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6:00:17 AM
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把盛唐打成瞭亂唐;而後遭遇的黃巢起義,徹底把大唐打成瞭殘廢。
安史之亂以及黃巢起義,隻是問題的錶象,不是絆倒大唐的真正問題。問題需要從端倪入手、嚮底層挖掘、在形而上探究。大唐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是這個龐大帝國始終解決不瞭節度使問題。
節度使,這個演化形成的新物種,是盛唐的一劑強心劑。但同時,它還是終唐一世也戒不掉的鴉片煙。在這一係列的過程中,大唐帝國充滿瞭各種不得已。
01.節度使,在大唐帝國演化形成
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薛訥為左武衛大將軍兼幽州都督,節度使之名自訥始。
此時是唐睿宗景元元年,即公元710年。至玄宗朝,唐朝大批設立緣邊節度使。
天寶年間,帝國北方建立瞭八個節度使區,南方建立瞭一個節度使區和一個經略府區,統稱天寶十節度使。
北方八個,分彆是平盧、範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和北庭;南方兩個分彆是劍南節度使和嶺南五府經略使。
節度使是大唐帝國的新設計,但也是一個演化的産物。
一是軍隊成分的演化,輪番戍守的初唐府兵,逐漸被職業軍人的“長徵健兒”所取代,組建瞭大規模的邊防軍團。
二是財政模式的演化,中央齣錢、州府齣兵的模式,逐漸被就地募兵、就地籌錢的模式所取代,節度使掌握瞭屯田、食鹽等財政資源。
三是地方權力的演化,州縣兩級行政劃分,逐漸被道、州、縣三級取代,而緣邊的節度使與道的采訪使往往“一人兼領之”,節度使掌握瞭轄區州的行政權。
02.節度使,是大唐帝國的強心劑
高宗時期,薛仁貴戰敗大非川。大唐不僅失去青海道,而且被迫放棄西域四鎮,西綫全麵收縮。此後,唐朝開始在青海道改變總管領兵、府兵應徵的軍事模式,而是“少發兵募,且以備邊”、“且令大將鎮撫,蓄養將士”。士兵是招募而來、堪當戍守的職業軍人,將軍是常年鎮守、擁有邊地大權的封疆大吏。
唐軍主力撤退後,黑齒常之以河源軍抵抗吐蕃、防守西境。同時,設置烽燧70餘所、開墾良田五韆餘頃,每年得糧百萬餘斛。黑齒常之鎮守河源七年之久,不僅兵精糧足,令吐蕃聞風喪膽,而且減輕瞭大唐的財政負擔。所以,節度使製度的試驗田,應該是黑齒常之的河源地。
演化的本質是自下而上。黑齒常之和青海道的這套模式,因為管用所以就被大唐快速復製。在東北,組建瞭範陽的清來軍、威武軍以及平盧軍,防禦契丹和奚;在漠南,組建三受降城體係,本質上也是一種節度使模式,削弱瞭崛起的後突厥。
到瞭開元年間,緣邊節度使的數十萬大軍,四麵齣擊、遠徵拓土,讓大唐迎來瞭又一波武功高潮。在北麵,消滅後突厥汗國、突騎施汗國,平定阿布思叛軍;在東北,屢次戰勝契丹、奚等東鬍係部落,使其臣服唐朝;在青海道和西域,全麵壓製吐蕃,河湟戰綫推進到青海湖以西,西域戰場控製瞭大小勃律。甚至,大唐已經嚮西南運作,發動瞭對南詔的大規模進攻。
特彆是消滅阿布思叛亂一事,受降城、北庭節度使、朔方節度使、範陽節度使等緣邊節度使在大漠草原上窮追猛打,真正顯示瞭大唐的戰爭氣魄。
公元752年,原朔方節度副使阿布思率部叛亂,逃往漠北。公元752年9月,阿布思率軍侵擾受降城,被守將張元軌擊退。公元753年5月,阿布思被迴紇人擊敗,同時範陽節度使安祿山派兵深入大漠追殺。阿布思嚮西突厥葛邏祿部逃竄,朔方節度使安思順和北庭都護程韆裏,聯閤追擊,再次擊敗阿布思。公元753年9月,雖然僥幸逃至葛邏祿部,但阿布思卻被葛邏祿部送至北庭都護府,次年押至長安處斬。
這就是大唐節度使的武功卓著。大非川之戰後,吐蕃挺進青海道、控製西域,東北契丹強勢崛起,大唐的彪悍武功即將落幕。但正是節度使製度,使大唐再一次煥發生機,武功再一次卓著。
03.安史之亂後重新崛起的大唐,仍舊離不開節度使
安史之亂後,大唐一蹶不振。大唐帝國始終解決不瞭節度使的問題、始終解決不瞭藩鎮的問題。所以,到最後隻能被節度使和藩鎮終結生命。
宏大敘事地勾勒曆史輪廓,確實如上所述。
但是,仔細推敲就會發現,這裏麵個問題。在安史之亂後的150餘年裏,大唐就沒用崛起的機會嗎?就沒能雄起一把嗎?
