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1/2022, 1:28:38 AM
住宅設計規範,又有新版本瞭!與2019版相比,有大變化!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就《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嚮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2年3月28日
這份2022版《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從技術層麵細緻地規定瞭開發商該如何蓋房子,包括層高多少、走廊多寬、幾樓以上需要建電梯……都有清晰的規定。
那麼,相比上一版《住宅項目規範》(2019),這一版有哪些變化呢?
原文有一萬多字,這裏挑選齣幾個重點來聊一聊。
01
住宅最低層高,從2.8米調高到3米
2022版《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提齣: 新建住宅的層高不應低於3米 ,而2019版錶述為:建築層高為2.8米。
也就是說新版比舊版提高瞭0.2米,層高變高,舒適度自然提升。
2022版還提到, 臥室、起居室的室內淨高不應低於2.5米 ,局部淨高不應低於2.1米,且局部淨高低於2.5米的麵積不應大於室內使用麵積的1/3,這一條大部分和2019版相同。
這裏需要區分一下 層高和室內淨高 的關係,層高是指下層地闆麵或樓闆麵到上層樓闆麵之間的距離;用層高減去樓闆厚度得到的就是 室內淨高
圖源:百度百科
一般我們在房間內測到的就是室內淨高。
大傢知道,如果室內淨高過低的話,就會感到壓抑,所以新版建築規範的願望是非常好的,就是想提升老百姓的居住品質。
不過,層高也關係到建築成本。據統計,每增加0.1米,將增加20~30元/平方米成本。所以,也有分析認為,新版建築規範,可能會推高房價。
另外,2022版還提到,新建住宅建築 戶門的通行淨寬不應小於0.90m 。
下麵是2022版與2019版的對比圖:
△2022版
△2019版
02
電梯配置顯著升級:2層以上就要建電梯
2022版《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提齣: 二層及二層以上的住宅建築,每單元應至少設置1台電梯。
△2022版
而 2019版的要求則是:四層及四層以上住宅應設有電梯 ,2022版則直接降至二層,隻要達到二層或以上的住宅就要裝電梯。
△2019版
要知道,現在單層平房幾乎絕跡瞭,就是彆墅,起碼也是2樓以上。
按照新版建築規範,今後連彆墅産品都必須配備電梯瞭,而這ye也會推高建築成本。
這些年,很多大城市的老舊小區開始慢慢的加裝電梯,也是順應這一趨勢。
據統計,常規電梯設備大概在11.8萬/台,安裝費大概2.7萬/台。
以上說的是兩層建築的情況, 四層以上還有更嚴格的規範。
按照新版建築規範,四層及四層以上,或入戶層樓麵距室外設計地麵的高度超過9米的住宅,每單元應至少 設置1台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而且,新規對擔架電梯的尺寸也有要求,可容納擔架電梯采用寬轎廂時,轎廂長邊尺寸不應小於1.6米,轎廂短邊尺寸不應小於1.5米;采用深轎廂時,轎廂寬度不應小於1.1米,轎廂深度不應小於2.1米。可容納擔架電梯的電梯轎廂門淨寬不應小於0.90米。
這一條主要考慮適應老齡化和醫療急救的情況,大大增強的住宅的安全性,對老年人非常友好,而且電梯空間越大,乘坐舒適性也會提高。
據悉,擔架電梯比常規電梯成本貴3.3萬左右,土建成本及公攤也會相應增加,數據僅供參考。
那麼,當樓層超過12層又會怎麼樣?
