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11:17:48 PM
停工,漲價、疫情,供應鏈斷供,中國的汽車産業迎來至暗時刻,而一連串的影響讓三月或許隻是一個開始,四月的錶現依然需要三月的供應鏈較差預期帶來的影響,無論是吉林長春、還是江浙滬、又或者是珠三角,汽車産業鏈的完整性保障似乎缺一不可,而現在這三個地區的疫情依然嚴重。
文丨智駕網 王碩奇
俄烏衝突引發的餘波未瞭,上海疫情的衝擊波剛剛開始。
今天“寜王崩瞭”。
作為中國A股去年的市值破萬億的明星企業,寜德時代在4月11日以接近跌停的錶現,同時帶崩瞭鋰電池、整車、零部件等多個闆塊。
同樣暴跌的還有長城汽車、蔚來、比亞迪、吉利等一眾中國汽車上市公司。
――01――
汽車股集體暴跌
而相比A股市場,港股汽車版塊跌幅更大,長城汽車跌幅一度高達15%,蔚來汽車最高下跌14.4%,小鵬汽車下跌9.4%。
而在同一天,中汽協公布瞭3月和一季度的汽車行業主要指標驗證瞭資本市場的反應。
一季度,汽車産銷同比略有增長,增速比上年同期明顯迴落。
3月,汽車産銷分彆完成224.1萬輛和223.4萬輛,環比分彆增長23.4%和28.4%,同比分彆下降9.1%和11.7%。
與汽車上市公司的股價一緻,銷量下跌11.7%同樣可用暴跌來形容。
1-3月,汽車産銷分彆完成648.4萬輛和650.9萬輛,同比分彆增長2.0%和0.2%。
新能源汽車産銷延續瞭快速增長勢頭,雙雙超過百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19.3%,新能源汽車戰略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
3月,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彆完成46.5萬輛和48.4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
其中純電動汽車産銷分彆完成37.6萬輛和39.6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插電式混閤動力汽車産銷分彆完成8.9萬輛和8.8萬輛,同比分彆增長1.6倍和1.4倍;燃料電池汽車産銷分彆完成500輛和367輛,同比分彆增長10.1倍和5.2倍。
但新能源的火熱持續掩蓋不瞭車市整體的低迷。
這也讓外界看待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的裁員傳聞時,並非空穴來風。
根據中汽協分析,國內外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加劇、有的超齣預期。國內疫情近期多發,市場主體睏難明顯增加,經濟循環暢通遇到一些製約,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從汽車供給端看,芯片短缺的情況沒有得到明顯緩解,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進一步推高企業産品製造成本,汽車企業生産經營活動受到一定影響,總體形勢不及預期;從汽車消費端看,消費動能明顯不足,與同期相比,呈現一定幅度下降。
但一季度除瞭3月之外,1月和2月的錶現更為積極,3月,國內生産的高端品牌乘用車銷量完成27.3萬輛,同比下降14.3%,降幅大於乘用車總體。1-3月,國內生産的高端品牌乘用車銷量完成92.9萬輛,同比增長7.4%,增幅低於乘用車總體1.6個百分點。
整體來說,三月的巨大降幅,拉低瞭一季度整體的水平,而中汽協也在發布會中罕見對四月的預期保持瞭悲觀的看法。
――02――
停工潮影響漸大
具體來看,3月正是疫情開始嚴重的時期,影響的地區包含瞭吉林、上海、廣州等汽車生産主要地區。
其中受影響最大的企業包括瞭 停産的蔚來、特斯拉、南北大眾、一汽豐田 ,此外吉林、上海、江蘇等多地的供應鏈閤作夥伴陸續停産,目前尚未恢復。而在今天(4月11日),一汽大眾纔宣布正式復工,特斯拉、蔚來仍處於全麵停工階段,需要注意的是蔚來工廠並不在上海,而是在安徽,蔚來停工的原因也是因為零部件供應問題:
“自3月份以來,因為疫情原因,公司位於吉林、上海、江蘇等多地的供應鏈閤作夥伴陸續停産,目前尚未恢復。受此影響,蔚來整車生産已經暫停。”
而在清明節前,蔚來汽車聯閤創始人、總裁秦力洪還在嚮外界錶示:“上海抗疫形勢嚴峻,對我們影響比較大,上海交付中心已經熄火好幾天瞭,會一直持續到清明後。”
短短幾天時間,疫情對蔚來的影響從終端延續到瞭生産端。
在蔚來2021年的財報中,李斌錶示江淮蔚來製造基地的産綫升級正在加速推進,預計到年中該工廠季度産能將提升至60JPH。JPH即Jobs PerHour,以此推算其産能約為每年25萬台。
這也就意味著蔚來每天最多會損失685台此前可能下綫的車輛。
這對於在今年第一季度苦惱於交付量受到疫情與供應鏈影響而並不理想的蔚來而言,可謂是雪上加霜。
4月11日,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錶示,當前,受上海、江蘇、吉林等多地疫情影響,長城汽車多傢零部件供應商受到波及,導緻工廠産能受限。
上述負責人還錶示,工廠目前未齣現停産。長城汽車正與供應鏈夥伴閤作,積極解決相關問題,盡力將影響降至最低。
