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7/2022, 6:05:27 PM
展銳三年脫睏,有多少是楚慶本人的功勞呢?
”
作者|無傳 司吉
編輯|林海峰
2月28日傍晚,前紫光展銳CEO楚慶在內部微信群裏留下瞭一段卸任感言,
"各位董事,我已經收到展銳董事會決議,解除我的CEO和董事職責。”
不甘之情溢於言錶。
"展銳三年脫睏,已經步入強烈上揚的發展軌道。" 這是楚慶留下的另一段話。
在紫光展銳的日子裏,楚慶一直都是備受爭議的人物。
有人認為他是使“赳赳老秦”國富兵強的商鞅,也有人認為他是魯難未已的慶父。
現在的紫光展銳剛剛擺脫多年停滯不前的陰影,科創版上市的曙光近在眼前。楚慶在此時離開,遠算不上功成身退。對展銳來說,也實在稱不上卸磨殺驢。無論對楚慶還是展銳而言,這次人事變動都顯得又些蹊蹺。
1
展銳命懸一綫,楚慶臨危受命
楚慶到來前夕的展銳,正處於危機存亡之鞦。
2014年紫光集團收購瞭展訊和銳迪科後,原展訊CEO李力遊走馬上任,成為展銳的掌門人。
李力遊
李力遊並非等閑之輩,早在展訊時期,創始團隊陳大同、武平等人退齣展訊後,李力遊毅然決然的接下這顆燙手山芋,當時的展訊經曆山寨機時代的紅利成功飛嚮美國納斯達剋,但在2G到3G切換之下競爭力不足等問題凸顯,金融危機之下麵臨倒閉風險。
接任展訊CEO之後,自詡半導體農民的李力遊對展訊進行瞭一番強勢改革,5年時間市值暴漲51倍,直到2015年也依然保持著5.3億顆芯片齣貨量,其中智能手機芯片占2億,功能手機芯片占3億多,2016年基帶芯片量齣貨7億顆,三星成為展訊最大的客戶。
但隨著李力遊年事漸高,對於市場的把握顯然失去瞭此前的敏銳。
2015年,展銳的功能手機芯片比智能手機芯片齣貨量多齣一億。這一億芯片成為瞭展銳由盛轉衰的禍根。
整個手機正從功能機嚮智能機大幅演進,變身為展銳後的展訊尚未看清局勢,就已經被市場打得七零八落,一會兒死磕功能機,一會兒同股東英特爾閤作研發5G基帶芯片進軍中高端市場但最終沒有下文,閤作終止,同時很快便失去瞭三星這位大客戶,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
2015年-2017年正是我國半導體産業飛速發展的時期。在此期間國內頭部的芯片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三年增速達到72.62%,但紫光展銳三年間營收增長僅未0.55%。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此時的李力遊也逐漸力不從心,時任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也漸萌換將之意。
趙偉國
趙偉國最終請來瞭在中興內部被稱作"曾十億"和"八大金剛"的曾學忠作為李力遊的接班人。
曾學忠今天去瞭小米,當年在中興是公認的少壯派,趙偉國希望展銳的權柄順利移交到曾學忠後,背靠中興人脈為展銳帶來新的變化,也考慮到中興在海外市場的錶現能夠幫助展銳開拓全球市場。
但人算不如天算。
2018年,中興遭受美國製裁。重新齣山的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拉著行李箱在深圳機場趕路的身影訴說著此時中興的落寞和無奈。
中興已是自身難保,趙偉國對曾學忠的期望自然也成為泡影。
與此同時,距離上海展銳辦公室西南方嚮6公裏,新成立的實驗室來瞭一位中年人,他剛剛從海思公司辭職,不久後任職該實驗室微電子研究院院長。據說,在這傢國內Top 1的芯片設計公司職級達到20級及以上的人纔已是罕見,而這位中年人的職級高達23級,最終離開的頭銜是海思的首席戰略官。
趙偉國聞訊,甚至沒有顧及初登大位,還沒施展開拳腳的曾學忠的感受,立刻拜謁瞭這位“大神”,並誠摯地邀請他執掌紫光展銳。
這位“大神”便是楚慶。
2
救世主還是奪天功?
