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8/2022, 6:23:07 PM
古代玉器中動物造型的齣現可以追朔到遙遠的新石器時代,但這些貼近生活、喜聞樂見的可愛動物形象從來沒有離開過治玉工匠的視綫。
曆朝曆代都有大量美輪美奐的玉製動物齣現,今天就將一部分動物造型的古代玉器展示給大傢。
讓我們在欣賞古玉中精彩紛呈的“動物世界”的同時,感受一下中國玉文化的豐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鷹
高2.5厘米,寬4.6厘米,厚0.4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玉鷹為青黃色玉材製,片狀,腹部略厚,腹前用陰綫界齣鷹爪,頭部凸起,嘴尖,雙翅較薄,尾寬,尾及翅上有陰綫羽紋。鷹背部有對穿的孔,可穿係繩。
紅山文化分布於我國東北地區,在其遺址中發現瞭較多的玉器,其中有一定數量的玉鳥,多為鷹類。常見的玉鷹有二類,一類近似方形,翅的邊緣平直;另一類鷹的翅膀大且展開,似飛翔狀。這件玉鷹屬後一類,遼寜省阜新市鬍頭溝遺址齣土有同樣的作品。此玉鷹的造型較接近於現實,鷹的腹麵加工精緻而背部簡練,係因人們仰望飛鷹所得的觀察結果。
商,玉虎形刻刀,
高5.8厘米,寬3.8厘米,厚0.4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器為白玉質,但已沁為黃褐色。扁薄片狀的造型將一隻扭頭捲尾的玉虎打造得栩栩如生。虎張口,用連續鑽孔的工藝製成口中的利齒。橢圓形眼,蘑菇狀角。胸前凸起一環形小穿,可供係掛。尾一側琢齣一小尖刀,刀刃部兩麵磨薄,使之兼具一定的實用功能。這件玉刻刀雖然外形似虎,但由於頭上有蘑菇狀角,所以也有人認為是龍與虎的結閤體。
商代小型玉質刻刀多見,均是在尾部雕琢齣刀刃,而刀柄則是各類動物的造型,有獸形、龍形、魚形、蟬形、虎形等,大多有穿孔可係掛,使之成為可佩可用、美觀實用的玉飾品。
漢,玉豬
左一長11.2厘米,高2.9厘米
右一長11.7厘米,高2.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兩件作品所用皆新疆玉,顔色不同,一件玉呈青綠色,另一件玉呈青白色。圓柱狀,底麵較平,兩端略作切削以呈豬首及豬尾的外形,又以粗陰綫界齣眼、耳、四肢,雕琢簡練樸實。
這類玉豬在漢代墓葬中有較多的發現,一般都置於逝者手中,為喪葬使用的玉握。在漢代及稍後時代的喪葬禮俗中,玉豬的使用較為流行,其中的一些作品四肢直立,頭、臀部隆起,形象較為真實。
漢,玉天馬
高4.2厘米,長7.8厘米,寬2.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青色玉質,有絮斑、綹裂,局部可見黃色沁斑。圓雕臥馬,頭微昂,張口露齒,腦後垂貼長鬃一綹,背起脊,身生雙翼。肌肉飽滿,富力量感。
有翼天馬形象,在古代中西藝術中均有所見。天馬産自中亞地區。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首次見到來自大宛的寶馬,極為垂青,稱其為天馬,並親自作詩歌詠。此後,又兩次派兵西徵,目的即在獲取西域寶馬。天馬自漢代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韆年。漢代畫像石,唐代石雕、繪畫、金銀器上都留下瞭天馬的倩影,如著名的唐昭陵六駿,以及唐人韓�值囊月砦�題的繪畫。歌詠天馬的詩文曆代皆有。
就齣土玉雕天馬而言,漢代前後僅見兩例,一為山東麯阜魯國故城戰國墓所齣玉馬,一為陝西鹹陽西漢渭陵建築遺址所見玉羽人禦天馬。
唐,青玉童子騎象
高5.5厘米,長7.3厘米,厚2.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青玉有綹裂、絮斑。圓雕一男子側身坐於象背之上。象臥伏,神態溫順。人物頭戴軟帽,微後仰。著長袖衫。右腿搭於左腿之上,右手舉起放於腦後,左手置於腿上,長袖下垂,作舞蹈之姿。
與曆代統治者一樣,唐代帝王對來自域外之物總是充滿好奇,而鄰國亦樂於以特産進獻,以獲取豐厚的迴饋。當時西域和東南亞進獻的動物有馬、獅子、象、豹、犀、鸚鵡等。這些動物被豢養在宮廷獸苑中,有專人照看,並有固定的食料供應。宮廷每有宴樂,或逢重大慶典、節日,往往以百戲雜樂助興,五坊使引馴象、馴犀、馴獅、舞馬入場,隨音樂或拜或舞。唐人詩文對此多有吟詠。本品描繪的就是男性舞人在馴象背上揮袖錶演的場景。舞馬、馴獅作為裝飾題材,在唐代金器、玉器上比較多見,唯馴象,目前僅見此一例。
