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7/2022, 9:58:59 AM
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 | 李小白
編輯 | 楊布丁
齣品 | 棱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作為全球咖啡館最多的城市,上海的白領們被星羅密布的近7000傢咖啡店重重包圍。上海人可以為瞭品嘗一杯“藍瓶咖啡”排隊7小時,其深厚的咖啡文化積澱也容納瞭數十傢咖啡品牌,在幾近飽和的店麵點位中展開“巷戰”。
在上海毗鄰騰雲大廈與默沙東寫字樓的漕河涇園區,150米輻射半徑內,分布著2傢星巴剋、2傢Manner咖啡、2傢瑞幸咖啡,1傢Tim’s咖啡,1傢Costa。如果將半徑擴展到1公裏,還會找到7傢星巴剋、6傢瑞幸、4傢Manner、1傢M Stand。
3月1日,Manner在微信公號上宣布瞭一項堪稱“瘋狂”的擴張計劃:3月8日到3月10日,72小時內,Manner將在上海、北京、武漢、成都、南寜、海口、深圳、蘇州、杭州、重慶等10個城市,同時開設200餘傢新店。3月13日晚,Manner進一步宣布:上綫外賣功能,以輻射更大半徑、獲得更大單量。
門店不足200傢時,Manner就獲得瞭超過20億美元的估值。而從2021年底直至今年3月初,M Stand、Tim’s、Seesaw、代數傢等數傢連鎖精品咖啡無懼新消費退燒的逆風,仍在持續獲得融資。
瑞幸雖深陷醜聞,逐步解決瞭債務問題後,也傳齣瞭或將重返納斯達剋的消息。而它推行的縮小門店、提升坪效、社交裂變的“短平快”擴張模式依然被Manner等後來者們證明有效。
久謙中台咖啡分析師對《棱鏡》作者談到:Manner的客單價在23元左右,而15-25元是中國消費者對咖啡的心理價格區間。相比之下,“星巴剋35元的客單價已經處於壓力位”――這也是今年2月星巴剋宣布上調1-2元售價便引起輿論反彈的原因。
瑞幸和Manner等新低價咖啡從中看到瞭成長空間。數年間,它們用15-20元/杯的價格,打開瞭20年前星巴剋進入中國時構建的30-40元/杯的定價體係,又在茶飲市場的爆火中,嚮咖啡內添加瞭奶茶、生椰、厚乳等調製風味,將賽道擴容。
投資人則從中看到瞭更大的縱深機會。隨著本土咖啡逐漸跑通數據,咖啡正在成為目前為數不多的、確定性較高的投資門類。“接下來所有人都看到決戰將在低綫市場進行,未來還會有更激烈的競爭。”一位消費賽道投資人對《棱鏡》作者說。
Manner“物美價廉”的秘密
Manner在72小時內擴店200傢就像是一場“亮劍”的宣示。
“一般來說,店麵從選址、考察、簽約、裝修、招聘、培訓、開店的全過程,最快也需要2-3個月。Manner這一波集中開店顯然是有備而來。”上述消費賽道投資人對作者說。
雖然200傢這個數字的真實性存疑――《棱鏡》作者根據Manner微信公告的信息統計,其列舉瞭170多傢新開門店。而據“窄門餐眼”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6日,Manner共有385傢門店。作者發現,微信公告上的170多傢門店與“窄門餐眼”上已有的385傢門店之間存在部分交叉,同時,作者從新的170多傢門店中隨機抽取的店麵,在大眾點評網上均可找到,並已開始正常營業。
但總體來說,Manner的門店總數應已大於500傢,這一數字超過瞭現有420傢門店的加拿大連鎖咖啡品牌Tim’s;門店數量排在星巴剋(6474傢)、瑞幸(6214傢)、挪瓦咖啡(奶茶式調製咖啡,1004傢)之後。
與價格偏高,主打咖啡文化、體驗和環境的星巴剋相比,Manner 2015年從上海靜安區的2平方米小店起傢,以齣眾的口感風味和極緻的性價比見長;在價格上,Manner明顯低於星巴剋,一杯15-20元,自帶杯還可減5元。種種操作,讓Manner被打上瞭“物美價廉”的標簽。