正如曾學忠來後先與李力遊聯席數月後扶正,2018年3月,楚慶在與曾學忠聯席數月後,曾學忠遠走,楚慶獨掌展銳乾坤。
比起曾學忠,楚慶更喜歡拋頭露麵,也更喜歡藉助媒體的力量為自己歌功頌德。
2019年8月15日,紫光展銳媒體開放日上,入職半年的楚慶首次公開露麵,他身穿白色POLO短袖、黑色牛仔褲,戴藍色半邊框眼鏡,激動地嚮外界分享半年以來所取得的成績。
楚慶
楚慶用"翻天覆地"一詞來形容展銳這半年來的變化,他認為展銳不僅已經一改混亂鬆散甚至是官僚的組織架構,而且展銳所提供的産品所有機型也得到瞭普遍好評,返修率僅為韆分之二,遠超客戶質量標準的韆分之二十。
"我想這也是我們變革的成就,所以我們稱之為'新展銳’。"楚慶對自己的帶領展銳取得的功績無比驕傲。
公平地講,在楚慶到任後,展銳確實煥然一新。
展銳的變化有目共睹,不僅在移動通信業務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從落後世界第一款2G手機芯片15年,到成為全球僅有的5傢(高通、三星、聯發科、海思、展銳)推齣5G調製解調器的提供商之一。
2020年,展銳智能機營收超過功能機,智能機營收增長超50%,突破1億美金,在智能兒童手錶、低速物聯網(GSM+NB-IoT)、智能POS、LET Cat.1等多個領域實現市占率全球或全國第一。
但有多少是楚慶本人的功勞呢?
譬如楚慶不斷宣稱的,上任第二天就做齣瞭兩個重大戰略決策:砍掉公司90%的項目並開始5G的自主研發。
但今天展銳能重新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4G給瞭展銳重新站隊的機會。
在楚慶多次自我講述的腳本中,他總會有意無意地漏掉瞭一個重要因素:5G殺手級應用尚未齣現,4G手機需求量依然很大。
即便在5G進入商用第三年的2022年,4G手機的全球齣貨量依然有4-5億,占全球智能手機年齣貨量13億將近40%。
在業界頭部公司高通All in 5G的情況下,4G成為瞭展銳快速發展的機會。
采取"4G+5G"的展銳在4G市場占有更多空間,據Counterpoint第三季度最新報告顯示,2021Q3展銳在全球智能手機AP市場占有率首次達到10%,超越三星,排名全球第四,實現瞭前所未有的超越。Counterpoint分析師Parv Sharma點評這一成績時稱,展銳在全球市場份額的變化,主要來自展銳對4G SoC市場的強勁滲透,贏得瞭三星、榮耀、realme 、摩托羅拉、中興、傳音等客戶的訂單。
在展銳的4G SoC係列産品中,銷量最高的T610於2020年6月推齣,而楚慶入職展銳是在2018年12月份,按照芯片每2至3年一款新品的研發周期,無法完全確認該T610是否是一顆全新研發的芯片。不過,有傳聞稱,在楚慶任職期間,有一個專用的x6的內部代號,不知此x6和T610是否是屬於同一個。
客戶方麵,特彆是三星這個標杆客戶,很大程度上是當年李力遊給打下的底子,而中興傳音等與曾學忠關係甚大,至於榮耀,更多是因為國運使然的時代機遇不由展銳不接,但有意思的是,楚慶對前人所做的努力和鋪墊一字不提,而是大講特講自己如何的力挽狂瀾,特彆是楚慶在接受央視主持人采訪的視頻放齣來,展銳內部上下一片嘩然,不少人甚至認為楚慶行為是貪天之功。
不少老展銳人認為,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公司取得發展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們更願意用人民群眾創造曆史的曆史唯物主義觀點而不是楚慶在台上的自吹自擂來解釋展銳的種種變化。
之所以老展銳人們對“救世主”楚慶並不信服,一方麵是因為他們覺得楚慶言過其實。另一方麵則是由於楚慶在主政期間的諸多內部行為讓很多老展訊人寒心。
3
楚慶用人引發矛盾激化
楚慶提著趙偉國賜予的“尚方寶劍”上任後,立即對展銳的管理體係宣戰。
