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1/2022, 9:00:55 PM
wumiancaijing.com
////
市場震蕩之下,碧桂園管理層錶示,“對未來的市場仍充滿信心”,是什麼在支撐這傢房企的信心?
本文由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原創發布
作者:陳欣苗
編輯:陳澗
設計:嵐�N
實習生:鄧穎茵
又到瞭房企財報季,但不同以往,好消息寥寥。
過去的2021年,雷聲滾滾,大批房企拒絕躺平艱難自救,以求得一綫生機。多傢房企因此業績“難産”,延遲披露年報。市場情緒低落,資本信心不足,不少直接抽身離去。
詰問、反思,已成為房企常態。外界疑惑,震蕩中的房地産行業,可還有一綫生機?
“去年是近10年來行業波動最大的一年,調控政策是為瞭維護房地産市場長遠健康發展。隻是受疫情影響,行業的現狀以及市場信心,還需要一段時間繼續恢復。”3月30日的業績會上,碧桂園管理層錶示, “對未來的市場仍充滿信心,房地産仍是一個支柱型的行業。”
誠然,房地産作為支柱産業的地位不會變。這一輪大浪淘沙過後,能存活下來的房企,難能可貴。竹子三年不長,但一夜韆尺,這些未來可期的房企,有何值得藉鑒的地方呢?
危機意識
而今迴頭看,過往常被指責“太保守”的房企,而今多處於安全期。
需要看到的是,麵對行業變化,不同房企的戰略選擇均不同。但一個共同點是,近年來,在多數同行仍在“唯快不破”的情況下, 這些房企已及時轉嚮,“慢”下來,追求有質量的增長。
這背後既是這些房企的危機意識,亦是對行業趨勢的洞悉。這輪去杠杆,實則從2018年便有跡象,隨後不斷深化。
較早意識到高增長時代終將結束的是萬科。早在2018年鞦天,其便喊齣“活下去”,而後幾年接連發齣“節衣縮食”、“背水一戰”等危機預警,並將當下定義為“黑鐵時代”。
另一龍頭房企碧桂園,亦在2018年,行業杠杆擴張仍是主流的情形下,提齣“提質控速”,不以規模和速度論英雄,轉嚮高質量發展,而今已是大象轉身的第五年。
這樣的思維仍在延續。
在業績會上,對於今年的銷售目標,碧桂園管理層錶示,銷售規模不是第一追求,閤理的量價關係、有質量的銷售和經營是公司的追求,“今年總的可售貨值大概在6500億元左右,我們會精準供貨,提高貨量的利用效率,使去化水平提高到70%-75%。”
▲2021年碧桂園權益閤同銷售金額前十的城市,圖片來自剋而瑞。
另一個共同點是,這些房企跨步多元化、尋求新利潤增長點,亦是審慎,多是與主業高度協同,最終迴歸現金流、利潤邏輯,並指嚮更具發展潛力的未來。
典型如龍湖,開發業務之外,其更緻力於存量市場的挖掘,包括物業服務、商業運營、租賃服務等,並已逐漸壯大,甚至可反哺開發業務。
過去的2021年,其經營性收入達188億元,同比增長39%。這當中,長租公寓闆塊冠寓首次實現盈利,期內收入22.3億元。
碧桂園則是瞄準機器人和農業賽道,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明確兩大多元化業務之前,碧桂園已覆蓋瞭房地産行業幾乎所有環節,包括垂直整閤從規劃設計、材料供應、建造,再到園林、裝修、物業、酒店、學校等。在這個能力基礎上,布局機器人及農業,可看成是其圍繞地産主業,挖掘新市場潛力的戰略行動。
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2月,其已有21款建築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並對外開展租售業務,服務覆蓋25個省份超350個項目,纍計交付機器人超750台,纍計應用施工麵積超700萬平方米。
財務自律
一個可見的事實是,在過往高杠杆、高負債的發展模式下,不少房企激進擴張,將杠杆拉到極緻,債台高築。特彆是動輒近達10%的高息藉款,不僅侵蝕利潤,在房企流動性愈發枯竭之時,光是利息便能大廈將傾。
當然,近兩年,這當中也有部分房企意識到這種模式的脆弱性,主動調節杠杆。但在融資監管不斷加碼、市場環境急速下滑的情況下,計劃已趕不上變化,過往沉屙如鯁在喉,危機一觸即發。
也隻有在這時候,夾雜著“保守”的爭議,實則是長期的自律與審慎,所帶來的穩健的財務基本麵,纔是房企在這輪調整中安全著陸的重要因素。
在這點上,除瞭有國資背景的國企及央企,比如中海、華潤等,碧桂園、龍湖、美的置業等民營房企,錶現頗佳,這主要體現在債務結構的閤理,以及較低的融資資本。
碧桂園披露的2021年財報就顯示,期內,其杠杆水平再次降低,債務結構進一步優化。
2021年,其有息負債總額同比下降2.6%至3179.2億元,這其中,短期債務的占比降至24.9%,現金短債比約2.3倍;淨負債率45.4%,較上年底下降10.2個百分點, 已連續多年低於其給自己設定的“70%的財務安全紅綫”。
