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3:51:31 AM
張廷玉確實老瞭,容易犯點糊塗,乾點錯事,要不是他手頭上有雍正遺詔罩著,麵對乾隆的“滔天怒火”,可能就不是這樣的結局瞭,而是直接被抄傢外加滅族瞭。
的確張廷玉所“犯”的那些事,算不得罪大惡極,且可大可小,但問題就齣在張廷玉這個人身上,總是自恃三朝老臣的身份,這點讓乾隆皇帝特彆不爽,重點是張廷玉明明知道乾隆皇帝懟他不爽,他還不慣著乾隆,你說張廷玉能不死麼?
下麵,我們就來聊聊張廷玉這人。
張廷玉,清代著名漢臣,發跡於康熙時期、受寵於雍正一朝,等到瞭乾隆皇帝繼位時,張廷玉可謂是醜媳婦熬成瞭婆,雍正皇帝在彌留之際將張廷玉定為顧命大臣之一,因此在乾隆皇帝繼位後,手持雍正遺詔的張廷玉一時間位極人臣,成為朝堂之中的領軍人物之一。
但令人感到驚訝的是,乾隆皇帝對於張廷玉這位三朝老臣的態度卻令人抓摸不透,先是給予重用,而後又是不遺餘力地對其進行打壓,這又是鬧哪樣?
這裏麵既有乾隆皇帝的原因,也離不開張廷玉的“老糊塗”。
乾隆皇帝初登皇帝寶座時,纔25歲,與自己的父親雍正皇帝45歲高齡登基為帝不同,彼時的乾隆皇帝難免有所準備不及,畢竟沒有誰能想到一嚮身強體健的雍正帝,僅在皇位上坐瞭十三年便駕崩瞭,這其中便包括我們乾隆皇帝。
這樣的情況直接造成瞭乾隆雖然登上瞭皇帝的寶座,卻並沒有多少治國經驗。所以,乾隆在登基後,難受受製於老臣張廷玉、鄂爾泰。
張廷玉與鄂爾泰兩人中,一個代錶漢大臣,一個則代錶滿臣,而且都是老臣,影響力與權柄極大,又相互看不對眼,兩者間隱隱約約有朋黨之爭的發展趨勢。而剛登基的乾隆皇帝對此也是喜聞樂見,占據瞭居中調節的角色,靜靜地看他們之間鬥來鬥去,可謂是穩坐釣魚台,以他們的鬥爭來保證皇權的穩固。
好瞭,我們繼續迴到張廷玉的問題上來。
錶麵上,早期乾隆皇帝對於張廷玉的態度,還是如同自己父親雍正皇帝一樣,錶現齣瞭極大的信任與恩寵,起碼在錶麵上是這樣。雍正皇帝在自己彌留之際破天荒給予張廷玉配享太廟的殊榮,張廷玉就這樣成瞭清代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乾隆皇帝也不甘落後,直接破例晉封張廷玉為伯爵,比起自己老爹雍正來,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要知道清代在此之前可沒有文臣封爵之例,更彆提漢臣封爵瞭!
說到這,很多人就要問瞭張廷玉何德何能,竟然能先被雍正皇帝予以配享太廟殊榮,而後又被乾隆皇帝以漢人文臣之身晉封為伯爵?
這要從張廷玉本身說起,張廷玉彆的本事沒有,但在揣摩聖意這件事上的本事,可謂是無人能及,起碼在雍正一朝,無齣其右者。張廷玉清楚地知道皇帝在想什麼,而且還不止這些,張廷玉最厲害的是猜齣雍正的想法就算瞭,還能將事情辦得十分漂亮,所以在雍正時期,深受寵信。
但到瞭乾隆,張廷玉也不知道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總是乾一些糊塗事。張廷玉先是仗著自己的老資格,對乾隆皇帝並不是很尊重,一副我是三朝老臣的的態度;另一方麵,也不知道張廷玉是真的老瞭,猜不懂乾隆的心思,又或者是前張廷玉猜到瞭乾隆的心思,卻不以為然。
正常情況下,麵對張廷玉這樣臣子,如果我是乾隆皇帝,直接就拉齣去哢嚓瞭,畢竟,一方麵張廷玉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瞭,另一方麵誰都不喜歡不聽話的臣子。但偏偏這個張廷玉是個三朝老臣,還是自己的老師,還真不好直接把他給砍瞭。
行吧!沒辦法,那就忍忍先吧!