深受華為文化熏陶的楚慶,對華為管理體係的強大深信不疑。
而過去數年間,展銳的管理體係也確實很難稱得上讓人滿意。
經過多年的發展,展銳內部早已山頭林立,有的部門尾大不掉,有的管理者德不配位。展銳也正被這張盤錯節的關係網漸漸吸乾:楚慶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展銳內部檢查時甚至發現一個項目組利用公司資源自己創業研發無人機,規劃瞭兩三年,被公司發現時都還沒有産品。
如此種種,使得楚慶意識到在原來的體係上修修補補已經救不瞭展銳,隻有一把火燒盡枝枝蔓蔓重新生根纔有一綫生機。在這樣的認知下,楚慶開始對展銳大刀闊斧的改革。
改革越是銳意,就越是需要身邊有信得過的左膀右臂。
深知強龍鬥不過地頭蛇的楚慶,開始瞭對展銳老臣浩浩蕩蕩的“大清洗”。憑藉尚方寶劍在手,楚慶第一刀就砍嚮瞭一位重量級的高管。
2020年4月20日深夜,展銳以"宴請競爭對手銷售部門負責人,極力勸說正在走離職程序的王某不要迴美國,轉投該競爭對手公司"為由,開除原手機部門掌舵人吳迪和營銷陳傑峰。
第二天,展銳發布內部信,強調此事的同時,措辭嚴厲地批評瞭2018年前的展銳管理體係:經營管理團隊不負責任,一批軍閥式人物乘機攫取權利,欺上瞞下。"一時間:山頭林立,烏煙瘴氣;公器私用,法度廢弛;英纔流散,事業凋敝。"
在趙偉國信任和輿論熱捧的雙重加持下,楚慶得以順利地開除瞭一批老人,並將曾經共事過的老戰友周晨、黃宇寜和宓曉瓏等人提拔為自己的親信。
經過楚慶的改革,這些曾經的楚慶的前同事都在展銳身居要職: 紫光展銳執行副總裁、市場管理部部長周晨接任消費電子業務管理部、産品工程管理部兩個部門的相關工作;黃宇寜為市場管理部助理部長;宓曉瓏被任命為泛連接業務管理部助理部長。
老戰友雲集,熟悉的作戰方式也要一並用上,隨著老搭檔即著名管理谘詢專傢,資深CMMI/IPD顧問陳風雨的加入,展銳建立瞭新的質量體係,引入IPD(集成産品開發)、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和TMMi(測試成熟度模型集成)等業界先進的流程規範實踐。
錶麵看起來,楚慶在展銳的改革正有條不紊的推進。但展銳派的老人,與“從龍之臣”楚慶的改革從始至終都並非同心,他們對楚慶的大刀闊斧另有一番看法。在一片如火如荼中,混亂的種子已經悄然生根。
魏偉友是展銳裏的商務拓展的老人,山寨機時代就為展訊立下汗馬功勞,楚慶入局後不斷被check,多次要求交代商務拓展中有沒有貓膩,被拒絕後被引導要求舉報他人作為不再被追查的交換條件後,憤然離職。
另一位科學傢陶華加入展銳時有自己的專利技術,被勒令要求轉為公司的專利,幾度扯皮下心焦力瘁也不歡而散。
楚慶的改革中,似乎並沒有考慮到“老展銳”們的感受。很多在2019年之前入職的老員工,幾年都沒有加薪。
一位老員工透露,2020年入職的應屆生公司倒掛2016年入職的老員工,在展訊工作四年隻加薪一次,月薪漲瞭500塊。
不受提拔的老員工們,要麼主動離職,要麼被其他公司挖走,老展銳人所剩無幾。急於造芯的OPPO甚至在展銳門口定點挖人。
一位入職展銳一年的員工透露,展銳招瞭很多應屆生,但很多技術骨乾都走瞭,新來的應屆生沒有人帶,很多新項目開個頭就暫停瞭。
更讓老員工寒心的是,楚慶還曾特地強調,有瞭製度和流程後,不懼怕人員變動,如果有人提離職,馬上批,不會留。
這番幾乎將老員工視為公司纍贅的錶述,讓老將們感到他們正在成為楚慶治下展銳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並且楚慶不認為丟棄他們會使自己的烹調缺少許多滋味。他們認為楚慶不經消化的將另一傢公司的模式套用到展銳上頗有微詞,絲毫沒有考慮到展銳的實際情況。尤其是他們這些“勛貴”們曾經的功勞苦勞。
麵對楚慶的改革,老展銳人們不禁生齣瞭“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悲涼。
楚慶的改革推進得越快,這種矛盾就越激烈。
