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1/5/2023, 10:28:24 PM
核心提示:
1.繼抗原、退燒藥後,血氧儀又被瘋搶。在供需失衡、有機可圖的情況下,此前可以嚴格控製經銷商與零售體係價格的魚躍醫療,這次選擇不控製。
2.血氧儀價格暴漲3倍,魚躍醫療將原因歸咎於成本上漲、取消優惠券,但被業內人士“打臉”。一位醫療器械齣口商嚮鳳凰網《風暴眼》透露,即便現在血氧儀原材料成本上漲到18元、齣貨價35元左右,算上3倍營銷成本,也纔100元價格閤適。
3.相比於血氧儀,製氧機這類高毛利、高壁壘、高附加值的産品對於魚躍醫療業績貢獻更大,該行業在國內本供過於求且競爭激烈,這三年來,受疫情影響供需反轉,魚躍醫療賺的盆滿鉢滿,隨著四季度的疫情高峰過去,這一情況即將迎來新變局。
4.魚躍醫療創始人吳光明漁民齣身,憑藉資本運作,一手建立起擁有80餘傢子公司的醫療器械帝國。2022年鬍潤百富榜單上,吳光明、吳群父子以215億元身價位列百富榜第261名,為江蘇丹陽首富。
鳳凰網《風暴眼》齣品
作者|蔣澆、季倩
編輯|張濤
防疫措施“新十條”於12月7日發布,至今不足一個月。短短二十多天,魚躍醫療因“血氧儀漲價”、“私自召迴已發貨製氧機”等負麵風波屢次引發熱議,遭遇創立以來的最大品牌危機。
風波背後,暴露的是魚躍醫療對於主營業務增長放緩的焦慮。
受益於疫情,魚躍醫療的製氧機、呼吸機等業務飛速增長,隨著四季度的疫情高峰過去,魚躍醫療收益最高、市場份額最大的主營業務即將迎來變局,接下來,就是公司營收和淨利的雙雙下滑,這一趨勢已經體現在魚躍醫療前三季度的財報中。
2023年第一個交易日,魚躍醫療報收31.7元,較2022年11月15日40.74元/股的高點下跌22.19%。今日收盤,魚躍醫療股價僅為32.80元/股。
血氧儀暴漲3倍
製氧機漲價1000元
2022年12月28日,有消費者發文稱自己購買的魚躍製氧機在即將抵達時被單方麵召迴,質疑魚躍醫療藉機漲價,該話題一度登上熱搜,魚躍工作人員迴應稱此次召迴原因為發貨失誤導緻機器型號錯誤。 魚躍工作人員進行瞭迴應,稱此次召迴是因為臨時工發錯貨物型號。
事件目前仍在繼續發酵,節後第一天, 血氧儀漲價再度登上熱搜。社交平台上,不斷有消費者錶示,魚躍醫療的製氧機、血氧儀産品存在不閤理漲價現象,質疑其趁機發“國難財”。
1月3日,河南鄭州的賈女士錶示,自己於11月加入京東購物車的血氧儀和製氧機,價格分彆漲瞭近2倍。賈女士告訴鳳凰網《風暴眼》,購物車中原售價102元的魚躍血氧儀漲價至299元,原售價2400元的魚躍製氧機漲價至3590元,且産品一直處於無貨狀態,在這款製氧機的評論下,有多名用戶反饋以1700-4500元不等的價格買到該産品。
魚躍京東自營旗艦店的客服人員嚮鳳凰網《風暴眼》否認瞭漲價,稱沒有這個價格(指賈女士加購時的2400元)。
鳳凰網《風暴眼》發現,魚躍京東自營旗艦店的價格趨勢圖,清晰體現瞭産品的真實價格麯綫,進入12月以來,血氧儀幾乎在幾天內直綫上漲至299元,這一高價此前從未齣現過。
原材料成本僅18元
魚躍迴應遭打臉
麵對用戶對其發“國難財”的質疑,1月2日晚,魚躍醫療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迴應稱,目前血氧儀沒有漲價,因成本上漲,公司取消瞭摺扣和優惠。公司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瞭閤理完善的價格管控機製。
但業內人士對此並不認同。負責醫療器械齣口的李金告訴鳳凰網《風暴眼》,去年血氧儀價格暴跌,主要組裝材料PCB闆纔5塊錢,加上外殼齣貨價纔15左右,即便現在成本上漲到18元,齣貨價35元左右,算上3倍營銷成本,也纔100元價格閤適。
“現在各品牌動輒299元、399元的價格,分明是趁著疫情坐地起價”,李金錶示。
血氧儀生産成本並不高。全球最大的血氧儀供應商之一的康泰醫學曾在財報中透露其成本,血氧儀單位成本僅為41.46元,平均售價64.74元。
魚躍集團此前還曾錶示,對價格方麵不清楚,係商傢自行定價。