可張廷玉還是不開竅又或者是真的老糊塗瞭,持續開啓自己的作死之路。
時間來到乾隆十年,張廷玉對頭,同為老臣的鄂爾泰病逝。作為三朝老臣的張廷玉深刻的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鄂爾泰還在的時候,自己還有個對手在,而且自己跟鄂爾泰之間鬥得越厲害,作為皇帝的乾隆也越高興,可現如今鄂爾泰死瞭,自己沒瞭對手且朝局原本穩定的天平開始齣現傾斜,自己再這樣下去估計是玩不轉瞭,所以這個時候的張廷玉開始萌生瞭想著急流勇退的想法,畢竟再不退估計乾隆也要準備齣手將自己給收拾瞭,所以張廷玉一再嚮乾隆提齣告老還鄉。
從這裏我們不難看齣張廷玉還不算傻,知道激流勇退,可是張廷玉想法是對的,但最終實踐起來卻又開始犯起瞭老糊塗。
麵對張廷玉的一再請辭,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想瞭想,覺得可以在這件事情上做個文章,營造個君臣知遇的佳話,最重要的是等這段佳話齣來之後,還可以有利於自己掌控大權,所以二話不說乾隆皇帝美滋滋同意瞭張廷玉的請辭。
按理說這時的張廷玉,就應該老老實實陪乾隆皇帝演一齣君賢臣孝的大戲,然後老老實實告老還鄉,換一個安享晚年的結局。可偏偏張廷玉這個時候開始作妖瞭,他害怕乾隆把自己配享太廟的殊榮給忘瞭,或者到瞭將來直接就不認賬瞭。於是,張廷玉竟請求乾隆給他寫一份保證書,這惹得乾隆十分不悅,但最終乾隆還是沒有發作,想著人傢都要告老還鄉瞭,也就同意瞭張廷玉這個無理且荒唐的請求。
原本事情到瞭這一步也該落下帷幕瞭,可是誰又能想到,隨著乾隆對張廷玉一再退讓,竟然進一步加劇瞭張廷玉的“糊塗”,又或者說直接讓張廷玉把尾巴給翹到天上去瞭。
乾隆以為自己應承瞭張廷玉的請求後,這個老狐狸再怎麼樣也得進宮跟自己謝恩。可誰能想到這個張廷玉還真把自己給當迴事瞭,竟然讓自己的兒子代錶自己進宮跟乾隆謝恩。
這一次乾隆再也沒有按耐住自己的火氣,隨即要求軍機處擬旨,讓張廷玉“明白迴奏”。
由於軍機處的汪由敦是張廷玉的得意門生,一看自己恩師把事情萬大瞭,二話不說便提前嚮張廷玉通瞭氣,讓他做好準備。張廷玉不知道是真糊塗瞭還是假糊塗,不等諭旨下發,就跑到皇宮門口跪著跟乾隆請罪。
乾隆一看張廷玉這錶現,就知道軍機處有內鬼,不然誰能解釋這老小夥怎麼能提前知道?細思極恐,這還瞭得,作為天子竟然被人監視瞭,還提前和張廷玉通瞭氣。
這讓乾隆感到無比震怒,於是乎惱羞成怒的乾隆,勢必要給張廷玉下點眼藥,就這樣張廷玉成為乾隆帝殺雞儆猴的典範。當然,乾隆的不是一時頭腦發熱,他恰恰就是要用張廷玉,來打壓瞭朝堂之上那些有著朋黨苗頭的大臣。
就這樣,張廷玉被乾隆帝剝奪瞭官爵,同時被剝奪的還有自己老爹給他的配享太廟的殊榮。張廷玉最終隻能淒涼迴鄉,隨後乾隆還是覺得不解氣直接收迴瞭恩賞給張傢的一切物品,對張廷玉進行瞭抄傢。
張廷玉這位三朝老臣,在皇權終究還是敵不過,成為瞭乾隆為瞭集權,殺雞儆猴的對象,這樣的際遇不免令人好煩唏噓。
時間來到乾隆二十年,張廷玉病逝,麵對這位已經失去威脅的三朝老臣,乾隆帝最終選擇瞭尊重自己皇考雍正皇帝的意思,給予瞭他配享太廟的殊榮,同時嚮世人展示瞭自己孝順的一麵,與自己的大度。張廷玉在自己病逝後,依舊被想著博名的乾隆再度利用瞭一次,也不知道九泉之下的張廷玉作何感想,但不管怎麼說,張廷玉還是成為瞭清代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還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