這使得楚慶的改革派和展銳的舊臣始終離心離德。
故事的最後,楚慶終於重演瞭商君韆年前的下場。在楚慶黯然離去後,不少老展銳人為慶祝此事甚至打車到幾十公裏外的上海周邊放煙花。
4
紫光易主
如果說楚慶尚能憑藉耀眼的“救世主”光環強行鎮住老員工的怨氣,那麼趙偉國的失勢,則是壓倒楚慶的最後一根稻草。當然,坊間也有傳言,楚慶在任職展銳CEO期間還有一傢屬於自己的公司,這可能也與其最終離場有直接關係。
過去幾年間,在趙偉國的推動下,紫光集團攻城略地,分彆收購瞭展訊和銳迪科兩大集團。但在收購過程中天量的貸款終於在幾年後使得紫光集團吞下惡果。
2021年7月,勢頭尚好的紫光展銳母公司紫光集團收到來自法院的一紙公文,以紫光集團明顯缺乏清償債務能力為由,申請對其破産重組。
破産重組啓動後,先後傳齣7傢機構有意參與競購。其中智路建廣聯閤體將是最有可能拿下紫光集團的人選。
智路建廣聯閤體的背後,是趙偉國的老對手李濱。
李濱
2017年,智路資本聯閤建廣資産、高通和大唐電信投資30億成立閤資公司瓴盛科技,主要技術來源於高通的中低端處理器授權,其在國內的競爭對手,正是紫光旗下的展訊。
這一舉動惹怒瞭趙偉國,在朋友圈痛罵大唐電信是汪精衛投日,高通方代錶孟璞是買辦,質疑大股東李濱的真實身份 。
如今在李濱又以智路建廣聯閤體的身份欲買下整個紫光集團時,趙偉國若無其事地對外宣稱"生意人不記仇"。
但是實際上,趙偉國不僅“記仇”,而且和李濱是舊仇未報,又添新怨。
正當業界以為智路建廣聯閤體將順利拿下紫光集團時,趙偉國實控的北京健坤集團實名舉報稱,紫光集團重整方案將直接造成700多億的國有資産損失,之後紫光集團迴應稱趙偉國散布不實信息,企圖乾擾影響司法重整工作。
兩番交手,趙偉國都敗下陣來。如今,紫光集團的重整已成定局,趙偉國也失去瞭他紫光實控人的身份。
楚慶手中先斬後奏的尚方寶劍,一夜之間突然變成瞭“前朝禦賜”。
從那一刻起,楚慶今日的結局就已經注定。但問題是,楚慶之後,誰能接手紫光展銳?
5
陳大同或將歸來
楚慶離開後,展銳的未來又陷入瞭混戰和迷霧之中。
任奇偉在楚慶走後代理瞭CEO之職。任奇偉畢業於清華大學,有歐洲留學背景,2006年迴國之後加入德國奇夢達公司西安研發中心,並在2015年應被收購而進入紫光係,擔任6傢紫光係公司的高管,履曆相當豐富。不過任奇偉的技術背景是存儲器,與展銳主攻的通信技術並不十分契閤。
因此,一種聲音認為展訊創始人之一陳大同很可能迴歸。
雷鋒網通過眾多信息交叉印證,陳大同確實是在紫光集團被智路建廣接手之後擔任CEO的最佳潛在人選。
陳大同
陳大同為何人?創辦展訊之前,陳大同創辦的豪威科技並成功上市;創辦展訊時,首發全球首顆2.5G基帶單芯片,帶領展訊在山寨機時代崛起;離開展訊之後,活躍在資本市場,投過不少成功的半導體項目。
更重要的是,陳大同與如今紫光的掌舵人李濱不僅是清華校友,在工作上也有諸多交集。
2010年,陳大同與楊鐳創辦華山資本並擔任董事長,而同期李濱是華山資本閤夥人。
2011年,李濱到中芯國際擔任副總裁,同年陳大同作為顧問參與到中投公司對中芯國際的2.5億美元的投資中,日後,陳大同公開錶示這筆投資是在中芯國際最睏難的時候投進去的。兩人不僅有同事之誼,更有患難之交。
2014年,陳大同所在的華山資本與華登資本的部分管理團隊、清華控股閤作,創辦清芯華創,也就是後來的元禾璞華,與此同時,專注於集成電路産業與戰略新興産業投資並購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建廣資産也相繼成立。
業界人士估計,如果陳大同真的迴歸紫光展銳,其老戰友殷伯濤、曹強也會跟著迴歸。
或許,李濱在決定接手紫光集團時就已經在謀劃這一步棋。
目前我們仍然無法得知群龍無首的展銳,最終會由誰問鼎CEO之位。也無從知曉展銳的未來會走嚮何方。
但楚慶的戰友們,隻怕又要另謀齣路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