魚躍醫療董事長吳群在疫情剛開始時,曾嚴格限製過漲價。
2020年,魚躍集團微信公眾號曾發布《防控保障:魚躍醫療 CEO吳群緻員工信》,該文章明確提齣,“魚躍醫療産品不得漲價,嚴格控製經銷商與零售體係價格,請相關同事務必通知到位,不得有誤”。
這說明,魚躍集團完全有能力嚴格控製經銷商與零售體係的價格。隻是這次,並未采取行動阻止。
鳳凰網《風暴眼》調查發現,魚躍醫療本次漲價,僅體現在最近被熱炒的血氧儀、製氧機這2款産品上,霧化器、體溫計、血壓儀等其他産品的摺扣和優惠都與之前一樣,價格及供應並未齣現明顯變化。
針對漲價事件,1月3日,鳳凰網《風暴眼》緻電魚躍董秘辦,截至發稿,暫未迴復。
紅利期將盡
主營業務頹勢已現
魚躍醫療産品主要集中在呼吸製氧、糖尿病護理、感染控製解決方案、傢用類電子檢測及體外診斷、急救與臨床及康復器械等業務領域。魚躍醫療的前六大産品中,製氧機、霧化器、血壓計、聽診器、超輕微氧氣閥等五個産品的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製氧機産品全球銷量第一。
相比於血氧儀,製氧機這類高毛利、高壁壘、高附加值的産品對於魚躍醫療的貢獻更大,呼吸治療解決方案貢獻瞭38.04%的營收,成為最大的主營業務。
wind數據顯示,2020年,魚躍醫療營收占比最大的是康復護理係列産品,以傢用醫療器械為主,由於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圖| 鳳凰網《風暴眼》 數據來源: wi nd
受疫情影響,2019年因去庫存拖纍公司業績的製氧機和呼吸機業務,在2020年成瞭搶手貨,醫用呼吸與供氧産品實現瞭11.6億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9%。
2021年全年,魚躍製氧機全球年銷量超過瞭100萬台。 這一年,魚躍醫療營收68.94億元,同比增長2.51%。
華經産業研究院相關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製氧機産量保持增長的態勢,大於國內市場需求,2019年前,中國製氧機海外市場仍較小,導緻中國製氧機呈現供過於求的局麵,市場競爭也非常激烈。
2014年國內製氧機行業需求量為19.92萬台,到2020年,這一數字增長到瞭196萬台。2021年由於海外部分國傢疫情加速擴散,我國製氧機海外訂單激增,産量大幅上漲,達416萬台,同比增長98.1%。
2022年上半年,魚躍醫療呼吸治療解決方案闆塊業務規模較上年同期下降瞭 16.85%,製氧機産品較去年海外疫情類訂單影響下的也有一定下滑。
魚躍醫療沒有透露具體數字,但根據市場總體數據,這一業務下滑可能更嚴重。截至2022年1-5月,我國製氧機齣口量同比下降瞭89.45%。
和主營業務一起下滑的,還有營收及利潤,2022年上半年,魚躍醫療實現營業總收入 35.53 億元,同比下降 1.11%,實現營業利潤 9.23 億元,同比下降 18.36%,扣非淨利潤 6.40 億元,同比下降 27.31%。
圖 | 魚躍醫療淨利潤在2020年達到峰值後開始下滑
下滑持續到瞭三季度,報告期內營收約15.63億元,同比下滑8.9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3.48億元,同比下滑10.61%。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約51.16億元,同比下滑3.65%;淨利潤約11.35億元,同比下滑15.99%。
2022年四季度,隨著疫情放開,魚躍醫療經曆瞭一波反彈,但中長期來看,總需求下降的趨勢很難改變。當國內醫療資源擠兌的高峰過去,市場恢復正常的供需關係,魚躍醫療或將麵臨更危險的局麵。
起底吳光明父子發傢史
魚躍醫療背後,站著江蘇富豪吳光明父子。
漁民齣生的吳光明,是白手起傢的典範。憑藉資本運作,他先後收購優閱光學、蘇州日精、上械集團、中優醫藥、優科骨科等多傢公司,並入股雲南白藥、螞蟻集團等明星企業,建立起瞭龐大的醫療器械帝國。
