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1/2022, 11:30:29 AM
萬科城市之光
前幾天有人在群裏說,能否說說萬科城市之光。
2月,陰雨和春節,福州五區和閩侯,30個月來首現“零開盤“。城市之光可以說是虎年的福州樓市第一開。
其實這個盤是挺穩的組閤,金山,地鐵,品牌加持,籌備很久,再加上萬科自身氣質,在樓市始終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結果未曾想,萬科城市之光引發瞭福州樓市的極大分裂,而分裂的原因居然不是房子,而是銷售數據。
一種說法:1400客戶認籌,當天去化397套,去化率87%。一種說法是,成交127套,去化率28%。
誰真誰假,沒有最機密的數據,我無法評判。但有一點很有趣,城市之光開盤,本想催熱福州樓市,卻成瞭“毒奶”。討論房子的少瞭,討論數據的多瞭。
毒奶是電競詞語。奶,治療。毒奶,反作用的治療。從去年年底的黑鐵時代開始,地産“毒奶”,為啥來自萬科?
01
産品怎麼樣?
萬科城市之光示意圖
萬科開盤那幾天,諸多利好還沒齣爐,市場還是處於觀望與驚慌之中。敢逆勢開盤,是萬科城市之光的底氣。
萬科品牌,金山闆塊,TOD項目,地鐵4號綫,靠江景,帶精裝修,低密度,摺後均價2.9萬/�O左右,這些是優勢。
2000多套的房源,城市界麵一般,臨近三環估計有一些噪音,任何新房,就和孩子一樣,有不足之處等成長變化,也算正常。
城市之光項目的地塊是2020年4月拿下。成交樓麵價14160元/�O。首開均價2.9萬/�O,證明瞭萬科的刀法很準。
均價2.9萬,後續還有2000多套房源,這也給瞭金山樓市的其他項目壓力。無論新房和二手房,麵對這個價格,跟還是不跟?
以當下市場環境來說,城市之光是一個穩健型的産品。不敢說買後大富大貴升值,但總體還算可以。
萬科城市之光實景圖
萬科開盤的期間,恰逢2022年福州土拍公告齣爐。
虎年第一次集中供地,溢價高的地塊之一就是金山――天鵝灣附近的2022-02地塊。
萬科的品牌穩健,穩地段+穩品牌+穩産品,拿捏時機是準準的。
其次,在逆境中自證,萬科這個事也做多瞭。
2020年2月22日,疫情後的金域國際率先開盤,號稱“重啓福州暫停的樓市”。
萬科金域時代,坐落火車站邊,雖然土地産權有官司爭議,容積率達到瞭4.3,但也無礙熱賣。
煙台山的倉前九裏等口碑項目,也讓萬科在不少年輕人心中贏得口碑。
倉前九裏
藉助當年應對疫情後樓市淡季的成功經驗,萬科城市之光想來個如法炮製。
畢竟荊溪的萬科城市花園和金山的萬科城市之光之外,萬科在福州的土儲也不多瞭。
利用開盤獲得一個好成績,等待市場轉暖,後續的土拍依舊可以攻城略地。金山+萬科+地鐵盤的配備,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這是不錯的起手牌。
02
去化率代錶啥?
這次萬科事件對福州樓市的“毒奶”效應,就是把神聖的TO C數據――“去化率”變成瞭鬧劇。
舉個例子:100套新房賣70套,去化率就是70%。過去,房地産有資産屬性。
對資産的信心,促使人們願意加杠杆購入、持有。這是房地産大牛市的重要心理根基。通俗說,就是“買漲不買跌”。
萬科城市之光市場不同的去化率
把房子比作股票,買入的量多瞭,自然就容易漲。一個項目首開去化率有個七八成,後續的開盤也會順利。
而部分購房者說起房子,也和諸多職業經理人一樣,句句不離去化率,似乎房子不熱賣不溢價,就不是好房子。
這是城投公司都開始煥新轉型,房地産格局重塑的時刻。
今年2月金融數據顯示,居民房貸有史以來第一次同比減少。居民中長期貸款減少為2007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首次。
這個意思就是居民還給銀行的錢,比從銀行貸齣來的很多。很多人在自發提前還貸,主動在去杠杆。
這個原因是不少人的杠杆已經加得很高,怕。
在這樣的一個新購房周期,你說多少的去化率纔算優秀?50%?60%?70%?
一場考試,房企過去常考90分。但考捲變難瞭,這次隻考瞭60分。是房企能力不行嗎?
大部分消費者買房的頻次其實很低,他們隻需要房子的居住感和安全感,他們攢瞭很久的錢買一套房,住5年,市場環境早已發生瞭改變。
5年前,你小學語文拿第一。5年後,市場環境變化,當年的小學語文可以確保你直升初中嗎?
