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8:17:06 PM
1840年,我國鴉片戰爭開始爆發,此次戰爭以清軍失敗而告終,同樣當時的清政府也被迫簽署瞭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在此之後加劇瞭平民矛盾,最終引發瞭諸多的農民起義,其中最齣名的便是太平天國起義,也是當時起義運動規模最大的。
說起太平天國,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中國近代發生的一次規模巨大的農民反封建鬥爭,對曾經的封建統治給予瞭沉重的打擊,或許還有很多人想到的是太平天國的洪秀全。
但是太平天國運動還誕生齣瞭很多著名的優秀將領,他們武藝非凡,智勇雙全,為農民起義運動做齣瞭傑齣的貢獻,立功無數,令敵人聞風喪膽。但是,名將自古以來似乎都是以悲劇結尾。
我們今天要說的五大名將,他們在起義時躲過瞭當時清政府的圍追堵截,但是他們幾乎都死在瞭自己人手上。
五大名將
太平天國的名將數不勝數,我們今天要說的五位悲情名將,個個都是鐵血錚錚的硬漢。第一位便是楊秀清。說起楊秀清,在太平天國時期,就有洪楊之稱,洪就是洪秀全,楊便是楊秀清。
楊秀清廣西接平人,自幼父母雙亡,一直是由伯父撫養,由於傢庭艱苦,楊秀清也並未讀過書,但是正因為這樣楊秀清乾過各種活,有著和尋常人不同的閱曆和智慧。
楊秀清早期時進入太平天國的貢獻也不是很明顯,但是在二十五歲時憑藉著自身豐富的閱曆和智慧,假托天父下凡,迅速進入瞭核心位置。楊在軍事領域的能力是十分強的,可以說是天纔,與鬍林翼和左宗棠等人旗鼓相當。
在金田起義時,楊秀清領導的軍隊在麵對清軍猛烈的進攻下,楊秀清擬定瞭多個計劃,數次擊潰瞭清軍的包圍。
在李義都慘敗之後,楊秀清不顧反對,堅決推行瞭"道州決策"方案。太平天國得以平安到達南京,建立瞭與清朝足以對峙的政權。
第二位林鳳祥,在西王的手下有兩員猛將,而林鳳祥就是其中的一名,林鳳祥一直以來都是戰鬥在一綫的,1853年,林鳳祥率2萬老兵進行北伐,同年9月,林鳳祥率軍打到天津,給清軍起到瞭極大的震懾作用。
但是由於後期的補給問題,尤其是缺少過鼕衣物,隻好撤退,放棄瞭進攻北京的計劃,撤退的過程中,林鳳祥大軍一直被緊追不捨,在撤退到連鎮時,林鳳祥的處境十分艱難,但是就這樣他依然堅守瞭大半年,屢次挫敗瞭敵軍。
第三位陳玉成,陳玉成是一名悍將,素有“漢唐以來悍者,近世罕有其匹”之稱,14歲參軍,17歲當將軍,20歲封帥,22歲封為王,驍勇善戰。在安慶失陷以後,陳玉成退迴在廬州,主動請纓自守廬州。
後派陳得纔和賴文光等遠徵豫陝,陳玉成打算分開兵力,分散擊破再統一會和。但是這個時候他自己也很睏難,麵對著敵軍多隆阿的步步緊逼,陳玉成也分身乏術。1862年由於多隆阿圍攻廬州,陳玉成決定放棄廬州,同遠徵的西北軍會閤。
第四位則是李世賢,在太平天國的末期,太平天國擁有堪稱支柱將領的有四位,李世賢便是其中之一。李世賢,生於廣西藤縣,是李秀成的堂弟,此人戰功顯赫。在1864年,由於曾國荃攻破瞭天京,李秀成被俘。
在李秀成被俘後,李世賢依然在和清軍進行頑強的抵抗,希望能夠恢復太平天國。隻可惜此時的太平軍已經人心渙散,鬥誌全無,李世賢逐漸潰敗,之後帶著寥寥數位親信拼死突破重圍,逃到大山深處來躲避左宗棠的追擊。
第五位汪海洋,汪海洋是安徽人氏,早些年跟隨著石達開作戰,之後因為石達開四處流浪,汪海洋在此看不見希望,便率部返迴天京,隸屬於李秀成部。在太平天國後期,軍隊屢戰屢敗,汪海洋依舊沒有放棄,繼續率部隊抵抗清軍。
但是後期也無力迴天,汪海洋屢戰屢敗,最終退迴嘉應州位置,堅持抗戰到底,絕不叛變,隻是人心渙散,汪海洋也無能為力。
名將隕落
在1856年的9月,由於天津事變的爆發,楊秀清死在瞭自己人的手上,被洪秀全、韋昌輝等人殺害。林鳳祥在突破瞭敵人的突圍後,沒有死在戰場,而是被自己人石少淵齣賣,被人告知瞭逃亡路綫,導緻林鳳祥被活捉,最終被送往北京淩遲。
陳玉成在廬州突破重圍後,本想去陝西繼續發展,但是卻聽信瞭苗沛霖的甜言蜜語,去往瞭壽州,結果一到壽州便被包圍俘虜,之後被送到瞭清帥勝保營中,陳玉成在清軍麵前堅決不投降,錶現齣瞭英勇不屈的英雄氣概。最終被淩遲處死,死於河南延津。
李世賢在抵禦瞭左宗棠的部隊後,突圍瞭齣來,齣來以後打算投奔汪海洋,當李世賢到瞭的時候,汪海洋擔心李世賢會奪走他的軍事力量,在夜裏便殺瞭他。雖然殺死瞭李世賢,但是汪海洋並沒有投降,而是拼死抵抗清軍。
最後汪海洋在嘉英州的一次戰鬥中,被丁太陽齣賣。他告訴清軍汪海洋的具體位置,於是汪海洋被清軍集火擊斃。
小結:
言至於此,太平天國的覆滅並非是被清軍打敗,而是由於自身的內部團結問題,導緻瞭之後的一係列失敗。
所以,農民起義想要取得成功,那麼內部的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攘外必先安內,縱觀曆史如果內部無法團結,則無法取得成功,天下未定,內部紛爭,豈能不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