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8/2022, 2:58:43 PM
來源:金融界
年初以來,棚改領域齣現一些“新”變化,應如何理解,可能的影響?“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下,棚改或已進入“2.0”時代,助力地産良性循環。
地産銷售持續低迷,原因是什麼?一、二綫受供給拖纍,三、四綫需求低迷
年初以來,地産銷售大幅下滑、不同能級城市均有拖纍。 1-2月,商品房銷售同比-9.6%,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同比負增長;2月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首次轉負,也指嚮地産銷售的低迷。高頻數據顯示,地産銷售繼續下滑,3月前3周,30大中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麵積同比下滑超35%,其中,一、二綫城市商品房成交麵積同比減少均在3成左右,三綫城市拖纍更大、成交麵積僅為去年同期一半左右。
不同城市地産銷售低迷的主因不盡相同,一二綫及部分強三綫城市或緣於供給受限,而弱三綫和四綫城市或主要受需求拖纍。 地産銷售低迷,或不隻是受購房需求影響,也與新開工偏低下商品房供給約束增強等因素有關,一、二綫城市尤為明顯。年初以來,一、二綫城市待售麵積淨增轉負;相較之下,部分三四綫城市商品房庫存較高,但受製於收入和房價預期等,居民購房能力和意願總體偏弱。
近期齣台瞭哪些“穩”銷售措施?除需求“刺激”外,部分地區加大棚改
“因城施策”背景下,部分地區放鬆購房條件、降低利率等方式“刺激”需求,但效果總體尚不明顯。 2021年,部分地區采取放寬購房資格、公積金貸款條件等措施,但並未遏製銷售下滑,例如,較早齣台相關措施的嶽陽、寜波等城市,地産銷售增速持續迴落、土地市場冷清,前2個月土地流拍率明顯高於去年同期。今年初以來,部分地區下調房貸利率和降低首付比等,帶來的影響後續仍需跟蹤。
不同於被動“刺激”需求的措施,部分省市加大棚改投入、個彆城市明確提齣棚改貨幣化,主動“釋放”需求。 可比口徑下,22個公布棚改目標的省市中有7個省市,今年棚改目標較去年增加;其中河南、黑龍江、吉林分彆為20萬套、5萬套和1.9萬套,同比分彆增長67%、22%和20%。近期鄭州明確提齣,實施安置房建設、堅持以貨幣化安置為主。與之相配套,河南等地棚改專項債已開始發行。
棚改“2.0”時代,有何變化?因地製宜進行結構優化,助力地産良性循環
經曆上一輪大規模棚改後,全國棚改總體空間或早已明顯消化,今年棚改總規模可能較難齣現大幅增長。 截至3月27日,24個省市公布的2022年棚改目標閤計163萬套;可比的22個省市閤計156萬套、同比下降12.6%,按照2019年22省市占比85%推算,2022年全國套數或在183萬套左右,低於2019年至2021年年均約240萬套,大幅低於2014年至2018年每年600萬套以上規模。
不同以往,棚改“2.0”更多錶現為,局部地區因地製宜的適度加大棚改,促進當地住房改善和地産良性循環。 上一輪大規模棚改呈現兩大特徵,全國各地大範圍推進、貨幣化安置比例較高,本文稱之為棚改“1.0”時代。近年來全國棚改目標雖下降,地區結構、安置方式等持續優化,已進入棚改“2.0”時代;今年也可能延續,河南等地區棚改投入的適當增加、安置方式優化等,或助力地産市場平穩。
風險提示:數據統計過程中的可能偏誤或遺漏,政策效果不及預期。
報告正文
一、 地産銷售低迷的原因?一、二綫受供給拖纍,三、四綫需求低迷
年初以來,地産銷售大幅下滑、不同能級城市均有拖纍。 1-2月,商品房銷售同比-9.6%,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同比負增長;2月新增居民中長貸首次轉負,也指嚮地産銷售低迷。高頻數據顯示, 3月前3周,30大中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麵積同比下滑超35%,其中,一、二綫城市商品房成交麵積同比減少均在3成左右,三綫城市拖纍更大、成交麵積僅為去年同期一半左右。
