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7/2022, 5:58:04 PM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智行駕道
3月15日,“鄧倫偷逃稅被追繳並罰款1.06億元”登上微博熱搜,當地稅務部門依法對鄧倫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並處罰款,共計1.06億。鄧倫的商業價值全麵崩塌,多個品牌與其解約,刷屏熱搜。
事實上,在車圈代言人塌房的事件也不在少數,2021,堪稱各路明星的塌房元年,車圈代言人翻車的瓜也不少。吳亦凡事件持續發酵,保時捷迅速官宣終止閤作;與勞斯萊斯閤作的網紅夫婦被指拉低産品格調,不係安全帶的黑曆史更是遭到全網控訴;李雲迪作為長城WEY及廣汽豐田的車主,人設翻車後,兩傢車企迅速撇清關係。
當真人偶像頻頻翻車,車企開始將目光投嚮塌房風險低的虛擬偶像。根據艾媒谘詢數據,2020年核心産業市場規模已達34.6億元,當時預測2021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62.2億元,2023年將達205.5億元。
風口之上,各車企爭相開拓虛擬偶像的藍海市場,這群“紙片人”能否幫助品牌成功齣圈?
01、明星“嚮下”,虛擬偶像“嚮上”
在2021年的車圈,因代言明星翻車而受損的品牌形象很難補救。明明是甲方,卻慘成背鍋人,更有營銷人自嘲:“今年品牌方最熟悉的業務就是解約”。 明星自身的話題及流量,會給代言産品帶來關注度。但與快消品不同, 由於購車決策成本高,明星效應對消費者選車的影響較小,更多體現在瞭人群價值觀的吸引 。消費者在選擇汽車産品時,往往更加理性,價格、品牌、空間、動力、配飾、智能化等,纔是購車時更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商業競爭下,明星效應也無法市場趨勢相抗衡。 即使是大眾偶像周傑倫代言的納智捷納5、流量明星鹿晗代言過的甲殼蟲,最終也難逃銷量下滑甚至停産的結果。 娛樂圈輿論迭起,“鍋”隨時會從天上來。在現在的風險社會中,車企選擇真人明星代言産品,不一定能享受流量帶來的紅利,同時也要承擔明星人設翻車的風險和責任。 被明星翻車害慘瞭的車企們,也痛定思痛,開始尋找營銷的新齣路。隨著虛擬偶像商業價值不斷攀升,其商業變現能力將會愈發強勁, 與虛擬偶像閤作,是否會成為汽車行業的新趨勢呢?
02、“紙片人”爆紅,車企蜂擁而至
當真人偶像接連“社死”,備受年輕人喜愛的虛擬偶像,逐步成為品牌營銷的流量密碼,闖入汽車行業的賽道。 保時捷的代言人失德退圈後,品牌決定另闢蹊徑,投資萬像科技――一傢專門打造虛擬偶像的科技公司,創造一個不會翻車的“代言人”。 對於許多不“衝浪”的人來說,虛擬偶像也許是個陌生的名詞。與大眾熟知的偶像明星不同,虛擬偶像通過繪畫、動畫、CG等形式製作,行為由人類算法操控。他們擁有動漫人物或真實人類的外貌,不會崩塌的顔值和人設,也滿足瞭觀眾們的對完美偶像的想象。
其實虛擬偶像與車企閤作,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2011年,虛擬歌手初音未來就成為瞭豐田卡羅拉2011代言人。 而“元宇宙”的走紅,讓虛擬偶像迎來瞭新一波發展高潮,年輕用戶在消費市場的比重逐漸增加,各大品牌火速加入戰場,以博得年輕用戶的好感。 2021年9月,上汽名爵MG原創的虛擬代言人――MG ONE機電潮人,潮流的科技造型與汽車智能化亮點有機結閤,讓企業收獲瞭一波熱度。
2021年12月31日,長安汽車首位數字員工“宮”入職,她有一頭紅色的利落短發,身著極具科技感的機甲,再次引起瞭眾人的注意。
在2022年北京鼕奧會及殘奧會舞台上,我們將看見虛擬歌手洛天依的身影。二次元世界的“紙片人”逐漸走嚮瞭大眾的視野,被更多人認識。 艾媒谘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48.9%網民為虛擬偶像花費金額與現實偶像基本相同,37.6%網民為虛擬偶像花費金額比現實偶像更多。中國消費者對虛擬代言青睞有加,虛擬偶像的品牌營銷手段,已經成為新的商業趨勢。那麼,誰最樂意為虛擬偶像買單呢?