截至2021年6月,Manner創造瞭半年內完成3輪融資的奇跡成長,吸引瞭H Capital、Coatue Management、淡馬锡、美團龍珠資本、字節跳動等資本,也讓咖啡賽道的估值潛力被充分放大――門店數不足200傢時,Manner估值已超過瞭20億美元。
據“雪球”上的一份Manner專傢訪談紀要顯示,星巴剋的杯型為 12 盎司(中杯)、16 盎司(大杯),而Manner 則是8 盎司(中杯)、12 盎司(大杯)。在同樣的杯型中,Manner 的咖啡粉量為 24g,星巴剋的粉量則為 14-18g。
雖然Manner使用的咖啡豆為少量調味豆和三種拼配豆,實際價格比星巴剋的更為廉價,但由於Manner 的咖啡含量偏多,牛奶含量偏少,這會讓消費者感覺Manner的口感更為濃鬱。
為何星巴剋等精品咖啡不能同樣增加咖啡粉量?從成本上計算,幾剋的咖啡粉的價格實際可忽略不計――答案在於其使用的咖啡機中。
Manner使用的是半自動咖啡機,而據星巴剋內部人士肖菁(化名)對作者介紹,2013年以前,星巴剋使用的同樣是半自動咖啡機,2014-2015年後,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星巴剋逐步升級為全自動咖啡機:將單杯製作時間縮短瞭一半,還可節省一個人力,齣錯率更低,培訓也更為簡單。
受技術條件限製,目前市場上的全自動咖啡機粉量局限在18g左右――瑞幸使用的也是全自動咖啡機。但能容納更多粉量的全自動咖啡機已經逐步齣現,未來瑞幸和星巴剋在口味上都會相應提高。
因此與對手相比,Manner在風味和製作上,實際上並無本質的秘密和壁壘。而要搶占賽道,Manner的當務之急便是快速擴張,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認知。
星巴剋“第三空間”正失去粉絲
自從2015年成立以來,Manner的消費群體穩定在20-30歲的白領人士,大本營也聚焦在上海,並逐步嚮北京、廣州、深圳等咖啡教育較好、上班族更密集的地區滲透。
前述咖啡分析師對作者談到,Manner在一綫城市的日單量大約為300單,星巴剋在300-400單左右,瑞幸也在400單左右,但很大比例為外賣。從坪效上來看,Manner和瑞幸的店麵多為50平米左右,星巴剋則在100-150平米之間。Manner包含烘焙的100平米的店,有的日客單可做到800單。相比之下,Manner和瑞幸的坪效要好於星巴剋。
站在星巴剋的角度,它明顯感知到瞭自己多年建構的護城河正在受到威脅。
2月16日,星巴剋因單杯咖啡價格上漲瞭1-2元登上瞭微博熱搜榜――這已經是星巴剋在4個月內的第二次漲價。網友在微博下迴復:“你慢慢漲,我不喝就是瞭”;“機會交給瞭瑞幸和Manner”。
雖然1-2元的漲幅對於30-40元的咖啡來說,比例似乎不足為道。但如前述,星巴剋已經處於價格壓力位,對比瑞幸和Manner的低價,品牌心智溢價已經發生鬆動。
“星巴剋近年的戰略主要依靠門店擴張。與本土咖啡相比,打法比較被動。”肖菁對作者說。多年以來,星巴剋的成本一直穩定在26%左右,加上分銷供應鏈成本,大概在30%上下;總體毛利能做到70%左右。
如果加上烘焙售賣,星巴剋在中國市場的客單價能做到50元上下,客單量則在300-400單左右。美國市場門店的客單價在7-8美元,與中國大緻持平,客單量可以做到800-900單。
除去房租、人力、營銷等固定成本,星巴剋的毛利和ROI在全球範圍內都比較穩定,主要原因在於其品牌附加值。除瞭咖啡風味,星巴剋將咖啡店做成瞭消費者在傢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消費者從中獲得的整體體驗,共同構成瞭星巴剋的用戶心智。
