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6:20:50 PM
在傳統觀念中,傳宗接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
古代農耕時,人口就是傢庭的勞動力,所以為傢族延續香火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更有瞭“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的理論。
這樣的生育觀念影響瞭中國幾韆年已經根深蒂固。
晚清時期著名的政治傢、思想傢梁啓超是近代學習西方理念的倡導者,他的學識和思想在當時應該是非常超前的,可就是這樣的文化先驅者,依然沒有擺脫封建社會帶來的深刻影響,對傳宗接代也頗為執著。
梁啓超一生養育子女眾多,傢族人丁興旺,在新中國的建設中也都做齣瞭巨大的貢獻。
01 命運悲苦地陪嫁丫頭
清朝末年,國傢內憂外患,很多有誌之士都希望通過努力改變國傢現狀,其中以梁啓超為代錶的“戊戌六君子”最為齣色。
雖然最終並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但也極大地推動瞭中國由封建嚮現代化發展的進程。
梁啓超的齣色是因為其齣色的學識和豐富的經曆,而這一切成功的背後是一直默默為他付齣的小妾――王桂荃。
王桂荃的童年並不幸福,她的母親在她齣生時就去世瞭。
母親去世後,她的父親很快就為她找瞭後媽,但後媽為人惡毒,常常對年幼的王桂荃進行打罵。
王桂荃的父親靠務農為生,傢中也比較貧窮,所以除瞭打罵,後媽還常常讓王桂荃餓肚子。
這種並不算幸福的日子也沒有過太久。
王桂荃在4歲時,父親生病去世,她的後媽此時沒有瞭她父親的牽絆,很快就將王桂荃賣到彆人傢做瞭丫鬟。
王桂荃太小瞭,不僅不能乾活,還得供養他吃喝,很快這戶人傢就將王桂荃轉賣到瞭其他人傢。
就這樣,兜兜轉轉,幼小的王桂荃被當成商品一樣轉賣瞭四次,來到瞭李傢做瞭丫鬟,負責李傢小姐的日常起居。
雖然王桂荃在李傢做丫鬟,但李傢的小姐李蕙仙卻並不是尋常的富傢韆金。
她不僅為人知書達理,而且特彆和善,對王桂荃的遭遇也深錶同情。
二人名為主僕,但私下裏卻跟姐妹一般。
這讓王桂荃有瞭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活,而且在李蕙仙的身邊也學習瞭很多知識和禮儀。
1889年,17歲的梁啓超參加鄉試中瞭舉人,其齣色的纔華令主考官非常的欣賞,而這名主考官就是李蕙仙的哥哥。
齣於對人纔的欣賞,李蕙仙的哥哥決定將妹妹嫁給梁啓超,並定下瞭婚期。
此時的李蕙仙比梁啓超大4歲,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也足以說明李傢的眼光之高,也說明瞭梁啓超的優秀。
兩年後,梁啓超與李蕙仙成婚,作為照顧李蕙仙多年的丫鬟,王桂荃也一同陪嫁到瞭梁傢。
02 被納為妾,改變命運
李蕙仙因為知書達理,與梁啓超有豐富的共同話題,二人成婚之後生活非常幸福。
梁傢是農民傢庭,傢庭條件與李蕙仙的傢庭相差很遠,但李蕙仙並沒有嫌棄梁傢窮,反而處處錶現齣大傢閨秀的樣子。
在婚後的幾年裏,李蕙仙一共生下一兒兩女,但長子梁思成身體自小便比較虛弱,這令梁傢人很是憂心,一直希望能再有幾個男丁。
可幾番嘗試之後,李蕙仙都沒有身孕,於是梁傢人動起瞭納妾的心思。
納妾對於女來說都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但在那個時期,女人的地位雖然有所提升,但也隻是相對而言。
對於梁傢人因自己生子太少要給丈夫納妾的想法,李蕙仙也無力阻止。
既然無法改變,那就要盡可能地可能地讓自己少受一些委屈。
於是,李蕙仙提齣讓梁啓超納王桂荃為妾。
王桂荃跟隨李蕙仙多年,忠誠度很高,而且為人乖巧聽話,對打理傢庭內外也是得心應手,最重要的是李蕙仙可以接受王桂荃。
被納為妾後,王桂荃的身份有瞭變化,但她依然像從前一樣照顧李蕙仙的起居,生活唯一的變化就是王桂荃有瞭更加舒適且穩定的學習環境。
王桂荃從小傢庭不好,但她對知識非常嚮往,特彆是梁啓超和李蕙仙之間那種文化的交流更是令她羨慕。
於是,她把握機會,開始努力學習文化,並在學習期間與梁啓超培養瞭深厚的感情。
03 養育子嗣,培養成纔
自從成為梁啓超的妾之後,王桂荃認真學習,很快就成為梁啓超的賢內助,不僅傢務操持有道,而且能幫助梁啓超處理一些信件的書寫和賬目。
梁啓超在日本避難時,所有的食物都是由王桂荃打理,甚至還在此期間學會的日語,解決瞭梁啓超很多問題。
與梁啓超成婚多年後,王桂荃為梁傢生育瞭四子二女。
也許是從小遭受太多苦難的緣故,王桂荃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從來不會打罵孩子,更多的時候都是在講道理。
所以無論是李蕙仙生育的子女還是自己的親生子女都與她非常地親近。
梁啓超與李蕙仙相繼去世後,梁傢的重擔落到瞭王桂荃一個人身上,除瞭傢庭的重壓,九個子女的撫養問題纔是最大的壓力。
為瞭能讓孩子們能有穩定的生活環境,王桂荃選擇一邊照顧傢庭,一邊打零工貼補傢用。
對待孩子的學習,王桂荃總是傾其所有,而對自己卻已經到瞭吝嗇的程度,不僅捨不得吃穿,連必需的花銷也都是一省再省。
在王桂荃不懈地努力下,孩子們都取得瞭不錯的成績,大部分都齣國留學深造。
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內的局勢雖然穩定,但需要大量的人纔支援國傢建設,恢復生産。
於是,在國傢的號召下,小兒子梁思禮和姐姐梁思懿選擇迴國支援建設,為新中國的建設做齣瞭巨大的貢獻。
梁思禮更是成為新中國的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專傢,領導瞭國傢多種導彈的研發。
1968年,王桂荃去世,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也沒有將子女叫迴身邊。
在她看來,她的兒女都已經培養成纔,她已經完成瞭她的使命,她已瞭無牽掛,選擇默默地離開,也是對自己和子女的一種都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