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9:11:50 AM
1984年的夏天,有兩位采風記者相約來到四川省萬汾縣,考察當地民風民俗。和當地村民聊天過程中,意外聽說附近住著一位曾參加過朝鮮戰爭的老人。齣於好奇,記者就前往老人的傢一探究竟。然而他們在走進老人的傢時,發現老人一傢七口都擠在不足30平米的小房子裏。抬眼望去,老人的傢裏隻有生活的必需品,除瞭一張簡陋粗糙的土床外,傢裏唯一值錢的就是堂屋內的黑白電視機瞭。老人在看到記者後感到非常訝異,在得知他們的來意之後,就將兩人帶到瞭堂屋內。此時此刻老人年紀大瞭腿腳也不利索,每日每夜都要遭受病痛帶來的苦楚。老人的兒女為瞭養傢糊口,也都早早離開瞭傢鄉外齣打工。進入屋內之後,牆上一張發黃破舊的老照片吸引瞭記者的注意,定睛一看,記者不由得大吃一驚。原來這是一張老人和彭德懷、賀龍的閤影,彭總和賀總可都是我國的開國元勛啊,記者緊接著詢問老人這張照片的來龍去脈,在老人的描述下,記者終於知道瞭事情的前因後果。
那麼這個老人的真實身份是什麼?彭總與賀總又為什麼和他閤影?這背後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往事,接著看你會找到答案的。
讓我們將時間綫推迴到1929年,他叫陳仁華,齣生在四川省汾水鎮一戶農民傢裏,四川自古以來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間接造就瞭四川人熱情火辣的性格。但隻可惜陳仁華生錯在戰亂的年代,這時候中華大地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到處都是戰火硝煙,處於亂世之中,百姓隻能到處躲藏尋求庇佑之所,艱難且頑強得活下去。
陳仁華世代都是靠著種地為生。還時常受到地主的剝削壓迫。就算是每天辛苦勞作,也隻能勉強填飽肚子。
幼時的陳仁華乖巧懂事,從小就知道幫父母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幫父母撿撿柴、喂喂豬等等。等到他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就給地主傢放牛,換取一些微薄收入貼補傢裏。
1935年,老蔣接管四川後,四川政府就變得更加破敗瞭,在老蔣接管期間,四川前後經曆400場戰鬥,幾乎每天,四川都在經曆著戰火,老百姓渴望光,想要找尋光的方嚮卻看不到光在哪裏。直到八路軍的齣現,纔讓老百姓找到瞭光,也拯救老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彼時八路軍的隊伍來到村裏徵兵,他也非常想參加八路軍的隊伍,但是他是傢中長子,需要支撐整個傢庭的重擔。所以父母並不同意他去參軍,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參軍就意味著流血犧牲。
在加上當時陳仁華並沒有達到參軍的年齡,所以八路軍招人的時候,他錯過瞭這次機會,這成為陳仁華心中的一大遺憾。
上個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爆發,美帝國主義三番五次地挑釁,甚至將戰火燒到瞭我國東北一帶,中央在得知這種情況下,直接下令全體中國人民誌願軍遠赴朝鮮進行戰鬥。
為瞭響應國傢的號召,21歲的陳仁華這次再不顧父母的勸阻,毅然決然參加瞭誌願軍,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誌願軍。彼時他加入的部隊是中國人民誌願軍第67軍第200師第600團第5連。
剛參軍的陳仁華,進入部隊後努力惡補軍事戰爭知識,勤奮努力訓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很快就從其他戰士中脫穎而齣。即使沒有豐富的經驗,部隊首長也覺得他是個“好苗子”,未來可期。
有一天,誌願軍在行軍的路途中意外遭遇敵人埋伏,並立即開展一場戰鬥。彼時陳仁華不畏犧牲,一鼓作氣衝到前綫,成功殲滅多名美軍,並繳獲美軍的機槍、子彈不計其數。戰役結束後,陳仁華因為錶現突齣,特被組織上授予三等功。
突如其來的榮譽並沒有讓陳仁華驕傲自滿,隨後,他繼續跟著大部隊一路戰鬥,在廝殺和戰火中淬煉自身。經過多次戰鬥後,他逐漸從一個新兵蛋子成長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兵。
1952年,在一次美軍的攻防戰中,由於美軍火力太猛,導緻我軍遲遲攻不下美軍高地。
因此組織上臨時決定,組織一支敢死隊潛入美軍地堡進行爆破工作。
敢死隊要求成員不怕犧牲,並能精準完成爆破任務。
一聽說這個消息,陳仁華立馬跳齣來報名,組織上任命他為敢死隊隊長。隨後,陳仁華就帶著其餘三個小戰士,在戰友的炮火掩護下,艱難嚮著美軍地堡方嚮一點點挪動著。
待到成功將地堡炸毀後,美軍發現瞭他們的蹤跡,一擁而上團團將他們包圍起來。在和美軍的殊死搏鬥中,年輕的陳仁華毫不畏懼,奮力抽齣腰間的大刀,搶先衝到最前麵,嚮著迎麵而來的美國大兵砍去...
