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4/2022, 9:43:13 PM
昨天刷抖音,刷到瞭一個賬號叫做“天元鄧剛”,粉絲有2700多萬。對於一個做釣魚的主播來講,2700多萬的粉絲已經遠遠超齣瞭釣魚的範疇。
鄧剛的視頻都很長,但是我看著就停不下來。視頻的內容簡直讓我嘆為觀止,真是沒想到釣魚都能釣齣這個境界。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對釣魚很癡迷,自己釣的魚吃不完,見到鄰居就問人傢吃不吃魚。為瞭找個好地方釣魚,要開車走七八個小時。有時候晚上還住在水庫邊。乾其他事從來沒有見過他這麼上心過。
有句俗話“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所以說我是不敢釣魚,也不能體會垂釣的快樂。最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覺得釣魚太浪費時間,比較適閤退休瞭沒事乾的人。再者釣魚也很耗錢,要不斷地更新裝備。
這個哥們兒之前就跟我提到過鄧剛,直呼鄧剛是神。剛開始我覺得釣魚憑運氣,杆子一扔,能不能有魚上鈎這誰能知道。結果鄧剛就給我上瞭一課,看到水庫就能判斷齣哪個位置容易釣到什麼類型的魚。
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不同的水深,鄧剛會拌不同的餌料,用不同粗細的杆子和魚綫,還能判斷魚的狀態和運動。簡直就把魚兒拿捏的死死地,想釣啥就能釣啥。
在一個我認為基本靠運氣的領域,鄧剛做到瞭隨心所欲。這不叫極緻什麼叫極緻!這不叫境界什麼叫境界!而且不僅僅我這麼認為,眾多的資深釣魚者也這麼認為,2700多萬粉絲應該也是這個感覺。
在抖音的簡介裏,鄧剛是中國釣魚運動協會技術推廣總教練。從1997年到2016年,他拿到瞭省、俱樂部、國傢等大型賽事冠軍200多個,是中國釣魚運動協會絕對的總舵主。
據中國釣魚協會數據,全國一級釣魚大師一共有20人左右。這些大師各有等級,類似於其他競技體育的“段位”,它們分彆有“七特級”、“二終身”等。而鄧剛的段位,處於這些頂尖釣手的最頂端,他是“一釣王”。
早在2002年,鄧剛就成立瞭武漢天元漁具公司,目前鄧剛僅僅在抖音一個平台,一年就可以收入接近兩個億。其實我並不關心鄧剛一年掙多少錢,因為掙的錢來源於鄧剛的專業實力,專業實力是原因,掙錢隻是結果。我更關心的是鄧剛為什麼能夠把釣魚這件事做到瞭極緻。
首先,鄧剛有釣魚的自然環境。
1971年鄧剛齣生在湖北省黃石,這個地方有很多的水塘,自然魚也就多,所以說自然環境給鄧剛提供瞭成長的土壤。如果鄧剛齣生在西北的沙漠戈壁,肯定不可能天天去釣魚。
不過黃石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偏偏鄧剛是鄧剛?很顯然自然環境僅僅是一個外在的變量。
其次,鄧剛有一個引路人。
鄧剛的父親是一個資深釣友,沒事就去釣魚。小男孩對父親有一種天然的崇拜,於是小鄧剛就是一個跟屁蟲,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去釣魚。而鄧剛的父親也樂於教給兒子各種釣魚的經驗和技巧,往往都是父親一個大魚竿,兒子一個小魚竿,父子倆一塊切磋釣魚技術。
再次,鄧剛善於琢磨和鑽研。
濛台梭利說,兒童是神靈。也有教育學傢說,孩子的接受能力非常強,往往一周學到的知識是成年人一年接受的信息量。小鄧剛的小腦袋完全沉浸在釣魚中,沒有任何固有的束縛,自己不斷地琢磨和總結釣魚的技巧和魚群的特性。以緻於周邊所有的水塘情況都裝進瞭他的腦袋,後來,鄧剛的父親釣魚就完全不是鄧剛的對手,還要經常討好兒子,就怕兒子不帶自己釣。
我相信這種童子功給瞭鄧剛紮實的不可逆的基礎,接觸的早學習的早鑽研的早,在釣魚上上投入的時間也就多,混久瞭總會成精。
復次,鄧剛有第二個貴人。
每每能夠做成大事的人,人生中都會有引路人和數個貴人。鄧剛的父親就是鄧剛的釣魚事業引路人,讓鄧剛癡迷上瞭釣魚,並且成長為十裏八鄉聞名的“魚塘小霸王”。
在各行各業,總有一些做得很齣色的人,各種機緣巧閤之下成為瞭一方諸侯,在相當大的一個範圍內成為無敵般的存在。但是隻有極少的一部分人能夠突破現有的天花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嚮著行業的最巔峰繼續前進。
鄧剛很幸運,在各大魚塘裏溜達久瞭,慢慢他發現一個奇異的中年男子,手法嫻熟、釣姿繁復、裝備更是高精尖,很多都是鄧剛沒有見過,他心下發癢,仿佛武癡看到秘籍一樣,於是,鄧剛經常過去湊近乎。
鄧剛的堅持、真誠、熱情和對釣魚的癡迷打動瞭他,他就是侯成勝,侯成勝是釣壇長青樹,又是國內早有盛名的釣界元老,被當時贊譽為釣魚界的六大金剛。
事實上,侯成勝早就關注到鄧剛,他的沉穩、釣魚的悟性,天資的聰穎也讓侯成勝對他很是欣賞。於是,侯成勝直接把鄧剛收為自己的徒弟。對他悉心指導。
鄧剛本就有悟性,得到超高手稍加點撥,猶如撥雲見霧,茅塞頓開,這個時候,他的釣魚技巧,仿佛打通瞭任督二脈一般,瞬間就進入瞭國內一流釣友的行列。
最後,有所棄有所取。
我記得我高中的一個英語老師寫過一段話“書多枝而路多歧,有所棄纔能有所取,有所不為纔能大有所為”。1997年鄧剛大學畢業之後進入瞭美爾雅公司,不久就做到瞭大區銷售經理的職務,1998年美爾雅公司上市,對中層乾部和高層管理人員開始增發瞭大量紅利和補助。除瞭年薪23萬元以外,其他公司補貼、奬金、績效也非常優渥,年入近30萬元。這可是1998年的30萬元,足可以在省會武漢買三套房子。
但是在1998年,美爾雅剛剛上市第一年,為瞭衝刺業績、消化庫存、擴大市場占有率,公司從上之下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開會、上報數據,訂立目標,績效考核,這一年的鄧剛,幾乎沒有參加任何比賽。
這對於癡迷於釣魚的鄧剛來講,無法垂釣是一種摺磨和痛苦,於是鄧剛頂住壓力,在周邊所有人都反對的情況下,作齣瞭一個令人咋舌的舉動:辭去23萬的年薪工作,做專職競技釣魚人,拿一個月1500的職業補貼。之後的鄧剛慢慢成長為如今的鄧剛。
從鄧剛的成長過程中可以看到,要想成為絕頂高手,自己的勤奮和鑽研是最基本的條件,但是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還要有一個好的引路人,此外還得有貴人的傾囊幫助,在彆人苦心孤詣的肩膀上纔能更進一步。
挑戰300天300篇原創,這是第139天第139篇
原創不易,望關注望轉發,祝一定境界
相信堅持的力量,做時間的主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