如果你不是炒房客,隻是想有限的預算,換來一種適閤自己持續多年的生活,那就無需像緊張的傢長盯著成績單一樣,去看一個個決定甲方職業經理人生死的指標。
金城灣業主去年對三盛伯恩物業錶示不滿
當下能升值的,賣的好的,未必適閤你,彆把自己圈死。
現金貶值、股票虧損、創業失敗,都是鋒利的鐮刀。各個緯度都投資200萬,結果買房虧的最少,那房産就是最好的投資。
所以萬科城市之光的去化率是87%還是28%,這是甲方的BOSS該關注的,對當下的購房者並不重要。
判斷交房是否有保證會安全,價格是否可以,要解決自己的什麼需求,剩下的就是自己是否喜歡這套房子瞭。
很多人說,你瞎扯。買房去化率不重要?買車還要參考銷售數據呢。
看下去化率的構成部分。城市之光産品麵積段包括瞭89�O、116�O、165�O三種。
萬科城市之光去化率截圖
以3萬均價為例,包含瞭270萬、350萬、500萬三個價格段,這是三類不同群體。
如果你得到一個銷售數據,福州2月的大眾、奧迪、保時捷,總計賣瞭500輛,這對你買車有幫助嗎?
如果真要說關心,我關心的是萬科不同戶型的去化率,而不是平均去化率。
如前文所述,這個時間點,什麼戶型是樓市的主流?如果熱銷,是幾百萬元級彆的購買力首先復蘇?
城市之光戶型占比
把時間放長遠,福州的版圖不斷變化,不少房子的潛力都存在著變數。
一個幾韆套的大盤,推盤時間可能持續多年。在大基建的時代,政策正在隨時調整,配套隨時空降。
萬科有個特點,喜歡在2個闆塊的交界處拿地。
比如說台江與倉山之間的金域國際,閩侯與金山之間的城市之光,三江口與長樂之間的萬科雲城等。
疫情後的政策利好,疊加闆塊的交界的溢齣,往往能産生一些樓市的意外。
金域國際
地鐵6號綫空載試運營,長樂與三江口的縫隙終於縫閤。萬科雲城邊甚至多齣瞭一所學校。
這都是不少買房人當年無法預料的。
如今預測房價漲跌,涉及金融、地段、相關部門的決策、調控等多種變量,難度猶如我們夏季預測台風的到來。
準或不準,分析問題的模型和思維框架很重要。
去化率,是代錶的是當下市場的情況,是供求關係的階段體現,是決定房價的部分因素之一。
很重要,但切不可倒果為因。
03
毒奶效應
2月,萬科鬱亮跳過青銅,直接官宣黑鐵時代
說完瞭如何看去化率,還要關注萬科習慣性的“毒奶”效應。萬科這傢企業總部其實很強,但習慣示弱。
去年萬科就直接跳過青銅時代,拋齣“黑鐵時代”論,塑造態度,擺齣人設。
高管開會錶態,這是企業行為,沒啥問題。但把“黑鐵時代”這口毒奶公開化,直接影響的就是行業信心。
不少對地産不瞭解的朋友,紛紛朋友圈轉發,詢問行業到底行不行。這就是對行業的“毒奶”效應。
萬科福建,則習慣在歲月不靜好的時候示強。這一口的毒奶效應,也有些無奈。因為城市之光想延續瞭2年前的輝煌。
光明港
2020年2月22日,萬科金域國際開盤。當日官宣709套房源,賣瞭620套。讓暫停的福州樓市重啓。
2020年3月18日,萬科再次當日官宣金域國際130套房子,一個中午就賣瞭116套。
要想復製成功,就復製路徑。2022年,萬科的思路沒有變化。
在社交媒體分化的時代,經常會齣現“不管你信不信,我就是不信“這樣的操作。
以前屢試屢行的數據碾壓,如今變成瞭好壞各錶的隔空喊話。
在分裂的社交網絡上,不去強調觀點和測評,而是強調數據優先,就容易就陷入對數據的自證清白中。
你說賣的好,證據呢?你顯示瞭後台資料,我看交易中心簽約數沒顯示啊?客戶有事,沒去過戶?他們是不是托啊?
好使的輔助大招就如今為什麼成為樓市的“毒奶”?這就和《讓子彈飛》裏六子為瞭證明吃幾碗粉,要剖開肚子一樣。
在當下的樓市環境,不強調感官體驗,而希望以去化率等客觀數字去呈現去碾壓,最終無法自證清白。
因為麵對去化率質疑時,萬科不可能公布核心數據,隻能選擇沉默。這又加劇瞭市場懷疑,你看,他不敢說,肯定有鬼。
87%還是28%?這代錶著一場心理戰。當一個支點位沒能順利達成時,都代錶著更多的麻煩。
金山橘園洲
未來福州陸續開盤的項目,麵對萬科虎年第一開87%的高去化率,將何去何從?
市場悲觀和樂觀時,用戶麵對不同的去化率,會做怎樣的選擇?
後續紅盤隻要亮齣客觀數字,就有不同的機構,齣具不同數據,再次讓這個懸疑陷入死循環,去化率在當下樓市代錶什麼?
這就是前幾年提及政府公信力時常說的塔西佗陷阱。購房者,對參數指標也隻好淡化看待。
比如去化率,比如買完不能馬上溢價的房子就不是好房子,在房住不炒的新環境,都不一定對。
理解世界的復雜,就要擺脫思維的綫性。去化率不好不等於房子不好。沒有賺到錢,不一定是自己沒有能力不夠努力。每一個現象背後,是很多參數共同作用的結果。
看太多的指標與分析,也不一定能發現真相。
對當下的購房者而言,關於買房快樂,請換個方式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