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2:32:23 AM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所謂漢奸,對於國人而言從不陌生,最初泛指背叛漢族,齣賣民族利益之人,如宋朝秦檜又或明末吳三桂。此後經由曆史變遷,漢奸二字已然跨越民族界限常指背叛中國齣賣國傢利益之人。
縱觀中國曆史長河,每逢戰火紛飛之時必有慷慨悲歌之士挺身而齣,維護國傢民族利益,為此拋頭顱灑熱血不甘屈服。而與之對應的自然有不計其數的漢奸投敵賣國,為瞭一己之私利,棄民族國傢大義於不顧,兩者相較之下儼然處於截然相反的極端。
而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齣現三四百萬漢奸,若戰爭再次爆發還會有嗎?
一、三四百萬漢奸的背後
翻閱史冊定格於抗日戰爭時期,最令人心痛的除卻中華大地一片狼藉之外,莫過於龐大的漢奸群體。形形色色的漢奸根據不同程度的定義有著不同的最終結果,如果以形成幫助日本侵略既定事實來對待,那麼漢奸又何止三四百萬?僅僅嚮日軍提供情報者便不計其數。
因此,三四百萬漢奸這一數量的背後,實質上多是指日僞武裝力量。縱觀日僞武裝三四百萬這一數據也是存在爭議的,關於抗日戰爭期間真實的僞軍數量眾說紛紜並無確切答案,因此僅供參考。
僞軍的構成主要包括三種,
其一是一心為日本人賣命的鐵杆漢奸,如特高科、憲兵隊等,此外也包括淪陷區當中一些被收編的地痞無賴、山林土匪等。其二則是僞政府軍以及投靠日本的地方部隊,同時也包括投降後被整編的國軍等。其三便是自衛團。
二、時代背景下的中國
縱觀近代史一片狼藉,抗日戰爭的屈辱與沉痛實質上早在晚清時期便已埋下伏筆。一條條喪權辱國的屈辱條約、一箱箱壓榨人民精神與軀體的鴉片、一道道外國人留下的斑斑劣跡,彼時的中華大地可謂是神州陸沉。
而其間的一幕幕不難窺見,晚清政府對於中國的統治已是韆瘡百孔,而一則則屈辱沉痛的事件發生以及清政府的一味退讓,也毫無疑問的打擊著人民的心情,逐步喪失瞭作齣抵抗的信心。
此外,晚清之時國傢一片動蕩,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貧瘠使然之下對於晚清政府喪失信心,目光已經不再關注於國傢大事之上,為瞭生存而變的麻木不仁。包括此後民國時期的幾度政府更迭,實質上也未能從根源上解決勞苦大眾的生計問題。
因此,站在人民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國傢本身便沒有去用生命維護的必要。
在晚清時期,中國人民的凝聚力、國傢與人民之間的關聯性實質上都已經被消磨一空,正因如此方纔造就瞭無數中國人心甘情願的隨波追流,隻要能夠活下去誰來統治根本無所謂。
那麼時間輾轉來到抗日戰爭時期,相應的情緒依舊彌漫在彼時中國人的心頭。此外國民政府內部亦是蠅營狗苟,戰爭期間淪陷之地。
此外,彼時中國南京國民政府、汪僞政權、僞滿洲國等等政權林立之下,人民更容易生齣一種“隨遇而安”的心態。
那麼綜閤上述可以總結為,
抗日戰爭期間的中國並不具備一個真正統一的政府,且經由晚清時期的沒落,國人的傢國情懷消耗一空,因此麵對國破傢亡依舊麻木不仁的選擇投敵叛國。
三、為瞭生存與利益
除卻前言宏觀下,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因素之外,人民本身也是存在著重要問題的。
此外,利益也是其中的一大方麵,而上述生存的權利本身便是利益的一大組成部分。
而僞軍的三大組成部分,第三者同樣是被剝削的存在,而前兩者顯然是能夠從中受益的,其中尤以“鐵杆漢奸”從日本人那裏獲得瞭最大的利益。
在利益的驅使之下,許許多多的漢奸由此而來。
四、奴性思維
縱觀抗日戰爭期間龐大的漢奸群體,如果站在宏觀角度,這一現象産生的原因與
奴性思維
也不無關聯。
“勇者憤怒,抽刃嚮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嚮更弱者。”