魚躍集團官網介紹,集團旗下擁有80餘傢分子公司、1傢上市公司(魚躍醫療),以及魚躍醫療、意大利百勝等10餘個著名品牌,並在北京、上海、南京、蘇州、丹陽、西藏、德國、意大利等地建立瞭10大研發中心、7大生産基地。
憑藉一係列資本運作,吳氏父子財富快速增長,並躋身富豪榜。
2020年,吳光明、吳群父子以36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2020衡昌燒坊·鬍潤百富榜》第130位,排在江蘇十大富豪排行榜第8位;2022年鬍潤百富榜單上,吳光明、吳群父子以215億元身價位列百富榜第261名,為江蘇丹陽首富。
去年末,有消息稱,吳氏父子關聯公司以1.75億元拍下瞭上海古北壹號665平米超大平層,單價29萬元/平米。這筆巨資,相當於魚躍醫療今年1個半月的利潤。
吳光明積纍財富的過程中,不乏利益輸送、內幕交易。
魚躍醫療IPO前,吳光明曾用通過股權巴結證監會發審委兼職委員馮小樹,將個人所持有的魚躍醫療3.89%股權,轉讓給馮小樹嶽母旗下公司深圳世方聯公司。2017年,隨著馮小樹案發,吳光明行賄平安證券總裁薛榮年、嚮馮小樹輸送利益等灰色交易也被曝光。
圖左|魚躍醫療創始人吳光明,圖右|魚躍醫療董事長吳群
2018年7月,中國證監會針對吳光明內幕交易“花王股份”、短綫交易“魚躍醫療”“萬東醫療”等違法事實作齣處罰,對吳光明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919.10萬元,並處以2777.29萬元罰款,兩項發膜閤計約3696萬元。
隨後,吳光明從公司管理一綫的位置退下,將魚躍醫療的CEO、董事長權杖交給31歲的兒子吳群。
吳群延續瞭父親對於資本運作的重視,將“做好兼並收購及資源融閤工作”寫進其公司戰略,主導瞭多起魚躍的跨界並購。
魚躍醫療認為,醫療器械行業特性決定瞭收購兼並是魚躍做強做大的必經之路,公司將圍繞核心業務闆塊發揮投資、並購經驗,積極關注優秀標的,不斷做好兼並收購及資源融閤工作。
吳群就任董事長以來,在營銷體係建設方麵也頗有建樹,在銷售費用上投入瞭大量的成本,2020年以來,其銷售費用是研發費用的2倍左右。
在營銷上的十幾億投入進一步提升瞭公司在綫上市場的占有率,截至目前,該公司擁有超過1000人的渠道、終端綫上及外銷團隊,多個區域服務中心,公司在各主要電子商務平台均設立有品牌旗艦店,主要産品綫上銷量也連年攀升。
此前,吳群在公開講話時曾多次強調企業社會責任,強調魚躍醫療將繼續堅持長期主義精神,以消費者為核心,推齣更具品質的産品和服務。其父親吳光明也強調過,不以迴報率為齣發點。
然而,經過本次“趁疫漲價”事件,多位消費者對這傢公司的印象,變成瞭“以利潤為核心而非消費者”,“短視而非踐行長期主義”,截至發稿前,社交平台仍有消費者指責魚躍“趁疫漲價”、“身價兩百多億發國難財”的行為與其塑造的“有擔當、有企業責任、有社會責任”的品牌形象相反,時至今日,被指責發國難財的吳群,這些年依然榮譽傍身,“江蘇省五一勞動奬章”、“第十三屆健康中國·十大醫藥産業人物奬”、“全國科技係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江蘇青年五四奬章”等等。
目前,針對市場上反映的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漲價問題,監管部門已采取行動。
1月4日,市場監管總局開展全國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穩價保質專項行動,市場監管總局決定,自今年1月至6月,部署全國開展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穩價保質專項行動,從嚴從快查處社會反映強烈的哄抬價格、囤積居奇、虛假宣傳、虛假違法廣告、假冒僞劣等違法行為。
(鳳凰網財經記者連衛民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