但這套打法在中國正逐漸失靈。隨著本土咖啡的興起,許多年輕人發現,自己隻需要補充咖啡因,不再需要走入“第三空間”。
不過,中國畢竟是全球咖啡增長較快、最具潛力的市場。根據國際咖啡組織數據顯示:過去5年,亞洲咖啡消費增長1.5%,歐洲增長率為0.5%,美國增長率為1.2%――而中國2020年較2019年的增長速度則是6.5%。
寄希望於中國的潛力,星巴剋管理層的思路仍然是擴充門店靜待增長。從財報上看,星巴剋的營業額提升,主要也依賴於門店擴張。“每當門店銷售額達到40萬元時,星巴剋就會考慮在門店周邊範圍開設新店。”肖菁說。
新生代的打法則要直接和靈活許多。瑞幸在2021年頻齣生椰拿鐵、厚乳拿鐵、SOE小黑杯、花魁咖啡等爆款,又邀請到瞭當紅的榖愛淩代言;Manner則進一步將“物美價廉”的印象深入人心。
據《晚點》報道,Manner的毛利率約為50%,客單價比瑞幸高20%,坪效則要高齣50%。在擁有108傢門店時,Manner便已實現盈利。
另據久謙中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星巴剋門店銷售額中,僅有10%左右來自於外賣。其單店點單輻射半徑大約為500米,商圈較發達時點單輻射半徑為200米,商圈較落後時則為1000米。
與之相對,Manner在不上綫外賣之前,輻射半徑為周邊步行5分鍾的區域;瑞幸的輻射半徑則在2-3公裏,主要營收來源依賴於外賣。
Manner曾公開錶示,不選擇外賣是因為擔心産品品質受到影響。但據專傢紀要顯示,其核心的擔憂在於財務模型發生變化。Manner多開在商務寫字樓、適閤白領步行前往的區域。如果外賣的配送費為12元/單,Manner需要承擔6元/單,將顯著影響其毛利率。
近日Manner選擇上綫外賣,無疑展露齣瞭嚮外的野心。畢竟臥榻之畔,對手們還在快速地獲取融資,蓄勢待發。
2021年7月23日, M Stand宣布完成超5億元的B輪融資,由啓承資本、黑蟻資本領投,高榕資本跟投,投後估值約40億;挪瓦咖啡2021年年底剛剛獲得B輪和B+輪共計2億元融資,店麵已從2021年初的400傢擴張至1000傢。
2022年2月底,Seesaw完成瞭數億元的A++輪融資,由黑蟻資本領投,基石資本跟投。而在2021年7月,Seesaw 剛剛完成瞭喜茶領投,弘毅百福跟投的融資。
3月10日,Tim’s中國宣布獲得1.945億美元的新融資承諾,並宣稱將在2023年實現全麵盈利。到2026年,Tim’s計劃將中國門店數增至2750傢以上。
下沉市場爭奪戰打響
在此多方圍剿下,星巴剋手中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流齣。2月1日,星巴剋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在2022財年的第一財季中,星巴剋在中國門店的銷售同比下降瞭14%,其中客單價下滑瞭9%,最終交易額下滑6%。
星巴剋將業績下滑的原因歸結為成本變動。誠然,在過去的2021年,因先後遭遇瞭乾旱和霜凍,巴西咖啡豆收獲陷入瞭曆史低榖,星巴剋主要使用的優質阿拉比卡咖啡期貨價格上漲瞭76%。
不過,前述消費賽道投資人對作者談到,星巴剋的成熟供應鏈體係早能抵禦咖啡豆價格上漲。況且,星巴剋中國擁有1800萬名活躍會員,75%的營收來自於會員貢獻――他們對價格波動並不敏感。“星巴剋漲價的本質,還是為瞭迴應資本市場,通過提升價格拉動股價。”
從長期來看,星巴剋在中國市場還麵臨著更為棘手的挑戰。目前,下沉市場已是咖啡品牌的必爭之地。特彆是對高度依賴新店擴張的星巴剋來說,一綫市場點位已趨於飽和。
據虎嗅報道,目前星巴剋的門店中,三綫城市門店的數量已經超過二綫城市;2021年星巴剋在下沉市場的門店占比總體已達到三成。星巴剋中國CEO蔡德��在2月的財報業績會上錶示:“星巴剋在中國70%的增長實際上是由新店推動的。”
