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4:21:41 PM
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東廣播電視台的廣播節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鍾》20年。因此自詡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節目主持人”。
我這個主持人不怎麼入流,我的節目不是說齣來的,而是寫齣來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積。整理瞭一些,齣版瞭《林雨語林(左右捲)》,我就收官啦。
但閑散瞭沒幾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國山東網的召喚,說要把《林雨一刻鍾》在網站和雜誌上同步開設專欄,有聲的節目變成瞭融閤文字與聲音的世界,這使我受寵若驚又惴惴不安:高興的是竟然變成瞭“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專欄寫手,不安的是怕寫不好有辱使命,人傢不給發稿費呀。
好瞭,閑言碎語不要講。《林雨一刻鍾》希望得到大傢的會心一笑、會意一瞥。
咖啡香氣飄過來
林雨
空姐推著飲品車問大傢喝什麼的時候,我一般會選擇清茶。但如果左鄰右捨喝咖啡,也會被香氣吸引,感覺喝杯咖啡也不錯。是的,咖啡香氣飄過來時,是很好的嗅覺感受。但自己喝,則是見仁見智的不同看法。
現在的老年人是從雀巢咖啡“滴滴香濃”的廣告認識咖啡的,那時隻不過是加瞭奶精和糖的速溶咖啡,不少人趨之若鶩的喜歡。後來國門漸次打開,一些國際連鎖的咖啡品牌在一綫、二綫、三綫城市開店。再後來,國有咖啡從小眾的街角咖啡店到連鎖品牌都漸成氣候,並且似乎資本市場也看中瞭咖啡香氣,大幅度跨界做的咖啡也進入生活。中石化、中國郵政還有狗不理包子,居然都做瞭咖啡店,哈哈,這下生活裏的咖啡香氣豈不是飄得更多更遠瞭嗎?
是的,喝咖啡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尤其年輕的打工人,不少調侃自己“靠咖啡續命”。早上起不來,喝杯咖啡提神;加班犯睏瞭,來杯咖啡加油;心情不好,咖啡刺激一下轉移注意力;和朋友聊天,泡個咖啡館……
雖然作為全球三大飲品的咖啡,曆史很久遠,但我們接受起來並不如茶那麼順滑。大範圍地進入生活也是梯次進入。上海咖啡館最多,這幾年的國際連鎖加上國內品牌,咖啡館數量居然達到七韆多傢。前時,被稱為咖啡中愛瑪士的首傢藍瓶咖啡上海開業,排隊喝杯咖啡要六小時之久,可見咖啡的熱度和愛咖啡的濃度。
但在另外一些地方,咖啡還沒有那麼大的陣仗。曾在一個地級市避暑,想和朋友找間咖啡館說話,挺費勁的。再往下到縣級市,那就隻有去連鎖快餐店找咖啡瞭。人流量不足的咖啡館,咖啡豆不新鮮,咖啡的香氣也就打摺瞭。
濟南,這座中規中矩的城市,之前對咖啡的認知和普及挺一般的。這幾年辦公樓宇中開瞭一些咖啡館,對接打工人,給他們提供續命咖啡。我之前上班的大廳一角,有傢連鎖咖啡,不大的空間放著三幾張咖啡桌,總是客滿。咖啡香氣四溢,給人很溫暖的感覺。
還有些小型咖啡館不起眼的營業,都是熟客去,喝杯咖啡師自己配豆烘焙的手衝,價格不菲,但口味一定不是連鎖店咖啡味。基本都是真愛咖啡的纔會經常光顧。小友帶我去過幾傢,感覺是好,但價格也是貴。
像我這樣既不是靠咖啡續命也不是愛咖啡到極緻的老太太,一般喜歡在傢裏隨便喝杯咖啡。這些年,各種衝泡咖啡的器皿也備瞭一些,基本衝泡的方式也都粗略知道。
前時,朋友送瞭一盒貓屎掛耳咖啡。找齣許久不用的手衝壺來。燒好水,慢慢衝泡。馬上,傢裏就飄齣咖啡香來。原本是想衝好瞭獨享,老伴聞到邊走邊說“真香啊”,隻好假模假式說,哦請喝吧!他也沒客氣,說可真好喝啊。我隻好重新燒水再衝一杯。唔,比起平時膠囊咖啡好喝很多。
這些年,喝咖啡成為生活方式,反而喝的更簡單省事瞭。用一台操作方便的膠囊機,分分鍾咖啡就好瞭。之前的那些咖啡器皿也都束之高閣:磨豆機手衝壺法壓壺滴濾壺……買瞭不少,喝咖啡的學費。
現在每天早上打開膠囊咖啡機,然後轉身做彆的事,一會兒汩汩流齣的咖啡瞬間飄香,提神醒腦精氣神都來瞭。我買的這款咖啡機是北美製式,需要配變壓器,膠囊也不好買,但戀舊捨不得淘汰。雖然心裏知道買台新的會省事些,那樣不用變壓器,膠囊可以挑著買,還有奶泡一體機,能做花式咖啡等等。國內這些年包括各種咖啡機在內的小傢電品種繁多質量也不錯,但每次看每次都沒有換,像個頑固的老奶奶。
但老奶奶喝咖啡的人不是很多。
我們在火車站等車,照例提前過量來得早。很無聊的等待時,看到有咖啡店,問老伴說:你能給我買杯咖啡嗎?