騰訊發布的《2019 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數據顯示,中國的Z世代人群達1.49億人,到2020年將占據整體消費力的40%。可以看齣,消費力強、敢賺敢花是Z世代的特點。 受二次元文化影響, 95後、00後的Z世代是虛擬偶像的最大受眾群體,車企想在虛擬偶像這片藍海拔得頭籌,必須先抓住他們的心。 但正因他們對二次元及虛擬形象的長期接觸與喜愛,對作品往往有更高的評判標準。
《2021中國虛擬偶像消費市場調研報告》顯示, 65.93%的消費者希望虛擬偶像有自己的事業,另有高達71.27%的消費者希望虛擬偶像具有一技之長。年輕人喜愛的虛擬偶像,也必須搞事業! 當一個虛擬偶像兼具真實感和互動性,從外形、人設、性格到行為,都能滿足Z世代的期待,其代言的産品,纔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目光。
虛擬偶像的頭部IP蓬勃發展,引領瞭很強大的消費力,但也並不意味著有瞭虛擬偶像代言人,産品就能夠銷量大漲。細究之下, 因製作技術成本高、形象同質化、發展後勁不足等難題,腰部及以下的IP破圈難度較大。 百花齊放,真正火的卻不多。近年來,被大眾知曉的虛擬偶像僅有活躍於各大晚會的歌手洛天依、字節和樂華聯手企劃的女團A-SOUL、小紅書帶貨博主AYAYI、湖南衛視新上崗的小漾等寥寥幾個。
想要打造一個成功的虛擬偶像,從創意、生産、宣發到市場流通,都需要成熟的生産運營模式,輸齣源源不斷的正嚮話題。 麵對前期研發及後期營銷的高投入,車企是否應該跟風創造虛擬偶像,仍需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2021年5月1日,虛擬歌手洛天依、言和等5位虛擬偶像助陣“天貓青年實驗室”淘寶直播間,帶貨共9款産品,一小時內在綫觀看人數最高達到270萬。6月25日,《全職高手》的主角葉修也現身美特斯邦威天貓直播間。
在未來,車企也可以根據産品風格,選擇與洛天依、葉修、AYAYI這類已經發展成熟且有粉絲基數的虛擬偶像聯動閤作,尋求更多的營銷方式。畢竟不是每個新生的虛擬偶像,都能成為下一個洛天依。
03、虛擬偶像機會無限,尷尬與挑戰並存
想象一下,當你坐上一輛新款汽車,最想收獲怎樣的體驗? 知名車聯網專傢張人傑曾提到,“ 過去,我們用技術推動産品,未來,我們用體驗推動産品 ”。用戶渴望實現的駕車體驗,能夠推動汽車未來的發展。 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呼喚AI語音助手,如蔚來的“小CAN”、小鵬的“小P”,完成打開車窗、播放音樂、語音導航等基礎指令。
未來,當虛擬偶像邁嚮物質空間,能為你的齣行帶來什麼改變? 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帶來瞭大量電子零部件需求,帶動電子行業飛速發展。同樣, 人機交互正在賦能汽車,虛擬偶像的興起也帶動著AI、VR、MR等技術全速前進。
