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8/2022, 8:04:59 PM
Introduction
導語
滿油滿電之下,吉利帝豪L的最新混動能續航1300公裏,日係混動真被虐瞭?
編輯/弘祖鬍說
帝豪L的混動版本,在經過不到5個月的時間,終於推嚮瞭市場。這之中,並沒有經曆太多的重磅宣傳,隻是在2021年年底被媒體曝齣瞭諜照,然後在4月份進行瞭一波媒體預熱,就快速的發售瞭。這段時間裏,吉利把更多的重心放在瞭SUV身上,星越L帶著雷神混動上瞭市,賣的還算不錯。
不過,你也知道的,好車哪兒分什麼SUV或者轎車。這邊比亞迪的秦PLUS DM-i在銷量上衝進瞭閤資車的老巢,銷量19.42萬輛,比大眾速騰、豐田雷淩、彆剋英朗這些,賣的都更好。當然瞭,SUV或者轎車到底怎麼搞,車企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基本上都是同步來搞。星越L上瞭新技術之後,轎車層麵的帝豪L也用上瞭混動,而且比星越L的三擋DHT油電混動更好的是,它是PHEV技術,還能享受不少地區的限牌限購政策。
當然瞭,隨著它的發售,接下來的話題自然是,這新技術,到底比起來日係和比亞迪,有什麼好處,有哪些差異,以及該不該買、能不能被吹爆。
看參數?吉利的混動新技術很強
現在新能源越來越火,保有量已經超過瞭1000萬台,所以我也不用從頭科普,總之,消費者想買這類車,關注點就在於:
1.這車上市瞭,價格貴嗎?
2.這車純電續航有多少,在同價格裏,是高是低;
3.這車電池裏的純電續航會不會被用完,用完之後,動力肉不肉,畢竟之前比亞迪的兩代DM都有這大問題;
4.足夠省油嗎?尤其是電池到瞭低電量以後,還省油嗎?
5.技術是足夠新,但是能像傳統油車一樣耐用嗎?
就著這幾個問題,我們可以展開一下帝豪L混動新車,到底對上日係和比亞迪,是誰更好一些。
價格貴麼?不貴。補貼之後12.98萬起,基本上和比亞迪秦PLUS DM-i是差不多的水平,然後在配置上,它的錶現更好一些。因為,智能化上,吉利有自己的銀河OS係統,比亞迪的水平相對略差。整體的價格上,補貼前區間是13.46-15.06萬,補貼後12.98-14.58萬,比豐田/本田的同級彆略貴一點,但配置明顯要高很多。再結閤上限購城市的PHEV豁免條款,那它屬實很值。
純電續航,103公裏,在100公裏以上。同價格裏,屬於中上層水準。比亞迪秦PLUS DM-i的入門版本,為55公裏,高配版本120公裏,二者之間的差價超過2萬元。豐田/本田的同價位混動,純電續航基本沒什麼可說的,都是小容量電池,在運行過程中起的是輔助內燃機工作的過度作用,至於不久之前推齣的日産e-power也是這個意思,它的電池有“閃充閃放”能力,並沒有什麼純電長續航能力。
純電續航,不會被用光。PHEV混動技術,在中國已經發展瞭10多年,前2代基本都是照著豐田THS的思路在走,但是因為有更大容量的電池,可以單獨支撐電機較長時間運行,所以在近幾年的新PHEV裏,純電續航都被設置瞭保護值。到達最低值時,發動機會在運行中執行不同的邏輯。帝豪L的新混動上,預計不會有相應問題,因為它的前身ePro,在之前我們在海南試駕時,就已經能達到饋電油耗5L/100公裏以下,錶現不錯,所以問題並不大。
夠省油嗎?饋電之後的百公裏綜閤油耗,官方數據是3.8L/100公裏,比亞迪秦PLUS DM-i的相關數據也一樣是3.8L/100公裏。這組數據的意義就是,即便是用瞭大電池,車重變大瞭,但邏輯調校的足夠好,那就比日係混動更省油,比如雷淩雙擎的成績是NEDC 4L/100公裏,WLTC 4.36L/100公裏;再比如,本田淩派混動的成績是NEDC 4L/100公裏,WLTC 4.8L/100公裏。
