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6:12:02 PM
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任宰相鬍惟庸,真的是被蚊子咬死的嗎?
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傢聊聊這個話題。
由於硃元璋殺伐過重,後世尤其是滿人在編撰明史時對他多有抹黑行為,一些殘忍刑罰也都扣在瞭硃元璋身上,這是不客觀的。鬍惟庸的結局,即便在滿人編纂的正史中也明確寫著“
伏誅
”二字,可見其被蚊子咬死之說,隻是民間的荒誕傳言罷瞭。
要瞭解鬍惟庸被誅,必須要瞭解“鬍惟庸案”
硃元璋建立大明朝以後,為瞭鞏固皇權在安排中書省官員的時候,考慮最多的是政治派係的布局。除瞭在戰爭時期立過大功具有明顯地緣效應的淮西集團以外,浙東集團也是其布局中製衡淮西集團的重要棋子。
然而當李善長遠離權力核心之時,他推薦的鬍惟庸卻走進瞭帝國的權力中樞,他既是淮西集團新的代言人,更是李善長的權力接班人。這種情況下鬍惟庸利用計謀先後除去浙東集團楊憲和劉伯溫,把中書省的權力平衡完全打破。
如此一來鬍惟庸在朝中便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獨相,結黨營私,排斥異己,“
獨操生殺黜陟大權
”,不少勢利之徒追腥逐臭,奔走於其門下。就連不怎麼關心朝政的徐達都看不慣,曾對硃元璋說鬍惟庸會“
僨轅而破犁
”。硃元璋其實看得很清楚,他從來不是一個大度的人,尤其在權力麵前,就這樣無底綫的縱容瞭鬍惟庸七年,他在等一個機會,要把這批結黨的人一網打盡,而且要把丞相製度掃進曆史的塵埃中。
而鬍惟庸卻不明就裏,不知深淺,在權力的麻醉下,深陷其中,忘乎所以。
洪武十三年(
1380年
)正月,鬍惟庸忽然對外宣稱,自己傢湧齣醴泉,這是天降祥瑞的預兆,為瞭顯示自己不敢獨享的端正態度,就邀請瞭硃元璋觀賞奇景。當硃元璋走到西華門時,有一個太監拉住瞭硃元璋的車駕,他著急說不齣話來,就用手指著鬍惟庸府方嚮,這就是著名的“
雲奇告變
”。
硃元璋感覺事情過於突然,其中必有隱情。遂登上城樓嚮鬍惟庸府的方嚮看去,隻見府內藏著士兵,刀槍林立,丞相謀反是天大的事,鬍惟庸當天就被下獄,當天就被處死。
帝大怒,下廷臣更訊,詞連寜、節。廷臣言:“節本預謀,見事不成,始上變告,不可不誅。”乃誅惟庸、寜並及節。
不管事情真假,鬍惟庸冤枉與否,硃元璋說他是謀反那一定是謀反,所以盡誅鬍惟庸黨羽,此後十年間,因此案被處置、誅殺官員多達三萬餘人。這就是明朝開國第一大案“
鬍惟庸案
”。
那麼,鬍惟庸真的像是在影視作品中演到的是被蚊蟲叮咬而死嗎?
關於鬍惟庸之死,在民間有多種傳言,有車裂而死之說,有淩遲之說,更誇張的則是蚊蟲叮咬之刑,我們就這幾種說法來分析一下。
一、施以車裂之刑
在現代的影視劇中,為瞭抓人眼球,一些莫須有與史實不符的鏡頭編入劇情之中,比如電視劇《傳奇皇帝硃元璋》中的鬍惟庸就是被車裂而死,但事實上,車裂之刑在宋朝之後因為太過殘忍,已然作廢,尤其在國傢處置大臣時,更不可能用到這種刑罰。所以鬍惟庸是車裂而死是不對的,屬於謬傳。
二、施以淩遲之刑
另外民間傳言鬍惟庸是被活剮而死,也就是淩遲。可終明一朝,淩遲之罪在《大明律》中有明確規定,隻適用於謀逆大罪。而鬍惟庸雖然因謀反而被抓,但最終定罪是“
擅權枉法
”,所以淩遲之罪並不適閤他,故而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
三、蚊蟲叮咬之刑
這種說法在民間也是廣為流傳的,就連著名的曆史正劇《硃元璋》中也是這樣演的。但其實這種說法漏洞更大,且不說鬍惟庸怕不怕癢,就蚊蟲叮咬而言一晚上能把人叮咬緻死嗎?恐怕是不能的!另外,鬍惟庸案發時乃正月,就南京的氣候而言,正月的蚊蟲多嗎?這纔是蚊蟲叮咬之刑最大的漏洞,因而這種說法也是很離譜的。
鬍惟庸之死的真相。
在《明史》中寫道“
乃誅惟庸
”,這從一般意義上理解基本上是斬刑,而明人俞本寫的《紀事錄》中對鬍惟庸之死有詳盡的描述:
“是年,左丞相鬍惟庸,右大夫陳寜,擅權壞法,俱伏誅於玄津橋,掘坑丈餘,埋其屍,次日復齣之,支解於市,縱犬食之。”
這就從旁佐證瞭鬍惟庸絕對不是死於蚊蟲叮咬之刑,隻是普通斬刑而已。
結語
盡管硃元璋施政奉行的是鐵血政策,但其屠刀終究不是揮嚮無辜百姓。國傢新立,無嚴刑峻法不能震懾宵小之徒,隻不過終究是殺人太多,引起文人們的一緻抹黑,成為一代暴君。細細品來,鬍惟庸也好,李善長也好,藍玉也好都自有取死之道,這是權力整頓運動中的一個過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