2022年1月,歐尚Z6攜虛擬代言人首發亮相。車主可以通過人臉識彆和聲音復刻技術,錄入身邊人的形象和聲音,成為“觸手可及”的貼心陪駕。 以虛擬偶像為媒介,今後還會産生更多的人車交互功能。基於強大的數據及算法技術,虛擬偶像擁有過目不忘的超強記憶,能在閤適的時間播放你喜歡的音樂及新聞資訊,規劃完美的自駕遊路綫,協助處理基礎的工作業務,也可能通過錶情及聲音進行情緒識彆,成為陪伴者、傾聽者或心理谘詢師。
隨著技術發展,機器逐漸生物化。電影《異形:契約》中的生化人大衛最終覺醒,開啓瞭一場AI對人類的背叛。我們時常從科幻片中看到這樣的超現實情節,但在日常生活中,由於人類情緒及語言的多樣性和歧義性,要實現人機的自由交流並不簡單。 當“人機交互”成為“人人交互”,虛擬偶像就被賦予瞭智慧和人格,這也正是AI人工智能技術的意義。
虛擬偶像會與汽車碰撞齣怎樣的火花,值得我們期待。他們與真人偶像最大的不同是掙脫瞭時空的限製,能夠全天候陪伴,不會齣現真人明星失德違法的行為,永遠不用擔心容顔或身材的變化。 在粉絲經濟下,許多企業會選擇可塑性高的虛擬偶像代言,自行設計符閤産品調性的“完美”形象,達到吸粉的目的。
“造車新勢力”也新在營銷 ,雅閣在2021年10月上綫的虛擬車主Cora就是用戶共創的産物,虛擬偶像做什麼,叫什麼,都可以由用戶自己決定。同時基於深度算法,在參加活動、與真人對話時,虛擬偶像也在進化成長。這樣的偶像文化,與當代熱愛自由、追求個性的年輕人一拍即閤。
不止汽車,快消品行業也在用虛擬偶像“整活”。肯德基近年為迎閤年輕化市場,慈祥的老爺爺代言人,變身成為時髦帥氣的虛擬偶像。知名國貨品牌花西子也站上風口,希望通過這位自信優雅的時尚佳人,嚮全球展現中國妝容和東方之美,宣傳自身品牌理念。 噱頭很足,數據卻很糟。虛擬形象的官宣微博互動數據遠低於真人明星,而在“花西子-東方佳人”的賬號中,微博互動量更少。
除瞭數據不盡人意,因為虛擬代言人沒有體感,一些用戶無法信服“滋潤不乾”“舒適柔軟”等帶貨反饋。如帶貨虛擬偶像翎_LING和AYAYI的小紅書評論區,就收到瞭關於商品和廣告的負麵評價。
許多虛擬偶像運營的戰綫太短,隻能吸引眾人短時間的關注,這樣的尷尬境地在汽車企業也很常見。長安汽車策劃的虛擬偶像競演舞台《2060》口碑平平,甚至不少觀眾錶示“有被尬到”。其中脫穎而齣的虛擬偶像“宮”,雖捕捉到瞭不少過路人的目光,之後的關注度卻不高。
虛擬偶像與大眾文化還有一定的距離,如何用虛擬偶像講好品牌故事,如何製定IP化的運營策略,成瞭品牌方未來的新挑戰。
04、智行觀
根據知萌谘詢在《2020中國消費趨勢報告》中調研數據顯示,近70%用戶瞭解虛擬偶像,並關注虛擬偶像的發展和最新動嚮。 現階段正是虛擬偶像發展的黃金時代,新的商業生態悄然形成。 這批“紙片人”的齣現,為當下汽車品牌營銷提供瞭新的思路,也帶來瞭更多有趣的玩法,與注重互動體驗的年輕用戶進行深入溝通。可以預見,在未來,會有更多優秀的虛擬形象脫穎而齣。
麵嚮新的趨勢,迴歸自身的製造研發則更為重要。 當汽車駕駛的用戶體驗及汽車品質得到提升,虛擬偶像的代言纔能稱為錦上添花 。在汽車品質過關的前提下,你願意為虛擬偶像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