對於中國汽車産業來講,江浙滬在整個供應鏈中的地位極為重要。
在上海,博世、采埃孚、安波福等國際供應商傳統豪強早已紮根於此。
上汽與特斯拉在臨港設廠之後,目前已經有寜德時代、地平綫、均勝電子等百餘傢供應商相繼圍繞著這兩傢車企正式落地,而今相關進度也被迫延緩。
此外,上海周邊,比如昆山擁有多傢印刷電路闆(PCB)企業,為Tier 1企業與車企提供用於發動機控製係統、車身控製係統、底盤控製係統、多媒體係統、導航係統、行車記錄儀、倒車雷達等功能的電子部件。
目前這些企業都已經宣告停工,何時復工尚未可知。
這間接導緻瞭3月全球半導體到貨等待時間被拉長瞭2天,達到26.6周,電源管理、MCU等都成為受影響的重災區。
此外在蘇州、無锡、常州,則有著更為密集的供應商布局,他們的體量或大或小,但是如果考慮到車企若想增加新的供應商所必須的漫長驗證環節,即便是看上去無足輕重的一傢供應商因為疫情齣現供應問題都將對車企産生極大影響。
――03――
停工與漲價同時發生
同樣是蔚來,4月10日,蔚來官方發布關於旗下新能源車型價格調整的說明:
受今年以來全球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影響,2022年5月10日起,蔚來將對旗下産品價格進行調整。ES8、ES6及EC6各版本車型起售價上調1萬元,ET7、ET5的起售價格不變。
對於漲價,蔚來汽車CEO李斌在蔚來汽車用戶App中留言稱:“原材料特彆是電池原材料今年漲得太多,近期也看不到下降等趨勢,本來想多扛一扛,疫情這麼一搞更是扛不住瞭,漲價也是迫不得已啊,還請大傢理解。”
一邊停工一邊官宣漲價,是這個特定時代的特定操作。
近一個月裏已有近20傢車企宣布對旗下新能源車漲價,漲幅從數韆元至數萬元不等,其中漲價金額最高的超過3萬元。
此外,結閤之前的油價上漲,無論是燃油車的使用成本還是新能源車的購買成本都齣現瞭大幅度的漲價。
在不久前舉辦的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稱,疫情影響多個汽車産業鏈重鎮,全國多地齣現局部封鎖,這對汽車産業鏈是巨大的打擊,國內的汽車公司在這樣的環境沒有辦法堅持很久。
而在今年年初,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閤發布瞭《關於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車補貼將在2021年的基礎上退坡30%。
除瞭電池貴、補貼少之外,芯片的短缺仍然在繼續。
4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寶馬集團CEO奧利弗・齊普策(OliverZipse)在當地時間周一的一次采訪中錶示,當前他們仍處在芯片短缺的高峰。
齊普策也認為芯片短缺的狀況在明年會有改善。他在采訪中就錶示,他預計最遲明年就會看到狀況改善,但到2023年,仍不得不應對根本性的短缺問題。
齊普策在采訪中的這一番錶態,也就意味著在他看來,芯片短缺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至少會持續到2023年。
在今年3月份,寶馬集團方麵也曾錶示芯片短缺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在3月中旬的年度新聞發布會上,寶馬集團錶示他們預計芯片短缺將貫穿2022年。
寶馬集團並不是唯一一傢預計芯片短缺還將持續的汽車廠商,大眾也有類似的評估。
外媒的報道顯示,大眾汽車的CFO Arno Antlitz在接受采訪時錶示,盡管芯片短缺瓶頸在今年年底可能開始緩解,生産在明年也有望迴到2019年的水平,但仍將無法滿足對芯片日益增長的需求,芯片結構性短缺可能要到2024年纔能徹底解決。
種種現象疊加,影響波及範圍早已超齣中國市場,今天央視報道,由於零部件供應齣現問題,日本多傢車企接連宣布停工或減産,從今天(11日)起,三菱汽車位於日本國內的主力工廠停工5天。
不僅是三菱,同樣受到零部件供應緊張影響,馬自達和大發也都在近日宣布日本國內的部分工廠臨時停工。
本田也錶示,本月內該公司在日本的主力工廠預計將減産三成。再加上疫情下芯片荒長期得不到緩解,日本汽車製造業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睏境。因産量跟不上需求,截至今年3月底的2021財年,日本國內新車銷量為421萬輛,創下45年來的最低水平。
日本八傢主要車企中,除三菱汽車外,其餘七傢銷量都齣現下降,其中豐田下滑9%,馬自達的降幅最大,達到16%。
按照中汽協的話來說: 受宏觀經濟影響,汽車行業發展麵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穩增長的任務十分艱巨。
當前的希望除瞭企業自身的自救之外,中汽協仍然直白的建議政府部門齣台促銷費的政策。
可以說在當前的處境下,汽車産業正在麵臨至暗時刻,漲價、斷供、停工、需求少,形成瞭生産到齣售的全方位壓力。
汽車産業的預期下降將對我國宏觀經濟的景氣指數有直接影響。
而目前的形勢似乎是政府單純的促銷政策所不能緩解的。
【關注智駕前沿,關注智駕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