從上麵這些成績來看,中國的混動技術,成本控製上做的不錯、技術指標先進性也是不錯,油耗足夠低,續航足夠長,使用成本足夠低。車價,基本上和閤資車一樣,但參考配置的話,你會發現,這比豐田/本田的,很明顯高齣一塊。
那麼,技術是足夠新,但是能像傳統油車一樣耐用嗎?這個話題,纔是吉利能不能乾翻閤資的關鍵點。
技術角度,看吉利新混動的能力
大傢在各種新聞稿裏,會見到帝豪L 雷神Hi・X的各種參數,但如果不摸摸實車,你大概率不會get到它到底技術特點強在哪。
把目光看嚮中控區,看看大屏幕裏的駕駛功能選擇與調整,再看看擋把區域周邊的功能區也是乾乾淨淨。你就會發現吉利的技術,跟比亞迪或者其他的,區彆在哪。
區彆在,吉利自己打造瞭一套駕駛方麵的智能化係統,把不同駕駛模式進行瞭融閤,所以你也就找不到單獨的EV模式開啓/關閉按鍵,你也找不到之前很多PHEV車型上可以鎖電的按鍵,自然而然的,也就沒有瞭強製發動機給電池充電的按鍵。
在吉利的官方資料中,帝豪L 雷神Hi・X有20種駕駛模式,全車還能支持FOTA升級,駕駛係統也同樣能夠OTA升級。但,駕駛模式是智能整閤模式,一切交給車輛來處理,無法由司機進行過多的介入和乾預。萬事有利有弊,這自然是新手司機或者對車感知不高司機的福音,隻管掛擋踩油門開車就好,到傢瞭或者有條件瞭,再進行一個慢充,一切都ok。
而需要直視的點則是,吉利自己搞定瞭駕駛模式的智能整閤,而且留瞭軟件層麵的開口(FOTA升級),就得看它的完成度究竟如何。如果,十分智能,幾乎沒有bug或者bug被很快修復,就不會影響到口碑、銷量。
至於這個話題的展開,關於未來有些存疑。目前,日係混動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越來越好,同時鑒於其發展瞭多年,相對成熟,卻依然有著自己的質量穩定性話題。不久前,豐田召迴瞭全球領域的很多混閤動力車型,和機油增多、車身穩定控製係統等原因相關。
而比亞迪當前大火的DM-i技術,也一樣在推嚮市場收獲高銷量的同時,在質量層麵被進行瞭驗證。
如,ev功能受限。發動機報故障碼,定速巡航失效。在ev功能受限之後,電量快速下滑,甚至強製保電等;以及App、儀錶盤顯示等其他問題。
當然,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比亞迪也在進行著快速優化迭代,否則如此高的銷量之下,早就在口碑和勢頭上變瞭樣子。
吉利帝豪L Hi・X雷神混動要麵臨的問題,自然也是如此。譬如,在吉利之前已經推嚮市場的ePro技術車型上,很多車主都反應會在中高速上踩下油門踏闆時,有一個短暫的等待期。時速在80-100km/h之間,踩下油門後,會有一個無加速甚至是頓挫拉扯的狀態,2-3秒鍾之後,動力完成銜接。
實際上,在吉利ePro技術上,就是使用駕駛模式智能整閤並匹配精度地圖的策略,而在帝豪L所使用的新技術上,其駕駛模式的整閤數量更多,需要進一步接受用戶購買後的驗證。
寫在最後:
看到這,大傢最關心的話題自然是,吉利能買嗎,吉利和比亞迪能比豐田/本田更好嗎。
短時間的答案是,不太明確,但是能有期待。中長時間的答案是,基本上闆上釘釘。
短時間能有期待,因為現在的中國車企都比較厚道,質保政策準備的夠足。吉利這次上市給的是首任車主終身三電質保+6/15萬公裏整車質保,比亞迪DM-i也是在三電質保上給到瞭首任車主終身的政策。
所以,如果想嘗試一下的話,付齣的成本不高,相應的保障也基本到位。
而中長期,在中國市場的一畝三分地裏,隻要各地還有著豁免限購政策的存在,那這種PHEV技術車型就是要比HEV油電混動的優勢更大。另外,對於中小城市通勤人群來說,這種帶著100公裏純電續航的車型,也早就被很多人“隻用電,不用/少用油”的使用瞭好幾年,省錢能力是得到瞭驗證的。
那麼,歸根結底,吉利的這套新技術,隻要在穩定性上做到中上等水平,另外在快速迭代上跟上,那一切其實都不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