按照新規,12層及以上的住宅,或入戶層樓麵距室外設計地麵的高度超過33米的住宅, 每單元應至少設置2台電梯,且其中至少應有1台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至 少應有1台為消防電梯。
簡單說就是,樓層越高,電梯配置也要不斷的升級,首先是數量升級,還要有擔架電梯、消防電梯,安全性一定要有保障。
03
衛生間不能設置在臥室、餐廳上層
關於衛生間的設置,新規的要求也很嚴格:
衛生間不應直接布置在其他住戶的臥室、起居室、廚房和餐廳的上層。衛生間地麵應采用防滑鋪裝,地麵靜摩擦係數(COF)不應小於0.6。
布置便器的衛生間的門不應直接開在廚房內。便器、洗浴器和洗麵器集中配置的衛生間的使用麵積不應小於2.5平方米。
△2022版
也就是說,衛生間既要保證安全性避免人員滑到,同時位置上不能在其他住戶的臥室、餐廳、廚房上層,以免造成其他住戶心理上的不適,或者是避免噪音乾擾。
04
樓闆厚度不能小於10厘米
新建住宅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闆厚度不應小於10厘米,這個相比舊版,也升級瞭。
△2022版
這一條直接設置具體參數,既對住宅結構安全性起到保障作用,也能有效減弱噪音的傳遞。
05
住宅需要配置新能源充電樁
住宅項目應配置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
新能源是大勢所趨,未來新能源汽車將逐步替代燃油車,那麼住宅産品自然也要與時俱進。
06
室內防水設計年限,從20年延長到25年
2022版《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提齣:建築結構設計工作年限不應低於50年,這一點與2019版相同。
不過,2022版區分齣 室內工程防水設計年限不應低於25年 ,2019版為 屋麵與衛生間防水 不低於20年,本次提高瞭要求。
△2022版
△2019版
這一條,相當於給房子定瞭個“保質期”。
此外可以看齣, 建築結構“保質期”是不低於50年,而其他一些設施在20年左右。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防水、外窗、外保溫係統這些本身就保質期短,到瞭20年就得維修或更換,而建築結構一旦齣現大的損傷,房子就得拆除。
或許有人會問,70年産權的住宅,建築結構設定為50年嗎,那50年後房子住著還安全嗎?
有分析認為:住宅的50年是指在這期間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按預定目的使用的年限,隻要沒有人為因素破壞或者地震影響,人為因素例如在屋頂再加蓋空中樓閣或者破壞承重牆等,隻要不造成建築結構的損傷,住70年沒問題的。
50年設計使用年限到期後,需要經過專業鑒定機構進行檢測,沒有結構損傷問題就可以接著使用,若有小問題就需要加固維修後再接著使用。
07
公攤仍然沒取消
新版《住宅項目規範》公開徵求意見稿中,沒有提及“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麵積進行交易”的內容。
大傢知道,“以套內使用麵積進行交易”(或者是取消公攤麵積)這些話題備受買房人的關注,此次並未提及,意味著公攤麵積暫時還在。
住建部曾經短暫的提及過“以套內麵積交易”。
據媒體報道,2019年2月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網發布《關於等38項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全文強製性工程建設規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在這38項強製性工程建設規範中,有一份3.1萬字的《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其中第二部分2.4.6條指齣,“ 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麵積進行交易 。”
據悉,這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確提齣“以套內麵積進行交易”。
不過第二次的《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中已不見類似的字樣。
今年兩會期間,“取消公攤麵積”的話題再次登上熱搜,有政協委員建議國傢取消公攤麵積。
公攤麵積包含哪些?主要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麵積。
可以說這個清單非常復雜啦,所以公攤麵積從來沒有人能測算清楚,存在不透明的情況。
有分析認為,取消公攤麵積之所以難,因為會産生兩個問題,一是取消公攤之後可能會導緻房價上漲,第二個是取消公攤之後,那麼以後住戶的樓梯過道、公共空間、會所、大堂、綠化等等會大大壓縮,開發商為瞭省成本,可能會在配套上打摺,住戶的生活舒適度可能會降低。
所以有專傢認為, 羊毛齣在羊身上,無論公攤是否取消,都不會對房價有實質性影響。關鍵問題是公攤係數要透明 ,要消費者明確知道自己的錢花在哪裏瞭。
另外, 《住宅項目規範》隻是純技術層麵的標準,公攤麵積是否取消,不屬於技術範疇 ,如果真要取消,也應該是其他文件來規定。
好瞭,關於新版《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大傢還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到評論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