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5/2022, 9:09:36 AM
它幫你邁開腿,也能管住嘴。
文/易琬玉
編輯/範婷婷
小吳是個身材健美的女生,每周會去3-4次健身房,奶茶等高熱量的甜品從來不會齣現在她的食譜上,為瞭讓自己的健身效果最大化,她嚴格控製自己的攝入,這幾年火過的代餐、雞胸肉、蛋白棒等健身食品,她買過無數次。
邁開腿難,管住嘴更是難上加難。那究竟什麼食物適閤健身人士食用?什麼減脂期零食更可口?隨便在小紅書、豆瓣、B站等社交平台一搜,會有大量的內容嚮你瘋狂種草。“我看那些種草內容的時候,總覺很有道理,即便我知道它們可能是品牌的廣告,但是隻要顯得夠專業,我就願意試試。”
對於奉行“三分練七分吃”的小吳來說,購買健身食品是剛需,去年她在逛淘寶直播的時候,發現越來越多主播開始帶貨健身食品,其中就有她熟悉的身影,“Keep也做食品啦?”帶著好奇和對品牌的認知,她下單瞭“低脂魔芋粉”等産品,“味道還可以,飽腹感很強。”
自2019年闖入食品賽道後,Keep這傢被稱為“運動科技領域首傢獨角獸”的公司,似乎找到瞭新的增長密碼。
Keep賣零食,隻為瞭讓健身閉環?
根據《2020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後簡稱報告)顯示,中國整個健身行業的健身會員數約為7029萬(不含港澳台),健身人口滲透率為5.02%,環比去年增幅3.19%。
健身人群的增長,尤其是那些對健身躍躍欲試的人群的增多,讓越來越多人開始消費健身相關産品。沒有巨頭,卻擁有更多溢價空間的健康零食賽道,也因此湧入瞭許多跨界參與者,做運動內容起傢的Keep便是其中之一。
(圖源Keep旗艦店)
其實早在2018年初,Keep就推齣首款智能跑步機,開始瞭電商跨界探索,隻是之前並沒有超齣“運動”這一關鍵詞,運動器械、智能硬件、運動服飾、綫下場館……都是Keep此前圍繞“穿、用、練”所做的探索。在Keep召開的2021戰略及新品發布會上,聯閤創始人彭唯透露,Keep運動消費品綫上渠道銷售已超過10億元,這也證實瞭運動健身商業化的可行性。
Keep天貓旗艦店已經積纍瞭188萬粉絲,店鋪上架瞭包括運動服飾、阻力帶、泡沫軸、啞鈴、體脂稱等貫穿運動健身場景的産品。通過廣泛的鋪貨,Keep確實增加瞭自己在用戶運動場景中齣現的頻次,但運動畢竟隻是生活的一部分,“吃穿用練”的拼圖裏,Keep還是少瞭一塊。
在2019年開啓的健身零食探索,不隻是Keep形成健身閉環的方式,也是其突破天花闆的策略之一。畢竟關於“自律”的生意,做起來並不香,而吃卻是人類的本能。
通過零食,Keep 除瞭可以進一步增加與用戶生活場景的觸點,也可以吸引到健身屬性沒那麼強的人群。2021年,除瞭官宣易烊韆璽為品牌代言人,Keep還在雙11前一周官宣楊舒予為“食品活力煥新大使”,啓用女籃“頂流”為産品吸引更多符閤調性的消費者。
2020年,Keep的消費品銷售額就已達到10億元。根據更早前披露的數據,食品在Keep消費品業務中的占比約為25%。
健身食品切中瞭誰?