大唐在唐憲宗時期崛起過,而且開創瞭元和中興。但是,元和中興的大唐朝廷雖然著手解決藩鎮和節度使的問題,但是仍舊沒有解決掉。
公元806年,西川節度使劉闢叛亂,唐憲宗派高崇文率兵平定,生俘劉闢、押至長安處斬。
公元814年,淮西節度使之子吳元濟舉兵叛亂,李�逖┮榖氬討藎�生擒吳元濟、押至長安處斬。
公元818年,唐憲宗詔令宣武、魏博、義成、武寜、橫海諸鎮攻滅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李師道為部下所殺。
淮西節度使和淄青節度使,是當時鬧得最凶的兩個節度使。河朔三鎮,即幽州節度使、成德節度使和魏博節度使,是當時一直在鬧的三個節度使。
而唐憲宗一通雷霆暴擊,就把兩個最凶的給消滅瞭。接下來,肯定是河朔三鎮,因為誰都能看齣來憲宗皇帝就是中興之主、就要重整山河。
河朔三鎮,主要是安史之亂的舊將士卒的勢力範圍,後來投降唐朝,所以一直就有造反基因。但是遇到憲宗李純這位皇帝,三鎮也立即猛虎變成乖乖貓,不用打就直接交兵交權。魏博節度使奉錶歸國,成德節度使獻地謝罪,盧龍節度使自請入朝。
至此時,從央地關係層麵來說,唐朝的節度使問題已經解決瞭。安史之亂斬草未除根的河朔三鎮,徹底歸順朝廷;鬧得最凶的兩個節度使,都被押到長安斬首瞭;還有川西節度使和鎮海節度使剛要不服,就理解被消滅。
但是,節度使以及藩鎮問題依舊存在。唐憲宗雖然收服瞭藩鎮,卻沒有革除節度使製度。因為他也革除不瞭。唐憲宗在位十五年,等他死瞭,河北三鎮重新割據、各地節度使紛紛自立。
04.節度使,完全是另外一種存在模式
節度使問題,並不是在安史之亂後暴露齣來的。在安史之亂前,節度使的問題就已經局部顯現瞭。
公元750年,朔方節度使張齊丘,因分配軍糧齣現問題,導緻士兵暴動,攻擊都府判官。兵馬使郭子儀以身護主,張齊丘纔幸免於難。從中,能夠發現節度使與士兵之間的關係,絕不是嚴格的命令與服從。
安史之亂後,節度使與士兵的關係就更為顛倒。
公元783年,唐德宗詔令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五韆軍隊齣徵平叛。因為沒有得到封賞,這五韆涇原士卒直接在長安發動叛亂,先後強令節度使姚令言、太尉硃��做造反領袖。德宗皇帝嚇得帶著朝廷直接跑路,直到第二年7月平叛後纔返迴長安。
唐憲宗英明神武,消滅造反的、打服不服的,中興大唐、終結割據。但是,收歸朝廷的節度使藩鎮,皇帝總要派官員治理吧。而這時候的問題就更大瞭。
雪夜入蔡州的李�澹�攻打淮西節度使,韆裏奔襲、擒賊擒王;攻打淄青節度使,十二戰十二勝。所以,李�宓哪芰�肯定屬於英雄級彆的。於是,朝廷任命他為河朔三鎮之一的魏博鎮節度使。然後呢?然後李�迕刻煲�做的事就是籌糧籌款,給這些大兵發奬金,以穩定魏博的局麵。
後來,李�宓牟拷�田部,接任魏博鎮節度使。一次接到詔令要去攻打成德鎮,田部帶著魏博鎮的大兵就去瞭,大兵們也跟著他走瞭。但是走到半路上,朝廷的軍餉卻沒發下來。於是,這夥大兵立即不乾瞭,直接把田部扔到路上,然後各迴各傢。
要聽話可以,李�迥莧盟�們聽話;要齣去打仗也可以,田部也能把這些人帶齣去。而且,這夥人基本不用當節度使操心。會不會有人群毆、會不會有人逃跑、會不會有人不乾活、會不會有人吃不飽穿不暖,都不會,這些大兵們能把自己照顧得很好。而且戰場殺敵的戰鬥力,也不用節度使操心,都是久經沙場的同袍兄弟,打仗就是工作。但是,你得有錢,李�迥貿鑾�來封賞,魏博大兵們就聽話;田部拿不齣錢來犒賞,魏博大兵們纔不管你是不是節度使。
所以,節度使以及治下的職業軍人,完全是另外一種存在模式。
05.節度使,大唐戒不掉的鴉片煙
五代十國的時候,中原已經亂得不能再亂瞭。契丹人為什麼不直接攻占幽雲十六州?非要等著石敬瑭獻地拜爹。契丹人為什麼進入中原又被打瞭迴去?這時候的中原可比北宋亂多瞭。
原因就是五代十國的驕兵悍卒太厲害,契丹人打不過。整個中原天下基本上就兩類人,一類是考慮啥時候搶劫的職業軍人、一類是考慮啥時候被搶的普通百姓。
五代十國的這種局麵,就是大唐節度使問題造成的。五代十國的權力邏輯是:皇帝聽將軍的、將軍聽士兵的。
在五代十國之前的大唐中後期,這種模式已經基本成型:將軍聽士兵的,皇帝在將軍之間搞平衡。
唐憲宗英明神武,開創大唐中興。既然已經收服藩鎮、既然已經權歸中央,為什麼不徹底革除節度使製度?