清,白玉臥羊
高5.8厘米,長10.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羊白玉質,玉質上佳,無雜質,瑩潤如凝脂。羊呈臥形,昂首望天,口緊閉,耳下垂,雙角嚮後彎麯。腮下、耳後及尾部邊緣有細刀琢刻的短陰綫,以示羊毛。羊身其餘部分光素無紋飾。
清代玉羊與前代風格略有區彆,著重於動態的錶現,且比前代更加寫實,造型準確,骨骼、肌肉加以突齣的錶現。此白玉羊造型簡潔明快,刀工精湛,打磨潤澤,更因其質地潔白無瑕,使羊之溫順的性情與肥美的體態得以極好的展現。
清,白玉臥狗
高3厘米,長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白玉質,狗臥姿,迴首,尾上捲,頸部套一環。通體光素無紋飾。清宮收藏的玉狗一般用作陳設品,紋飾雖簡卻形態生動。
清,翠臥牛
高6.6厘米,長15.1厘米,寬7.7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臥牛翠質,微透明,頭、角及身體的一側留有深黃色玉皮,黃綠相襯,色澤極美。牛呈臥伏狀,四肢均屈於腹下,尾則搭於一足旁。下配以海水紋紫檀紅木座。此作品雖然素身而不琢紋飾,但牛之身體肌理明顯,神態刻畫生動。
翠為礦物質,多數不透明,個彆半透明,有玻璃光澤。綠色鮮亮者價值最高。因其質地堅硬,故多不琢紋飾。翠在清代中晚期開始盛行。
清,翡翠魚式盒
長24.8厘米,寬7.6厘米,厚2.9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翠色青綠。盒為魚形,兩半相扣成盒。魚身有細鱗紋,鰭、尾、鰓部嵌有紅寶石。盒內刻有乾隆禦製詩《詠痕都斯坦玉魚》。
據詩而知,乾隆皇帝認為此件作品為痕都斯坦玉器,但這種玉料主要産自緬甸,魚上寶石的鑲嵌方式也與痕都斯坦玉器有彆,一些學者認為此盒是清宮廷所製。
商,玉虎
長9.6厘米
上海博物院藏
商,玉鳥
高6.9厘米,寬4.7厘米
上海博物院藏
商,青玉兔
高5.6厘米,寬3.1厘米,厚0.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戰國,玉龍
長4.1厘米,寬3.2厘米
上海博物院藏
宋,青玉臥狗
高2.5厘米,長7.7厘米,寬4.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宋,玉鹿
高6.5厘米寬4.3厘米
上海博物院藏
清乾隆,青玉臥馬
長13.3厘米,寬7.8厘米,高7.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青玉雙猴
長12.9厘米,寬11厘米,高10.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青玉臥狗
高2.7厘米,長5.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青玉嵌寶石臥兔
通高8.5厘米,長13.5厘米,寬5.1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六朝玉臥駝
故宮博物院
漢玉鏤雕虎形劍�M
故宮博物院
漢玉羊式水丞
故宮博物院
漢玉臥羊形硯滴
故宮博物院
漢玉臥羊
故宮博物院
漢玉臥羊
故宮博物院
漢青玉雙角獸墜
故宮博物院
唐玉駱駝
V&A博物館
唐玉狗
杭州博物館
唐白玉異獸嵌件
故宮博物院
宋紫沁青玉子母瑞獸
故宮博物院
宋玉鴨銜蓮紋佩
故宮博物院
宋玉鹿
上海博物館
宋青玉太獅少獅佩
故宮博物院
宋黃玉臥獸
杭州博物館
南宋玉子母臥獸
V&A博物館
南宋玉臥虎
V&A博物館
南宋玉臥犬
V&A博物館
元白玉鏤雕雙兔佩
故宮博物院
明青玉臥異獸
故宮博物院
明青玉臥獅
故宮博物院
明紫褐沁白玉臥獸
故宮博物院
明玉鏤雕雙獅
故宮博物院
明青玉鷹鈕爐頂
故宮博物院
明玉雙獸筆架
故宮博物院
明青玉雙鳥筆架
故宮博物院
明青玉三足龜
故宮博物院
明青玉犬
故宮博物院
明青玉麒麟
故宮博物院
明青玉龍首龜
故宮博物院
明青玉飛獸鎮紙
故宮博物院
明青玉蹲姿獸
故宮博物院
明青玉雕狐
故宮博物院
明青白玉雙獅戲球鎮
杭州博物館
明黃玉臥駝
杭州博物館
明黃玉臥獸
杭州博物館
明青玉異獸
故宮博物院
16世紀玉異獸
V&A博物館
明青玉異獸
故宮博物院
明青玉銜靈芝臥鹿
故宮博物院
明青玉銜靈芝臥鹿
故宮博物院
明青玉臥獸
故宮博物院
明白玉臥馬
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