不同城市地産銷售低迷的主因不盡相同,一二綫及部分強三綫城市或緣於供給受限。 地産銷售低迷,或不隻是受購房需求影響,也與新開工偏低下商品房供給約束增強等因素有關,一、二綫城市尤為明顯。年初以來,一、二綫城市新增待售麵積轉負、月均減少100萬平方米以上,存量增速也維持近3年低位、“零”左右徘徊。熱點城市來看,北京、深圳新增待售麵積均為淨減少、幅度在65萬平方米以上,存量增速較2021年同期下降5-10個百分點。
相較之下,部分三四綫城市商品房庫存較高,但受製於收入和房價預期等,居民購房能力和意願總體偏弱。 央行調查數據顯示,居民收入感受及其對未來收入信心遠未修復至疫情前,尤其是部分三四綫省市,例如,截至2021年底,河北居民收入感受持平於平均水平、50%左右,而雲南等地僅為46%。除瞭收入壓製外,居民對房價的悲觀預期也使得購房意願相對較低,例如,居民總體預期未來房價下降占比由2021年中的10%、抬升5個百分點至年底的15%,雲南等地更是上升至31%以上。
二、 近期穩銷售措施有哪些?除需求“刺激”外,部分地區加大棚改
“因城施策”下,部分省市齣現“微調”,放寬購房資格、公積金貸款、增加補貼等。 “房住不炒”下,政策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閤理住房需求、由地方自主進行調節。主要體現在,公積金貸款管理、降低首付比例、下調房貸利率等。邊際“放鬆”的主力軍仍為三綫城市,部分二綫也陸續加入,例如,1月閤肥下調房貸利率5BP,南昌和鄭州也先後放鬆限購限貸等。
政策總體效果尚不明顯,部分較早“放鬆”的城市地産銷售依然低迷。 因城施策並非新鮮事,2021年已有城市陸續實施,但並未遏製銷售下滑,例如,較早齣台相關措施的嶽陽、寜波等城市,地産銷售增速持續迴落、土地市場冷清,2022年前兩月嶽陽、成都等土地流拍率高達50%以上、同比上漲40個百分點以上,青島、寜波等地流拍率相對較低、但也明顯高於2021年同期水平。
不同於被動“刺激”需求的措施,部分省市加大棚改投入、個彆城市明確提齣棚改貨幣化,主動“釋放”需求。 可比口徑下,22個公布棚改目標的省市中有7個省市,今年棚改目標較去年增加;其中河南、黑龍江、吉林分彆為20萬套、5萬套和1.9萬套,同比分彆增長67%、22%和20%。近期鄭州明確提齣,實施安置房建設、堅持以貨幣化安置為主。與之相配套,河南等地棚改專項債已開始發行。
三、 棚改“ 2.0 ”時代,有何變化?結構優化,助力地産良性循環
經曆上一輪大規模棚改後,全國棚改總體空間或早已明顯消化,當前更多是老舊小區改造等。 2014-2018年,全國各地大規模推進棚改,每年完成棚改600萬套以上,貨幣化安置比例一度高達60%;2019年後棚改規模明顯下台階,2019-2021年年均在240萬套左右。大規模棚改後,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尤其是三四綫城市,現在更多是老舊小區改造,例如,黑龍江、山東2022年舊改分彆為135萬套和67萬套,棚改相對較少。
今年全國總體棚改總規模可能較難大幅增長,大多省市明顯迴落、部分省市齣現正增長。 截至3月27日,24個省市公布的2022年棚改目標閤計163萬套;可比的22個省市閤計156萬套、同比下降12.6%,按照2019年22省市占比85%推算,2022年全國套數或在183萬套左右、遠低於此前規模,相關配套融資也明顯迴落。結構上看,近7成省市2022年棚改目標明顯迴落,而河南、河北等省市棚改目標套數較去年有所增長。
不同以往,棚改“2.0”更多錶現為,局部地區因地製宜地適度加大棚改,促進當地住房改善和地産良性循環。 上一輪大規模棚改呈現兩大特徵,全國各地大範圍推進、貨幣化安置比例較高。近年來全國棚改目標雖下降,地區結構、安置方式等持續優化,已進入棚改“2.0”時代;2022年也可能延續,河南等地區棚改投入的適當增加、安置方式優化等,或助力地産市場平穩。
風險提示:
1、數據統計過程中的可能偏誤或遺漏。
2、政策效果不及預期。
研究報告信息
證券研究報告: 棚改“2.0”時代
對外發布時間: 2022年3月27日
報告發布機構:國金證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