因為節度使是一個演化的新物種,大唐根本就消滅不瞭,甚至也離不開。
公元780年,河北黜陟使洪經綸(負責地方巡察的欽差大臣),發現魏博節度使田悅麾下擁兵7萬。於是,就命令田悅實施裁軍,而且一裁就是四萬。田悅前腳把這夥人放走瞭,後腳就又把這些人召集瞭起來,然後拿齣自己的財帛、衣服分給他們,重新召入軍隊。
悅乃盡齣其傢財帛衣服以給之,各令還其部伍。自此魏博感悅而怨朝廷。
田悅這是不講政治、對抗朝廷,搞陽奉陰違一套。但是,田悅也有自己的苦衷。你朝廷說裁軍四萬就裁軍四萬,那裁掉的這四萬人乾什麼去?此時,均田製已經瓦解,魏博沒有均田分給他們。而且,即便有田有地,這夥人也不會種,因為他們都是職業軍人,除瞭打仗啥也不會乾。
田悅遭遇到的這個問題,其他節度使也遭遇這個問題。朝廷可以不管不顧,為瞭省錢說裁就裁,那節度使必須得考慮地方迴應性的問題。這群職業軍人造反怎麼辦?占山為王怎麼辦?擁城割據怎麼辦?
藩鎮節度使解決不瞭職業軍人的問題,大唐帝國就解決不瞭節度使的問題。
因為節度使是一個係統的問題,這其中充滿瞭大唐帝國的各種不得已。
大唐對外開疆不止,“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府兵已經不能堪當這個任務瞭。所以,大唐帝國必須要用募兵製取代府兵製,用職業軍人取代摺衝府兵。於是,在緣邊節度使區組建瞭數十萬規模的大兵團。
養這麼多人肯定得花錢,但是中央朝廷拿不齣那麼多錢來。大唐盛世,但這個盛世朝廷真得很窮,一遇到關中糧荒,皇帝就得帶著朝廷百官跑到洛陽就食。到瞭安史之亂後,這個問題就更嚴重。因為承擔天下賦稅大半的河北成瞭戰亂的策源地,於是就更拿不齣錢來瞭。所以,李世民開創的“不給錢但給政策”的財政邏輯,繼續被強化推行。節度使領兵、節度使也得養兵,權力給你、責任也給你。
安史之亂後,大唐持續瞭150多年,原因就是節度使雖然搞割據、不聽話,甚至還動不動地搞搞叛亂,但是節度使維持瞭一種基層秩序。具體說,就是節度使能保障這幾十萬職業軍人不鬧事、不造反、不全國開搶。
所以,即便唐憲宗中興大唐,但是他也無力改變節度使的路徑依賴。而且這個路徑愈演愈烈:開始,士兵不滿意就暴動;然後,士兵不滿意就綁架節度使;再後,士兵不滿意就裹挾著節度使造反朝廷。帝國軍隊逐漸演變成瞭一種自下而上的軍事民主製,職業軍人們結成瞭利益集團。
五代十國中原大亂,普通百姓肯定不樂見,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什麼人搶劫一番;但是藩鎮士兵應該很樂見,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能有機會搶掠一番。
這就是唐朝的節度使問題。大唐帝國知道這裏麵有問題,但是為瞭續命,隻能任由這個問題繼續發展下去。節度使,成瞭它戒不掉的鴉片煙,是慢性毒藥。但是,一旦動手戒毒,就會把問題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