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3/2022, 5:07:31 PM
短篇小說是一種“無比優美”的文學樣式。 用有限的敘事篇幅容納天馬行空的創作思想,再現人類韆姿百態的生活場麵和復雜多麵的內心世界,無疑是對作傢功力的挑戰。
今天介紹的這五位短篇小說大師,在應對挑戰方麵得心應手。有的名字如雷貫耳: 契訶夫 , 海明威 ,讓人立刻聯想到經典篇目。有的深藏不露,他們的長篇巨著暢銷不衰,在短篇小說領域也遊刃有餘: 亨利・詹姆斯 , 毛姆 , F.S菲茨傑拉德 ,你可能都不知道他們寫過這麼多精彩的短篇小說!
01
海明威《乞力馬紮羅的雪》
索書號:I712.45/H029D.b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
美國作傢、記者
1954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
瞭解海明威最快的方法,就是看這部短篇小說集,匯集瞭 《乞力馬紮羅的雪》《白象似的群山》 等代錶性作品 26 篇,完美呈現瞭處於巔峰狀態的海明威: 精確、剋製、神秘、憂傷。
“如果他以謊言為生,他就應該試著以謊言而死。”
在書中,你將和諾貝爾文學奬得主、 “新聞體” 小說創始人海明威一起,在原始的自然風光與緊張的人性交鋒之間遊走。他簡潔的筆法被譽為 “冰山理論” ,描寫精準,對白簡短,藏露有度,虛實結閤, 在有限篇幅中傳遞齣無限的內涵,每一篇都無可挑剔,如一個小宇宙,自成一體。 這一技巧引得無數後輩作傢模仿,從未被超越!
02
契訶夫《沒意思的故事》
索書號:I512.44/Q134.a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
俄國作傢,劇作傢。
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作傢
20世紀世界現代戲劇的奠基人之一
契訶夫的短篇作品以語言精練、準確見長,善於透過生活的錶層,將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灕盡緻。這部短篇小說精選集收錄瞭他的7篇作品,包括 《散戲之後》 (1892)、 《侯爵夫人》 (1889)、 《伏洛卡》 (1887)、 《在故鄉》 (1897)、 《鄰居》 (1892)、 《無名氏的故事》 (1893)、 《沒意思的故事》 (1889)。
小說《沒意思的故事》中,契訶夫用溫柔細膩的筆觸,塑造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形象。從老人的身上,我們能看到世間百態和人生的意義。整部小說,沒有麯摺離奇的情節,通篇都是老人的內心獨白。乍一看有些碎碎念,但,越品越有味兒。小說想要錶達的, 是我們對人生本質的追問 。這種追問,不僅存在於過去,也存在於現在和未來。 幾乎每個人都能從小說裏不同人物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人生。
高爾基:“契訶夫諦視著生活和我們的悲痛,開始時被我們生活的蕪雜和混亂所煩擾和我們一起呻吟瞭,嘆息瞭;現在,他站得更高,擁有自己的感想,他像反射鏡一樣,把我們生活的一切光綫、一切色彩都收集,把一切壞日子和好日子都加以思考。”
契訶夫改變瞭短篇小說的遊戲規則 ,不靠麯摺離奇的情節吸引讀者,他以旁觀者般的冷靜,不動聲色,不渲染情緒,通過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悲劇來揭露社會醜惡,使人感覺到力透紙背的深刻, 創造瞭一批個性鮮明的“小人物” 。精煉的語言,高超的諷刺藝術,他擅長設置那些令人發笑的情節,然而這笑背後有一雙含著悲憫的眼睛。
03
亨利・詹姆斯《活生生的尤物》
索書號:I712.44/Z053A
亨利・詹姆斯
Henry James
1843年4月15日-1916年2月28日
英籍美裔小說傢、文學批評傢
劇作傢和散文傢
亨 利・詹姆斯 是英語世界至為重要的文學大師,是當之無愧的 “小說傢中的小說傢” 。他一生共發錶短篇小說112篇,本書精選《活生生的尤物》等7篇足以涵蓋亨利・詹姆斯漫長創作生涯的短篇名作,集中展示這位小說大師在短篇小說創作領域的非凡創造力。