最終陳仁華砍傷美國士兵三人,俘虜一人,繳獲一挺機槍。還有子彈若乾。
彼時我軍戰士們缺少糧食物資,經常是餓著肚子戰鬥的,所以戰士們的身形都十分瘦弱。再比較美軍士兵,後方糧食充足,兵強馬壯,所以看起來都是人高馬大的。
因此他們能依靠的隻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和本能。
勝利的號角已經吹響,這時我軍大部隊及時趕到,陳仁華在和大部隊的配閤下一起發起衝鋒,終於贏得瞭戰爭的勝利。戰鬥結束後,陳仁華榮獲二等功,他的英勇事跡,也在軍隊中廣為流傳。
次年夏天,陳仁華參加瞭十字架山戰役,美軍利用地形優勢,將山脈相連的十多個山崗修建成碉堡,並挖掘十幾條地道和覆蓋交通的溝渠。整個十字架山按照當時的情況來說,可以說連一隻蚊子都飛不進去。
美軍還十分放肆放齣話來,誌願軍來多少人就消滅多少人!
在當時的情況下,想要攻剋十字架山,簡直是難於上青天。彼時十字架山作為軍事要塞之地,如果不能拿下十字架山,就會成為我軍行軍路途中的阻礙。所以此戰,勢在必行。
在戰役還未打響的時候,彭德懷元帥就下達瞭重要指示,先派齣一個突擊隊攻剋敵人碉堡,破開敵人的火力封鎖綫。
5連在接收到元帥指令後,迅速一支突擊隊奔赴戰場,由於陳仁華在上次戰役中錶現齣色,再次被組織上任命為隊長,在兄弟部隊的有力配閤下,陳仁華成功掩護我軍真正的戰鬥路綫,而陳仁華的突擊隊隻是虛晃一槍,用來掩飾我軍真正的計劃。
由於我軍裝備與美軍裝備相差太大,這讓我軍戰士們付齣瞭慘烈的代價,陳仁華眼睜睜看著自己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一個個倒下,直至最後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
戰友的犧牲讓陳仁華徹底殺紅瞭眼,他舉著機關槍瘋狂嚮敵軍猛烈射擊,然而隻是杯水車薪,並沒有起到任何大的效果。漸漸地,陳仁華冷靜下來,明白這樣無效的進攻是沒有用的,隻有將美軍的碉堡炸毀纔能徹底摧毀敵人的火力綫。
於是他一馬當先,身上綁滿8個手榴彈,手抓兩個炸藥包就嚮美軍衝去。
雖然內心滿是對美軍的仇恨,但是他的頭腦卻異常清晰,在認真研究過美軍炮火射擊頻率之後,陳仁華突然發現一個死角處,他覺得自己的機會來瞭,於是他匍匐著緩慢爬到死角處。
在找到閤適的投擲點後,陳仁華拉響瞭第一枚手榴彈扔瞭齣去,但是手榴彈爆炸的威力隻是將碉堡的牆角給炸塌瞭。手榴彈的的聲響,驚動瞭正在進攻的美軍他們根本不會想到在自己固若金湯的堡壘下,竟然會有人闖進來,刹那間,美軍就將槍口對準瞭陳仁華。他明白自己隻有一次扔手榴彈的機會瞭。於是他看準時機就將手榴彈扔齣去,也許是他的運氣好,這一次投擲成功將美軍第一個火力點拔除。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一直到第五個火力點的時候,陳仁華被敵人射傷。當時他的身上隻剩下炸藥包瞭。於是他決定潛入堡壘死角,一舉炸毀它。
他將炸藥包安穩放置在碉堡下麵後,隨後點燃瞭炸藥包的引綫。順勢一滾滾到一塊大石頭的後麵。轟的一聲美軍的碉堡被順利炸毀,而陳仁華也被爆炸的餘波震傷,昏厥瞭過去
不知過去瞭多久,他竟然奇跡般的站瞭起來,顫顫巍巍走到戰友身邊,戰友見狀立馬緊急將他送往醫院。這次負傷他的半個腳掌被炸爛瞭,腦部也留下瞭嚴重的後遺癥。
待到傷勢痊愈後,他被記為特等功,受到彭德懷和賀龍兩位元帥的接見,並留下瞭一張珍貴的閤影。
但是由於他在戰場上的傷勢又再度復發,所以他隻能選擇轉業迴鄉,並在當地擔任煤礦副礦長,在他任職的這三十年,煤礦一次事故都沒有發生過。
一直到1986年,這件事情又再度被兩位采風記者挖齣,人們纔知道這個飽經滄桑的老人竟然是抗美援朝特等功臣。當地政府在得知瞭這件事後,連忙派人來到陳老的傢中進行慰問,並詢問他是否有什麼睏難不能解決,沒想到陳老說自己過得很好,什麼都不缺,如果可以的話,請把這些捐助給有需要的人。陳老就是這樣一個在戰爭年代奮勇殺敵,在和平年代默默奉獻的老英雄,是我們應該真正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