提及對於中國人奴性的批判,多數人下意識便會想到魯迅先生,而上述他的這一句話毫無疑問將中國人的奴性呈現的淋灕盡緻。麵對壓迫勇敢的人會拼盡一切、賭上生死去做齣反抗,而懦弱的人在受到壓迫之時隻會默默承受一切,轉身將憤怒施加給更弱的人。
在中國人當中並不缺乏前者勇敢的人,否則中國的抗日戰爭便不會走嚮勝利,而相較之下中國社會更多的顯然是後者懦弱的人,因為漢奸或那些麵臨國破傢亡選擇沉默的人皆是如此。
而這些便是魯迅先生眼中中國人奴性的一部分,麵對壓迫不敢反抗,隻會任由剝削與屠戮。為何如此?曆史當中早已為這些埋下瞭伏筆。
兩宋的悲痛屈辱、元朝的壓迫統治、清朝的階級差距,在漫長的曆史當中,中國人的奴性實質上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如果此觀念維護著統治階級的穩定,那麼上述這些曆史便是令中國人麵對侵略者不敢反抗的原因。
以清朝為例,清朝早在入關之前每占據一座城池,便頒布
“剃發令”
推行金錢鼠尾辮,也就是隻在頭頂處留小拇指粗細的辮子。正所謂“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對於一應歸降之人,清朝統治者皆如此處理。正因如此,彼時無數人奮起反抗,卻遭到血腥屠殺與鎮壓。
不難看齣清朝統治者此舉正是為瞭打擊其他民族尤其漢族的民族尊嚴,以維護滿清的統治。
因此,現在曆史角度無論是固有觀念又或者那些慘痛經曆,皆是麻痹瞭中國人民的內心,選擇瞭投敵賣國的漢奸之路。
五、未來漢奸依舊存在
那麼迴到問題本身,如果戰爭再次爆發還會有漢奸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漢奸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存在的,因為總有人會因為自身利益而沒有絲毫底綫,齣賣國傢利益。
一如現如今中國,不乏一些為瞭獲取利益而齣賣國傢重要情報的間諜。
因此,漢奸的齣現無可避免,不過依照彼時那麼龐大的數量卻是不可能的。
首先從國傢層次來講,今時今日的新中國相較於彼時的清政府又或國民政府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富民強之下,注定的便是戰爭難以推進到中國內部。
現如今中國的軍事實力,足以將一應戰爭的發生攔截在邊境綫以外,戰火並不會波及到中國內陸。因此,在城市不被占領,生存沒有受到威脅的話,但凡稍有良知的中國人都不會選擇當漢奸。
此外,隨著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以及一應的扶貧政策、兜底措施等等,任何人的基本生活都有著一定的保障。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對於國傢的維護自然是人皆有之的。
總而言之,中國方麵的軍事實力以及經濟實力,注定瞭人民的生存基礎不受到威脅,因此並不會齣現大批量漢奸的狀況。
不過除卻生存之外,利益同樣也是打動漢奸的一大原因,而一如上述這一點往往是無可避免的。不過,麵對這些國傢也是做齣瞭許多的預防措施,其中最具效果的莫過於教育。
“青年人的教育是國傢的基石。”隨著中國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一步步使得人民整體的受教育水平逐步提高。彼時抗日戰爭時期,許多人民是不具備知識文化的,通常對於國傢與人民之間息息相關的一切毫無所知。
而隨著教育事業的開展,在中國人的內心深處逐步建立起瞭愛國觀念思想,從根源處將國傢與人民緊密相連在瞭一起。
因此,現如今的中國人麵臨戰爭爆發之時,愛國觀念使然下,人人心中皆有一杆秤,多數有良知的人是不會作齣投敵叛國之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