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2:05:44 PM
文/楚尋歡
他博古通今、著述甚豐,不以書傢自居,初亦不以書傢名,但有審美眼力的人知道,他的筆墨江山藏龍臥虎,欣賞他的書法是有門檻的。
在一次全國書法展上,四川有好事者將他的書法送去參展,惹得組織者大為惱火。他們對送作品的人說;“這是什麼字,跟小孩子寫的一樣。這樣的字怎麼可以送來展覽,太不嚴肅瞭”。
謝無量:身為遊忙翻得健,客留春住抵還傢
比如他贈“崇正先生”的一幅對聯:“身為遊忙翻得健,客留春住抵還傢”。他把“身”字拉得很長,把“忙”字縮短,“翻”字左邊抬高,右邊則斜翻下去。
他將各種約束盡情打翻,後世稱他的書法為“孩兒體”。
寫字和作詩是他胸襟抒懷之日常。不與點畫較長短的他,常常醉心於“帖”上賞春鞦。他的書法貌似不講求法,卻一度成為人們直接取法的對象。
他拋開瞭書法純文人化取嚮,兼采漢魏碑刻之剛健與晉唐帖之俊秀,又融入民間殘紙意趣,以求其風骨兼備。
他的書法碑帖交融,天趣盎然,打破瞭帖學的文野之彆,擴大瞭帖學的取徑範圍,從而一掃明清文人書風末流的酸腐和孱弱,透露齣一種清健率樸之美。
他的書法由絢爛歸於平淡,看上去稚拙,實則博大精深,背後有一般人不易企及的學養支撐,絕非一般俗傢俗字所可比肩。
東坡有句: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捲始通神。
他不以書傢自居,卻筆筆見深厚學養。
於右任先生曾評價他的書法“筆挾元氣,風骨蒼潤,韻餘於筆,我自愧弗如。”
瀋尹默先生也曾贊曰:“無量書法,上溯魏晉之雅健,下啓一代之雄風,筆力扛鼎,奇麗清新。”
1956年1月,謝無量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第二屆第二次會議期間受到宴請(中為衛立煌,右為謝無量),此照片刊載於《人民畫報》1956年第9期。
他是的座上賓,毛問他的字為何體?他自嘲道:“毛主席問我寫字學的誰人?我倒一時答對不齣來。看來,今後真該要好好地專學一傢瞭。”
他與馬浮為少小同學,終生摯友,為紀念他們的友誼,馬浮改名為馬一浮,自喻“四海之內,唯一知已,始於童冠,垂老彌篤”。馬君與他,齊名當時卻大異於世,一個深沉莊謹,青燈古捲,一個豪放不羈,“身為遊忙”。
他與法常一樣,同為放達不羈之蜀人;他與情禪始祖蘇曼殊同年齣生,名士氣十足的他散財如糞土,亂頭粗服,不衫不履,醉臥花酒賭場,其和光同塵之輝也像極瞭曼殊。
他便是在學術、詩文、書法方麵都允為一代大傢的謝無量。
謝無量晚年號“嗇翁”,與人作書直題姓名,後又去“謝”,人不解,詢之。謝答曰:“少寫一個字,可以節省時間,無他”。
謝無量寫字不喜加印章,人有求其加印者。他說:“你當麵看著我寫還不放心?我的字有圖章者反為假托,如果你非要蓋章,彆人誤以為是僞作,我更是齣門不認瞭”。
也有人對他說:“寫字寫畫不蓋印在作者名下,就好像美人有目無眉,大欠姿態瞭。”他卻說:“字畫如果要用印章來證明它的真僞,或用來增加它的優美,本身就有問題瞭。”
行書五言聯143×38cm×2
識文:禦風憂地盡,步曜惑天卑。
西泠印社2014年春拍 成交價RMB 598,000(含傭金)
1964年12月,謝無量以80高齡在北京醫院病逝。馬一浮寫挽聯雲:
在世許交深,哀樂情忘,久悟死生同晝夜;
乘風何太速,語言道斷,空餘涕淚灑山丘。
“已倦看花眼,猶存問道心。”這是1960年謝無量病臥寫懷之句。
“求美則不得美,不求美則美矣”,無心做書傢的謝無量“雲無心以齣岫”,一超直入如來境。
謝無量先生在書房
再識謝無量,歸來仍少年。
他把人生過成瞭兒童節,以學養、性情和天賦閤奏成一麯“如來童心”。
今日,重讀無量君一首《初至成都》謹以緬懷這位絕世奇纔:
慘��憂天路,艱難嚮錦城。
魯心長是陋,蜀目至今橫。
分逐乾戈老,猶憐水木清。
漫遊無揀擇,隨地寄浮生。
2020/6/1
謝無量(1884~1964)
謝無量,四川樂至人。原名濛,字大澄,號希範,後易名沉,字無量,彆署嗇庵。近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傢。1901年與李叔同、黃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學。清末任成都存古學堂監督。民國初期在孫中山大本營任孫中山先生秘書長、參議長、黃埔軍校教官等職。之後從事教育和著述,任國內多所大學教授。建國後,曆任川西博物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在學術、詩文、書法方麵都允為一代大傢。
謝無量作品
楷書 十三言聯 嚮夢裏消春斷柳淒花可憐蕉悴,在燈前欹枕離痕歡唾都是思量
174.5×27cm×2 上海龍華寺藏
船山句(行書)四川嘉寶2013年春季中國書畫拍賣會
題《岷江勝概捲》條幅
- END -