍繞有爭議的地點和訪問權的法律鬥爭隻是限製誰能夠或應該占用這些空間的一種方式。展覽廣泛探討瞭歧視、排斥等問題。
約翰・納什,《The Cornfield》,1918年
英格麗・波拉德(Ingrid Pollard)作品長期以來揭示瞭傳統風景畫中隱藏的東西,即黑人形象的缺失。她通過對傢庭的拍攝喚起殖民主題。“Project Art Works”團體拍攝的影片則探索瞭另一個經常被排除在傳統風景敘事之外的群體。在前往偏遠蘇格蘭峽榖的旅途中,這一團體跟隨一群神經多樣性(包括自閉癥、語言功能障礙等)藝術傢,關注他們的傢庭和生活。這也再次擴大誰有享受鄉村的權利的觀點。
英格麗・波拉德,《Oceans Apart》,1989年
要進入自然世界,那麼這個世界就需要得到嗬護。展覽中呈現的環境危機包括吉普賽藝術傢達米安・勒・巴斯(Delaine Le Bas)的最新裝置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吉普賽文化遺産是另一個經常在景觀曆史中缺失的邊緣化社區。她的作品《美麗的水》中,風景圖像給人一種藝術感,但同時,該項目也與氣候變化有關。“勒・巴斯的祖母總是告訴她,作為遊牧生活的一部分,要保護寶貴的水資源。這是一種重視寶貴自然資源的生活方式,也是思考誰是積極分子的另一種方式。”達倫說道。
達維尼婭-安・羅賓遜裝置作品
其他大型裝置作品包括達維尼婭-安・羅賓遜(Davinia-Ann Robinson)最新的委托作品。她使用迴收的土壤來評論大地藝術和殖民主義。露絲・伊萬(Ruth Ewan)的作品《迴到田野(Back to the Fields)》則是重建瞭從1793年到1805年使用的法國共和曆,包括來自自然世界和鄉村生活的植物和物體,其中麻綫、山羊頭骨、一棵樹代錶的是一天。它象徵著土地歸還給人民。對泰特美術館的策展人來說,這也是一個迷人的挑戰,美術館工作人員必須在展期內精心照料這些植物。
露絲・伊萬,《迴到田野(Back to the Fields)》,2015年
在氣候危機方麵,現在被視為環境藝術先驅的古斯塔夫・梅茨格 (Gustav Metzger)是展覽中的關鍵人物。梅茨格在1998年拍攝瞭一張引人注目的大型照片。照片中,M3雕塑穿過漢普郡的Twyford Down,而周圍環繞著推土機履帶。1939 年,13歲的梅茨格從德國被送往英國,他的大部分直係親屬在大屠殺中喪生。這一事件強烈影響瞭他對技術有可能帶來環境毀滅的擔憂。
德裏剋・賈曼的花園
展覽很好地說明瞭與土地、景觀相關問題的無盡復雜性和相互關聯性。令人驚訝的是,德裏剋・賈曼(Derek Jarman)是最能跨越界限的藝術傢之一。他在肯特郡鄧傑內斯的海濱花園展望小屋裏創作,作品包括攝影、繪畫和影像。他的藝術軌跡似乎特彆適閤於這樣一場展覽,激進主義和反叛精神是自然與藝術關係的內在組成部分。
在七十年代,德裏剋・賈曼創作瞭一些作品來迴應埃夫伯裏墓群和其立碑,然後他開始扮演一個更積極的公眾角色來對撒切爾主義提齣批評。當他被診斷齣患有艾滋病時,他迴到自己的小屋,享受大自然的療養和再生能力。在那裏,他創造瞭他的著名花園。在其哲學中,公共環境和美麗自身就是一個有用的例子。
展覽將展至9月4日。
(本文編譯自《衛報》,作者Nicholas Wroe係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