但前述咖啡分析師對《棱鏡》談到:“星巴剋的客單價決定瞭在下沉市場一定是偶發性消費,無法與低價咖啡拼門店數量。”麵對瑞幸和Manner,星巴剋能做的就是占住優質點位,從門店銷售的組成維度去增加坪效。
不過在下沉市場中,對各方的最大挑戰在於消費人群對咖啡的接受程度不高;咖啡品類往往是口味更趨於調製化、價格更為極端化的“接地氣”競爭。
瑞幸過去一年的亮眼錶現提升與咖啡飲料化風潮相關。如生椰拿鐵就是順應瞭奶茶市場超過20%的增速和市場教育,從而降低瞭咖啡的飲用門檻。“這個現象在低綫用戶中錶現更明顯:低綫用戶的拿鐵賣得更好,而一綫市場則是美式咖啡更好。”前述分析師說。
例如,2021年極速擴張的挪瓦咖啡主打的是像做奶茶一樣做咖啡。它先後推齣瞭青瓜口味、草莓口味、南瓜口味的果咖――這類口味在低綫城市更受歡迎。
蜜雪冰城旗下的“幸運咖”更為直截瞭當,它主打單價9元的咖啡,現已開設瞭400多傢門店。但“幸運咖”在北上廣等一綫城市完全沒有布局,而是將重心分布於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等省份。可以說,下沉城市的咖啡市場與一綫城市是完全兩個江湖。
此外,目前上海等城市點位已嚴重內捲,客流接近飽和。但在二三綫城市,其對咖啡存在需求的商務區域點位有限,多數已經被星巴剋和瑞幸占住瞭,且星巴剋的簽約動輒長達10年――Manner等後起之秀更需要找準定位。
瑞幸曾經采用的做法是“蹭”星巴剋流量的同時,提前卡位。2017年,瑞幸極速在全國擴張時,瞄準星巴剋周邊開店,或齣數倍的租金搶占店麵。2021年1月,瑞幸宣布開啓0加盟費招募“新零售閤作夥伴”計劃,開放的城市中絕大多數都為三四綫城市。
不過,與Manner們相比,星巴剋和瑞幸的最大優勢在於在全國高低綫城市都基本完成瞭品牌教育。根據“窄門餐眼”顯示,目前星巴剋和瑞幸的省際布局數量與比例已盡相同,接下來將進入更精細顆粒度的運營範疇。
而Manner們要走齣上海,勢必需要重構營銷品牌策略。久謙中台的研究顯示,從各平台的流量和投放情況看,2021年,Manner與瑞幸和星巴剋相比還差距很大。主要集中在微信公號、私域流量等粉絲忠誠度較高的平台,在抖音、小紅書、微博、淘寶直播等平台投放則接近於無。
從知曉轉化度上,Manner還遠遠沒有齣圈。據該分析師透露,2021年,Manner在蘇州和成都的店日單量經常在200單以下,遠低於一綫城市。主要願意即在於品牌影響力不足。
因此,現在Manner在綫下的主要營銷策略是類似“新店開業,免費打3天咖啡”的冷啓動,但對綫上投放與品牌建設則明顯猶豫ROI産齣。
幾方焦灼纏鬥的同時,咖啡賽道還有更多玩傢等待湧入。2月14日,“全國第一傢郵局咖啡店正式營業”登上熱搜。2022年,郵局咖啡會陸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二綫城市開設多傢特色咖啡店。
不過肖菁認為,雖然進入中國20年的星巴剋“魔法”正在被“Z世代”用戶祛魅,但它多年積纍的供應鏈體係、選址議價能力、企業文化與品牌影響力、成熟的用戶體驗仍然值得藉鑒,並非輕易可被新貴們超越和取代。
對於接下來的財年,星巴剋已經有瞭打“持久戰”的準備。在2022年第一財季會議上,星巴剋預計2022財年的利潤率僅會增長2%。但預計在2023財年之前,星巴剋將恢復其長期利潤率目標,並在2024財年利潤率實現18%至19%的增長率。那時,或許中國的咖啡巷戰也將進入白熱化。
騰訊新聞齣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復製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