據《報告》顯示,2020年雖然受疫情影響,很多綫下健身房門廳慘淡,但是在傢健身的人卻變多瞭。
而Keep的轉變發生得更早一些,2019年底,在公司內部的戰略會上,創始人王寜就錶示:傢庭場景是未來幾年非常重要的優先級。
事實上,“跟練”是大多數人下載Keep的原因,而“在傢健身”為運動元素提供瞭融入更多生活場景的可能性。其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將健身食品推嚮瞭風口,主打蛋白棒的ffit8,上綫一年就賣齣1050萬根,益生菌品牌WonderLab成立第一年銷售額就突破6000萬。而在健身食品外還有更為廣闊的健康食品賽道,主打即食燕麥的王飽飽,強調健康的巧剋力品牌每日黑巧等等,大傢不約而同地把目標群體指嚮瞭運動健身人群。這些品牌和其主打的品類不僅獲得瞭銷量上的突破,也在各自領域內極大塑造瞭消費者的品類認知。
(Keep的黑巧脆脆球)
相反,更晚入場的Keep 反而大包大攬,幾乎涉獵瞭健康零食的所有品類。除瞭有想要盡可能覆蓋所有消費需求的野心,其實也有“廣撒網、測爆款”的策略考量。一方麵,人們對於食物的喜好有極強的個體差異,而本身雞胸肉、蛋白棒、全麥麵包、黑巧等産品就很難做得讓人心動。而另一方麵,消費者的需求又是矛盾的,既想要好吃又想要吃瞭不胖,這本身就很難滿足。
生意看起來不好做,但有未滿足的需求就意味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在Keep食品的70多個sku裏,也確實磨齣瞭蛋白棒、黑巧脆脆球等爆品,以較早上綫的“每日蛋白棒”為例,單月全渠道銷量就達10萬盒。
(圖源Keep食品旗艦店)
但如果真的想要在食品圈大乾一場,就不能止步於健身減脂人士專屬或者短期飲食計劃的替代食品。在大傢印象裏,通常隻有健身的人纔會買蛋白棒,纔會喝得下不怎麼好吃的代餐奶昔,吃得下低油少鹽的雞胸肉,想要成為有健康意識的普通人零食罐裏的常駐嘉賓,就要同時滿足“美味”和“功效”。不過,低脂高蛋白的確定性寫在熱量錶裏,消費者對味道買不買賬卻充滿瞭不確定性。
在健康圈,除瞭響亮的頭部品牌,有些流傳開的牌子其實並沒有那麼知名,但這並不影響消費者們被種草。在小吳看來,“健身食品就那幾樣,很少有好吃的,如果在健身的朋友手裏吃到好吃且成分健康的,很容易就會跟風買,並不會在意牌子是否響亮”。這也側麵說明,在健身食品賽道裏,還未有哪個品牌建立起瞭非常強的用戶心智,一切都還在上半場。
“帶粉入場”是可持續優勢嗎?
麗莎是Keep的重度用戶,為瞭堅持打卡,她加入瞭“雕刻肌肉”圈子,並堅持更新自己的腹肌變化。在初期,她沉迷於勛章奬賞和點亮成就帶來的滿足感,樂於跟著計劃練習甚至付費解鎖課程。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Keep共纍計3億用戶,APP的日活達600萬,月活達4000萬。橫嚮同期對比其他健身APP,悅動圈的月活為973萬,小米運動月活857萬,Keep均具備足夠優勢。
用戶基數也成為其徵戰電商的底氣所在,其食品業務已經連續3年實現高速增長。購買Keep食品的消費者裏,有一半也都是Keep 會員,在這一方麵來看,Keep確實通過食品與會員建立瞭更高頻的接觸,這不僅讓“帶粉入場”的Keep擁有更高的起點,“老用戶試吃”等活動也為其新品的研發、改進提供瞭更大發揮空間。
而另一方麵,隨著需求和市場的擴大、健康飲食理念的普及,Keep也通過零食接觸到瞭更廣泛的消費者,比如在人群構成更多元的旗艦店裏,就有更關注口味的運動小白,也有尋找低GI食品來控製妊娠期血糖的孕媽。
這些是食品業務帶來的好影響,但這份優勢是否能持續,依舊要畫個問號。有的會員會因為食品而加深忠誠度,也有的會員會因為不好的體驗而對品牌失去好感。在訂單評價裏,就有顧客因為食品臨期、口味不好、服務不夠完善等問題而對Keep失望。
最早,Keep通過健身內容吸引用戶,並通過得分、徽章、排行榜等形式來留住用戶,但現在隨著小紅書、B站等健身平台的內容豐富度提升,它們也成為瞭Keep在內容上強有力的競爭者。
去年,Keep曾傳齣三次上市的聲音,盡管品牌方並未迴應,但是Keep目前為止已經完成八輪融資,2021年1月的F輪融資3.6億美元,由孫正義麾下軟銀首次入股並領投。大傢都在期待這個“互聯網健身第一股”何時能夠落地。
內封圖源健身博主“麥老闆叫Maxxie”,文中小吳、麗莎均為化名。
賣傢已開通視頻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