他是 歐美現代作傢群中寫作生涯最長、最具影響力 的一位文學巨匠。在歐美國傢,他的名字如雷貫耳,曾 三度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提名 ,開創瞭20世紀西方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的先河,被稱為 “小說界的莎士比亞”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他,那就是 “復雜” ,他擅長寫作的長難句對讀者而言是不小的挑戰,他的小說通過心理描寫完成看似不可能的轉變,反映變幻莫測、充滿變數的大韆世界和人的生存價值。
“說是意識流的先驅確實不為過。”
這些短篇小說與他的長篇交相輝映,體現瞭詹姆斯創作題材和敘事風格的多樣性和現代性,錶現瞭他對社會生活和時代特徵的整體性透視與評價。 在閱讀過程中,你將看到一個認真的寫作者,不斷進行多維度實驗,尋找最適閤傳達其藝術觀的敘事方式。
04
F.S菲茨傑拉德《返老還童》
索書號:I712.45/F318R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
20世紀美國作傢、編劇。
《返老還童》原先並不起眼,但在2008年被著名鬼纔導演 大衛 芬奇 耗巨資改成電影《返老還童》之後,名聲大噪,獲得 第81屆奧斯卡金像奬提名 。這個故事跨越瞭從一戰到21世紀的百年時光,給讀者帶來關於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本書收錄瞭 七篇 著名短篇小說,這些作品基本體現瞭作者的創作特色,讀者不但可以欣賞膾炙人口的故事,也可以領略到一代文學天纔閃爍的靈感和高超的技藝。菲茨傑拉德用夢幻般的文字 描繪一代人的戰爭創傷與精神危機 ,提齣發人深省的疑問,正如他在書中寫到: 為什麼所有一切都不見瞭?它們曾經都那麼真真切切地存在過,可是如今已空空如也。
時間賦予我們死亡,而死亡賦予我們人生的意義
菲茨傑拉德被譽為 “20世紀最有爭議的小說傢之一” ,語言極具個人風格,在同代作傢中獨樹一幟。他也被稱為“人格分裂”的小說傢,筆下的人物縱情享樂,文句優美華麗,超越這一切的是他作品的嚴肅態度和深刻立意, “像奴隸一樣對每一個詞都進行艱苦、細緻的反復推敲”。
他生逢美國的 “爵士樂時代” ,見證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金融危機,無數人的美夢破碎,跌落雲端,失去體麵,不得不過著卑微的生活。 他的短篇小說如實記錄瞭他和同時代人的人生體驗,反映瞭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的社會變遷和生活氣息。
05
毛姆《逃亡的結局》
索書號:I561.45/M356.17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
英國小說傢、劇作傢。
毛姆 就像你坐火車時遇到的一位陌生人,肚子裏裝滿瞭故事,閑聊般嚮你講述那些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傳奇經曆。 他的足跡遍布歐亞美三大洲, 創作齣無數好評如潮的小說。
除瞭眾所周知的 《月亮與六便士》 、 《刀鋒》 等長篇,毛姆的文學天纔都集中在他的短篇小說中, 語言的幽默機鋒,對人性入木三分的剖析,齣人意錶的結局,是毛姆作品深入人心的特色。
他的短篇小說深受讀者喜愛,不僅在歐美連續再版,還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並改編,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毛姆因此被譽為 “故事聖手” 、 “英國的莫泊桑” 、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傢”。
毛姆的文筆,正如刀鋒一樣,狠狠劈下去,然後再鋸幾下,刀尖上留著幾滴血
本書的篇目選擇另闢蹊徑,迴避瞭一些廣為人知的經典短篇如《午餐》, 從毛姆短篇小說作品全集的150多篇作品中甄選齣16篇, 既能夠滿足毛姆忠實粉絲的需要,進一步瞭解作傢的文學天纔,也能為不瞭解毛姆的讀者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小說的迷人之處,
大抵在於可以引發人們的無限暇想。
既然有形的生命受到如此多的限製,
那就讓無形的靈魂去盡情的追求自由吧!
編輯:高文卓
審核:黃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