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8/2022, 4:20:12 PM
美國作傢斯蒂芬.金小說《肖申剋的救贖》,故事大傢都很熟悉:金融傢安迪含冤入獄,靠著一把能藏在聖經裏的小錘子,在獄室牆壁上挖洞,經過二十年努力終於齣逃成功,而且還順便救贖瞭獄友雷德等人。
它是豆瓣高評50本好書之一,同名電影也非常成功。除瞭情節動人,演員齣色之外,該片好評如潮的重要原因,在於編劇將斯蒂芬.金在小說中所錶達的人文思想,濃縮成瞭一句句令人迴味雋永的經典台詞。
其中,讓人産生共鳴強烈和體現小說主旨的,是雷德這句生動形容齣體製化對人影響的台詞。
" 監獄裏的高牆實在有趣:剛進去的時候,你會痛恨高牆;慢慢地,你習慣瞭其中的生活;最後你會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它。"
肖申剋是一座關押重刑犯的監獄,不少犯人被判終身監禁,麵對漫長的刑期都很絕望。
從新犯入獄第一天,他們由自由人變成肖申剋的囚徒,會遭遇到一生中從未有過的煎熬:
從此,他們的一舉一動受監控,連上廁所也要打報告。肖申剋的管理人員永遠不會好好說話,而是以語言的軟暴力和武器、禁閉等硬暴力代替進行。
每一天都將如此毫無尊嚴地苟活,長達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餘生的刑期,有誰會不痛恨肖申剋的高牆,將自己和外界隔絕開來呢?
一開始,那些意誌薄弱的犯人會崩潰,其餘人熬過瞭深陷絕望之後,在漫長的刑期裏,他們從服從到漸漸習慣瞭監獄的生活,學會瞭找些樂子安慰自己。比如“姐妹花”欺負安迪,布魯斯剋喂鳥,而雷德確立瞭在獄中第一供貨商的地位,總算是尋找到一絲存在感。
當他們被動地適應後,等到有一天終於走齣瞭肖申剋的高牆,卻發現自己已完全無法適應外界的生活。
書中布魯斯剋坐瞭幾十年的牢,早已習慣瞭獄中強製管束的生活。齣來後發現世界早就變瞭。他無所適從,不習慣自由瞭――在小超市打工,如果他不打嚮經理報告,如廁這一最基本的生理行為也無然完成。
假如雷德沒有遇上安迪,不齣意外地會重復布魯斯剋的老路;看上去弱不禁風的安迪,若是沒有超級強大的內心,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豐富的知識智慧,也是如此。
安迪的成功說明,人要想對抗體製的束縛,保持生命的活力,就得要在精神物質上有所準備。
" 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帶著自由的光澤 。"
安迪告訴雷德,人在陷入睏境時,其實隻有悲觀和樂觀兩種反應。他隻是懷抱最好的希望,但預做最壞的打算,為未來做好準備,隻是他沒想到颶風會吹這麼久而已。
假設有間滿是珍貴古董名畫的屋子,如果聽說颶風要來,它的主人可能會有兩種反應:
一種人總是懷抱最樂觀的期望。他會認為颶風也許會轉嚮――老天爺不會讓該死的颶風摧毀瞭倫勃朗、德加的名畫;萬一颶風真來瞭,反正這些東西都買過保險瞭,不用擔心。
而另一種人總是揣著悲觀的憂慮。他認定颶風早晚會來,他的屋子一定會遭殃。即使氣象局消息說颶風轉嚮瞭,這個傢夥仍然相信颶風會掉頭去摧毀他的房子。
因為他知道,隻有為最壞的結果預先做好準備,纔可以始終抱著樂觀的期望。
安迪無疑是有備無患的後一種人。當被他指控為殺害妻子和情夫的凶手後,在判刑前做足瞭最壞的打算。他賣掉債券股票,所有的錢都投資在假身份的名下,由好朋友吉米進行管理。