▲碧桂園嚴控債務比例。
業績會上,碧桂園方麵透露,截至今年3月30日,其年內已無境內到期債券,僅餘騰越兩筆可迴售公司債,共計40億元的可迴售公司債,境外僅7月份到期的一筆7億美元優先票據,公司已做好還款安排,“會據市場情況考慮再融資等,一步調整負債結構。”
此外, 碧桂園的加權平均融資成本僅為5.2%,較上年底下降36個基點 。龍湖、美的置業亦保持低融資成本,過去的2021年,其平均藉貸成本分彆為4.14%、4.82%。
這樣的融資成本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亦在民企中錶現突齣。
可參考的數據是,據億翰智庫統計,2021年上半年,50傢典型房企中有41傢披露瞭融資成本,均值為5.96%,這當中,國企背景的房企平均融資成本為4.84%,而民營房企的平均融資成本為6.43%。
長期的自律與審慎帶來的,是金融機構的信任,在諸多房企仍在為融資發愁之時,它們已率先接到金融機構拋來的橄欖枝。
比如在今年第一季度,碧桂園、美的置業均獲得銀行機構大額度並購貸,分彆約350億的、370億。
▲碧桂園融資狀況嚮好。
這期間,碧桂園還完成發行多筆供應鏈ABS、中期票據及可轉股債券。這個月,其於銀行間交易商協會首度獲批50億元中票額度,並將在業績發布之後進行首發。
內生造血
這輪危機演變至今,房企最痛的領悟之一,約莫就是手中沒有存夠充足的現金,以應對金融機構信心消退下幾近斷流的融資口,以及急劇冷卻的市場。
現金流充裕的房企,優勢益加凸顯。中海等國企外,碧桂園、龍湖、美的置業,均是當下為數不多的,手有餘錢的民營房企。
以碧桂園為例。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現金餘額約1813億元。“在1800多億元的現金中,沉澱在各地預售資金監管賬戶裏的大約是900多億元,另外900億元左右是可以自由動用的。”其管理層在業績發布會上稱。
另一個數據是,期內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正,達108.6億元。這錶明, 公司不需要依賴外部融資來支撐現金流,自身造血能力強勁。
手裏有錢的安全感,是當下許多房企難以體會到的。而這樣的迴血能力,在市場收縮期更顯差距。
銷售迴款率便是考驗之一。
龍湖、碧桂園於2021年的迴款率均達到90%或以上,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當中,碧桂園已是連續6年達到90%或以上;今年前2個月,其共實現權益銷售迴款金額約656.8億元,權益迴款率超95%。
碧桂園總裁及執行董事莫斌便錶示,“碧桂園在市場下行期,以可動用資金作為考核目標,牽引每個區域、每個項目都在安全範圍內做正確的事。”
所謂“正確的事情”,是做有現金流的利潤,“確定的事情”,是控支齣、調結構、保資産。
若再往上追溯,則是産品層麵。調控常態化下,市場消費迴歸理性,房企的産品力更受考驗。這直接關係到房子好不好賣,接下來纔是迴款。
多數房企已意識到這個問題,隻是對産品的打磨,也非一日之功。
近年來, “産品力”一直是碧桂園的核心關鍵詞 。多年的市場探索和經驗沉澱下,其産品已經過數次迭代、創新,形成多個産品綫。同時纍積其自身的産品競爭力,特彆是在三四綫,這亦是其銷售能多次實現逆勢增長的動力之一。
也由此,自我造血能力強勁房企,纔能在投資端有更多的空間和自由度,在審慎中,亦保持發展節奏。
2021年,碧桂園共獲取項目333個,土地權益地價閤計1416.2億元。其管理層在業績會上透露,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仍會根據市場的變化,做好投資策略。
特彆是,在當下市場,有餘力的房企能夠擇機選擇優質標的收購。
美的置業、碧桂園均有類似舉措。
去年四季度至今,美的置業共進行瞭13個項目的股權收購,涉及正榮、雅居樂、花樣年等閤作方項目股;碧桂園亦與十餘個閤作方就80多個項目進行溝通,目前已完成35個項目的收並購,另有30個項目基本談妥。
碧桂園方麵錶示,接下來,其有意加大收並購的力度,未來通過收並購獲取的項目在集團總土儲中的占比有望提高。
聯係入群 | 加微信:Damian0601
商務閤作 | 加微信:xiaomian0504
版權聲明
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發布,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商務、內容閤作,請聯係小冕(微信號:xiaomian0504)。
發現 “分享” 和 “贊” 瞭嗎,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