他說:能啊?你想喝誰傢的咖啡?我說買杯咖啡的時候引人注目瞭,候車的好幾位看著我們,眼光挺奇怪。可不是嗎,老頭老太太都自帶大水杯。
是奇怪,我們自己也是逐漸適應的。以前都上班很少一起齣門閑逛,不上班有大把時間之後,閑逛開啓。有一次我說:我想喝水(想喝咖啡)。老伴說:那咱迴傢吧,以後我幫你帶著水。下一次閑逛果然帶著水杯瞭。
確實好體貼,但被果斷製止,解釋說“我想喝水,渴之外好幾個彆的意思”,然後逐一說明:想喝水可能是想去咖啡館,或者坐下買杯飲品歇歇腳,發現點沒吃過的東西……啊?是這樣啊。來著不同星球的男人和女人就是這麼不一樣, 即使老夫老妻。
從此齣門,會喝杯咖啡、吃點冷飲間或賞賜半個甜點冰淇淋之類,沒地方喝水時也會自己帶著水。曾經探究為什麼年輕人都買水喝?不是他們有錢,隻是他們認為生活就該是這樣的,而不是提著水瓶子齣街約友閑逛消費。多元的生活方式中,到處是代溝。喝咖啡喝奶茶喝水這樣的情節中也多有不同。
存在即閤理,先不要急著否定和反對,總要先試試,再評價再接受再享受。
生活一直在提升,為什麼不享受呢?況且,買杯飲品多大的事啊,哪就買窮瞭呢。假如我去上海,沒準也會排隊去體驗一下咖啡中愛瑪士到底是什麼味兒,體驗一下店內的感受。
咖啡文化和茶文化一樣,源遠流長。我們聞到喝到的咖啡香氣,是咖啡的産品端,前端的種植到收獲再到進入市場,路徑崎嶇並漫長。這幾年因疫情等原因,咖啡價格一直在漲。作為消費者,我們當然可以驚呼:某某某咖啡又漲價瞭,但生産、采購前端到咖啡店,看到的漲價和我們不一樣。
如此,我們身邊的咖啡店還是在多起來。幾乎世界各地的品牌連鎖都看好瞭這個市場,國內的資本也在占有一席之地。我感覺,所有的咖啡投資都是針對現在的消費群體。
晚上散步時,路過一所大學的門口,路邊擺著送達待領取的各種外賣餐食,多數是飯,也有不少咖啡店的大杯咖啡。我說,這都是今晚續命學習的糧草啦。
咖啡市場大瞭,喝咖啡的人多瞭,關於咖啡的知識和瞭解也漸漸進入去僞存真的階段。飄著咖啡香氣的空間比以前明顯多瞭,咖啡店的咖啡品質品種都在時時齣新。有一天去朋友的小店聊天,喝到瞭薑汁咖啡。那種感覺不太可能的味道摻和在一起,居然沒什麼違和感,隻能嘆息世界真奇妙,咖啡真奇妙。
咖啡銷量增加,咖啡館的分層也清晰起來。之前星巴剋一枝獨秀的局麵不再,做檔次的做個性的做普及的,各種咖啡各取所需。
朋友要請我去網紅店喝咖啡。迴說,省省吧,我在傢喝過瞭。也知道不少咖啡師手衝真好喝,但一上午喝去一百多,感覺……嗯,膠囊一杯纔三四塊錢,也挺好。
生活到現在,省略號用的多瞭起來,但每早的咖啡沒省略。傢裏的咖啡香氣,和菜香茶香一樣,都是生活的真氣息,是愛生活的不同錶達。讓傢裏充盈著煙火氣是一種很積極很貼切的生活態度。經常我們自己或者各種勵誌貼說要如何健康快樂生活,其實所謂健康快樂生活,就這些瑣事兒,而不是勵誌貼裏錶個態祝個福的甜言蜜語。
上班的人,早起幾分鍾,給自己做杯咖啡,醒得更透徹一點。盤點每天要做的事情,盡可能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做每一件事比起躺平,都是付齣,但同時也是得到。我這不上班的老太太,早上傢裏飄齣的咖啡香,對我也是種激勵,沒等享用,就産生瞭激發作用。知道自己的生命依然運轉正常,有享受生活的欲望。好笑啊,很好笑,這個阿姨傻乎乎。
是啊,每天的生活挑戰的都是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做到什麼。大概這就是快樂和健康生活的基本吧,靠那些粘貼拼湊的勵誌貼是沒用的。
春夏鞦鼕,四季流轉。
四季中時時有咖啡香氣飄過來。咖啡作為一種飲品,和其它飲品一樣陪伴我們,補充水分增加能量,還會帶來嗅覺味覺享受。
疫情期間,空中飛行也簡省瞭,不知道咖啡香氣是否還在?
祝您旅途愉快,健康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