而吉米死前,也按之前的約定留下保管財産和資料的鑰匙,隻要他能齣獄,就可靠它們迅速改頭換麵,過上好日子。
然而《肖申剋的救贖》不僅是精彩的越獄故事,還有更深層次的隱喻。斯蒂芬.金想告訴讀者的是:
1.睏境下精神的富足,遠遠勝過物質的富足。
僵化而強大的監獄體製會讓人靈魂麻木,安迪之所以願意用兩周的禁閉,換來享受音樂的短暫一刻,隻是渴望喚醒自己和大傢關於正常人生活美好迴憶,保持重獲自由信念的一種方式。
他堅持不懈地給州長寫信申請資金,擴建豐富瞭圖書館,還幫助囚犯湯米通過自學考試,以期改變他的命運。
哀莫大於心死,過去愛吹口琴雷德入獄30年後,而今覺得已經沒有意義。安迪通過自己的行為不斷影響瞭雷德,特彆送瞭他一支口琴,以喚醒瞭他心中的希望之火。
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肖申剋,自己纔是自己的救世主。
體製和思想雖是無形的,但對人的束縛卻如肖申剋的高牆睏住瞭身體,也睏住瞭的靈魂。
" 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 "
戒備森嚴的監獄是禁錮人身體的牢籠,但很多時候睏住人們心靈的,卻是畫地為牢,看不見摸不著的圍牆。
因為很多人三十歲就死瞭,隻不過七八十歲纔埋。餘下故步自封的人生,陷於無限重復中,最後悄無聲息地消失。
就像小說中的布魯斯剋,雖也愛喂鳥,卻並沒有像電影裏那樣上吊自殺,而是接受命運的安排,在條件惡劣的養老院中離世。
3.世上沒有什麼能關住一個自由的靈魂,除瞭他自己。
電影裏的結局是美好的,安迪和雷德在墨西哥,碧海藍天浪花一朵朵齊華坦尼荷的海邊,過上瞭獄中嚮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讓觀眾長長地舒瞭一口氣。
" 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和我夢中的一樣藍。 "
但小說並不這樣完美,雷德隻是穿過瞭墨西哥的邊界綫。肖申剋是一個隱喻,象徵著他超越瞭僵化的認知局限,掙脫瞭心靈的牢籠,顯然更具有現實的意義。
因為生活總是充滿意外,安迪這樣強悍的拯救者很難遇到,唯有強大我們的內心,學會堅強以對。
否則,哪怕人離開肖申剋,一輩子都走不齣心裏的肖申剋;身體走齣監獄,一輩子也走不齣心裏的牢籠。這正是作者斯蒂芬.金想要錶達的深刻主題。
其實,《肖申剋的救贖》也救贖瞭作者斯蒂芬.金。
雖然斯蒂芬.金是以恐怖小說著稱的暢銷書作傢,他小說的故事驚悚懸疑,又多血腥暴力美學,特彆適閤改編為影視作品。1985到1995的10年時間裏,美國最暢銷的25本書裏,斯蒂芬.金一個人就占瞭七本,每一部都被搬上瞭熒屏。
常常斯蒂芬小說還在寫,電影就排隊要拍,導演追著他要稿子,火得一塌糊塗。他想專注於嚴肅文學的創作,如演員要下場,觀眾和經紀人卻不準。
於是史蒂芬.金便寫瞭《肖申剋的救贖》,由4個中篇小說構成,不僅簡單講恐怖故事,而且充滿瞭自己對生活的反思,有自己獨特情懷在作品裏。
斯蒂芬.金
與電影追求刺激以利票房,將故事講得更為驚險動人不同,斯蒂芬.金著力於安迪的心路曆程的描寫。比如那個電影中被典獄長殺人滅口的高中生湯米,在小說中被手下留情,貪婪冷酷的典獄長諾頓放瞭他一條生路――恐嚇一番之後,轉往其他監獄去瞭。
因此,喜歡《肖申剋的救贖》和斯蒂芬.金的朋友,不妨讀讀原著,當會有一些意外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